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杂交水稻为什么能够很快育成和推广
杂交水稻的研究探索性强,难度大。很多国家研究了几十年,均未育成强优组合用于生产。我国却能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育成,并很快地大面积推广,其原因何在?它对发展我国的农业和农业科研,又有些什么启示呢?
有各级党政领导具体而细致的支持
杂交水稻从培育到推广,始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学事业的关怀与重视,它是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组织指挥下进行的。
早在1966年,湖南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研究,首次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关于水稻雄性不育》的文章。此文虽短,却是我国谈论杂交水稻的第一篇。这点新的科学火花,引起了当时国家科委一位局长的重视,并致函湖南省科委和黔阳农校,请他们支持袁隆平这一有意义的试验。
1970年期间,当这项研究工作还没有显著进展的时候,各种议论纷纷向袁隆平等同志袭来,使得研究很难进行下去。就在这关键时刻,湖南省的领导把袁隆平请到省农业科技经验交流会上,给予鼓励;并将这项研究列入全省重点科研项目,成立协作组,由一名省委副书记负责,为这项研究撑了腰。1974年,湖南省农科院领导看到湖南新化县农科所一位劳模用72粒育成的杂交稻种长出来的稻子,棵棵生长繁茂,优势明显,便抓住这个苗头,将它移到长沙展出;并将很少的杂交种子分送给各县县委书记,要求每人种一亩试验田,观察杂种优势。为了给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1974年冬,湖南省又收集了全省仅有的32斤不育系种子,进行繁殖。还先后组织了上万人的制种大军,冬战海南,春到湛江,秋赴南宁,边试验,边繁殖种子。到1976年春,不育系种子由32斤繁殖到150万斤,配制杂种250万斤。制种亩产量由起初的二三十斤提高到一百多斤。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几个重要阶段,如“三系”尚未突破的1972年,刚开始小面积试种的1975年,许多领导同志都给予有力的支持,对这项研究的深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74年冬,当试种刚开始,农林部及时召开会议,部署了试种推广工作,各省成立杂交水稻办公室,加强领导,培训大批技术人员,为扩大繁殖、制种和推广杂交水稻,做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化肥给化肥,大力支持了这项工作。
有一支有志气、有胆略的科技队伍
六十年代中期,当袁隆平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正是许多国家经过了二三十年研究未获成功而争论不休之际。有的人得知袁隆平在开始这项研究,就说什么“三系三系,三代人搞不成器”,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十年浩劫中,袁隆平不仅受到批判,连试验钵也被抄出当作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砸碎;有的人还趁袁隆平等不在校之机,拔掉了他们试验田的全部秧苗,扔到井里,三天后袁隆平才从井里找到了漂浮着的五根秧苗。面对这种种打击,他坚定地说:“我搞科研为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要我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绝对办不到!”其他参加并坚持杂交稻研究的科技人员,几乎都程度不同地蒙受着各种政治罪名,但也是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与各种保守思想斗。他们在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远缘杂交出现不亲和性中得到启发,果断地跳出了“籼稻与籼稻杂交”、“籼稻与粳稻杂交”等外国人的研究路子,决心从野生资源上寻找突破口。事业心在驱使着他们,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李必湖等,风尘仆仆奔赴云南,找来野生稻,种到湖南没有成功,又不远千里奔到祖国的最南端海南岛去寻找。终于,李必湖在一片沼泽地里找到了雄性败育的普通野生稻,为杂交水稻的育成奠定了基础。他们多方进行调查研究,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才育成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有的科技人员原来身强力壮,最后弄得身体瘦削;有的连续九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有的几次延缓婚期;有的爱人生病也顾不上回去照料。正是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使他们终于揭开了杂交水稻的奥秘。
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大协作
一个广泛而长时间的大协作,为加速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1972年春,农林部召开全国农林科技座谈会,把研究杂种水稻列为全国重点,并由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负责,组织了全国大协作。在短短时间里,参加协作的单位猛增到十多个省市一百多个单位。中国农科院负责每年都召开一二次全国性的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在关键的几年,许多省、地、县每年都有几次会议部署这项研究工作。
这种大协作,能够及时分析研究工作的进程,确定主攻目标,制订协作计划,使单位之间步调一致,尽量少走弯路。
这种大协作,能作到一处有经验大家来借鉴。1970年发现“野败”后,湖南省很快将“野败”材料分送给省内外十多个单位进行杂交试验,为外省培训技术人员,使得研究工作在许多单位展开。仅仅过了一年多,江西利用湖南提供的材料和方法,首先培育出了不育系和保持系,接着湖南、福建等也培育出一批不育系和保持系。在攻克恢复系中,他们又相互协作,在广西首先测出强优恢复系不久,湖南、江西等省先后测出了一批强优恢复系。
这种大协作,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一些地、县农科所和生产部门或在繁殖制种上创造了新的办法,或在栽培技术上摸索出了新的措施;有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成绩;气象部门从光温生态条件对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的关系作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作出了贡献。
正确的研究方法
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贯彻了深入生产实际,把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方针。他们在选育不育系时,就注意把“野败”的不育性状转移到我国矮秆水稻良种上,并选择柱头外露、异交率高的材料,使其适应我国水稻生产的要求。在选育恢复系中,他们除了注意必须具备的恢复条件外,还十分注意丰产性、抗病性和抗倒伏性等经济性状。一经三系配套就及时拿到生产中去检验,研究制种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创造条件。他们还以生产上的要求总结了一套栽培经验,良种良法一块推进。
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在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上起了重要作用。1974年后,各省为了研究繁殖制种技术都组织了以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数万人的群众队伍。实践证明,在杂交水稻的繁殖制种和栽培上采取专业人员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办法,是成功的经验。
本报通讯员 谢承桂 高历生
本报记者 何黄彪(附图片)
全国杂交水稻种植区域图(中国农科院绘)
中国杂交水稻引种国家示意图


第3版()
专栏: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农业现代化
——北京农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座谈对杂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感想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的消息发表后,北京农业大学的学生心情十分激动。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和研究的热情更高了,信心更强了。部分应届毕业生还举行了座谈,他们的发言,表达了学生的共同心声。
在“绿色王国”大有用武之地
农学系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学生王杰民、王汝峰说,杂交水稻的育成,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在绿色王国大有用武之地。我国是一个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科学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青年肩上,我们要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植保系微生物专业汤华光说,过去总认为搞农业是“脚踩泥巴,蹦不了多高”。杂交水稻的成功使我真正感到,“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农业科学研究将吸引愈来愈多的青年。
农学系农学专业杨建民说,杂交水稻的成功又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在教育一些认为农业不搞科学也照样种地吃饭的同志。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的完善合理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我国的水稻增产潜力还很大,但要大幅度增产,除了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外,还必须靠现代科学技术,这就迫切要求建立一支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
加强农业教育科研,注重智力投资
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李光明、张洪春认为,要想使科学技术发展,就必须进行智力投资。许多国家对农业教育与科研是很重视的,因为发展农业是解决人类生存的最根本问题。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较之解放前有很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我校马藩芝教授用海岛棉与陆地棉杂交,进行了七、八年的试验,产量有明显提高,质量优良。但目前这项研究工作在资金、土地等问题上都遇到困难,未能得到解决。这种状况虽是暂时的,但我们希望领导能从杂交水稻这一成果带来的巨大利益中,进一步重视我国的农业教育和科研。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农业现代化
植保系微生物专业郑玉芝说,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现在粮食还要进口,我们有志于振兴中华的青年应该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贡献。我们是十年浩劫后第一批统考入学的学生,党和人民哺育了我们,在对待毕业分配上,我们一定要听从党的召唤,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农业现代化。 (北京农业大学团委整理)


第3版()
专栏:体育之角

试谈我国排坛的长和短
——全国排球甲级联赛述评
1981年全国排球甲级联赛结束了。江苏、福建、北京男队和八一、四川、江苏女队分别获得前三名。
这次比赛十分紧张激烈。男女各16个队中,无一保持不败,也无一全负。许多队由于积分相等,要通过算局分甚至算小分来决定名次。
纵观这次联赛,可以看出我国排球运动已有明显提高,女排进步更为突出。
一、网上争夺的激烈是国内比赛从未有过的。过去,在国内女排比赛中,防守好的队往往占优势。这次比赛却形成谁网上实力强,谁就能获胜的局面。近年来,各队普遍重视了选拔高大队员和加强弹跳训练。获得女排前六名的各队,除四川队个头稍小(但她们的弹跳都很好),其余各队平均身高都在一米七八左右。高度的增加促使各队重视网上的争夺。冬训期间,各队普遍重视了网上技术的训练。这样,网上实力弱的队光靠后排防守就很难取胜。例如,以战术变化细腻著称的上海女排在和福建女排的比赛中,扣、拦共得17分,而福建女排则得了38分,因各种失误使对方得分的次数双方几乎相等。这样,由于上海女排网上实力差,影响到技术战术的发挥,很快以一比三败北。这次比赛中女排网上实力最强的要算本届联赛冠军八一队。她们不仅在高度上占优势,扣、拦技术也高其它队一筹。她们的拦网(包括拦发球),仿佛在网上形成一堵活动的墙,使江苏队的快攻,北京队的强攻,上海队的快变战术都不能奏效。在前九轮比赛中,她们未负一局。只是在冠军到手的情况下,才以一比三负于四川女排一场。国家女排训练委员会副主任张然说:“网上争夺激烈是当今世界女排比赛大型化的特点之一。现在,国内女排比赛已朝这个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今后无论哪个队想在国内取得胜利,都必须同时具备严密的防守和雄厚的网上实力。”
二、多变战术的运用已越来越普遍,成了突破对方拦网的重要手段。过去,国内排坛往往是南方队打法细腻,战术多变,而北方队则是人高马大,以高举高打为主。在这次比赛中,男女各队都重视了战术的变化。往往是球到前排,几个攻击队员同时起跳。交叉掩护、三差战术被普遍运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北京男排。过去,这支队伍是北方打法为主。但在这次比赛中,他们的交叉换位、梯次掩护、后排进攻、三差战术等运用非常熟练,先后击败国内男排劲旅八一、上海、辽宁等队。在对这次比赛冠军、以拦网好而闻名全国的江苏男排一战中,他们通过运用战术破坏对方拦网,第一局江苏队也仅仅拦死一球。
三、各队在技术战术上差不多都有一些突破。例如辽宁女排能单脚起跳,扣出有位置差的球;过去男排采用较多的拦发球,八一女排也能采用,在男排比赛中,能打后排进攻的队员几乎各队都有,大大提高了各队的攻击力量。被称为中国队绝招的“飞”,不仅汪嘉伟、曹平等能打,江苏、上海、辽宁、北京也都有一批能“飞”的队员。
这次全国排球甲级联赛,暴露出我国排球运动的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一、强攻不强的状况没有显著改变。女排各队中,还没有能与郎平相媲美的主攻手;男排则更严重,几乎连一个有威慑性的强攻手也没有。许多队的强攻手是用副攻来代替的。
二、男排各队重视防守不够,比赛中“落地开花球”较多,交换发球次数多,一个重要原因是后排防守差,顶不住对方一攻。只要晃开对方拦网,进攻就能成功。国家男排教练戴廷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在亚洲,我们占有网上优势,但与东欧各队比,我们就处于劣势。防守抓不好,就会影响我们的成绩。”
三、后继乏人。这个问题男女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男排则更为严重。女排主要问题是二传。孙晋芳已26岁,但现在还没有能赶上孙晋芳的二传新秀。而男排各队主力队员平均年龄都在23到25岁,有的队年龄更大。一些行家指出:这种状况不改变,势必要影响我国排球队在第23届奥运会上的比赛。他们希望各队从长远计议,重视培养后备力量和大胆起用新手,使我国排球事业更加兴旺发达,人才辈出。
本报记者 蒋德
本报通讯员 陈德荣


第3版()
专栏:体坛明星

武术新星将在银幕闪光
——记武术新秀李连杰
最近,听说应香港新联和长城影片公司联合邀请,参加武打影片《少林寺》拍摄,并扮演男主角觉远和尚的武术新星李连杰返京,我立即去采访他。
不料,北京市业余体校武术队教练吴彬同志告诉我:“他昨天去河南拍外景了。”我深为惋惜,便同吴教练聊起小李学习武术的种种往事和他参加拍电影的情况来。
小李今年刚满18岁,但他从事武术却有整整十年的历史了。小李八岁那年,正逢市业余体校武术班招收学员,小李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应试。吴教练教了几个动作,小李不但学得快,而且动作轻巧,气势不凡,当即就被选中。在业余体校训练期间,他刻苦努力,一丝不苟,每学一个新动作,回家后都要复习几遍,否则决不睡觉。
他是一个上进心极强的少年。教练提出的要求,他都能自觉完成。别人压腿一次两个小时,他一压就是四个小时;学一个式子,别人练上十遍八遍,他至少要练上百遍,所以,他刀、枪、剑、棍、徒手、对练都学得扎实。尤其难得的是他动作速率快,一个套路五、六十个动作,他在一分二十秒内一气呵成,招式干净利落,节奏紧凑得无懈可击。他的腾空跳跃爆发力,也是出类拔萃的。一般人打一个“旋风脚”都感到吃力,他可以连续打上两个,而且动作十分漂亮。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刻苦地训练,加上比较好的身体素质,很快就成为武术界的一颗耀眼的新星。1974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少年武术比赛,就夺得了全能冠军。从1975年到1979年,他一连五年获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北京市体委授予他特等功,还被评为“勇攀高峰的突击手”。
我问吴教练:“他除了身体素质好,练功刻苦外,还有什么特点?”
吴教练沉吟片刻,说:“他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奋战到底的决心。不论比赛遇到什么不利条件,他都是信心百倍,毫不动摇地去夺取胜利。”
吴教练的这段话,使我想起两件事: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前夕,为提高裁判员的裁判水平,大会组织了一些武术运动员为裁判作示范表演。在小李和其他运动员表演对刀时,对方突然失手,将他的额角砍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小李忍住剧痛,一声不吭,坚持到表演结束。尤其感人的是,他到医院缝了几针,没等到拆线,就带伤参加比赛,结果荣获全能第一名。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他因赛前连续出访表演,双腿膝盖胫骨出隆,后筋错位,一做动作,痛若刀剜,但他仍咬牙坚持练功,参加比赛,六个项目,他一人竟独得五块金牌。
我们的话题转到小李参加拍摄电影的事上来。吴教练说:1974年,小李随中国武术团访问美国和墨西哥,归途路经香港,表演了四场,当即被长城影片公司看中,认为小李不仅功夫是第一流的,而且形象、做戏都很好。
“那小李今年还能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吗?”我不禁有些担心地问。
吴教练语意深长地说:“这就很难说了。象小李这样的武术人才,确实是少有的。然而,当电影演员,也会在银幕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听着吴教练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一颗武术之星正在银幕上熠熠闪光。
陶嘉善(附图片)
挥刀腾空——李连杰蝉联五届全国武术冠军。 黄景达摄


第3版()
专栏:

挥刀腾空——李连杰蝉联五届全国武术冠军。 黄景达摄


第3版()
专栏:

这也是为国争光
在最近举行的济南国际女子篮球邀请赛观众席上,秩序井然。他们或静静观看,或热烈鼓掌,表现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良好“观风”,不仅给国内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好印象,外国朋友也称赞不已。济南观众们的这种表现不也是为国争光吗?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健儿振奋精神,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一响亮口号的鼓舞下,连连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但是,为国争光,不能仅仅限于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也包括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还有观众的表现。如果我们每个观众时时处处都注意按照“五讲四美”的要求去做,使我们国家在文明礼貌等方面比国外做得更好,那末,我们每个人不也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增添了光彩吗?在这方面,济南的观众们已为人们做出了好样子,但愿我们国家更多的地方会出现这种令人高兴的好现象。
张锡春


第3版()
专栏:观后感

运动员要讲究仪表美
今年以来,我国体育健儿发扬“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看过转播比赛实况和电视录像后,觉得有一点需要指出来。这就是,有一些运动员头发留得太长。
我们看到,一些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常常被耷拉的长发挡住了视线,不时地去理头发。看到这种情景,真担心会由此而影响他们的比赛成绩。当前,全国人民正在开展“五讲四美”、建设精神文明的活动,运动员受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参加国际比赛,仪表举止直接影响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声誉。同时,他们又是直接和广大观众见面的,影响颇大。我们热情地希望运动员们在仪表美方面能带个好头。
上海市徐汇区人武部
马传德


第3版()
专栏:

北京市盲童学校体育活动见闻
我来到北京市盲童学校时,那里正在举行第十九届校运会。大多数同学都参加了跑步、跳绳、跳远、铅球等比赛。可以看出,这些双目失明或仅有微弱视力的孩子,也和祖国千百万少年儿童一样,沐浴着党的阳光在健康成长。
盲校老师说:“体育在我们学校是一门主课,一周有三节,早晨和下午还有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运动能增强盲童的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唤起他们生活的勇气,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于社会有用的人。”
盲校老师在帮助盲童学会生活的过程中,费了很多心血。比如,为了纠正有的学生走路的“盲象”,老师让他们手抓两根竹竿,听着口令学步;为了帮助有的学生克服练跑时的胆怯心理,老师手拉手地和他们一块跑;老师把豆子装在足球里,让学生追随着响声去踢球;摆出广播操的姿势,让学生们手摸着来模仿。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中瘦弱的渐渐健壮了,怯懦的练得勇敢了,自卑的变得开朗了。体育活动给盲童带来健康和欢乐。 李小菲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恢复广播操
在五十年代及六十年代初期,每天清早和工休时,都要做广播操。然而,现在除部分学校恢复了广播操外,绝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厂、矿,还没有恢复广播操。因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机关企业应将清晨、工休时的广播操列入作息时间表内,规定做广播操的时间;各级体委要加强督促检查。
二、按时播送广播操的乐曲,以便于大家做广播操。
三、各单位的领导同志要带头做广播操。
湖南省隆回县卫生防疫站 张兆祥


第3版()
专栏:来信

建议出版广播体操 眼睛保健操挂图
近两三年来,我们想买广播体操挂图和眼睛保健操挂图,但跑遍县城及附近的新华书店,却一直买不到。向书店同志了解,原来上述挂图从来没有供应过。广播体操和眼睛保健操,不但是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也深受其他行业、特别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同志的欢迎。这种体育活动不需任何器材,不受人员、场地的限制,集体、个人、办公室、宿舍都可做。希望有关出版部门,早日出版发行这类深受群众欢迎的挂图,尽快满足群众的要求。
河北省黄骅县岭庄公社 曹宝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