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世界人民永远感念您、赞颂您
朱子奇
不幸的消息终于传出了,那颗伟大而纯朴的心,终于停止了跳动。中国和世界在叹息,在哀痛。欢乐的北京五月的夜晚,顿时蒙上了一层悲伤的云雾……
敬爱的宋庆龄同志,您不平凡的一生,证明您不仅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一位坚强领袖,是中国妇女儿童的可靠保护者和亲人,而且也始终是各国人民的一位忠诚朋友,是捍卫世界和平和主持国际正义的一位英勇战士。
我回忆起1951年,在北京举行的授予宋庆龄“加强国际和平”奖金的隆重仪式上,特地从欧洲赶来参加的当代著名智利大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用西班牙语朗诵了他献给您的《颂诗》,那充满激情而亲切的声音,至今仿佛仍在耳中鸣响:
宋庆龄夫人,我们敬爱的和平战友!
这个黄金的麦穗来自斯大林的国土。
伟大而纯朴的妇女,现在戴上您的衣襟!
这绝非偶然,也非偏爱,
这是人民对您的热爱与尊敬。
我们也爱您守卫的和平,
您的战斗不仅为您自己的人民。
您的战斗,使全世界人民可以得到自由和新生。
苏联著名作家爱伦堡,也在仪式上念了他写的《祝词》,赞扬您走过的光辉道路,感谢您在苏联人民的困难时刻,向他们伸出了有力的援助之手。爱伦堡把这篇《祝词》的俄文稿送给了我。其中有一段话,简练、深刻,很有概括力,曾登在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编的,用俄、英、法、德、西班牙和阿拉伯六种文字出版的《和平之声》上:
“亲爱的宋庆龄先生,您生活的道路,使一切正直的人们——不论他们生活在那里,都受到了鼓舞。您生活的道路,可以奉为崇高的榜样。当黑暗势力气焰万丈,胆怯者收卷起战旗或投靠敌人的年代,您曾挺身为保卫人类的尊严,保卫正义的和平而英勇战斗。亲爱的朋友,祝您精力充沛,永远健康,精神愉快,并再战胜黑暗势力!”
我特别难忘的,是1952年12月,我作为我国人民和平代表团成员,随您——我们的团长宋庆龄同志,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那是一次有来自八十多个国家近二千名各界代表人物出席的具有空前广泛代表性的世界和平盛会。您是大会“双主席”之一,另一位主席是尊敬的约里奥·居里教授。您在大会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重要讲话,成为那次大会的基调。您那篇讲话,如同您的许多讲话一样,合情合理,平心静气,很有说服力。周总理当年要我们学习宋副主席的文风:道理清楚,语言新颖,又亲自动手写。您提出的“各国人民有力量扭转事态的进程,恢复人类对和平的未来的信心”的观点和“现在是站在历史的三叉路口,是人们应该做出慎重选择的时候了”的号召,成了一个时期人们议论和深思的中心话题,给各国和平战士指出了团结和斗争的正确方向。
诗人们描写了您这位坚贞圣洁的中国女英雄,在蓝色多瑙河旁,在交响乐奏鸣的贝多芬音乐大厅,在庄严而辉煌的世界人民和平集会上,受到了应有的、极为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我当时曾写了一篇题为《宋庆龄在维也纳大会上》的散文报道,记录了那时的一些感人情景。
那是1952年12月13日上午,当执行主席宣布:“现在,我们欢迎宋庆龄先生发言。”这句话还未说完时,全场代表就一致起立、鼓掌,兴奋地呼唤:“宋庆龄!——宋庆龄!”还有一些国际友人用中文齐声喊:“和平万岁!——和平万岁!”人们看到了您的庄重美丽的形象:那温柔而坚定的面孔,那安详而镇静的神态;身穿长长的东方女装,朴素而雅致;满头乌发,两眼闪光。您从容地戴上黑边眼镜,向会场微笑点头答谢,用您那轻柔的上海口音发表讲话。当您讲完后,会场又响起了有节奏的掌声。许多人涌上前去围着您,排着队与您握手,向您表示谢意和敬意,向您献一束鲜花“米莫娜”,赠一首热情的诗,送一块彩色头巾,说一段友好的话,请您签个名、留个念……。
一位西德年轻诗人贝格尔,寄了一张有您签名的照片给他妈妈。他的少年时光是在法西斯集中营与他妈妈一起度过的。他对我说,他妈妈还珍藏着一张当年莱比锡地下报纸,上面登有孙逸仙夫人从中国上海寄出的谴责希特勒屠杀德国工人阶级和进步人士的抗议声明。妈妈要他代表她向孙夫人致敬。他还高兴地告诉我,在孙夫人的抗议声明中,特别怒斥了对当代伟大艺术家凯绥·柯勒惠支,马克思·里伯惠,作曲家波卢诺·瓦尔特,小说家汗斯·鲍尔等人的无理迫害,要求立即释放他们,恢复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创作权利。
敬爱的宋庆龄同志,世界人民对您的尊敬,确实“绝非偶然,也非偏爱”。还在黑暗恐怖的年代,您就挺身站在斗争的最前线。1927年2月,您与爱因斯坦、巴比塞等世界名人共同发起,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国际反帝大同盟”。您发出的反战、反帝,援助被压迫民族求独立解放的声音,响遍欧洲和世界。无论在保卫马德里的战斗岁月,还是在纳粹德国进攻苏联的紧要关头,您都坚定地站在西班牙人民和苏联人民一边,不断声援他们,鼓舞他们。从五十年代起,您积极参加和领导了席卷全球的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斗争。您是“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的创始人和主席,是世界和平运动有威望的领导者之一。您和美国的史沫特莱、斯诺、斯特朗,苏联的高尔基、法捷耶夫,英国的萧伯纳,法国的居里等许多世界知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结成了战斗的友谊。您还设法帮助了白求恩和印度柯棣华大夫去延安。您帮助许多国际友人走上进步和革命的道路。近年来,您持续地、广泛地接待了各国友好人士,为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友谊,做出了新的宝贵贡献。
敬爱的宋庆龄同志,您是国际和平与正义事业的坚定保卫者、是一颗照亮夜空的永恒之星,世界人民永远感激您!怀念您!赞颂您!


第8版()
专栏:

“落榜”后的赞美声
丁瑜 高信生
“落榜”后为什么有赞美声?看了这个标题你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当你读过这一短文之后,也会情不自禁地为这种“落榜”赞美的。
这一短文,说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忻县地区中心支行在招收录用144名新干部中所发生的事情。这个支行的领导干部秉公办事,严堵后门,不徇私情,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结果使中心支行的党组书记、行长、副行长和办公室主任四个领导干部的四个子女全部“落榜”,无一录用。不少人闻之啧啧称道,他们发出了赞美之声,齐夸中心支行领导同志“做得对,做得好”。
本来,择优录取是我党所提倡的一贯政策,只要你条件合格,就录取,条件不合格,就“落榜”。这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党风不正,一些人假公济私、甚至贪赃枉法成风成灾的时候,上述这样一件小事,在那些正直的、善良的人们心里却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因为他们看到了党风逐步端正的希望。
当今待业青年升学、就业是人们所瞩目的好事情,也往往是一些矛盾凝聚的导火线。少数干部有时置党纪国法和社会舆论于不顾,在执行上级政策的幌子下塞进个人主义的私货。忻县地区中心支行给本系统招收干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便利的条件,只需略施小技,便可如愿以偿。然而这里的领导干部却没有这样干。他们虽然是做了党的干部该做的事情,但在社会风气不正的特定情况下,还是值得赞美的。
在我们的队伍里,毕竟还有一些自诩为门路宽广的“精明人”,拔一毛以利人民而不为。相反,对自己以及至爱亲朋有利的事,他们却大慷国家之慨,竭力相助。他们办什么事情总好留一点空子,美其名曰:“留有余地”、“网开一面”。说穿了,就是为自己捞油水、走后门的代名词。礼尚往来,少数人沾光,却使国家、人民受害。忻县地区中心支行的领导同志在招干工作中,以党的利益为重,敢于排除各种干扰,冲破社会上的重重阻力。他们对自己的老同事、老朋友甚至顶头上司的子女,和自己的、其他人员的子女一视同仁,不予照顾。这一点,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要求共产党员“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而不能在任何形式的掩盖和借口之下,企图牺牲党的利益去坚持个人利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四十二页)。目前,党正在用大力气纠正被林、江一伙破坏了的党风,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党员更应该用共产党员的高标准来指导自己的一切言行,用无产阶级的高尚思想、品德、情操来约束和制止种种错误的不健康的思想倾向。象忻县地区中心支行的领导同志那样,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按党的政策办事,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而不要做偷梁换柱的“梁上君子”和高谈阔论的谎言家。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儿童班车
郭文杰
往幼儿园送孩子,在我们厂是不少职工的难言之苦。
由于市区地皮紧张,我们厂的幼儿园实在无法建在离厂区较近的地方,再加上全厂几个宿舍区布局分散,所以,往幼儿园送孩子一般都要多拐十几里,路上再碰几次红灯,仅此一事就要耗去早晨大半个时光。因此,尽管我紧按拍节,快腿先行,还时常是披着一身汗水,拖着疲惫的步子晚点到达工作车间。
这天早上,我象往常一样,带着孩子慌慌张张地走进幼儿园大门。突然,一个带眼镜的中年人拦住我笑眯眯地问:“您住在第几宿舍区?”我随口应了声“第五”,便匆匆而进。当我送完孩子返回大门口时,见那人还站在门口,对连成线的送孩子职工一一询问着,并在小本子上一一记下来。我一时也闹不清这人的身份和用意,心里想,这人真怪,大伙只嫌时间紧,他却在这火上浇油。
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带眼镜的中年人是我们的新任厂长。真没想到,第二天,在绚丽的晨霞中,一辆天蓝色大交通车在我们宿舍区停下了。三声清脆的汽车喇叭声响后,两位身穿雪白罩衫的幼儿园阿姨从车上跳了下来,她们热情地向从各宿舍楼里跑出来的小朋友们打着招呼,又领孩子们排着队、唱着歌,有秩序地蹬上了车。
我望着慢慢起动的大交通车,望着车窗内被晨霞映得通红通红的张张笑脸,听着从车窗里飞出来的阵阵笑声和歌声,心里顿时觉得热乎乎的……这辆漂亮的大交通车呀,过去是专供接送科室以上领导干部上下班的专用车,可今天,它却以“儿童班车”的新颖称号出现在普通工人的宿舍前!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为儿童放专场电影
景远
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作出了一个决定:从今年4月起,三十余家复映片影院、剧场每星期日上午均要放一场儿童场电影;近五十家新片影院、剧场每月开放儿童场电影均不能少于四场;成人带一米三以下儿童看儿童场电影,可享受儿童场电影票价。我粗估一下,这样每月至少可以让上海的50万人次的儿童看到儿童场电影,这是很可喜的一件事。
放儿童场电影,不仅带来管理上的麻烦,而且减少了影院、剧场的经济收入。但是,从教育与培养下一代的角度看,儿童场电影是不可缺少的。
然而,有了儿童场,还得有儿童电影,那才叫名副其实。但是近年来繁荣起来的故事片创作中,儿童故事片少得可怜,因此,过去常常看到儿童场里放成人电影,结果孩子稀里糊涂,场子乱七八糟。我想,这问题也不难解决,如果国家电影局规定各制片厂每年至少拍摄一部儿童故事片,那就可以保证每月有儿童故事新片;同时设立儿童故事片奖,就能推动影片质量的提高。这儿的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有关同志是不是有“向明天看”的思想。口头上,恐怕谁也不反对“向明天看”,可是一做起来呢,恐怕就忘在脑后了。所以,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这个决定是很值得宣传一下的。


第8版()
专栏:

长城
丹军谁把飞天的彩带扔到人寰?蜿蜒飘忽在群山之间,将无数的青峰翠岭穿成一串,化为绵亘的万里雄关。谁以青砖代简刻下这部巨著?包容今古,卷帙浩繁——记载着先辈们团结御侮的赫赫战功,也镌下饱受蹂躏的深重灾难。而今,那耸入云天的烽火台上,仿佛还飘荡着报警的烽烟:只要世界上还有虎豹豺狼,就得把长城牢牢筑在心间!


第8版()
专栏:

新一代〔木刻〕 黄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