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但很不平衡,差距扩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一系列共同的问题:粮食短缺、能源不足、外债沉重、通货膨胀和贫富悬殊,而由于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而不能不受到西方经济情况恶化的影响。在八十年代中,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必须加强合作,并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多方面的斗争
李琮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较快。七十年代中,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近6%,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也提高了:从1970年的15.5%增加到1978年的18.7%。
不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根据联合国对9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统计,1971—1977年期间,有30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的年增长率都在6%以上;20个国家和地区速度居中,在4%到6%之间;其余46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缓慢,有些国家的经济每年增长不到1%,甚至下降。如果以人口平均计算的经济增长速度来比较,差距就更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多是经济水平原来就比较高的国家(按人口平均收入高于800美元),而那些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多数是原来经济水平就低的贫穷落后国家(按人口平均收入低于300美元)。这一情况表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处于分化过程中。大体说来,收入增加快的国家,除石油生产国外,在东南亚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在非洲有加蓬、象牙海岸等,在拉丁美洲有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它们的经济越来越多样化,加工工业有较大发展,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出口能力有所增强,有些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有一定竞争能力。那些发展慢的国家,多集中在非洲和南亚。它们的工业生产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多在10%以下,国内资金积累和出口能力均极薄弱,人民生活贫困。这两类国家的经济发展图景形成了强烈对比。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它们都面临一系列的共同困难和问题。这些共同性问题主要有:
1、农业落后,粮食短缺。据联合国的统计,在1971年至1977年期间,在9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有46个国家农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2.5%以下,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低于1%。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约2.5%。
2、发展中国家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对外贸易是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由于他们进口的制成品价格不断上涨,而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经常被压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外贸条件在不断恶化。这使它们受到严重损失。
3、除石油生产国外,发展中国家几乎都缺乏能源,从而不得不依靠进口石油。1973年以来,由于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这些国家因此都付出巨额开支。
4、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外贸逆差巨大,国内资金积累能力很低,只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来资金。结果对外债台高筑。据估计,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达4,500亿美元。不少国家外债负担十分沉重。1977年,有十个国家对外负债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50%,其中八个国家为了偿付外债本息,每年要用去出口收入的20%以上。
5、不少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从而严重受到西方世界经济和市场形势变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很不稳定。近两年来,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它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1979年平均增长率为4.2%,1980年只有3.6%。
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内财政困难和受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影响,物价不断上涨。一般说来,其涨幅要超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倍以上。七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物价平均每年增长在20%以上,1979年上涨32.6%,其中不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平均上涨36.5%。
7、发展中国家内居民贫富悬殊。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收入低微,生活贫困。在南亚,生活在饥饿线上的赤贫人口有5.2亿人;非洲和拉丁美洲均各超过一亿人。收入悬殊成为一些国家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
由于存在着这样一些困难和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学者和知名人士开始考虑,怎样才是真正的发展。有的人已提出,发展的概念不只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必须考虑到普通人能得到什么好处。有人则强调,发展必须首先消灭贫穷。
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已取得较大成绩的国家,经济将继续出现新的飞跃,他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进一步提高。但一般认为,八十年代,整个西方经济难以摆脱滞胀的困境。这种形势将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首先是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加剧,将使发展中国家为进口制成品需付出更高的价格;其次,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保护主义盛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更感困难;第三,石油价格仍会继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将为进口石油付出巨额开支;第四,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的官方援助可能减少;第五,利率高昂,发展中国家向私人银行借款代价将更大;第六,如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受到新的严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联合国为发展中国家所规定的八十年代的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每年增长4.5%),绝非易事。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认真探索有效的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为了取得真正的发展,它们大都从本国实际出发,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方针,而不愿抄袭外来的模式。
发展中国家也进一步认识到,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和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同时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性合作组织,在参予国的团结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发展中国家在包括资金转让、能源、粮食和农业、贸易、交通、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还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共同斗争。八十年代,它们将继续加强多方面的斗争,包括反对日益猖獗的贸易保护主义,争取较优惠的贸易条件,稳定初级商品价格,减少严重的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取得国外的私人资本和技术,争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多的官方援助,减轻债务负担,限制和反对跨国公司有损于本国经济权益的活动等等。他们的斗争当然会遇到来自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和其它方面的阻挠,但这一反映历史潮流和世界人民利益的斗争,必将不断向前发展,并最终取得胜利。


第7版()
专栏:

罗马尼亚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李杰
据罗马尼亚《火花报》报道,在最近15年中,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同志已经到世界上四十多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友好的国事访问。同时,来自42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访问了罗马尼亚。这个简单的数字表明,在国际关系中,罗马尼亚把加强同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罗马尼亚领导人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通过互访,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促进了罗马尼亚同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罗马尼亚一贯主张,各国之间的关系应该始终建立在平等互利、尊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诉诸武力和不以武力相威胁的原则基础之上。本着这一原则,曾为反抗外来压迫进行过不屈斗争的罗马尼亚人民,热烈声援亚、非、拉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
在柬埔寨和阿富汗问题上,今年3月罗马尼亚外交部长斯特凡·安德烈在访问东盟各国时重申,罗马尼亚完全支持东盟关于解决柬埔寨问题的立场和联合国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决议,主张外国军队应该从柬埔寨和阿富汗撤走。在中东,罗马尼亚政治上对阿拉伯国家表示声援,谴责以色列的扩张行径,主张以色列必须立即无条件撤出1967年占领的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阿拉伯领土、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决权。罗马尼亚也热情支持南部非洲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在物质、外交和政治上对纳米比亚人民的解放斗争给以大力支持和声援。
罗马尼亚政府的上述立场和正义的行动,受到了发展中国家以及争取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运动的各国人民的赞扬。
在国际贸易、经济科技合作以及文化交流中,罗马尼亚主张加强发展中国家在行动上的一致,以便铲除不发达状况。因此,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和互通有无的基础上,罗马尼亚政府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
据报道,1979年,在罗马尼亚对外贸易额中,发展中国家占30.8%,比1964年增长约29倍,发展中国家在罗马尼亚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已由1964年的4.9%增至1979年的22%。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中,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罗马尼亚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和贷款。去年1月,罗马尼亚总理维尔德茨访问埃及时,签订了罗马尼亚向埃及提供三亿美元援助的协议和长期贸易协定。今年5月,罗马尼亚同孟加拉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向孟加拉国提供五亿美元援助的贷款协定。
罗马尼亚还以各种形式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合作,如建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混合公司等,并派专家去一些发展中国家帮助建设。据报道,到1980年上半年,罗马尼亚先后同各国签订的经济合作议定书和协议达288项,其中同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占135项。同时,罗马尼亚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派出了 18,000名工程师、技术员和专家。15,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在罗马尼亚各大学学习和深造。所有这些都大大加深了罗马尼亚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互助友好合作关系。


第7版()
专栏:

重新安排地震灾区的生活
——记沙德利总统视察地震灾区
本报记者 张启常
5月26日,阿尔及利亚不久前发生过地震的阿斯南市阳光灿烂,微风习习。从清晨起,成千上万的群众象潮水一样涌上街头。他们穿着盛装,举着国旗、横幅和沙德利总统的大幅照片,等待总统前来视察。
上午10点多钟,人们发出了欢呼声,沙德利总统来了。陪同他前来的还有一些党政军负责人。沙德利总统首先向矗立在广场中央的纪念碑献花圈,并进行祈祷,接着为六个新村剪彩。新村里的水泥预构件拼装的房屋,是政府从国外定购来的。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四千所。地震发生后不久,记者曾前来阿斯南采访。那时这里到处是断壁颓垣。而今,旧貌开始换新颜,地震刚刚过去七个多月,一所所漂亮的住房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灾区人民住上这种轻型结构房屋,再也不怕强烈地震了。不管男女老少,人们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使人看上去好象这儿不曾发生过灾难性的地震。
沙德利总统在视察过程中,宣布了两项决定:一是将阿斯南省改为谢利夫省,阿斯南市也改为谢利夫市,这是由于谢利夫河在该省起着重要作用;二是取消地震灾区的军事管制。这说明灾区的生活秩序已进入了正常状态。
沙德利总统和党政军领导人最后来到谢利夫市郊外的舍地亚村。这个村建设在一个高地上。从土壤的颜色,可以看出这是不久前用推土机把丘陵上部推平而成的。从这里远眺,谢利夫市尽收眼底。士兵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安装着预制房。这儿将建起4,500所预制房屋,可住四万人。此外,还将建设许多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以及省的行政部门。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巨大的,但是,阿尔及利亚人民战天斗地的决心更大。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他们决心把生活重新安排。


第7版()
专栏:

埃及二十年来第一个无赤字预算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埃及1981—1982财政年度预算已经在6月9日经埃及人民议会批准执行。这个预算总支出为1,226,100万埃镑(1埃镑折合1.43美元),收入大于支出,是埃及二十年来第一个没有赤字的预算。
负责财经事务的副总理兼计划财政和经济部长马吉德说,新预算是埃及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预算。据各种报刊透露的预算数字推算,埃及国家预算总收入大约比上年度增加20亿埃镑。财政收入的较大幅度增加,是埃及经济继续好转的主要原因。其中石油和苏伊士运河的收入增加为最大。与上年度比较,石油收入净增5.08亿埃镑,运河开宽加深,通船量增加,税收提高,收入也将增加1.5亿埃镑。此外,各种税收增加9.84亿埃镑。据预算统计,埃及经济的四大支柱:石油收入26.66亿埃镑,侨汇收入23.7亿埃镑,运河收入10.22亿埃镑,旅游收入10.29亿埃镑,构成了新年度预算的有把握的基础。这样一来,政府可不再出售国债券,而且,还将增加46.6万个就业机会,争取把通货膨胀率从25%压低到16%(另一种说法是从16%降低到10%),使国民经济增长率达到9.2%。
由此可见,埃及的中东“和平战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不少议员在发言中指出,萨达特总统为埃及赢得必不可少的和平稳定时期,使埃及获得改善经济的转机。事实证明,收复西奈油田,开发苏伊士湾12个新油田,重开运河和扩建运河,恢复和发展旅游事业,无一不需要和平环境,而这四项收入正是埃及经济的命脉。
预算支出表明,消费开支占很大比重(有消息说,47亿埃镑的国家建设投资中,36%的资金仍需靠外援)。这是多年来埃及预算支出特征的延续。
埃及从五十年代以来,对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小麦、面粉、大米、煤气、汽油、布匹实行大量补贴,历来是政府预算支出的很大负担。在新预算中,贴补金额从去年的15.6亿埃镑增长到今年的20亿埃镑,表明埃及政府准备继续执行这项保障低收入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措施。取消物价补贴看来是不可能的。马吉德副总理说:“这是我们经济政策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
埃及经济确实仍然有困难,但就总的情况看,新预算努力降低通货膨胀,维持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以此取得整个社会的安定,再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国家建设,这看来是一条稳妥的道路。


第7版()
专栏:

芬兰旅游业简介
“千湖之国”芬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南面临波罗的海,群岛环抱,景色宜人;中部和东部地带有宽广开阔的乡村,广袤的森林和成千上万的湖泊,风景如画,令人神往。
五十年代,芬兰开始建立野营基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五十年代末,全国已拥有野营基地约二百个。六十年代初,由于私人小汽车激增和现代化的道路网也随之形成,加速了旅游业的发展。近十年中,芬兰建造了许多旅馆和旅游设施,达五万多张床位,外加其他假日村庄、别墅和野营小屋等设施,在夏季可达十万张床位。一九七三年,野营旅游基地的游人达到最高点,住宿人数超过二百四十万。到了七十年代末期,旅游人数超过一千二百万人,旅游业的收益高达十五亿芬兰马克。到芬兰的外国旅游者中,一直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游人为主体,瑞典人几乎占总数的一半,其次是德国、挪威、苏联和美国人。
芬兰旅游当局很重视对游客的心理分析和旅游统计工作,以改进业务,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外国旅游者往往对游览地表现出明显的偏爱,首都赫尔辛基及其周围地区是吸引各国游客的主要游览地。而中欧国家的人尤其对芬兰的乡村和专供假日出租的乡村别墅感兴趣。此外,苏联人的主要兴趣是,成群结队地环绕着芬兰南部转游;有一部分美国人是怀着对苏联的兴趣而来到芬兰做短暂停留的,他们往往只访问赫尔辛基;很多瑞典人则游历阿兰群岛和土尔库市、瓦沙省,因为那儿的居民有许多人会讲瑞典语;德国人兴趣最大的是访问湖区塞马和拉普兰。
芬兰旅游当局也很重视发展国内的旅游。在野营基地过夜的游客中多数是芬兰人,他们喜欢到国内东部和北部以及各地的湖区去游览。
(熊光荣 编译)(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海湾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
海湾国家从石油赚得大量美元,现在正大力兴建体育馆等设施以发展体育运动。近年来它们在这方面的投资已居世界各国之前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国酋长玛纳说:“有朝一日我们要主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举行一次奥运会估计要花20亿美元。除了我们,谁能花得起?”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347,000人),耗资十亿美元的“奥林匹克城”的第一阶段建筑工程已经完工了,一个拥有六万个座位的足球场已经建成。
在沙特阿拉伯,耗资五亿至十亿美元不等的三座“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的工程正在紧张地施工。在首都利雅得,一座拥有三个游泳池的游泳馆已经落成了。它有五级电梯可以把跳水员送上不同高度的跳台,训练池的池底可以由水力升高或降低(上图)。
利雅得的“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的室内运动场也已竣工。这个室内运动场和上述游泳馆的建造费用都在三千万美元以上。沙特阿拉伯打算在吉达和达曼两地另兴建同样的室内运动场。
兴建中的利雅得“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的主体运动场,拥有八万个观众席位,占地153英亩,它将包括有自行车室内赛车场、旅馆、停车场、体育诊疗所、马术场、射击场、剧院、礼堂,甚至还有一个清真寺。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迪拜酋长国人民特别喜爱足球运动。迪拜正在用七千万美元兴建一个1,300英亩的体育中心。一个铺着人工草地、可容纳一万五千观众的足球场已经建成。其它已落成的设施包括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和一个1,500座位的冰球场。
波斯湾的一些国家还从东欧、英国和美国聘请有经验的教练来培养青少年运动员。这些教练也碰到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阿拉伯人很不愿意当众裸露自己的身体,他们不习惯洗公共淋浴,而是穿戴整齐出来打球,然后各自回家洗澡。在科威特,甚至在较自由的巴林,女孩子打排球时也穿着上衣和长裤。
高尔夫球也引起了阿拉伯人的兴趣,所以铺着人工草地的18孔高尔夫球场也在巴林和沙特阿拉伯建成了。
但是波斯湾许多国家并没有忽视富有民族传统色彩的体育运动项目。赛马、赛骆驼、放鹰等古老的运动项目也得到了发展。
(凡文)(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日举行小学生微型摩托车赛
日本为了加强小学生身心的锻炼,经常举行微型摩托车竞赛活动(下左图)。
微型摩托车赛,凡未满十二岁的小学生都欢迎参加。在参加比赛时,必须头戴盔帽,身穿保护服和护膝护肘等,同时还要严格遵守教练的指导和比赛规则。
微型摩托车到底小到什么程度呢?在日本,把这种微型摩托车称为“袋袋摩托车”,意思就是这种摩托车小得可以放在衣袋里。车身长仅有九十二厘米、车高为四十九点五厘米、宽度为三十三厘米、踏脚板距离地面只不过六厘米、全车重量只有十三公斤。这种微型摩托车的内燃机为空气冷却式,总排气量为三十点五毫升,最大功率为一点六马力。(尚寿)(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