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西方国家的“第三产业”
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出现的一个普遍趋势是:它们的工业、农业等直接生产部门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而金融、商业、运输、科研、文化等服务部门的产值和就业人数则急剧上升
张显高
直接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在西方一般称为第一产业,而包括采矿、建筑等在内的制造工业则被称之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指包括商业、金融、保险、运输、邮电、仓库、卫生以及包括为个人生活消费服务的其它非物质生产行业。根据美、英、法、西德、日本五国官方发表的统计数字,从1950年到1977年所有五国的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产值与就业人数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都有很大下降,唯有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的比重呈现上升。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从事非物质生产的第三产业,战后的增长速度普遍快于从事物质生产的第一、第二产业,其原因如下:
首先这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的工农业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已经达到高度发展水平分不开。以农业为例,1960年到1975年,按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供养的人口数字,美国从37人增加到82人,英国从54人增加到90人,西德从13人增加到39人,等等。同时期内这些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也增长迅速。这些物质生产部门为社会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产品,这就使物质生产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并为第三产业各部门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扩大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由于科技进步,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不断发展,各国外贸和海外投资都在迅速增长。结果导致了金融、银行、保险、海运、航运、通信以及工商企业服务(如广告、咨询、情报、检验、设备租赁维修等)部门业务的扩大。这是促成第三产业兴旺发达的又一因素。
西方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更加依靠科技力量;据说,三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增长有30—40%来自科技的进步。它们需要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和熟练劳动力。因此需要增加智力投资,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这是第三产业崛起的又一因素。
除上述原因外,工业发达国家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消费结构的改变,如人们用于文化娱乐、旅游、医药、教育等的开支比重显著增加和政府机构日趋庞大等,也都是造成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因素。
显然,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是在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的必然结果。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能推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西方国家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的是科学、教育和其他专业性服务。这是因为科技部门和科技人员对生产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满足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实验及日常生活需要的电子计算机的“软件”等就是一例。如果削弱科技、教育部门的力量,减少科研和教育费用,就将延缓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和商业都是为了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所必须的重要环节,它们实际上是物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产业中不少部门,特别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一些行业,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而且对就业者文化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因此第三产业中某些部门的扩大,也有利于吸收从物质生产部门中排挤出来的不熟练劳动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把扩大第三产业各部门中的规模作为安排“过剩”劳动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附图表)
朱育莲 绘


第7版()
专栏:

迅速扩大中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市场
谷津
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一向以世界石油的主要供应基地和位居战略要冲而受到人们注目。近年来,随着石油收入的增加和国内经济的发展,它们正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巨大市场。
波斯湾和红海周围的12个阿拉伯国家〔注〕1970年到1979年的十年中,每年的进口总值从40亿美元猛增到707亿美元,即增长了十六倍多。同时期中,全世界贸易的总进口值只增加了四倍多。仅此就足以说明它们经济发展的迅速和市场潜力的巨大。
在这12个阿拉伯国家中,进口最多的首推沙特阿拉伯。1979年它的进口值超过260亿美元。其次是伊拉克,进口值近100亿美元。埃及占第三位。再其次则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叙利亚、巴林、约旦等较小的国家。但是,如果按人口来平均计算进口值,那么进口数量最大的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9年平均每人进口9,000美元的货物。其次是巴林和卡塔尔,平均每人进口值分别为7,897和6,319美元。沙特阿拉伯居第四位,平均为3,239美元。与此相比,1979年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西欧共同市场各成员国,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进口值为1,300到3,000美元。某些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甚至不到20美元。外贸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这些国家的进口货物多种多样,从食品、饮料、电视、汽车到钢材、重型机器和建筑材料等无所不包。但是它们的进口商品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如食品、饮料等消费品的比重已逐年下降,各种机器、运输设备的比重则在迅速上升。1973年它们进口的食品、饮料、油脂等占了总进口的23%,到1977年就下降到只占13%。与此同时,机器和运输设备的进口比重却从1973年的31%增加到1979年的40%以上。这表明海湾各阿拉伯国家的农业自给程度有了改善,同时,它们大兴土木的工业化建设也在迅速发展。
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进口商品来源广阔,遍及世界各大洲。不过从数量来看,西欧共同市场占有压倒优势。其次就是美国和日本。因而,海湾阿拉伯国家日益扩展的市场在西方世界的贸易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然,海湾阿拉伯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它们的石油收入猛增分不开的。目前,这笔收入每年可达2,000亿美元以上。它对海湾国家改变它们的社会生活面貌、提高人民福利和建立现代化工业经济等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近十年中它们的经济发展比过去100年的变化还要大。1973年石油提价后,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士一度担心阿拉伯国家没有能力运用和吸纳突然涌现的巨额美元收入。但事实表明,它们完全有能力运用这些收入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近年来它们不仅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而且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国际银行体系,活跃地参加了各种国际性的投资和金融活动。仅在1980年上半年从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流入日本的资金估计就达58亿美元。一般预料,到1990年海湾阿拉伯国家将发展成为一个每年入口值超过1,600亿美元(按1979年的美元固定价计算)的庞大市场,它们的国际经济地位将会继续提高。
注:12个国家是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及、科威特、阿曼、卡塔尔、伊拉克、巴林、叙利亚、约旦、苏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附图片)
科威特的一个油码头,两艘巨型油轮在装油。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日美汽车协定引起的风波
张振亚
日本政府在美国一再施加压力下,已答应从4月1日起,一年内把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削减8%:从1980年的对美出口182万辆减少到168万辆;它还答应,1982年和1983年日本将根据美国市场的变化继续进行自我约束。
日本削减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名义上是“自愿”,实际是出于忍让。美国参议院一直威胁要通过一项限制汽车进口措施,把从日本进口的汽车三年内每年都限制在140万到160万辆之间。这种保护主义措施未免和里根总统宣扬的“贸易自由”大相径庭,但是日本政府由于担心美国国会单方面采取措施,过多地削减日本汽车的进口,不得不作出妥协,实行“自愿”限制,以换取美国少削减一些进口。这项妥协使华盛顿可以不必承担保护主义的恶名,却能得到保护主义的不少实惠。
日本的广大汽车商对于这项决定当然不满意。他们责备日本政府太软弱,并表示日本大汽车公司本来就在自动限制对美国的出口了,例子是:尽管今年美国的汽车零售商手中存放的日本汽车已大大减少,并供不应求,但是3月份日本对美国的汽车出口反而比去年同月下降了26%。他们叫嚷说,这种“自愿”限制实行一年也就行了,搞三年就不能忍受了。
日本的“自愿”限制使美国同它的汽车战总算告一段落。但是,问题并未到此结束。西欧和加拿大的汽车界也掀起一场新的波涛。今年3月,加拿大市场上售出的日本汽车高达28,000辆,已比去年同月增加了一倍多。1月到3月,西德市场上售出了八万辆日本汽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比利时、荷兰进口的日本汽车同样也在增加。这些国家发现日本大汽车商是在把它们向美国倾销的汽车转向西欧和加拿大倾泻,西欧失业人数已超过850万,汽车工业一直在裁人,这怎么得了呢?因此,西欧和加拿大也要求和日本缔结一项“类似协定”。但是由于西欧“共同市场”十个成员国对待日本汽车进口的态度并不统一,因此给谈判带来了不少困难。而日本也正是利用对手的这一弱点,迟迟不肯作出让步。
目前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已展开同日本的新的一轮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的前景还十分渺茫。
保护主义急剧抬头,这是西方世界经济普遍不振、出口市场争夺异常剧烈的明显反映。日美、日欧之间在彼此贸易上都在使用“自愿”限制等娓娓动听的辞汇,但并不能掩盖它们之间争夺市场的剧烈矛盾。
日美汽车协定实际上也并未使日美之间的汽车战真正停下来。目前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并不准备让日本“丰田”、“日产”汽车公司继续在美国市场上横行。“通用汽车公司”为了制造一种小型、轻快、省油汽车,从现在到1985年投资400亿美元。“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都拿出几十亿美元来制造它们的王牌小型汽车。这一点从5月11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的封面(见左图)可以看出来。(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拉美国家开发多种能源
郭伟成
巴西人踢足球是世界闻名的,不光是有个“球王”贝利;巴西人爱说:“我们巴西的男孩生来就有一只会踢足球的脚”。现在巴西又以另一样东西闻名于世了:酒精燃料和酒精汽车。巴西计划在10年之内将全国650万辆汽车统统改用酒精燃料。
拉丁美洲各国为了解决能源问题,正在积极地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一方面他们加紧勘探新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又重视利用水力、地热、煤炭、酒精、太阳能、风力、核能等等。
前不久,拉丁美洲一些参加能源组织的国家召开特别会议,决定成立专门机构,为成员国提供能源新技术,协调各成员国在能源技术方面的合作,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消费能源、开发常规和非常规能源以及新的可再生能源的方法;设立拥有四亿美元的能源基金,帮助成员国发展新能源。
拉美各国也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本国的能源资源。巴西作为拉美的一个大国,是能源需求量最大的国家。通常要进口所需石油的80%,仅去年巴西就为进口石油花费了110亿美元。种种原因迫使巴西“重操旧业”,把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酒精燃料技术重新拣起来,加以革新,提高技术水平,予以推广,并且造出了被称作“喝酒走路”的汽车。现在,一些火车和钢铁厂也将使用这种既古老又新兴的燃料。巴西有着广阔的土地可以种植生产酒精所需的甘蔗和木薯等植物,这就使这种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的可再生原料。现在,全国已兴建了336个酒精提炼厂,总生产能力达77亿公升。到1985年,用酒精代替汽油的比例将占汽油总消费量的40%。
不但是巴西,就是那些拉美的石油富国,也因为担心石油资源的枯竭而不断开发其它能源。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已分别决定把出口石油的30%收入用于资助发展能源的计划。墨西哥作为新崛起的世界石油大国,虽然其潜在的石油储量达二千多亿桶,仍然实行有节制的开采和限量出口计划,同时加速煤炭基地的建设,兴建大型的煤电企业,逐渐取代以石油为燃料的发电厂。墨西哥计划到2000年,使煤炭发电总量达到目前全国的总发电量。
年产石油八亿多桶的重要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新制定了1981—1985年国家发展计划,在历史上头一次确定要进行地热、太阳能、风力等诸种新兴能源的研究,还考虑发展“生物能”,就是从植物、动物、渣滓和粪便中产生的能源。一个被局外人看起来象是飘浮在“油海”上的国家,着手研究发展众多的新能源、替代能源,似乎是不必要的。然而一些权威人士说“寻找替代能源的研究工作,在委内瑞拉并非是一件随心所欲的行动,而可能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需要。”
近年来,核能技术也得到拉美各国的重视,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都在兴建核电站,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核能技术毕竟是需要耗费大量金钱的项目,对于拉美这些仍然是发展中的国家来说,并不十分合适。因此,象秘鲁等国家便因地制宜地发展廉价而又丰富的地热能源。
拉美是世界上水力发电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许多国家在发展大型水电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以便充分发展和利用亚马孙河、乌拉圭河、巴拉圭和拉普拉塔河的丰富的水利资源。
秘鲁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地热资源,它同拉美能源组织在技术上合作,开发地热能源。
拉美国家开发多种能源虽然还在初始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开发多种新兴能源对于科学研究和生产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第7版()
专栏:

伦敦外汇市场
刘金宝
伦敦外汇市场占地一平方英里。这座“金融城”拥有300家银行,其中200家是外国银行。它们几乎每天从事外汇买卖。外国银行中近一半是美国银行的分行,其余则是国际银行。
外汇市场每天的交易周转金额约200亿英镑。它不仅对英国的贸易,而且也对国际贸易活动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英国经济界从这些流动资金的周转中获得了大量利润,它是伦敦的“无形”贸易收入的巨大源泉。
伦敦外汇市场不象证券交易所和劳埃德保险市场那样有特定的交易场所,而是通过庞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把各个银行的交易员和经纪商联系在一起形成市场。交易员和经纪商就是这个市场上的商人。
初进各大银行的外汇交易室,你都会感到“混乱”、“嘈杂”。但是,据说这种紧张气氛对交易的顺利进行却是不可少的。
交易设备也是很重要的。在交易台工作的每个交易员手边,都装有大约100个闪灯键钮式直线电话,能与任何一家银行甚至是欧洲以外国家的银行的交易员取得联系。因为汇率瞬息万变,成交也得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在交易台上还设有由路透社提供的电视屏,它能收到世界各国最新汇率和金融信息,供交易员参考。
在这里,外汇买卖一般被视为年轻人的工作。交易员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他们每个人每天的成交额平均达二亿英镑以上,所以要求一个交易员必须具备反应快、有分析能力和有一定的基本金融知识。
今天,外汇交易已遍及全世界,然而伦敦外汇市场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它的技术、经验和声誉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它那先进的联结世界各地的通讯网为人所称道。但是,伦敦外汇市场为了在世界外汇业务中争取最大的份额,仍然需要加紧进行竞争。


第7版()
专栏:

《现代美国经济问题简论》将出版
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编写,章嘉琳、姚廷纲主编的《现代美国经济问题简论》一书,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一部探索当前美国经济中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著作。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采用较新的资料和统计数字,介绍和分析了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美国经济部门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私人垄断财团实力和组合的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跨国公司,能源问题,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周期等问题。它可供世界经济研究工作者参考。
(李)


第7版()
专栏:

美国出版一本介绍阿拉伯石油的书
美国基础图书公司不久前出版了由J·B·凯利撰写的《阿拉伯半岛、海湾和西方——论阿拉伯诸国及其石油政策》。作者认为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都与资源密切相关。盛产石油的阿拉伯诸国地处重要的战略位置,又是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地区,因而引起了人们深切的关注。美国和西欧都是世界的主要石油市场,他们的经济命脉和海湾地区的石油更是休戚相关。这本书在当前争论的一些问题上,介绍了大量的事实,作了比较详尽的分析。主要内容包括阿拉伯传统制度和最近的各项政治活动、一九七三年的石油禁运及其后果、以及海湾地区和西方的经济关系等等。
(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