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1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剧评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话剧《北上》观后
魏传统
没有过去,就没有今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来京演出的话剧《北上》,形象地回顾了红军长征的历史,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北上》所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时决定着党、红军的命运和前途的一场斗争。它揭露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行;描绘了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在这紧要关头,始终坚持团结的方针,耐心说服一、四方面军的同志以大局为重,实现北上抗日的卓著功绩。特别当张国焘企图以武力危害党中央时,毛泽东同志向身边的同志严肃地说:不要打,我们走,他们不久还是要回来的。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气魄。戏的末尾,写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去迎接张国焘并同他握手:“国焘同志,欢迎你。”这不仅形象地表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远见,也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的正确性。作品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就是胜利,分裂就是失败、就是毁灭这一真理,既对长征的经验教训是一个很好的概括和总结,又对搞好今天的革命事业富有借鉴意义。
团结就是胜利这一中心思想,是通过精心塑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任弼时等同志的崇高形象体现出来的。对毛主席,既有力地展示了他的战略思想、革命胆识,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他在生活细节方面和同志亲密无间的关系。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表演,给人逼真、传神、亲切、令人可敬可信之感。尤其是毛儿盖的斗争,面对张国焘恃强索权的险恶用心,毛主席从大局出发,断然决定要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达到了团结四方面军、军分左右两路北上的目的,显示了他的惊人才智,令人由衷赞叹。剧作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朱德同志威武不屈、坚贞不移的伟大精神。在张国焘另立中央,并威逼朱总司令赞同他反对毛泽东同志的这一罪恶活动的危急关头,朱德同志从团结全军一致北上抗日的重任出发,相信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是忠于党中央、愿意北上的。所以身在虎口、镇定自若,宁可掉脑袋,也要做好四方面军的工作。他大义凛然地拒绝张国焘的无理要挟,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与毛泽东同志坚不可摧的战友关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文艺创作的重大题材,用三个来小时,几十平方米的舞台来展示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并非是件容易的事。而《北上》却抓住了团结北上还是分裂南下这一主要矛盾,进行了高度的艺术提炼和概括,使观众大开眼界。特别是二、四方面军会合这段史实,在戏中处理得很好。任弼时同志在甘孜向停留在康南甲洼地区的王震同志打电话说:你们把那胡说八道的人赶下台去,我们的党中央在陕北,不在这里……这就迫使张国焘陷于孤立,被迫取消伪中央而改成西北局。弼时同志转达徐向前同志“红军不打红军”的正确意见,反映了四方面军广大战士、干部的共同心愿。这些成功,有赖于作者李伯钊同志的长征经历和她的匠心,因而写出结构严谨、引人入胜的优秀剧作。
《北上》不仅使我们得到艺术享受,也是对我们进行新长征的一种激励。吸收历史的经验,发扬红军北上的精神,保持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维护党的领导,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附图片)(附图片)
话剧《北上》剧照:党中央在毛儿盖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耐心说服张国焘一同北上抗日。 杨绍明摄


第8版()
专栏:

“假如我是……”
张宿宗
胡耀邦同志在建党六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人民服务,对共产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人民利益甘愿作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我觉得,这对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有许多单位在开展“假如我是……”的讨论,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我想,假使把这种讨论扩大开去,让更多的人都来想一想这个问题,一定会很有益处。不仅医护人员想一想“假如我是一个病人”,商店营业员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车船乘务员想一想
“假如我是乘客”,推而广之,一切机关单位、工矿企业的同志,要是都来想一想“假如我是我的服务对象”这样一个问题,这对我们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造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假如我是……”,其含义就是要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说,要把自己摆在服务对象的位置上,多想一想服务对象的希望和要求,看看他们欢迎什么,反对什么,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病人希望医护人员有认真负责的精神,顾客要求营业员有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乘客欢迎乘务员有热心亲切的工作作风……大家都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想一想,发扬为他们所欢迎的好精神、好态度、好作风,纠正为他们所不欢迎的不良作风、不良态度,这对各行各业的工作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假如我是……”,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有人认为,这包含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不能提倡。我以为不然。我认为,这种思想和作风,在今天仍有提倡的必要。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有它的局限性。但是,如果我们赋予它新的内容,这个说法就不仅是可取的,而且是很有意义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在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意识中,如果只有党的共产主义的利益和目的”,“他就可能有很好的共产主义道德”,“能够对一切同志、革命者、劳动人民表示他的忠诚热爱,无条件地帮助他们,平等地看待他们,不肯为着自己的利益去损害他们中间的任何人。他能够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人家着想,体贴人家。”在这里,刘少奇同志把“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人家着想”,看成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种表现。而这种思想,和“假如我是……”、推己及人,有着相同的含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将心比心”地为群众着想,实在是一种可贵的思想。我们不仅不应该反对它,而且应该大力称颂它,努力实践它。


第8版()
专栏:

“洛阳金凤来”
——喜看马金凤的表演
曲六乙
1963年春,洛阳市豫剧团来京演出,老舍先生看了著名演员马金凤的戏,欣然赠诗:“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打朝嘲笑谑,挂帅夺风雷”,并赞誉她是“歌舞全能手”。事隔十八年之后,马金凤又献艺京华。这位五十九岁的艺术家,舞台风姿不减当年。她那清脆婉转的嗓音,圆润醇美的唱腔,洒脱大方的身段和稳健明快的台风,仍然能征服观众。同样令人高兴的是,这个剧团虽然经过十年动乱的摧残,却能迅速医疗自救,各行当演员又臻齐整,并且带出一批已能崭露头角的青年演员。老中青搭配得当,编导演珠联璧合,做到了“全台一棵菜”。
马金凤是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她的能戏甚多,而代表剧目(看家戏)则有“一挂二花”,即《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洛阳市豫剧团这次献给首都观众的正是这三个剧目。三个戏的女主人公穆桂英、程七奶、姜桂枝,按传统行当,可分别属青衣、花旦、老旦应工。但各角色如仅限用一种行当,势必演得“水”,“一道汤”。老的传统演法正是如此。马金凤却以独创性的表演才华,突破行当的局限,在三出戏中塑造出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艺术形象:庄重英妩的穆桂英,泼辣爽直的程七奶,稳健机趣的姜桂枝。人们交口称赞马金凤把这三个角色演活了。这一个“活”字,实在得来不易,它包涵着艺术家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呕心沥血的创造。她幼年从父学过武生、须生、红脸,后来从师学过青衣、花旦、彩旦和武旦。总之,生旦净丑无不涉猎,唱念做打样样能来。
她饰演穆桂英,兼收青衣、刀马旦、武旦各行所长,融化京剧名艺术家程砚秋的水袖功夫和盖叫天在《武松打店》中的某些武生身段。这使她的身段优美,刚柔相济,动作稳健豁达,落落大方。在端庄凝重之中,透出一股俊逸英妩的气概,把这位半生戎马倥偬的巾帼英雄形象,刻画得相当成功。艺术家通过对穆桂英艺术形象的塑造,对豫剧中“帅旦”这一行当艺术有所发展和丰富,为豫剧增添了新的艺术财富。
程七奶的性格完全不同于穆桂英和姜桂枝。这个形象是豫剧所独有的艺术创造。首先,剧本的改编者何凌云同志在传统的基础上,使她的个性得到生动的描绘。其次,导演杨兰春运用了不少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处理,为刻画这个独特的性格,创造了条件。当然,最后由马金凤的精采表演,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的生活情趣,带有调侃味道的喜剧风格,在马金凤的表演里得到了浑然一体的表现。程七奶是个诰命夫人,贵族身份。但她的性格里却闪烁着农民思想感情的光采,甚至可以说是劳动人民的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这是因为,程七奶在雄踞瓦岗寨时期本来就是农民出身的压寨夫人。劳动人民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程七奶,这个丑旦俊扮的美的形象,是以嘲笑、蔑视君王绝对权威的贯穿动作最终完成的。而她那泼辣爽直、疾恶如仇、爱说爱闹和毛里毛躁、粗枝大叶的性格,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妇女一种典型的艺术概括。马金凤正是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才在一系列细节中,表现得那么生动细腻、熠熠发光。程七奶的性格只有从这个形象中所蕴含着的人民性加以解释,才是合情合理的。


第8版()
专栏:

表现人物的心灵美
——话剧《重任》观后
黎之彦 苏伟光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最近演出的话剧《重任》,是一出别具特色的新作。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着力开掘人物的心灵美。
这是一个反映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问题的作品。戏中有几个人物,有血有肉,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公司党委书记杜剑。他在战争年代,被誉为出没在枪林弹雨的“红鬃烈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依然马不停蹄地驰骋在钢铁工业的火线上,即使全身将要瘫痪,仍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率领群众前进,并为改善企业领导和培养接班人而呕心沥血。为了完成选拔、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干部这一历史重任,他无私无畏,敢于向妨碍这一政策贯彻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乃至对战友、亲人进行热情而严肃的帮助。作品热情地歌颂了他的高尚风格和情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剧作精心塑造的另一个人物是苏海鹏。他是被提拔的公司副经理兼铁厂厂长。这是一个热爱党、热爱祖国、有专业知识和领导才能的知识分子。十年动乱时期,他被打成“里通外国的反革命”,但他没有动摇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信念。粉碎“四人帮”以后,他的科研成果仍被轻视。这时,他本来可以到国外哥哥那里去投亲,但他断然放弃了这一机会,而决定留下为祖国献身。他挑起领导重任之后,又以国家主人公的姿态进行工作,使铁厂迅速赶上先进企业的行列。这个形象,有他自己的特点,但他和杜剑一样,都有水晶般美好的心灵,他们都无比热爱党和人民的事业。
《重任》中还塑造了陈娟、杜明之、苏羽、苏玫等几个青年形象。这些小字辈的人物,虽然都有程度不同的不幸遭遇,心灵中也有大小各异的伤痕,但他们不是沉溺于发牢骚、哀怨和悲伤之中,而是在思考中觉醒,在觉醒中进取,在进取中成长。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希望。
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作家、艺术家应当努力在作品中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揭示出人物的美丽、纯洁的灵魂,启迪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重任》正是在这一点上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


第8版()
专栏:文艺动态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年会在江西举行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1981年年会最近在江西庐山举行。九十多所高等学校和五十多个科研、报刊、出版单位的两百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年会对当代文学创作、研究、教学工作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并就某些重要创作问题,如对建国以来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作品的评价,对柳青、李准、王蒙作品的评价,以及新诗发展的道路和朦胧诗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争鸣。(贺光鑫)


第8版()
专栏:文艺动态

坚持编演现代戏
山西省临猗县眉户剧团建团二十九年来,坚持编演现代戏。近几年来,他们深入农村,创作上演了一批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大好形势的剧目。其中有眉户戏《姑娘的心愿》、《好亲家》、《云散月圆》等。不久前文化部表扬了这个剧团积极编演现代戏的精神,并奖励剧团一万元人民币,以支持他们编演现代戏的创作活动。
(贾福和)


第8版()
专栏:

文联举行工农业题材问题座谈会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最近邀请部分文艺理论工作者和报刊编辑,就工农业题材的创作问题,举行了座谈。参加座谈会的同志谈到,我国有八亿农民,一亿职工。反映工农劳动群众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他们献身四化新的精神面貌,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文艺创作要不断扩大表现领域,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大家指出,要正确地深刻地反映工厂和农村的生活,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扩大生活视野。(文礼)


第8版()
专栏:

北影完成三部新片
北京电影制片厂最近完成了三部新故事片:《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根据周克芹的同名小说改编,由王炎编导。主要演员有:李纬、李秀明、张金铃、杨在葆、卢桂兰等。《伤逝》,是根据鲁迅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摄制的。由张瑶均、张磊改编,水华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王心刚、林盈等。《钟声》,根据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编拍摄。编剧为张瑶均、蒋子龙,导演为马尔路、文彦。主要演员有:陈颖、高放、魏坚等。(仍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