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心香一瓣

春蚕丝未尽
赵清阁
3月22日清晨,从梦中我被一份“茅公病重”的电报惊醒,心跳得自己都听见了!
前些天小曼来信告诉我:茅公宿疾复发,已住院;病情沉重,不时昏迷作呓语,终日靠输氧、输液维持生命。但我估计不足,我觉得茅公主要是肺气肿病,没有危险;这是老年人常见病,我也一样,每冬难过关,春节后我还并发过冠心病。2月13日茅公还写信给我,
(这是他给我的最后一信!)劝我当心患肺炎,叮咛我少出门受凉,说他“今年冬天未大发气管炎,但一想起过去患了一次肺炎,至今谈虎变色。”可以想见,一个月前他还是健康的,怎么会就一病不起呢?只是我也为他的高龄担忧,为了期望再看看老人,再听听这位良师益友的教诲,我决定立即首途北上。
23日中午到京,下午就与棣华一同去北京医院探望茅公。和1979年的冬天一样,他依然住在楼下的病房里。他仰卧于病床上,鼻孔里插着氧气管,一只手吊着输液瓶。他虽然更清瘦了,但精神很好,两眼炯炯有光,神智十分清醒,不象病情危殆的样子,我不禁松了口气。棣华问了护理人员一些有关茅公病的情况,知道这两天比较稳定,我感到无比的欣慰。茅公看见远方前来探病的我,也很高兴,却又有点意外,因为我没有先通知他。我们还象过去,见面就谈文学。我提起他最近送我的他的旧作《世界名著杂谈》,我说这本书正确地评介了一些世界名著及其作者,对我在青年时代涉猎欧美文学名著,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我相信对今天的青年人也会给予读书学习的良好教益。他听罢谦逊地喘吁吁笑道:“那是我从前为着糊口赚稿费写的,不成东西。不过,我也是想给年青人一点帮助。原来你早就看了。”他还告诉我:解放后这本书没有收进他的“文集”,也没有重印过。我认为这次的重印是值得欢迎的。接着我问到他的“回忆录”的进展。记得去年他曾写信要我帮他回忆一下三十年代及四十年代几个历史时期,我们同客一地的某些文艺活动情况;他记不清了,我也印象模糊,而我被他的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负责态度而感动,就代他从旁了解,力求准确符实,然后提供他参考。我不知他已写到哪里了,他很急躁,又带点遗憾情绪,喘着说:“写得太慢,三十年代才开始写。眼睛不行了,还总是闹病!”我连忙劝慰他安心养病要紧,等健康恢复再写不迟。他用疑虑的目光瞪着我,喟然叹了口气。我明白他的心情,他象春蚕,还没有吐完他最后的一根丝,因此他惴惴不安!这时我的两眶湿润了,我避开他趋向窗前,我眺望着窗外泛青的树枝,眺望着云天;我默默地为他祈祷,祈祷苍穹给这位辛勤耕耘了一生的老作家以健康,让我们的伟大文豪长寿!
然而我的祈祷没有感动残酷的死神!
26日的上午,我觉得茅公的病情在恶化,但神智是清醒的。他招呼我却无力讲话。他喘得厉害了,呼吸困难;他呻吟着不住地瞪视那只输液吊瓶,烦躁地要求护士快拿开。我劝他安静,耐心接受治疗。他却摇摇头连声说:“没办法,没办法!”我目睹他那痛苦的神情,我体会这痛苦!我多么希望能够解除他的痛苦呵,可是我束手无策!我向护士了解到输液内用的药为“氨茶硷”,这也是我发病时常用的一种普通药。我暗暗诧异,难道我们就没有更好的平喘特效药吗?我的心不禁呼吁,向医院、大夫呼吁:应该有特效药,救救肺心病患者,救救茅公吧!
我焦虑地徜徉于病房,眼泪涔涔而下!泪水迷茫中,我仿佛看见茅公起来了,还是那样神采奕奕,和悦可亲——象1979年的暮春,我们经过十年动乱,又重逢于交道口他的寓所;我们庆幸地欢叙劫后余生。他告诉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听说我死了,他曾为我掉过泪。我说我是几死一生!他鼓励我继续为社会主义文艺服务,我答应他再拿起笔来。此后,我在上海一度情绪欠佳,不愿出席第四次文代会;他殷殷督促我,要我一定参加,他在信上写道:他将作一首“祝文艺春天”的《沁园春》词为我书好,等我去面赠。也象解放前,他历次指导和支持过我的诗文创作和编辑工作,他总是这样不但孜孜不倦于自己的著述,并且时时关注、团结一些作家朋友们,以及热心培养作家新秀,为的是壮大祖国的作家队伍!他就是这样一位胸襟宽敞,目光深远,正直不阿,坦荡无私的文学大师;他是“五四”以来与鲁迅、郭沫若一起为祖国革命文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奠基者!
忽然茅公叫我一声,也许他发现了我正啜泣,他似乎是要制止我。我急忙拭泪转身,坐到他的床前看着他吃饭。使我惊讶的是他的食欲很好,护理人员喂他吃了一小碗粥,半碗牛奶鸡蛋羹,还吃了一只香蕉和半个桔子。为此我又产生了乐观信念,我感到只要胃纳不坏,他是能够化险为夷的。我等他吃完了饭,便向他告辞,我说明天再来看他。他和我紧紧握手,眼神显得宁静了,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他和我最后的一次握手,我再也想不到从此我们永诀了!
第二天清晨,小曼电话告诉我茅公在5时55分与世长辞,祖国文坛陨落了一颗灿烂的明星!
我和棣华赶到医院病房,茅公的遗体正准备往外送;我看见他安详地熟睡了一般,额上湿漉漉的还有汗渍。哀哉!茅公终于未能战胜病魔!我沉痛地呼叫着“茅公”,想到前一天中午他吃饭的情景,我不信他果真已经长此离开了人间,离开了亲友、同志们!


第8版()
专栏:

“和而不同”
罗荣兴
读了冯并同志的《重说“和为贵”》,颇有感触,于是想从另一面补充几句。
《国语·郑语》中有“和六律以聪耳”,这使我想起听交响乐。和,实在是顶顶要紧的。你看那满台管弦,音色各不相同,却奏出一曲曲美妙动人的乐章。假如其中有一个来一下“短笛无腔信口吹”,就破坏了和谐的美,足见此处“和为贵”也。然而,设若台上只用一式的小提琴,无协律,无和声,结果恐怕是“交响”不成了。由此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和”之所以“为贵”,也是由于形成“和”的各方有着不同的个性。
这其实是一条普遍规律。春色宜人,为有“万千红紫斗芳菲”;秋光怡目,只缘“万类霜天竞自由”。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细胞。任何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由千差万别的个体组成。古人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如果抹杀了个性,不许可不同,到处一刀切,一律化,一种意见,一个学派,一样风格,一式蓝制服,满街齐步走,那结果,不是和谐,而是单调,阻碍了事物的发展,必然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我们确是有过麻烦的。终于觉悟到人民内部的“和为贵”正是对不“和”的拨乱反正。以前的不“和”,形成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用行政命令去强调整齐划一,却未始不是原因之一。于是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科技和文苑里,和谐统一的气氛被破坏了,苦头也吃足了。按事物内部的辩证法,真正和谐统一的实现,必先要承认个性,允许不同,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各行其是,一盘散沙,而是要象交响乐队演出那样,服从一个指挥,遵守一定的曲谱。在我们今天的各项事业中,指挥就是党中央,必须遵守的就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这个大前提下,百花齐放,百鸟和鸣,才能生气勃勃,欣欣向荣。
于是,我又想起处在祖国伟大时代中的每个成员,都应当发扬主人翁的精神,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一种不盲从苟同的斗争精神。《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完全可以赋予它新的含义,用以策励每一个争当主人翁的人们: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和衷共济,而又不盲从苟同,各自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8版()
专栏:

契诃夫论修养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26岁时,写给他哥哥尼古来的一封信中,提出了做人的八项修养:
一,有礼、规矩、常想帮助别人。
二,同情心,帮助别人,自然也帮助家人,给兄弟出学费,给母亲买衣裳。
三,欠债必然还债。
四,诚实。
五,不求别人怜悯。
六,没有虚荣心,不夸张自己,如果做了一戈比的好事,不夸张说得好象做了一百卢布似的。
七,为了天才,宁愿牺牲别的事物,如:酒、女人、虚荣等等。
八,他爱美、干净,他喜欢的女人,主要是活泼的,端庄秀丽的,仁爱的、有做母亲的能力的。他不酗酒,因为他不是猪。……(凌彰辑)


第8版()
专栏:

宋庆龄同志
林林
她怀抱远大理想,一生勤勤恳恳,为争取光明,惯于暗夜行路,以安详对待险阻,留下中国现代史历历的脚印。
她恨透背叛者的奸险,而到起义者的那一边。
她到法庭说理,声称如爱国有罪,愿同爱国者一齐入狱。
她爱国,成为“国之瑰宝”;她爱人民、爱儿童,为她所爱的,当然都敬爱她。
她的慧眼,能在复杂斗争中,看清是非善恶,而爱憎分明。
她的胸襟,能在苦痛的袭击下,保持乐观安定。
她外表雍容文雅,性格非常坚强,又善于韧的战斗。
她能团结不容易团结到的人,她尊贵的形影、正义的声音,越出国境,到遥远的世界去。
她早被公认为大智大勇、忠诚坚贞的人杰,经得起激荡的历史严峻的颠簸,时时手中掌握着不朽的真理。
要歌颂就得歌颂她,她就是我们敬爱的宋庆龄同志。


第8版()
专栏:

浪淘沙
悼念宋庆龄名誉主席
沈其震
红透半边天,并日争妍,劲松挺秀入云端。许国以身长画卷,七十余年。世界史无前,匹马当先,阵头挥洒笔如椽。大义凛然谁弱质?天下双肩!


第8版()
专栏:

哭国花
林焕平革命六五年血汗结红花风雨任狂暴坚贞摧不垮参天翠松柏亮节藐沉渣三座山何在浩气耀中华慈爱我祖母三亿少儿家圣母更英雄杰作绘新画(注)夏雨听惊雷噩耗震中华典范垂千古永悼我国花
〔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圣母像名画,宋庆龄同志对我国三亿儿童不仅象圣母,而且还是革命英雄。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湖南出版一套著名作家作品选
刘春贤
湖南人民出版社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最近正在出版一套三十年代以来我国十多位著名作家的选集。这些选本绝大多数是解放以来未出版过的。现在已出版的有《田汉戏曲选》、《张天翼小说选》、《张天翼童话选》、《绀弩小说集》、《管桦小说选》、《艾芜小说选》、《白刃小说选》等。
《田汉戏曲选》,全书60万字,上册主要收入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其中《江汉渔歌》、《土桥之战》、《新儿女英雄传》等剧目上演后,曾轰动当时剧坛;下册则收入解放以后的作品,如《白蛇传》、《西厢记》、《谢瑶环》等,堪称传世之作。出版田汉这样较完整的选本,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张天翼小说选》上册收入作家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24篇;下册收入解放前写的长篇小说《在城市里》、中篇小说《清明时节》和寓言若干则。作家以讽刺的笔触描绘了动荡的三、四十年代中流社会中某些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他们的种种矛盾,虚伪和可笑。《绀弩小说集》收入作者解放前创作的小说14篇,大多是写下层劳动人民高洁的灵魂。《艾芜小说选》中的作品,侧重旧社会黑暗统治的揭露和人民反抗斗争的描写。
周立波、蒋牧良、康濯、沈从文、王西彦、骆宾基、端木蕻良、欧阳予倩、杨沫、萧三等著名作家的选本,也将陆续与读者见面。


第8版()
专栏:文化鳞羽

武当山的金殿
湖北省均县 周作奎
崛起在湖北省均县的武当山,是我国道教胜地之一。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曾在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观,其精华是天柱峰上的金殿,又称金顶。道教认为,“真武”是坐镇北方的玄天上帝,所以在一柱擎天的天柱峰上为“真武”大帝修建了金殿。金殿坐落在汉白玉铺垫成的雕花须弥座上,高五点五米,宽五点八米,进深四点二米,是一座铜铸部件铆榫拼焊而成的四坡重檐歇山式宫殿。从檩椽、瓦棱、檐牙、槅墙到窗棂体门楣、门槛、门板,通体全为铜铸鎏金。门楣上方铸着“金殿”二字,为明成祖朱棣手笔。整体吻合严密,无丝毫铸凿痕迹,金碧辉煌,光?数十里。殿内正方铸有“真武”大帝鎏金铜像,重约二万斤,面庞丰润,袒胸露臂,披发跣足,衣纹似有飘动之感,显得神采飘逸。
“真武”两旁,侍立着擎旗拔剑的水、火二将,是那样威风凛凛;捧金册的金童,托玉玺的玉女,又是那样谦恭尔雅。每尊塑像的重量不下万斤。这组神塑造型优美生动的程度,在国内屈指可数。它们的衣服、甲胄都是明代宫廷服式,须发簪盔,纤毫可数,铸塑技艺在当时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真可谓巧夺天工。这五尊神塑连同殿内供桌、香案等,与整个金殿铆榫拼焊为一个整体,总重量约十八万斤,既有恰当的涨缩系数又无隙无缝,实为海内无双的国宝。整座金殿集中地反映了远在十五世纪初期,中华民族高超的建筑水平和无与伦比的铜铸冶炼技艺,实为中国劳动人民的骄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