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增产瘦猪肉 满足人民需要
  山西农业大学校长、教授 张龙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瘦肉需求已日益增强。据初步调查,大城市70%—80%的人喜欢瘦肉,农村爱吃瘦肉的也有50%—60%。瘦肉含蛋白质多,食用同量猪肉中瘦肉量多,获得的动物蛋白就多。生产瘦肉还可节省饲料,每生产一公斤脂肪所需的能量是生产同样重量瘦肉的2.6倍。此外,瘦肉猪出口还可以换取更多的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猪胴体内瘦肉的多少,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要增加瘦肉,除了选育出长瘦肉多的猪种外,改变营养水平和饲养方式,也十分重要。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大体可分“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脂肪”三个阶段。猪的日龄、体重越小,骨骼的生长就越快。随着日龄、体重的增加,肌肉长势加强。在20—120公斤阶段,营养充足的情况下,猪的瘦肉增长速度几乎是不变的,在体重达到50—60公斤以后,在生长瘦肉的同时,也加快了脂肪的沉积。而且随着体重的增加,食入的能量的增加,沉积的脂肪也增多,甚至超过瘦肉的生长。因此在饲养中,应扬长避短,在前期和中期给予优惠的饲养,使猪尽量多生长瘦肉,在体重达到50—60公斤以后,给以低能量的饲养,尽量限制脂肪的沉积。
为了增产瘦肉,应当根据猪的生长规律,确定一个适宜的屠宰时期,即适宜的屠宰体重。据我们初步试验,山西黑猪(内巴本)在体重70公斤时肉脂比例为6∶4,料肉比例为3.3∶1;80公斤时肉脂比例为5∶5,料肉比例为3.85∶1;90公斤时,肉脂比例为4∶6,料肉比例为4.3∶1。可见山西黑猪最适宜的屠宰体重为70公斤。当然,猪的屠宰体重应根据猪的成熟的迟早而定。早熟的猪种,脂肪沉积得早,屠宰时间可早一些;晚熟的猪种,屠宰时间可迟一些。
此外,还需控制营养水平,改变饲养方式。山西农业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我们采用了四种营养水平:1、高、高、高,2、高、高、低,3、高、低、高、4、高、低、低。在采用第2、4种方法时,瘦肉与脂肪的比例约为6∶4。在阶段育肥法中为了增加瘦肉,就需要“吊尾巴”,即营养水平应采用高、高、低的方法。
要多生产瘦肉,根本的办法是培育出新的肉用型品种。但这需时较长,技术要求也高。需时较短而又能见效快的办法,是开展猪的杂交,充分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提高产肉率。很多地方有大量血缘不清、不宜做种用的杂种母猪,以及其他不参加育种的母猪,如能选用优良的肉用型公猪与之配种,再给其杂种后代以适宜生长瘦肉的饲养管理条件,那么,从配种到产肉约一年左右,便可收到改善胴体品质的效果。
目前,在我国增加瘦肉生长,问题很多,涉及的部门也不少。如饲料、收购价格的调整问题,就涉及农业、粮食、商业、外贸部门,需要各部门共同协调和努力。值得提出的是,现行按肥度付价的收购政策,如能改为瘦肉多的多付价的政策,那就能鼓励人们养长瘦肉多的猪。


第3版()
专栏:

  增殖水产资源 发展渤海渔业
  国家科委 杨乃畴
渤海是我国北方海洋渔业的“宝库”,是沿岸三省一市发展多种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可是,渤海水产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必须从现在起,积极稳步地开展资源增殖,这是恢复和发展渤海以至黄海渔业生产的一项战略措施。
渤海渔业关系到现有数十万专业渔民以及兼业渔民的生产和生活,决定着上百个国营水产捕捞、加工、运销等企业的经营状况。渤海渔业兴旺,既能保障和逐步改善广大渔民的生活,增加水产品供应,还将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繁荣经济,扩大就业。
渤海是我国海参、鲍鱼、干贝、对虾等海珍品的主要产区。这些产品是出口换汇率高的畅销商品,仅对虾一项,每年出口可换汇一亿美元以上。
渤海与黄海属同一鱼类区系。每年春夏,在黄海中部和东南部越冬的绝大多数经济鱼虾类,回游到渤海各海湾产卵繁殖,九、十月间先后集群离开渤海,又回到越冬场栖息。渤海水产资源的消长,也决定了黄海渔业的盛衰。
渤海渔业最高年产量曾达到35万吨,最近十年捕捞能力虽成倍提高,但产量却在20万—30万吨之间徘徊。资源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小黄鱼、带鱼、鳓鱼等传统经济鱼类,现在已形不成鱼汛。目前主要靠毛虾、对虾、小杂鱼、毛蚶等维持生产。
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但主要的是长期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措施,没有远近兼顾的全面规划,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例如,目前的渔业生产结构极不合理,底拖网作业盲目发展和超强度的酷渔滥捕,秋捕对虾大量损害幼鱼等等,使资源受到严重摧残。
恢复、增殖和合理利用水产资源,是发展渤海渔业的当务之急,必须一方面调整渤海渔业生产结构,降低捕捞强度,切实加强渔政管理;另一方面,开展水资源增殖实验,用人工增殖措施,补充天然资源的不足。
渤海水产资源增殖,有许多有利条件。渤海水域面积近1.5亿亩,水深都在30米以内,海底平坦,多为细沙和软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繁茂,是多种经济鱼、虾、贝、藻类天然繁殖生长场所。渤海是半封闭式内海,容易控制管理。沿海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各科研单位已经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并且在养殖技术、人工育苗等方面有不少经验。这些都为资源增殖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当前应该怎么办?一些海洋、水产专家建议:
第一,有关部门和沿海三省一市的领导机关,把渤海水产资源增殖列入各级国民经济计划,从组织领导和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证。
第二,由主管部门的领导和若干名专家组成精干的工作班子,在调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科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渔业管理和增殖实验相结合的总体规划,以及今明两年的实施计划,逐步修改完善。
第三,按照统一计划,组织大协作,抓好各项落实工作。


第3版()
专栏:

  充分利用水库 发展淡水养鱼
  广东高州水库 李长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水库可养鱼面积已超过三千万亩,约占我国淡水养殖总面积的40%,但平均亩产仅11斤。由此可知,我国水库养鱼事业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我国的湖泊、水库中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及其他有机饵料。许多水库单纯依靠水库中的天然饵料养殖鲢、鳙、鲤、鲫、鲮等鱼类,年平均亩产可达50斤到200斤,如按每亩70斤计算,每年即可从水库获得21亿斤鱼产品,产值10亿元左右,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为了发展我国水库养鱼事业,我建议:
一、对我国水库养鱼体制进行必要改革。大中型水库养鱼,可以采取国家投资,国家、社、队合股经营的办法,鱼产品按股份分成。水库鱼类资源管理与大规格鱼种培育,由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分工负责。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国家投资与人员不足的困难,社队集体经济和社员群众也可以得到一些利益。
小型山塘水库养鱼,可以包产到专业组(甚至专业户),至少三年到五年不变,让群众把我国现有山塘水库都养上鱼。这是改变目前我国大多数山塘小水库不养鱼或鱼产量低的可行方法。
二、大力开展水库科学养鱼。要立足我国具体条件,脚踏实地进行水库合理放养。
我国水库养鱼应以人工放养鲢、鳙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为主。这是水库渔业高产的基础。
充分利用我国水库的消落区建造简易土坝库湾鱼种培育基地,是当前培育足够数量大规格鲢、鳙鱼种的办法之一。大型水库还可以建造网拦库湾大规格鱼种培育基地。合理放养足够数量的大规格鲢、鳙鱼种入库,以鳙鱼略多于鲢鱼为宜。
水库在正常蓄水的第五年到第七年左右,水质开始变瘦,凶猛鱼类开始成熟产卵,出现水库渔业减产的自然演替规律。一般情况下,到了第九年左右,水质肥度开始稳定下来,只要合理放养,仍可获得渔业高产。
水库还需建造防止鱼种外逃的拦鱼设备,提高放养鱼种的存活率。


第3版()
专栏:

  他为民族争光
  ——记归国华侨赖爱光
闽北山区国营8461工厂的产品陈列柜里放着各种光学镜头。用这些镜头配套的各种仪器设备,有的可以将大规模电路微缩在指甲大小的版面上,有的可以跟踪高速飞行的敌机,或在星光暗淡的夜晚分辨远海舰艇上的动静,监视高温炼钢炉中的变幻……。
这不就是神话中的“火眼金睛”吗?它们的设计者是谁?
1960年初冬,接运难侨的“美上美”客货轮从赤道线上的岛国归来,在汕头港靠岸了。一个提着简单行装的年轻人,踏上了祖国大地。他深情地望着自己的父母之邦:“啊,到家啦!”
十九年后,在北京召开的电子工业战线全国劳动模范大会上,国务院一位副总理从人群中请出这个当年的归侨,现在的8461工厂工程师,“火眼金睛”的设计者,向大家介绍:“这位是赖爱光。爱,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四化的爱;光,就是光明前途和争取更大光荣的光。”
十九年了,赖爱光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成长,他也将自己的精力、才智奉献给母亲——祖国。
回国的第二年,他进福建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专攻原子物理学。毕业分配时,却被留在学校的光学仪器厂。
光学,对于他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他知道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光学的帮助。赖爱光感到肩头这副担子的重量。
他从基本的活——磨镜片做起,学习组装、校验等每道工序。就在十年动乱的岁月中,当人们沉溺于最最革命的口号中时,他仍躲在车间里学习光学基础理论,学习外语;深夜,在用黑布遮挡的灯光下探索光的奥秘。
七十年代初期,我国电子工业急需大规模集成电路制版用的微缩镜头。这是标志着一个国家光学技术方面突破性成就的生产技术,但被某些大国列为对我国的禁运项目。
试制这种镜头的任务交到了8461工厂,后来调到这个厂工作的青年技术员赖爱光承担起设计任务。
1970年秋,赖爱光着手精缩镜头的设计和计算。冬天,他交出了设计方案和图纸。四个多月的精工细作,耗资数万元,装配好第一批十五只光洁美观的镜头。可是,检验证明这些徒有其表的镜头,却是没有“灵光”的废品!
赖爱光从摔倒的地方站起来,寻找失败的原因,继续攻关。
他去浙江大学向光学老师求教。风光旖旎的西湖景色吸引不了他,他在图书馆和工作室度过了整整五个月。在另一位青年技术人员的配合下,赖爱光终于设计成功了我国第一只小视场精缩镜头。经过严格的技术鉴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拍效果超过当时进口的外国同类产品,而售价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这种被命名为“东风牌”的镜头,第一次出现在1971年秋季的广州交易会上,受到外国客商的称赞。从第二年起,我国电子工业制版镜头就无须进口了。
近十年来,赖爱光和他的同事们完成光学设计、试制和生产的新产品八十多种,其中三个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央有关部门授予赖爱光“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本报记者 刘国柱


第3版()
专栏:

  改造养猪饲料结构的几点建议
  农业部畜牧总局 张其盈
我国猪饲料主要以青饲料和农副产品为主,适当搭配一定数量的粮食。一般来说,大约三分之二的饲料来源于农副产品(糠、麸、作物叶、荚)及青绿多汁饲料,包括野草、草菜等,粮食不超过三分之一。这种饲料结构是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经济状况及户养为主的饲养方式相适应的。它的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它的缺点是打消耗战,生产周期拖得长,这必然浪费一部分资源。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如何集中使用有限的精料,以增加饲料中的蛋白成份,提高出栏率和瘦肉率。
为了更合理地解决我国的养猪饲料,几位专家建议:
一、开展饲料资源调查,为发展养猪业提供科学依据。
二、从大农业观点出发统筹安排饲料生产。原有农牧结合、利用套作、间作、十边地种植饲料,既增产又养地的这种有机农业耕作制度,要充分发展。有些地方的草田轮作制也是种地与养地、农业与牧业结合的好制度。陕西关中地区种植苜蓿,每年每亩可收干草粉4,000斤,按能量计算,相当于1,300斤玉米,按蛋白质计算,相当于865斤大豆。但是,现在象浙江、四川等地方种草的面积减少了许多,加上猪的头数增加,使饲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饲料问题,必须从多种经营的大农业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安排饲料生产。
三、要合理利用饲料资源。猪饲料中蛋白质饲料十分缺乏,但这方面的资源利用又浪费很大。例如各种油饼(如菜籽饼、棉籽饼等),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估计全国这类油饼有200亿斤,如把其中100亿斤充作饲料,配合1,000亿斤混合饲料喂猪,就可以比用单一饲料增产猪肉九亿斤。油饼直接用于肥田,浪费很大。以棉籽饼为例,用来肥田,蛋白质最高利用率只有50%,如用来喂猪,一部分蛋白质被猪吸收,另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再用猪粪肥田,则蛋白质的利用率可达90%左右。现在饼类绝大部分在社队,建议粮食部门用粮食、化肥换回一部分作饲料。
四、发展配合饲料。使用配合饲料,饲料效率少则提高20%—30%,多则一倍以上。现在已有不少地方成立了饲料公司,生产配合饲料。这是我国新兴的饲料工业,有关部门对其饲料来源、体制、任务、销售方法应作进一步研究。
五、加强饲养和营养学科的研究,建立和发展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剂饲料工业,以解决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份不足的问题。


第3版()
专栏:

江西省资溪县利用杂木枝条、木墩、锯木屑等林副产品,生产香菇,畅销国内外市场。这是县香菇厂厂长邓庚平(右)和技术员在观察香菇的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近几年取得三千多项科研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拥有三万多名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国科学院,近几年来取得了三千多项科研成果,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11月1日。目前全院共有117个研究机构,职工七万六千多人,其中科学技术人员三万多人。中国科学院还向国防、工业部门输送了一大批科技人员,为各条战线培养了一批掌握原子能、计算技术、半导体、自动化、近代力学等新技术的各种人才。
中国科学院关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批水平较高的成果。生物学的研究,从整体和细胞的水平,深入到了亚细胞和分子的水平。数学的研究发展也比较快,某些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物理学研究方面,晶体物理、高压、低温、超导、声学,都取得了许多成绩;在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中,也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见解。在化学研究中,有关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进展。稀土催化剂定向聚合合成橡胶及聚合机理的研究,是一项有创造性的工作。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各有关天文台建立了我国世界时的基准,精度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平。此外,还建立了我国地报坐标系统,其精度与国际水平相当;开展了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建立了短波突然骚扰预报和航天安全期预报。这些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导航、人造卫星发射和短波通讯等方面。
中国科学院十分重视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努力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作贡献。各有关研究所研究出了花粉单倍体育种新方法,成功地用于水稻、玉米和三叶橡胶,使育种周期从七八年缩短为三五年。昆虫学家、动物学家们提出根除蝗虫和改造蝗区的措施,使我国根除了蝗灾,促进了灾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些研究所试验成功了人工养殖蓖麻蚕、海带,人工繁殖四大家鱼,自然更新红松林等。科学家们还提出了红壤、盐碱地和沼泽地的改良技术,进行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农业区划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桃源、滦县和海伦三个县建立科学实验基地,推广各种新技术,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规律。科学家们对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也发挥了作用。他们对包头稀土矿和攀枝花钒钛铁矿的冶炼方法与综合利用,对葛洲坝、长江大桥的建设和隧道开凿、矿山开采等工程的地质和岩土力学问题,以及对我国东部海域含油气区主要地质构造的确定,珠江口外大陆架和下运河的油气预测等,都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见解和技术。
科学院各研究所为我国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研制晶体管、加速器、电子计算机、激光器、声纳和声发射装置、第二代喷气发动机的精密铸造高温气冷涡轮叶片、光导纤维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近年来,又研制成功多种遥感仪器,在腾冲遥感试验和津渤地区环境遥感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还研制出了三四种大规模集成电路,促进了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已成为我国科技界骨干力量
据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已是中国科学院的骨干力量。他们年富力强,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大学毕业生,不少人成为蜚声国际科学界的知名学者。
据统计,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前,全院有一百七十余名研究员一级的高级科学技术人员,现在全院已有研究员四百二十余人,近半数是55岁以下的中年人;1978年以前全院有副研究员一级的科学技术人员二百二十余人,现在已有一千八百五十余人。
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49岁的生物学家梁栋材,在晶体结构分析和有机晶体化学方面,做了一系列水平较高的研究工作,对胰岛素晶体和分子结构的测定作出了贡献。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室主任邹冈,从事吗啡镇痛机理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原尾虫女专家尹文英,研究成绩卓著,是国际知名学者。
在地学研究领域,48岁的地质学家孙枢,一直从事沉积学、沉积岩石和沉积矿床学的研究,有重要成绩。46岁的气象学家曾庆存,在大气动力学基本理论、数值预报理论和计算方法、卫星气象学方法和大气遥感测量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成就。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傅家谟,近十几年来,从事石油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我国碳酸岩有机地球化学找油的新指标,提出了我国石油演化模式。
在技术科学和化学研究领域,47岁的计算技术研究所总体设计研究室主任高庆狮,在国内最先提出“功能设计”的概念,发表了“直接执行高级语言”的论文,参加过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和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的体系功能设计和逻辑设计。高庆狮新近当选为学部委员。计算中心41岁的研究员屠规彰,在泛函分析、代数、编码、组合数论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景坤、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卢佩章,在陶瓷与金属封接、高温陶瓷纤维补强、陶瓷复合材料和色谱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方面,47岁的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柏林,在固体理论、统计物理、天线计算、地震预报和自动控制理论,以及计算机的推广使用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新近当选为学部委员。48岁的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尚尔昌,在浅海声传播方面的研究工作很有特色,特别是最近在海洋内波的研究方面,又有新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