1981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⑦
第七部分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
学习这一部分,要注重以下五个问题:
不可磨灭的功勋
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就他的一生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等等,都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同志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4、关于政策和策略。毛泽东同志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过许多重要思想和方针,如:又红又专的方针,百花齐放的方针,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等等。
6、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三个基本方面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
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要坚持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领导我们的行动。
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的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第5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根据中国情况具体运用马列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向全会所作的报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8—500页)
11月6日,全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报告通过的决议——《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指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
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这篇著作中,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1945年4月,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便是此种结合的代表。”
1945年5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并载入七大党章。党章总纲上写道:“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党章又把努力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规定为每个党员的义务。
刘少奇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的论述。他说:“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产生了、发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这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光荣,它将造福于我国民族至遥远的后代。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
从七大开始,我们党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第5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要革命,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样的普遍原理。每一个国家的具体条件又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照抄照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地运用。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在这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的问题,既不能背诵马克思主义关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革命的某些具体的论述,也不能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曾盛行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当时的左倾教条主义者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不了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不了解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他们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定界限,主观地急于要超过民主革命;低估农民反封建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决定作用,却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总是梦想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从而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建立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等等。
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党不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所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以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等,对其他有类似情况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也是有意义的。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再三强调指出的:中国革命的经验,只可供别国参考,切记不要硬搬中国的经验。任何外国的经验,都不能当作教条,一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本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第5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只是毛泽东同志一个人智慧的产物,同时是他的战友们、党和革命人民智慧的产物,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结晶。
例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就是依靠集体的努力,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形成的。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目标,并决定为此而成立民主联合战线。1923年党的“三大”正式决定了国共合作方针。1925年党的“四大”总结了建党三年多以来,特别是国共合作一年多以来的经验,明确地指出,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应当取得领导地位,这个革命需要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参加,农民是这个革命的重要成分,是工人阶级的天然的同盟者。而这个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从党的“二大”到“四大”,初步形成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党的许多领导人如李大钊、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等许多同志,都曾先后写了不少的文章来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那时候对于民主革命的一些基本理论的认识还不是那么很完整系统。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又例如,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理论,就是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创造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经验的科学总结。大革命失败后,党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许多地方的武装起义,同国民党新军阀开展了武装斗争。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建立起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南昌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起义部队,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丰、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一部分由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到湘南,发动了湘南起义。他们在战斗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开始到农村与农民运动相结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的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对坚持和促进井冈山地区的斗争,对以后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坚决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井冈山斗争的同时,各地武装起义队伍转入农村后,通过总结自己斗争的实践经验或在井冈山斗争的影响下,也逐步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到1930年,全国红军已扩大到十万人左右,建立了大小十五块革命根据地。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都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提供了新鲜经验。
毛泽东同志把党和人民在集体奋斗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找出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完整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关于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例子还有很多,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方面的理论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5版()
专栏:

民主革命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这是毛泽东同志从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失败和成功、后退和前进、缩小和发展的丰富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统一战线问题。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软弱的,具有动摇性。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它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革命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以参加进来。所以,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可以和亲英美的蒋介石集团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大资产阶级仍然是反动的,它们随时可能破坏和分裂统一战线。因此,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组织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必须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方面,要反对忽视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斗争的可能性的错误,这就是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则要反对忽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原则差别,取消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独立性,使之变为资产阶级尾巴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当党执行这样的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时,党就能发展,革命就取得胜利。
武装斗争问题。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进行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大国中,在敌人力量强大的情况下,游击战争是人民武装队伍坚持长期斗争战胜敌人的最好的形式。将武装斗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和政治、经济、思想战线等各种斗争形式配合起来,不断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夺取革命的胜利。
党的建设问题。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史表明:当党正确地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前进一步;如果不正确处理这两个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要后退。所以,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同党对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问题能不能正确处理密切联系着的。
我们党就是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认识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地理解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领导全国人民最后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第5版()
专栏:资料

党的三大作风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并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它们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毛泽东同志认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时说:“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在它同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中国人民百战百胜的武器。”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作风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时,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说: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强调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自我批评的作风时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他又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
毛泽东同志总结的我党的三大作风,及其在全党的普遍树立,保证了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
“执政党的党风,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恢复和发扬党的三大作风,纠正十年内乱中积累起来的种种不正之风,必能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把我国逐步建成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