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世界各国声援伊拉克
群情激愤谴责以色列
综合新华社消息:在以色列7日轰炸伊拉克的核设施后,世界各国政府纷纷谴责以色列的侵略,并表示声援伊拉克。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在打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电报中说,以色列的野蛮行径“是企图暗中破坏为在中东建立和平与安全展开的真诚努力”。电报说:“摩洛哥国王、政府和人民完全支援你们。我们用我们拥有的一切手段来支持你们。”
毛里塔尼亚国家元首海德拉9日晚上在打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电报中说,以色列的侵略再次表明“它在本地区扮演的侵略者角色已暴露无遗”。海德拉说:“阿拉伯民族能够战胜挑衅,并将最终战胜一切敌人。”
突尼斯总理姆扎利9日宣布,布尔吉巴总统决定支持伊拉克提出的召开阿拉伯国家外长特别会议的要求,以便采取对付以色列侵略的措施。
阿尔及利亚全国人民议会议长比塔特在给伊拉克国民议会议长纳伊姆·哈达德的电报中说:“我们强烈谴责这一好战行径,它是帝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反对阿拉伯民族的巨大阴谋的组成部分。”正在莫斯科访问的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9日打电话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向他表示支持。
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高岛9日召见以色列驻日本大使,就以色列飞机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向他转达了日本政府的抗议。高岛说:“以色列的行动无论什么理由都是不正当的”。
印度政府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对伊拉克的这种极应受到谴责的蛮横无理行动,是对国际活动的准则的嘲弄,也开创了一个最糟的先例。”声明说,印度政府对以色列的行为表示严重关切和深为愤慨。
尼泊尔外交部的新闻公报说,尼泊尔政府强烈谴责以色列轰炸伊拉克原子能设施。公报说,以色列的行动不仅违犯了国际法准则,而且对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里陶丁在一项声明中说,马来西亚完全支持就以色列轰炸伊拉克原子能设施事件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并支持联合国为对付这种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所作的一切努力。
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9日在谈到以色列飞机轰炸伊拉克的核设施时说,任何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都将遭到法国政府的谴责。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9日在议会发言,谴责以色列对伊拉克的袭击“严重地违反了国际法”,是一种“无缘无故的”和“毫无道理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加拿大外交部长马克·麦圭根9日宣布,加拿大政府已就以色列袭击伊拉克的核设施一事召见以大使,对以色列的野蛮行径进行强烈的谴责,并指出,这对中东的和平事业极其有害。
意大利外交部长科隆博已于9日责成意大利驻以色列大使就以色列袭击伊拉克的核设施一事向以色列政府表示“深刻的不安”,并指出,“这种行动是不能容许的”。
瑞典外交大臣奥拉·乌尔斯滕9日谴责以色列“明显地违反了国际法。”他说:“以色列以空袭的方式走上了一条极端危险的道路,它使在中东争取持久和平的努力变得更加困难。”
墨西哥外交部9日发表新闻公报,强烈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为。公报说,“这一侵略行径将加剧中东地区本来已处于危急状态的形势”。
巴西外交部长格雷罗8日晚对记者说,以色列的“这个令人遗憾的、危险的行动”是没有道理的,它将给中东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
巴拿马外交部长伊留埃卡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以色列轰炸伊拉克的核反应堆是它对阿拉伯人民的又一次侵略行动。(附图片)
贝京:“我们是纯粹的防御性行动”。 陈封雄


第6版()
专栏: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强烈谴责以色列侵略行径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6月9日电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授权罗通社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拉克核设施。
声明说:“罗马尼亚政府和公众舆论强烈谴责以色列对伊拉克所采取的侵略行径,这一行径是用什么都不能辩解的,它是对国家关系基本准则的严重践踏,也是对民族独立和主权、不干涉内政、领土完整、不使用武力或不用武力威胁等神圣原则的严重践踏。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在国际生活中开创了一个特别危险的先例。”
声明说,“罗马尼亚政府认为,以色列这一不可容许的侵略行动给世界这一地区特别紧张的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它给实现中东冲突的全面、公正和持久的解决制造了新的障碍,增加了这一地区的危险,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9日电 南斯拉夫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对南通社记者发表讲话,强烈谴责以色列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
南斯拉夫外交部发言人说,以色列对伊拉克核反应堆的袭击是一种恐怖行径,是对国际关系中的主权原则的最粗暴侵犯。他说,以色列对巴格达的这种侵略性进攻,是一起引起人们极大忧虑的危险事件。
外交部发言人说,以色列的这次袭击又一次严重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以色列又一次诉诸野蛮的武力手段,企图扩大中东的军事冲突和加剧这一地区的危机。


第6版()
专栏:短评

走投无路的嚎叫
越南副外长武东江最近在缅甸同泰国副外长会谈后,途经泰国,在越南驻曼谷使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大放厥词,粗暴攻击、威胁泰国,再一次暴露出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引起泰国高级官员和政党领袖以及广大群众的极大愤慨。
武东江对于未能阻挠联合国关于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的召开,十分恼火。他一再宣称,柬埔寨问题“已经解决”,越南军队开进柬埔寨是“柬埔寨本身的需要”,企图用这种侵略者的“独白”来压倒全世界对越南当局的谴责之声。这当然是白日做梦。于是武东江进一步诉诸公然的威胁和恫吓。
武东江恬不知耻地搬出所谓“1980年6月23日事件”来,说什么泰国“不应该让这样的危机再在今年发生”。这是什么意思呢?人所共知,去年6月23日,越南当局悍然出动成建制的军队入侵泰国东部巴真府地区,在遭到泰国军队迎头痛击之后,留下多具越军尸体狼狈逃跑。越南当局的这一侵略行径,不仅激起泰国举国上下的愤怒,而且受到当时正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的强烈谴责。武东江现在重提去年越南对泰国的入侵事件,甚至杀气腾腾地叫嚣:“我们将不束缚驻守在边境地区军队的手脚”。这就是公然威胁泰国,如果泰国不按越南当局的意志办事,越南就要再度入侵泰国。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泰国的反击。泰国外长西提指出,武东江的谈话“是一种威胁”,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巴颂谴责越南副外长是“无礼和卑劣”,泰国社会行动党主席克立也认为,越南当局的声明是“挑衅性的”。
武东江的这一番表演当然吓不倒泰国,倒是淋漓尽致地画出了越南霸权主义的无赖相。它一心想称霸东南亚,却又力不从心,只好能骗则骗,能抢就抢。到了实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它就象被逼到墙角的夹着尾巴、露出牙齿的疯狗一样,摆出一副随时要扑过去咬人的架势,用绝望的嚎叫吓唬人。然而关于越南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神话早已破产,武东江的嚎叫除了显出自己的走投无路,还能有什么别的作用呢?


第6版()
专栏:

泰前总理克立抨击越副外长的叫嚣
据新华社曼谷6月9日电 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昨天在《沙炎叻报》发表文章,驳斥越南副外长武东江6月5日在越南驻泰国大使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威胁泰国的讲话。
文章指出:“武东江的讲话,对我们来说是有益的。因为它提醒我们,我们面临着敌人。敌人从来没有放弃毁灭我们的企图,而且现在正想这样做。”“如果我们向敌人屈服,敌人就会更加欺侮我们。”
文章最后说,我们必须增强自己的力量,提高警惕,不让敌人有任何空子可钻。
据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泰国和新加坡报纸发表社论,批驳越南副外长武东江最近发表的威胁泰国的言论。
泰国《泰叻报》6月8日在题为《谁是侵略者》的社论中指出,越南一贯善于浑水摸鱼。它不仅要继续占领柬埔寨,而且伺机对邻国进行侵略。新加坡《海峡时报》6月8日的社论指出,东盟应当带头让越南人明白,泰国的朋友是泰国坚强的后盾,他们支持泰国抵制任何外来的威胁。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强调应由波兰人民自己解决问题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9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和南共联盟主席团在今天的联席会议上表示,两主席团对波兰局势的急剧激化及其可能带来的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深为忧虑。
两主席团重申南斯拉夫所持的一贯立场,即只有波兰人民、波兰工人阶级和波兰统一工人党才有权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自己解决摆脱目前困难的问题和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问题。
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团和南共联盟主席团还讨论了整个国际局势和南斯拉夫的对外政策。


第6版()
专栏:

巴印两国外长发表联合新闻公报
双方会谈为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10日电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阿迦·夏希和印度外交部长纳拉辛哈·拉奥今天在这里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说,双方的会谈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观点的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双方在重申他们对西姆拉协定承担义务时指出,这个协定为维护和平和改善两国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报说:“为了扩大相互的合作,双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致的看法。”
公报还说:“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观点是一致的。为了将来的发展,两国外长决定互相保持联系。”
公报说:“关于阿富汗形势,两国外长重申,坚持1981年2月在新德里举行的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的宣言。他们强调应继续作出努力来取得阿富汗危机全面、公正的政治解决。”公报说:“双方重申信守不参加军事条约组织的不结盟原则,双方同意每个国家为了自卫有权获得武器。在这方面,双方互相说明了他们国防需要的参数,并且决定就这个问题相互保持联系,进行经常磋商。”


第6版()
专栏:

卡尼亚在波党中央全会上做报告时强调
坚持革新路线 坚持如期召开九大
新华社华沙6月9日电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今天在华沙召开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波兰目前的形势和波党特别九大的筹备情况。
党中央第一书记斯·卡尼亚主持了会议,并代表政治局作了题为《目前国内形势及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筹备情况》的报告。他在作报告之前说,最近苏共中央给波党中央的一封信,是个重要文件,也需把它提交全会。
卡尼亚在报告中说,现在波兰全党已进入筹备第九次特别代表大会的高峰时期,党和千百万波兰人都对代表大会寄予很大希望。他在谈到“九大”代表选举情况时说,迄今被选入党委的人以及出席代表大会的代表,大都具有明确和清楚的思想立场。同时他也批评了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煽动性活动等错误倾向。
卡尼亚在报告中强调党的领导作用,批评了否认党的原则的社会民主党倾向和怀疑革新的保守倾向。他指责“横向运动”的部分人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党。他重申党将坚持六中全会以来的革新路线,并说,政治局坚持“九大”在规定的时期内召开的立场。
在谈到“团结”工会时,卡尼亚说,“‘团结’工会中政治上的消极现象在增多”,它“动用了全部口号和行动,制造紧张,危害安定”,“变为一个政治反对派组织”。他指出,波党将支持工会活动中一切符合工会会章、有利于工人阶级利益的东西,“希望‘团结’工会中那些把改变社会制度作为目标的领导人在这方面不要抱有什么幻想”。
卡尼亚在报告中说,十一中全会是在迄今从未遇到过的经济困难形势下召开的,政府虽然采取了各种行动,形势仍在恶化。
关于苏共中央致波党中央的信件,卡尼亚说,对波兰形势发展的不安,对经济危机延续下去的担心,以及波兰局势可能给“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安全和发展产生什么后果的担心”,是苏共来信的基础,因为苏共“担负着大家庭安全”的主要责任。
他说,波党极为重视苏联的担心和所有善意的意见。他谴责国内外一切反苏宣传和活动,并说,“波兰将彻底履行同苏联和所有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签订的条约中所规定的自己的联盟义务。”
卡尼亚指责冷战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利用因波兰事件而激化的国际形势,加紧采取武装措施和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一切有争议的政治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
卡尼亚最后表示,目前的形势已经“不允许在任何问题上再作让步。在威胁到社会主义和威胁到祖国的任何方面,波党都不能回避斗争。”他说,摆脱危机,反对反革命的威胁,成功地筹备九大,“这取决于我们,取决于党,取决于中央和政治局”。
会议于9日晚上暂告结束,10日继续进行。


第6版()
专栏:

苏共中央公然写信干预波兰国内局势
法新社说这是向波党领导人发出最后通牒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 华沙消息: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斯·卡尼亚在6月9日举行的波党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报告时,证实最近苏共中央致函波党中央,对波兰国内局势表示不安。
卡尼亚说,苏共“担负着大家庭安全和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命运的主要责任。对我国政治形势的发展表示极大不安的理由是充分的。因此,我们也极为重视苏联的担心和所有善意的意见的。”
卡尼亚报告中没有透露苏共中央信件的内容。但据法新社从华沙发出的报道中,援引消息灵通人士说,波党中央委员会收到了苏联首脑勃列日涅夫以苏共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写给波党中央政治局的一封七页的信件。勃列日涅夫在信件中“表示苏共对波兰局势‘十分关切’。”信件指责波党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敌人’让步,而且还在继续让步下去”;波党领导人“没有进一步执行”苏波“达成的协议”,“没有履行自己作出的控制局势的诺言”;“波兰的报纸落入敌人手中”,等等。这些人士还说,苏共中央的信件“直截了当地提醒波党不要忘记它对整个社会主义大家庭负有的‘历史责任’”,要求波党“对无政府主义和反革命倾向采取有力措施”。
法新社在评论苏共写这封信的意图时说,信件是苏共“向波兰党领导人发出最后通牒”,“旨在迫使波党更换领导和改变纲领”。
法新社还报道说,波党中央政治局在6月6日收到勃列日涅夫的来信后,当天晚上开会进行讨论,并决定从6月9日开始召开中央委员会全体紧急会议。


第6版()
专栏:

我驻美大使柴泽民被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新华社华盛顿6月9日电 中国驻美国大使柴泽民6月7日在美国康奈尔学院接受了该校授予他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在有国会议员、州和政府官员及学院教职员工出席的授予学位的仪式上,康奈尔学院院长菲利普·塞科尔说,柴泽民大使代表着与美国有着千差万别的中国文化、语言和教育、政治制度。他说,教育可以使我们具有承认和鉴别这些差别的能力,从而达到增进共同的了解的目标。
柴泽民大使在致词中说,授予他名誉学位象征着中美两国人民长期存在着的友谊。他表示希望中美两国进行更多的往来。
位于美国衣阿华州的康奈尔学院是一所有名的高等教育学院,以大学文科、科学技术和国际教育计划而著称。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总统波蒂略结束访美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9日电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波蒂略6月9日结束了与里根总统为期两天的会谈,离开这里回国。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但还存在着不少分歧。
6月8日起,里根在戴维营和波蒂略举行了会谈。
在会谈中,美国希望与墨西哥和加拿大一道对苏联和古巴在中美洲的干涉行为采取强硬的立场。墨西哥则主张奉行不干涉政策,对美国帮助中美洲国家政府镇压反政府的游击队持反对态度。
里根在会谈后宣布,双方决定组成一个由美国国务卿和墨西哥外交部长联合主持的双边委员会来处理共同关心的问题。双方还同意成立一个内阁级的委员会来处理贸易问题。9日上午,双方还签署了美国在1982年向墨西哥出售粮食的协定。但在贸易、非法移民和渔业等问题上双方没有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在白宫9日举行的午宴上,波蒂略总统说:“双方在讨论的大多数问题上取得了一致,但在某些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他表示,在与里根总统会谈后,他“感到完全轻松了”。


第6版()
专栏:

印度一起严重火车事故成千人死亡
新华社新德里6月9日电 在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附近约40公里的一座铁路桥上,6日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车事故,一列有九节车厢的客车越轨,其中七节车厢掉进了巴格马蒂河,五节车厢沉没在二十多米深的河里,估计有成千名乘客死亡。
目前,印度政府已派遣陆军和海军进行营救,打捞尸体。
比哈尔邦首席部长米什拉在视察现场后说,这是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车事故。一位当地官员说,死亡人数超过1,000。比哈尔邦议会副议长普拉萨德8日到现场观察后说,乘客死亡总数可能有3,000人。死亡人数这么多是由于火车上的乘客十分拥挤,不仅车上的过道,甚至连车顶上也挤了不少人。
关于造成这个不幸事故的原因,目前说法不一。铁路官员说是火车在越过这座桥梁时,遭到强旋风的袭击而掉进河里。另一种说法是,由于火车司机看到铁轨上有一头牛,紧急煞车,造成了这次事故。


第6版()
专栏:美国通讯

新形势下的美墨关系
本报记者 袁先禄
“今天的两个美洲,同二十年前我们单方面宣布建立争取进步联盟时彼此相望的两个大陆,是何等的不同”。去年12月,在里根当选总统的一个月后,一位美国学者这样写道。
刚刚结束的墨西哥总统波蒂略对美国的访问,生动地反映了在两个美洲发生的这种巨大的变化。
波蒂略总统和里根总统的两次会谈结果,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但还存在着不少分歧。里根接受波蒂略的邀请,同意参加今年10月在墨西哥举行的南北方合作与发展问题国际首脑会议。双方除签署了美国今年向墨西哥出售粮食的协定外,没有对两国关系中的具体问题达成协议,只是决定建立几个委员会或由有关官员继续会晤进行协商。里根在会谈一开始就提出了美国关于加勒比—中美地区援助计划的设想,波蒂略表示对参加这样的计划感到兴趣,但同时又提出了不少原则性的保留意见。
人们知道,美墨关系虽然密切,但墨西哥对当前国际关系中的不少问题和美国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中南美的形势和这个地区某些国家的态度,两国也不一致。墨西哥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但长期来在对美贸易中有巨大的逆差。两国在非法移民和渔业问题上的分歧,也相当尖锐。
所有这些分歧,在这次美墨会谈中都没有具体解决。但在这次会谈中,美国对墨西哥的态度开始出现变化的迹象。
在8日欢迎仪式上,波蒂略总统强调,墨美之间将会继续有分歧,但是在两国关系中既不应该有“傲慢”倾向,也不应该有“屈从”现象。《华盛顿邮报》说,这反映了“墨西哥长期以来对于被美国当作小伙计的敏感”。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威望的提高,墨西哥不单在拉丁美洲,而且在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国家。当然,它再也不能容忍美国的“傲慢”态度,更不甘于使自己处于“屈从”地位。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政府对处理美墨关系的做法不得不有所改变。里根早在今年一月初就职总统以前,已经破例到墨西哥的边境城市同波蒂略总统会晤。在就职之后,他又一再表示要把发展美墨关系放在外交政策的优先地位。在这次墨西哥总统来访之前,美国国务院高级官员向记者吹风,谈到这次访问的“特殊重要性”时说,这不仅涉及美国和一个邻国的关系,而且涉及美国和一个重要国家的关系。对整个接待规格,美国也做了精心安排。例如,在里根执政以来,波蒂略总统成为第一位被请到戴维营的外国领导人。在白宫的欢迎仪式上,里根还特别强调说,“我在今天用这样的保证欢迎你:(美国)这届政府将重视和不倦地做出努力,来维持我们两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关系,凡对我们边界双方都有影响的问题,只有在经过双方政府最密切的磋商之后才作出决定。”这样的做法自然受到墨西哥方面的欢迎。
当然,这种变化的迹象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墨西哥的态度真正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还有待于今后事实的考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有美国采取尊重对方,平等合理的态度,两国才能通过协商解决分歧,美墨关系也才能迅速发展。


第6版()
专栏:答读者

南斯拉夫多民族情况
问:南斯拉夫发生科索沃事件后,报上提到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请问具体情况如何?
开怀
答: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斯拉夫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其中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黑山人。此外,还有阿尔巴尼亚族等少数民族。科索沃是南斯拉夫一个主要由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自治省,在该省150万人口中,阿尔巴尼亚族占70%。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南斯拉夫共产党
(1952年改称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领导下夺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后,于1945年建立了各族人民平等的联邦制国家——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即门的内哥罗)六个共和国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青·


第6版()
专栏:答读者

爱尔兰共和军
问:报载英国发生爱尔兰共和军成员绝食事件,请问北爱尔兰问题是怎么回事,爱尔兰共和军是个什么组织?
张国权
答:北爱尔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根据1921年英爱条约规定,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1937年爱尔兰宣布为独立共和国,1948年脱离英联邦。但北部六郡即北爱尔兰则仍归英国。爱尔兰历届政府都要求统一爱尔兰,因此同英国存在纠纷,这就是北爱尔兰问题。爱尔兰共和军是爱尔兰新芬党的军事机构,是爱尔兰少数天主教徒的秘密组织,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同爱尔兰合并。七十年代初期,爱尔兰共和军分裂成正式派和临时派。临时派主张使用爆炸、暗杀、武装袭击等暴力手段,经常在北爱尔兰进行恐怖活动。英、爱两国政府都宣布爱尔兰共和军为非法组织。·文·


第6版()
专栏:答读者

地缘政治学
问:报上常常提到“地缘政治学”一词,请问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刘秉和
答:“地缘政治学”亦称“地理政治学”。这是主张国际政治现象制约于地理的一种理论,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开始形成和流行。如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就曾在1904年提出“大陆心脏说”,认为中亚是亚欧大陆的心脏,谁控制了它,谁就能控制其边缘地区,从而主宰世界。现在仍有不少西方政治家、专家、学者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国际政治现象,或以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方针提供理论基础。
·志·


第6版()
专栏:答读者

红衣主教
问:报纸最近报道了波兰红衣主教维辛斯基逝世的消息,请问什么是“红衣主教”?
魏明
答:主教是天主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通常是一个教区的领导人。“红衣主教”也称“枢机主教”,因穿红色礼服,故俗称“红衣主教”,是天主教的最高级主教,由罗马教皇直接任命。红衣主教分掌教廷各部和许多国家重要教区的领导权,总数原为70人,至1976年5月增加至138人。全体红衣主教组成“枢机主教团”,是教皇的高级咨询机构,并于教皇缺位时负责选举教皇。
·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