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黄河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赞颂的我国第二大河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从青海高原滚滚东下,奔腾5,400公里之后,在山东省垦利县流入渤海。
历史上,黄河改道频繁,入海口变化多端。它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大河之一,每立方米水中,含泥沙近二十公斤,一年的输沙量达十一亿多吨。黄河的巨量泥沙倾注入海,形成了特有的填海造陆运动。万千年来,黄河已在北起河北南部,南迄江苏北部的千里海岸线上,造了一个古代黄河三角洲。从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海以来,又在山东半岛北部,造了一个拥有6,000平方公里、五百多万亩草原的近代黄河三角洲。现在,黄河河口正以每年向大海推进1.5公里、造陆50平方公里的速度为人民造福。
两千多年来,黄河下游一千五百多次决口,大部分发生在河口地区。解放后,垦利一带兴建了一批又一批水利工程,锁住了这条任性的“泥龙”;尤其在完成了腰斩黄河、人工改道的壮举之后,开创了黄河河口地区安全行水的新纪元。过去黄河造陆运动是在人民灾难声中进行的,如今则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来填海。对于这个变化,联合国黄河考察组曾誉为世界一大奇迹。
河口地区有辽阔的草原,大片未开垦的处女地,还有丰富的石油矿藏。经过多年建设,这里畜群欢跃,稻浪起伏,油井林立,一派兴旺景象。人们正在甩开双手,在这块崭新的土地上,创造新的生活。
河口地区的百里林带是一道人造绿色屏障,既防风又防沙。
河口地区国营种马场职工精心培育的乘挽兼用的良种马——渤海马。
引黄河水调剂海河水的四女寺水利枢纽工程。这个工程也有利于航运和灌溉。
黄河入海口素有“百鱼之家”、“对虾故乡”之称。
河口地区人民用黄河水改造低洼盐碱地,种植水稻,使粮食由低产变高产。这是专家在选稻种。黄河入海口附近有绵延数百里的芦苇滩。
河口地区国营种马场育成的良种牛——渤海牛。它是用英国良种肉用牛海伏特和山东良种牛鲁西黄牛杂交而成的。
黄河入海口两岸的胜利油田。
黄河河门(即黄河入海口)鸟瞰。除洪水期外,这里平时呈漫流状态,河水挟带着大量泥沙积淤,向大海推进。
岳国芳 摄影报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