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青海省落实民族政策成效显著
选拔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尊重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本报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青海省委结合本省实际,全面落实民族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汉、藏、回、蒙古、土、撒拉、哈萨克等七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4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六个民族自治州、五个自治县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牧业经济比重很大。省委认为,在青海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把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青海省委很重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效能。为了逐步实现自治机关干部民族化,近两年来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他们一方面大胆把这些干部提拔到自治州、县的领导岗位;另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和提高他们。现在,全省除一个州外,其余的自治州、自治县党委书记,都是实行自治的民族干部担任;自治州下属的各县党委书记,也多数是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州、县党委正副书记的共124人,比三中全会前增加了50人。此外,省委、省人民政府各机关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增加了少数民族领导干部。
在经济上,这两年来省委采取了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减少征购,提高农牧产品的收购价格,大大提高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的粮食征购数量由二亿四千万斤减到一亿四千万斤;在牧区,对人均不到25头牲畜的免征税。去年,由于放宽了经济政策,再加上气候条件好,全省获得了粮食、牲畜、蔬菜、油菜、水果五丰收,群众生活普遍有了改善。特别是牧区,变化尤为显著,全省牧区650个生产大队中,有133个大队人均收入超过300元,年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户比较普遍。牧民在银行和信用社存款达18,548万元,有的地区人均存款三百多元。群众说:“现在的政策是二十多年来最好的政策,再不要变了。”省委还确定,根据青海省的实际情况,要逐步将国民经济转到以牧为主的轨道上来,同时继续做好农业地区的工作,促进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尊重和使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方面。省委决定,凡是下达的文件都用汉藏两种文字,暂时不能全部做到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以体现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到目前为止,全省既有用民族语文教学的高等学校,也有教授民族语文课的民族师范、民族中学,一些牧区小学基本上用民族语文授课。还建立了民族出版社,各自治州、自治县和州属各县,都设立了民族语文翻译机构或配备了专职人员。现在已有藏语、蒙古语、土语广播和电影译制片,出版了藏文报、各种藏语文图书和教科书以及藏文文艺刊物等。
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过程中,省委认识到抓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把发展民族教育提到应有的地位上来。
省委增拨了民族教育经费。仅去年一年,就拨款六百多万元,修建了三十多所寄宿制小学,新建和扩建了十多所民族中学,还分别为化隆、门源两回族自治县新建了回族女子学校。到目前为止,全省州属的二十多个牧业县和农区的两个自治县都有了民族中学。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已达十九万多人。中、小学生的藏、蒙古、哈萨克文课本一律免费供应。青海民族学院和六个州的民族师范招生对象以牧区为主,毕业生分配面向牧区。仅去年,向牧区输送的民族师范毕业生,就有九百多人。
与此同时,青海省委大力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落实人的政策,对一部分民族宗教的中、上层人士,在政治上平反,在工作、生活上作了妥善安置。
范培廉


第3版()
专栏:

正确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之一)
关于党的最高权力机关
辛同文
党的六中全会,在总结党的经验时指出:“……我们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法律,却没有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灾难,我们不应忘记,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错误,更是我们不能忘记,必须坚决克服的。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每个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应当毫无例外的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必须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党员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殊党员。
从党的基层组织到党的中央,都要按照党章规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大会,讨论或决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改选党的领导机关,经过选举产生党的支委会或党委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决议,不能另搞一套。如果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决议,有错误或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或补充,则应由支委会或党委会提议,提前召开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如果因为时间紧迫,来不及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作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可以作出修改大会决议的决定,但必须报告下一届代表大会审查,代表大会有权批准也有权否决,或者作出新的决定,党的委员会必须按照代表大会的决定,贯彻执行。
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在民主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这是防止个人或少数人独断专行的一个可靠的保证。
只有如此,党员大会或党的代表大会才能真正成为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保障每个正式党员和党的代表行使他们的权利,发挥他们关心党的整个事业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这是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头一个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党内和政府、群众团体中,有少数同志还在那里搞家长作风、“一言堂”,不尊重党员和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把召开党员大会、职工大会、代表大会等等当作一种额外负担,即使开会也是一种“应付公事”的态度;使人们感到这种会议不过是一种形式或“橡皮图章”而已。还有的同志有私心杂念,怕民主、怕批评、怕选举。这种不良倾向,不仅是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而且是缺乏群众观点,不懂群众路线,不懂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继承党的三中全会的优良作风,党的六中全会进一步发扬了党内民主,大家畅所欲言,开得生动活泼,是一次民主的团结的胜利的会议,为全党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今后应当把正确实行民主集中制,作为拨乱反正,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大任务之一。


第3版()
专栏:人民子弟兵

在卫国戍边中贡献青春
——记新疆边防线上的几位共产党员
在新疆漫长的边防线上,有许多共产党员正在贡献着青春,在卫国戍边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西南天山里有个库鲁木都克边防站,附近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柯尔克孜族牧民。提起边防站和牧民的鱼水深情,干部战士们谁不说他们的翻译侯瑞国要数第一功呢?
侯瑞国在库鲁木都克边防站已经工作生活了十一个年头。散居在周围几十公里内的柯尔克孜牧民熟悉他,他也熟悉他们,热心为他们办事情。多少次他进出牧民的毡房,问寒问暖;多少个风雪天,他伴随边防站的医生去接产新生婴儿和抢救垂危病人。一个严冬的深夜,他睡得正香,忽然被人叩响了房门,听说放牧途中的吐力更木·阿列不慎从山崖上跌下,摔得头破臂折,他急忙招呼边防站的卫生员快去抢救。三十多公里的砂石便道,冰封雪盖,他们骑马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赶到出事地点,包扎急救,又即刻返回边防站,向山下打电话,请求火速救护。他十多小时顾不得饮食、休息,终于保住了柯尔克孜兄弟的生命。
每年六月,是柯族牧民转场的季节。成群的牛羊,成队的骆驼、马匹、拖拉机,络绎不绝地从边防站门前通过。接连半月二十天,是边防站最热闹、最忙碌的时候,侯瑞国又是边防站最忙碌、最辛苦的一员。他要照料跳下鞍马的男女老幼休息、饮茶、就餐,要指点他们到边防站为牧民开办的代购代销点购买日用品,还要到医务室协助医生工作,询问牧民的病情,告诉他们服药的规定。
在祖国最西端的哨卡——西姆哈纳,一位机枪班长叫马顺林,他报名参军的时候,有关单位正在他插队的地方招收工人,他却穿上军装,来到了风雪边防。他认定这是祖国最需要青年人作出牺牲的岗位,能到这里尽几年义务,一生感到光荣和自豪。当他成了党的队伍中的一员后,就更加感到了自己的责任,艰苦的工作总是干在前头。他曾和全班同志执行野外潜伏任务,趴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顶着如刀的寒风观察敌情,度过了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当有人赞扬他的时候,他却说:“我算什么,瞧我们的张副连长,才是好样的。”
马顺林说的这位副连长叫张克强。他已经在祖国的最西端坚守了12年,也算是一个“老边卡”了。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在边防线上生活得岁月久了,山山水水倾注着他难以割舍的深情。六年前,新婚的爱人劝他回大别山麓的故乡安居乐业,他不仅没有那样做,反而说服爱人,不远万里从内地迁到了边疆,还是一句老话:“党的需要嘛,哪里都一样生活工作。”
年轻的共产党员阿不都·热合曼,是帕米尔高原的一个哨卡的排长。这个23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入伍六年,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78年底,组织上派他到海拔五千多米的一个前哨班当副班长。哨卡就设在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下一个陡峭的大石头上,周围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有人描述这里的气候是云雾迷漫氧气少,风雪伴着冰和雹,一年四季穿棉袄。阿不都·热合曼迎着困难来到这块大石头上,就带领大家背来石头,加固营房和围墙,在乱石堆里开辟阵地,构筑防御工事。高寒缺氧造成的头晕、目眩、疲惫,是平原地区的人们很难想象的,静坐都会气短,何况重体力劳动呢?可是阿不都·热合曼和战友们奋战了两个月,到底实现了预计的方案。
此外,他们还照常执行巡逻和观察任务,开展适应高山作战特点的军事训练。这一年,他们的班集体和阿不都·热合曼个人都荣立了三等功。如今,阿不都担任了排长,仍然战斗在边防第一线。他说,党给的任务是保卫祖国,保卫祖国就要战胜困难。和当战士的时候一样,他带头背雪、拣牛粪,模范地站岗执勤,仍然是普通一兵。
一个边防线上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的,他都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本报记者 张万来 秦卫东


第3版()
专栏:

“便民店”的带头人
本报讯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广西柳州市食品公司大南门门市部副主任梁恭俭,七年来坚持学雷锋,深受群众赞扬。
梁恭俭原是柳州市食品公司北站门市部的营业员,从1974年起,他就同门市部里的几名青年职工组成了“学雷锋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为辖区内的“五保户”挑水、修房。1979年小梁调到大南门门市部任副主任后,又跟店里的同志订出了18条改善服务工作的措施,其中有免费代顾客屠宰家禽、电话购货等,大大方便了群众。大南门门市部因而被大家称为“便民店”。
小梁当上门市部负责人后,肩上的责任重了,但他每天抓紧时间处理好店里的各种事务,绝大部分时间在柜台上剔骨卖肉,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小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柳州市青工技术比武会上,他以4分40秒的速度起两爿猪骨头,取得第一名。他还在自治区财贸系统青工技术比武会上取得了“一刀准”和“起爿猪骨头”两个项目的第一名。
小梁调到大南门门市部后,仍然关心着当年“学雷锋小组”照顾过的“五保户”。


第3版()
专栏:

台湾刑事案件日增 民众十分不安
本报讯 台湾社会道德败坏,刑事犯罪活动日趋严重,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常受威胁。
台湾《新生报》指出,目前台湾“重大刑案方式繁多,手段日新月异。抢夺、强盗、杀人等,已经由独来独往,发展到数人结合……由赤手空拳、扁钻、刀斧伤人,到用猎枪、钢笔枪、手枪致人于死的地步”。“重大刑案的增加与质的恶化,到了令人足以触目惊心的地步”。
据台湾报纸透露,台湾刑事犯罪率一直在上升,1974年刑事犯罪率占总人口的1.07‰,1977年上升到2.02‰,1978年再上升到2.83‰。台湾“刑事警察局”出版的《台湾刑案》统计,1978年共发生刑事案件48,640起,平均每十分钟发生一起。台湾警政署公布,1980年1至4月份发生重大刑事案件1,329件,与1979年同期相比,上升25%。仅去年5月份内的26天中,发生重大刑事案件达253件,其中杀人案93件,强盗案77件,抢夺案37件。特别是各大城市,重大罪案层出不穷。高雄市一年来“几乎是一天一小案,三天一大案”,仅去年7月7日和9日两天,高雄同一地区,就连续发生三起少女被杀案。台南县去年曾在一天内失窃汽车七八辆,财物损失二千余万元(新台币)。
据报道,台湾刑事案中,盗窃案约占40%。台北市有报案记录的每月达五百多起。一名电视记者家中曾连续七次被盗。因此,台湾民间普遍装置防盗铁门。有的门上装上七八道锁;有的喂养狼狗;有的装置各种机关;有的把家中布置得象灵堂一样。台湾《新生报》指出,台北市居民的铁窗、铁门用铁量是惊人的。
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反映了台湾社会的日益腐化。台湾《中央日报》供认,“由于传统的文化不受重视,固有的道德遭到破坏,而外来的病态现象,则洪流泛滥”。
刑事案件日益猖獗,民众十分不安。广大群众对治安当局早已失去信心。《民众日报》指出,“窃案报警察等于零,不仅警方看过现场,做了笔录之后就石沉大海,抑且有时还得应酬光临办案辛劳备至的警员。所以很多盗窃案是没有报警的,民众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第3版()
专栏:

文学丛刊《海峡》创刊
本报讯 一本立足于福建,面向全国,兼顾海外的综合性文学丛刊——《海峡》,已于6月份出版。
《海峡》将选登海内外有关爱祖国、爱人民,促进四化建设、促进台湾回归祖国等题材的文艺作品,介绍台湾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创刊号刊登了台湾作者琼瑶的中篇小说《人在天涯》,及陈映真、季季、钟延豪等的短篇小说。第二期将于9月初出版,登有六位台湾作家的作品。


第3版()
专栏:

警察不敢把所有盗窃案上报
本报讯 据合众国际社台北消息:最近,当台北市郊的一主妇从食品商场回家时,发现她家里所有的贵重东西,包括一架彩色电视机都被偷走了。
她向邻近的警察分局报了案。当这个主妇想进一步了解警察当局如何保护她家不再被盗的时候,接待的警察坦然地回答说:“夫人,我们这个方圆不到两英里的地区每天报来的盗窃案就有四十多起,那么你希望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警方报告说:1980年和1978年相比,台湾盗窃案件减少40%多。台湾盗窃案真的减少了吗?没有,原因是:警察并没把所有记录在案的盗窃案上报。这在台湾已是公开的秘密。
台北的一个警察分局局长告诉他的朋友说:“如果我把所有的盗窃案全部上报,我的上司要么把我革职,要么把我降职,没有别的选择。”
3月份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台湾七个大城市中,每五家就有一家被盗,而且很多家不止一次被盗。
一位官员说:“即使我们对每个盗窃犯只判处一年徒刑,在一个星期之后,我们这个岛上的所有监狱就会给塞得满满的。”


第3版()
专栏:

放在家里怕偷,带在身上怕抢
本报讯 据《联合报》消息,台湾地区盗窃猖獗,扰得民众心神不宁。台北市一位受害的姓林妇女最近到市刑事警察局认赃时,她把全家的贵重财物都随身带去。她对警方诉说,贵重物品放在家里怕偷,带在身上又怕抢,不知如何是好?


第3版()
专栏:

一位台湾青年渔民的苦恼
今年夏初,我接待了一位年轻的台湾渔民,他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苦恼。下面是他的谈话摘录:
我今年二十四岁。在马祖当过兵。服役期间,大陆渔民在马祖附近渔场捕鱼,渔船一靠近岛时,当官的就命令向渔船开枪。我不忍心向他们开枪,但是,命令不执行不行,只好对准渔船后边向远处开枪。意思是告诉他们赶快离开,不然会吃亏的。在马祖期间,站岗时隐隐约约也能听到大陆的广播,具体内容听不清楚。我想,当兵是对付敌人的,我当兵却是对付自己的同胞,当这样的兵实在太没意思了。
国民普及教育毕业后,我到台北去念大学。我看到社会上许多大学毕业生没有工作做,毕业等于失业,没有出路。我想还是早点找出路,因此,没有念完大学,我就和几个人一起,搞了一条船,出海打鱼。没想到打鱼也碰到不少困难。渔船出海不能没有机油,有时排队等半天,甚至等一天才能买到油。出海捕到鱼,一家人欢天喜地;没有捕到鱼,一家人就要愁吃愁穿。
我看台湾的社会,富人很富,有钱没有地方花;穷人很穷,穷得连饭都吃不上。前十几年台湾经济靠做生意发达了,现在不如前几年。台湾地方只有那么大,人口又那么集中,没有依靠,是没有出路的。现在,台湾吃的东西越来越贵,我是越想越苦恼。
在海上捕鱼,每天三次收听大陆的天气预报广播。经常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台广播家信,福建台也广播
“三通”、接待台湾渔民等内容。我想,祖国大陆欢迎通商,讨海人没有出路,与祖国大陆做生意倒是个出路。台湾老百姓都喜欢用中药,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可是台湾中药行缺货,我打算从大陆买一些中药回去,为台湾与大陆通商做些工作。可是,到大陆来要担很大风险,苦恼啊!
我想,你们现在有一个晋惠商行,如果台湾与大陆实现了“三通”,我就到泉州来建一个公司,把大陆人民需要的东西从台湾运来,把台湾人民需要的东西从大陆运过去,生意一定兴隆。可惜啊,这“三通”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盼来呢?苦恼啊!
惠安县 洪金草


第3版()
专栏:

全国公安一级英雄、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共产党员余邦金,二十多年来,经常利用节假日或执勤后休息时间,为老红军战士、军烈属和居民“五保户”解决衣食住行、医治病痛等问题,被誉为群众的贴心人。这是他侍候患病的军属老太太邓细妹。
王绍业摄


第3版()
专栏:

这是台湾《自立晚报》刊载的一幅照片,原说明是:“因能源问题刺激物价上涨,就连卜卦营生的相士也不得不提高卜运钱。瞧!图中这位失明的相士,坐在苗票镇街角,虽然他与十二个大字显得并不调和,但却不难体会出残疾者为生活奔波的艰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