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
王京烈
1952年埃及推翻封建王朝后,政府为发展民族经济,先后制定了一些发展计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以色列入侵,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破坏,以及埃及经济自身存在的弊病,发展计划没能全部实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1967—1973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3.5%。1970年萨达特执政后,着手调整经济政策,逐步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调动了私人资本的积极性。埃及在摆脱苏联束缚的同时,实行了经济开放政策,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当埃及结束战争状态,工作重点转向建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就。1977年经济增长率达7.3%,1980年增达9%,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被称为四大经济支柱的石油、侨汇、苏伊士运河和旅游业最近几年发展很快。1977年以来这四项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0%左右。1980年增达71亿美元,其中石油收入29亿美元,侨汇28亿美元,运河收入和旅游收入各为七亿美元,从而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1980年财政赤字较前一年下降了18.5%。1981—1982年度预算中消除了赤字,并有7.42亿埃镑盈余。
财政状况的好转使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成为可能。1980年埃及基建投资32亿埃镑,1981—1982年度预算中投资拨款达47亿埃镑,相当1952年的四十多倍。1980年完成了一些较大建设项目,如苏伊士运河扩建工程,联结亚非大陆的第一条苏伊士运河底隧道,建成一些新城镇等。
1974年实施开放政策以来,埃及工业发展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1979年比1978年增长了51.1%,产值达61.6亿埃镑。现在,埃及已拥有石油、采矿、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食品和纺织等一千多个工矿企业。
石油工业是发展较快的一个部门。五十年代初,埃及石油年产量200万吨左右,现在年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占工业总产值的40%。1975年埃及开始大量出口石油。1979年起石油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40%以上,在出口商品中居第一位。为了加强自给能力,埃及重建了被战争破坏的炼油厂,目前炼油能力已达1,720万吨,满足了国内需要。
埃及政府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发展。除加强管理以提高现有设备能力外,还在阿斯旺等地兴建了新的电站。发电量已从1952年的21亿度增长到目前430亿度。此外还积极发展核能和太阳能发电。埃及政府计划在今后五年内为发展电力再拨款23亿埃镑,兴建新的电站和加强全国的输电配电工程。
冶金、机械制造和电器等部门都有了很大发展。以赫勒万和阿斯旺为中心的钢铁冶金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钢的年产量从五十年代的9万吨增长到200万吨;政府计划到2000年时钢产量达到1,500万吨。纳格哈马迪的铝联合企业年产铝10万吨,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此外,埃及年产汽车约二万辆、拖拉机3,000台。耐用消费品中的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年产量也均在20万台以上。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埃及过去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35.4%,吸收了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1.7%。
目前埃及已经是发展中国家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在非洲仅次于南非,居第二位。
农业生产也有所发展。五十年代初期埃及农业生产值平均为4.2亿埃镑,现已达近30亿埃镑,约增长七倍。各种作物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谷物生产由五十年代的500万吨增长到850万吨。甘蔗由三百多万吨增长到五百多万吨。棉花虽然减少了种植面积,但仍由1952年的39万吨增长到1979年的43万吨。肉类生产达到八十多万吨。
工农业生产发展促进了外贸事业。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和半成品的比例逐步增长。外贸总额从1952年的3.61亿埃镑增长到1979年的39.69亿埃镑。
但是,埃及人口增长率高达2.9%,人口增长几乎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使粮食严重短缺。埃及每年不得不花掉大量美元进口400万吨粮食。埃及人口增长的压力以及经营管理、劳动生产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发展有一定消极的影响。目前政府已经注意到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第7版()
专栏:

美国的高利率对西欧经济造成很大影响
今年以来,在美国高利率的影响下,西欧金融货币市场上出现了美元不断坚挺、西欧各国货币普遍疲软的现象。西欧国家为了维护本国货币,也不得不一再提高利率,这就使原已衰退的西欧经济又一次受到了巨大冲击。
里根政府上台后,为了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把美国联邦储备局的贴现率(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放款的利率)不断提高,因而使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利率也一再创战后最高纪录。因美国利率高,西欧利率低,西欧大量资金流向美国,促使美元汇价上扬。再加上西欧经济衰退,对外贸易萎缩,使西欧各国货币汇价下跌。从今年1月5日到7月8日,在短短半年内,法国法郎、西德马克、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汇价,分别下跌了30.48%、27.8%和19.97%。英镑对美元的汇价去年11月为一英镑兑换2.44美元,到今年7月8日已跌到一英镑兑换1.88美元,与去年11月份相比下跌了23.5%。意大利里拉也大幅度下跌。
这种情况对已经处于衰退中的西欧经济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加重了各国经济的困难。因为当前西欧各国亟需刺激生产,扭转生产衰退的局面。但西欧各国为了保护本国货币又不得不竞相提高利率。据欧洲共同体的资料,九个成员国(不包括希腊)的短期贷款利率今年4月份平均为13.8%,5月份已上升到15.1%,而1979年全年平均只有9.6%。由于利率高、银根紧,影响了投资的信心,使刺激生产回升无望。共同体各国自去年二季度来工业生产就不断下降,失业人数一再创战后最高纪录,目前共同体失业人数已达85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分之一以上。原来预期今年年中以后经济可能回升,在目前情况下共同体委员会最近的报告认为,回升至少要推迟到明年,经济衰退的趋势将要进一步延长。
其次,由于美元坚挺,而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又以美元计价,因此西欧各国进口燃料的支出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某些其他原材料也有类似情况,这就使西欧各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大大扩大。与此同时,西欧各国政府为了尽量减少财政赤字,除了削减开支以外,英国、比利时等国还大量增加间接税,这样又使物价上涨的势头愈演愈烈。共同体九国1980年全年的消费物价平均上涨了13.9%,而今年1至4月的平均上涨年率已达14.7%。
美国高利率和美元坚挺问题已成为当前欧美经济矛盾的一个突出问题。法国公开指责美国“推行对其盟国经济有残酷影响”的经济政策,欧洲共同体的几次财长会议都讨论了美国高利率对西欧经济的影响问题,多次向美国表示强烈不满,并准备提到即将在渥太华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上进行讨论。但美国仍然认为美国为了重振经济,必须努力抑制通货膨胀,因而强化货币、提高利率是不可避免的。看来美国也不会作出什么重大让步,而西欧货币的颓势似乎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18日电)


第7版()
专栏:

非洲新兴的制糖工业
1979年非洲产糖645万吨,仅占世界糖产量的7.2%。尽管在过去25年内非洲的食糖年产量已增长了270万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今后五年内仍需每年进口100万吨,才能基本满足非洲国家对于食糖的需要。为了实现食糖自给,非洲国家纷纷筹集资金,建设糖厂和甘蔗种植园。
许多非洲国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具有发展甘蔗生产和制糖工业的优越自然条件,因而,蔗糖生产潜力很大。毛里求斯、埃及、摩洛哥、肯尼亚、津巴布韦、斯威士兰、莫桑比克以及南非等国是非洲的重要产糖国。毛里求斯一向以糖业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甘蔗种植面积约为9.8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3%。全国拥有21座现代化的糖厂,1979年产糖72.9万吨。但绝大多数黑非洲国家种植甘蔗的历史并不悠久,生产的糖也主要供本国人民消费。刚果是黑非洲法语国家最早建立制糖业的。喀麦隆、马里等国从六十年代也相继建立了糖厂。喀麦隆种植甘蔗1.7万公顷,产糖五万六千多吨,基本满足本国需要。马里也拥有两座糖厂,1979年产糖一万八千多吨,仅能满足全国需要的一半。
象牙海岸、加蓬、上沃尔特、尼日尔、塞内加尔、几内亚等国从七十年代起开始发展制糖工业。象牙海岸的第一座糖厂——费尔凯塞杜古一厂于1974年正式投产,三年后食糖已能满足本国的需求,其后又陆续建成三座糖厂,成为黑非洲的主要食糖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上沃尔特1980年糖产量已达2.78万吨,已基本满足国内需求。
塞内加尔发展制糖业的计划是满足本国的需要,1979年消费量为8.5万吨,而塞内加尔糖业公司所属糖厂1979年只产糖3.2万吨,预计1982年将能满足塞内加尔市场需要。
赞比亚拥有两座糖厂,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预计1981年底糖产量可达15万吨。
苏丹在食糖生产方面有一项成为非洲食糖仓库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久前一座规模巨大的克纳纳糖厂已正式投产。
近两年世界食糖价格约上涨53%。非洲国家到国际市场上购买食糖,要支付更多的外汇,从而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因此,近年来,贝宁、毛里塔尼亚、中非、马达加斯加、扎伊尔、多哥等国正积极扩建或筹建制糖厂。
非洲国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发展制糖工业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往往花费巨大的投资却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有不少工厂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能力,或者生产成本过高。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总的说来,非洲的制糖工业历史并不很久,但发展较快,成为非洲新兴的工业部门。它使许多非洲国家结束了吃糖靠进口的历史。
黄舍骄 赵永和(附图片)
供马里西里巴拉糖厂用的甘蔗园
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阿曼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阿曼是个石油生产国,逐年增长的石油收入促使它相当富裕。由于发展石油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阿曼不得不大量雇佣外国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为了扭转这种局面,阿曼一直注重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本国技术人才。
阿曼过去教育事业比较落后。1970年初,全国只有三所男生小学,900名学生;女子不得入学。近年来,阿曼政府大力普及中小学教育,每年拨出大量教育经费。采取免交学费,发给学生各种津贴、补助,为家离学校远的学生提供交通工具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入学率。1979—1980学年,全国已有370所中小学校,拥有男女学生10万人。1978年实行“阿曼化”教育制度,进行教学改革,改变让学生死背书本的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为了较快地培养出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阿曼政府特别重视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1978年,卡布斯苏丹亲自组织了教育与训练委员会,主要抓男女同等教育和培训技术人才。学生在小学毕业后可以直接上中学,也可以在社会事务和劳动部所属的职业学习中心学习手艺。初中毕业生可以进入伊斯兰教研究、师范、工业、农业、商业等中等专业学校。政府还举办了“成人教育中心”,以帮助在职人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对那些不能坚持去“教育中心”学习的人,政府提供教科书,鼓励自学。他们经过统一考试合格后,可以同样取得文凭。今年开始执行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上使各类学校增加一倍。
目前,阿曼正着手筹建大学。在国内还没有大学的情况下,国家出钱把所有能上大学的学生送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去年男女留学生已达七百八十多名。
政府还积极开展扫盲运动。现在全国各地都建有扫盲中心,参加学习的人成千上万。在政府的重视和扶植下,阿曼的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刘爱成(附图片)
阿曼学生于凉爽季节在室外上课


第7版()
专栏:

特里·福克斯——加拿大人民的骄傲
福克斯是一个22岁的残废青年,因患骨癌而截断右腿。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进行横贯加拿大的马拉松长跑,并为研究医治癌症募捐。当他跑了二千六百多英里,募得一千万加元时,因癌症复发而病逝。他的事迹,感动了加拿大全国人民
顾耀铭
6月27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传遍整个加拿大:特里·福克斯于凌晨在纽威斯敏斯特去世。
加拿大的男女老少都好象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异常悲痛。政府机关、学校、军事基地和企业连续五天降半旗为他的去世致哀。
特里·福克斯不是著名的演员,不是杰出的科学家,也不是显赫的政府首脑,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年仅22岁的残废青年。但是,在加拿大人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英雄,是加拿大人民的骄傲。
去年4月的一个早晨,这位身穿短裤和运动衫的年青小伙子来到加拿大东海岸的圣约翰码头。他迎着大西洋吹来的海风,伸出他的右假腿往冰冷的海水里浸了浸,开始横越加拿大大陆的马拉松越野跑。他靠那条好腿奔跳,靠假腿支撑。左腿跳二下,右假腿移动一步,艰难地在公路上慢慢跑着。他那消瘦的脸上很快挂满了汗珠。可以看出,他每跳一下都要花出很大的力气,他忍着健康人根本意想不到的痛苦。
福克斯是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学生,出身于一个铁路扳道工人的家庭。他在大学是一名很好的篮球运动员。可是当他才18岁的时候,右腿患了骨癌,医生决定为他作截肢手术。
手术前,他的篮球教练送来了一本杂志,其中介绍了一位独脚跑步26英里的残废人的事迹,这使福克斯的精神振奋起来。他对朋友说:“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办到。”
从医院坐着轮椅出来后,他没有再回到大学。在病房里他看到其他癌症患者的痛苦,使他无法再安心读书。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焕发癌症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去动员整个社会向癌症挑战。
回到家乡后,他挣扎着从轮椅上站起来,学会了用假腿走路,接着他又以极大的毅力学跑步。开始,他一天只能跑半英里,而且还经常摔跤。但是他毫不气馁,坚持跑下去,慢慢地每天能跑13英里了。他又要求自己每个星期增加一英里,一直增加到每天跑30英里。
八个月后,他给加拿大癌症学会写信,宣布了自己的计划:进行长达4,600英里横跨加拿大全境的“希望马拉松跑”,从东部的大西洋海岸一直跑到西部的太平洋海岸。他要以自己的行动宣布人类有战胜癌症的勇气,他要动员人民为研究医治癌症捐款。
在最初的日子里,福克斯的行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还有一些人以怀疑的眼光看待福克斯的举动。但是当福克斯以每天26英里的速度跑完了五百多英里时,人们震惊了、感动了。不少人等候在他要经过的路旁,希望亲眼见见这位敢于向癌症挑战的独脚英雄。人们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欢呼,许多人当场捐款支持福克斯的行动。
福克斯经过格雷文赫斯特市时,正是他的生日。二千多人站在路旁,唱着歌,捧着大蛋糕,举着蜡烛,放出彩色气球欢迎他,祝愿他生日愉快。
7月1日是加拿大的国庆日,福克斯正巧抵达首都渥太华。几千名市民拥上街头,为他举行了凯旋式的欢迎仪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亲自接见了他。
福克斯在人们的鼓励下,更加充满信心地继续前进在他的马拉松征途上。不管刮风、下雨,甚至下冰雹,他都坚持不懈。每天清晨四点钟,他就上路。到达预定的目的地后,他总是精疲力尽,断腿常常被假肢磨得红肿流血。晚上,他还参加演讲会,号召人们为医治癌症贡献他们的力量。
经过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福克斯已跑完了一半的路程,他募捐的资金已达1,000万加元。可是,就在他已完成二千六百九十多英里时,医生发现他患了肺癌,当福克斯被人抬上担架时,他含着热泪说:“我现在不得不住院,但是一旦治愈后,我还要继续跑,决不半途而废。”
福克斯住院后,全加拿大的人民都在关注着他。慰问的电报、信函不断地向他的病房飞来。福克斯为研究医治癌症募捐的资金不断增加,到6月初已超过二千三百多万加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加拿大人贡献了一加元。
加拿大总督施赖尔亲自来到福克斯的家乡温哥华给他授予加拿大文职人员最高荣誉勋章。加拿大政府还通过决议为福克斯发行一枚纪念邮票。
在医院里,特里·福克斯一直很乐观,但是,到了6月中旬,医生又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他的胃部,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再也无法挽救他的生命。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唁电中指出:“全体加拿大人为福克斯的去世哀悼。在加拿大历史上还没有人能象他那样以勇气和决心鼓舞全国。”
7月2日,福克斯的葬礼在他家乡的小教堂举行,参加葬礼的只有二百多人,葬礼举行得很安静、朴素。全加拿大人通过电视观看了葬礼。当天,在加拿大各地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悼念活动。在渥太华,一万名市民自动集中到议会山上为特里·福克斯哀悼。一位五岁的男孩子胸前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特里,我们不会忘记你。”加拿大癌症学会主席在追悼会上表示:“在同癌症进行的斗争中,我们将永远把特里·福克斯记在心上。”(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国际残废年的英国纪念邮票
联合国确定今年为国际残废年,其目的在于防止残废者因失去某种生活工作能力而与世隔绝。英国邮电部门为纪念国际残废年颁发了一套邮票,其四枚(如左图),分别表示盲人借助家犬引路、聋哑人用手指哑语交流思想,瘫痪者用轮椅车活动和残臂艺人用脚趾作画。(德)(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供马里西里巴拉糖厂用的甘蔗园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