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团结起来发展科学振兴中华
——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结合国情发展技术科学
师昌绪委员(中国科学院金属所所长、研究员)说,有些同志分析我国国民经济上不去的原因,是基础科学上不去。我看主要是技术科学和管理上不去。有些同志认为,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主要是由于建国初期培养了一支理论物理队伍。其实,原子理论是早就解决了的。搞原子弹除了要有原子物理外,还得靠各种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
肖纪美委员(北京钢铁学院教授)提出,我们国家过去在科技方面(包括技术科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左”的影响严重,好大喜功,不考虑国情;二、对待科学家的政策左右摇摆,一个时期成了批判对象,说话没人听;一个时期重视科学家了,但不能广采博议,取其精华,听到一些意见,就仓促采纳。
朱物华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说,技术科学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抓好跨部门的新兴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组织这样的任务,存在许多困难,要做好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
罗沛霖委员(四机部科技局副局长、二级工程师)说,在国内应大力提倡技术上的交流,搞好协作。对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应予保护,但国内不应保密。
沈鸿委员(国家机械委员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说,技术科学是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比如为什么我们的不少产品质量上不去,国外的汽车发动机可以一次连续试车3,000小时,而我们的仅仅300小时?为什么我国的机械手册里,不少是外国的数据和图表?我国自己的数据和图表为什么迟迟出不来?为什么我国的国家标准至今不健全?为什么至今仍有些领导同志只追求产品数量而不重视基本的实验、测试和数据的积累?为什么有的领导同志甚至认为技术科学里没有基础研究工作,而一直对技术科学不重视?这些问题无疑都影响着我国技术科学的发展。
常迥委员(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说,技术科学要把基础的东西搞扎实,要适合我们的国情。现在出国学习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的人很多,国内也有很多人学习、很多人搞,究竟有多少图象要处理?相反,通信、电话这些传统学科,以及应用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以后的许多新的内容,都有许多的理论工作,却并没有人去做。现在我们往郊区打电话,就不如从欧洲往美洲打电话方便,要保证通话不占线,其中就有理论问题。可是这类基础性的东西就没有人搞。
李敏华委员(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室主任、研究员)说,我们国家技术落后,发展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新技术很有必要,但发展新技术不能搞“一窝蜂”。前几年到处搞激光,我们本是搞岩土力学的,也让我们搞激光,还要把力学所全部办成激光所。这种错误作法不应当重复了。


第5版()
专栏:

重视科研人员的素质训练
张文裕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所所长、研究员)说,科研人员的质量、仪器设备以及学术环境的好坏是出科研成果的三个因素,而其中人的因素最重要。科研人员一定要有严格的基本训练,动手能力强;要有科学态度;要有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学风。
黄祖洽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所长、教授)说,科研人员不光看他会不会动手,更重要的是看他重视不重视动手,这不仅跟工业基础有关,还与文化传统有关。我们国家封建传统很深,有些年轻人直到现在仍愿选清闲的职业,不愿选动手的工作;报纸杂志上宣传和社会舆论太偏向理论了。
谢家麟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所副所长、研究员)说,孔夫子的“奇技淫巧,君子不为”思想影响很深,我国历来重视理论,轻视工农,结果把最有希望的青年都吸引到理论方面去了,而实验很难,搞的人却很少,造成恶性循环。
黄子卿委员(北京大学化学系室主任、教授)说,要鼓励年轻人做实验,当然书是要念的。物理学、化学都是实验科学。理论物理只占10%,化学搞理论的就更少了。1901年法国理论物理学家冯·卡雷写了本书,他认为,只有实验才能发现真理,只发现还不够,还要加以解释。我认为,读书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数学考第一名是好的,但数学就是一切就不对了。总之自然科学动手是最要紧的。
魏荣爵委员(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说,我国在物理方面只注意培养理论人才,不重视培养实验方面的人才。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在国外考得很好,但在实验上却不一定作出成绩。我国现在有5,000人在美国学习,有的是在很差劲的学校,回来干什么不明确,只要有钱就派人出去,没考虑在科学上会起什么作用。国家很穷,这样做会造成很大浪费。解决培养人才问题,要打破“部门所有制”。


第5版()
专栏:

加强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
马世骏(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所长、研究员)、陆宝麟(军事医学科学院室主任、研究员)、刘建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副所长、研究员)、熊毅(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所长、研究员)四位委员提出书面建议,摘要如下:
中国科学院应该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加强综合性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研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就传统的自然科学分类而言,属于生物学范畴。但是,它的研究内容及对象又涉及地学、系统学、环境科学以及工程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就研究工作的性质而言,有大量的研究课题属于基础研究,而更多的则是与现时的生活、生产直接有关的应用研究,如农、林、牧、渔业生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人口问题等。
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就属于包含着大量错综复杂因素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它已成为全世界关心的中心问题之一。建议:
1、设立自然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规划土地、江、河、湖、海、野生动植物(森林、草原等)及矿物资源的大面积开发利用,颁布明确的自然管理法,在全国实施。
2、国家科委应加强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协调与管理。
3、中国科学院应设立综合性的科学学部(组),负责多学科性科学的发展规划、设计、审查和组织工作。
4、国家科委、农委、教育部及中国科学院要加强生态学的科研及教学工作,成立生态学委员会,从全国出发,有计划地设计、协调我国有关农、林、牧、水域生态系统的研究。


第5版()
专栏:

人才培养问题亟待解决
吴征铠委员(二机部五局总工程师、教授)说,从今后二十年科学的发展来看,确实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目前人才培养的制度和方法,从小学起直到科学研究单位,都存在一系列问题。研究所提职提薪,只看文章多少,忽视实际工作成绩和水平的考核,弊病很大。学校教育存在只教书不教人的现象,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越搞越严重。教学中片面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不是把教育看作是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科学水平的手段,而是作为升学的阶梯,似乎中学的任务只是培养上大学的少数学生。现在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很狭窄的某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窄。
知识分子政策,对老知识分子落实得不错,但有些过份,使他们有点苦闷。现在开会多,兼职多,成了灾难。而对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政策却没有很好落实。他们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得不到保证,科学怎么能上得去?
高小霞委员(北京大学化学系教研室主任、教授)说,应当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北京大学化学系为例,现在有教授、副教授66名,今年只招50名研究生,副教授以上的每人还摊不到一个。大学招研究生有其有利条件,尤其是综合性大学,各门基础课都开,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基础课。科学院有的研究所能培养研究生,有的就不一定行。一些地方研究所,条件并不具备,也招了不少研究生,还是统一安排好。
王仁委员(北京大学室主任、教授)、徐克勤委员(南京大学系主任、教授)和程裕淇委员(地质部副部长、研究员)认为,小学应尽快恢复地学课程,传授这方面知识。初中的地理教学要提高质量,必要时,可象南京大学那样,派教师到中学去授课。在高中,要开设《地学概论》为必修课。今后理工科的高校入学考试,也要考地理,由此来不断提高中学生的地学知识。在加强地学教学的同时,社会上应动员力量,通过举办夏令营,组织野外考察等活动,促进中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培养他们对地学的兴趣。


第5版()
专栏:

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建设环境
熊毅委员说,这次学部大会中环境科学的份量很轻。环境科学是交叉学科,涉及各个学部,每一个学部都管一点,但每个学部的事情很多,环境科学难免被轻描淡写。为了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建设,有必要再次提出呼吁。一是要把环境的内容扩大,二是要加强宣传。过去说环境就是污染的问题,其实,污染是一部分。土壤,农田生态系统,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空间,都可以算作环境。要保护环境,改造环境,建设环境。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很复杂的任务。农业、医疗等部门管不了那么多,中国科学院学科多,有条件把环境科学管起来。科学院不管怎么行?
侯学煜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室主任、研究员)说,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大环境。除解决污染问题之外,还有很多极其重要的事情要我们去做。如全国的自然区划,现在农业区划搞了,土壤、动物、植被、气候等区划还没有搞;自然保护区,很多有名无实;围湖造田、围海造田,草原垦殖,工业布局和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等等,都是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科学院对于淡水、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沙漠等各种生态系统都有人在搞,是很好的条件,应该组织起来,为国家做贡献。


第5版()
专栏: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儿童保健研究会积极开展活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北京市儿童保健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家庭教育研究会做了四件事:(一)开展了独生子女与犯罪子女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为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二)会同北京市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怎样教育好独生子女》的专题节目。(三)协助北京市棉纺织印染工业公司举办了三期《婚姻、家庭、家庭教育》讲习班。(四)和民盟北京市委、北京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四次幼儿教育讲座。儿童保健研究会也先后举办了四期讲座,谈人口优生、儿童心理学和学前儿童教育、儿童视力保护和眼病的治疗、龋齿的预防等。研究会成员还结合自己的业务,开展有关儿童保健科研项目的研究与探讨,如小儿中毒、儿童“多动症”等问题。
最近,两个研究会安排了今后的工作。儿童保健研究会计划今年内,通过各种渠道在群众中进一步宣传普及儿童保健知识,协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强化儿童食品和治疗食品问题,以及研究多生产有教育目的、能开发不同年龄儿童智力的玩具、教具等。家庭教育研究会正在组织力量编辑《家庭教育讲话》、《家庭教育一百例》,配合中央电视台录制家庭教育的小型电视片。
吴秀萍


第5版()
专栏:

辽阳市切实为青少年办好事
中共辽阳市委在一年内,为全市青少年办了四件好事:
一、新建一座少年宫。以前辽阳市没有少年宫。去年二月,市委从地方财政中挤出50万元,建了一座2,500平方米的少年宫,可容纳一千多人活动。
二、创建了一大批少年之家和活动场、点。以前辽阳市只有两所少年之家。去年以来,市委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方针,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孩子们的业余文化活动做贡献。现在,不仅城区、街镇、居民委都办起了青少年活动场、点,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也都普遍办起了不同类型的文化室、游艺室和图书室。
三、建立健全了青少年教育管理机构。从市、县、区、镇到居民委,都成立了青少年教育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辅导员。全市从上至下形成了青少年教育管理网。
四、修复、扩建青年湖公园。以前的青年湖是一片荒芜的臭水坑。去年四月,市委把扩建青年湖做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并拿出20万元的扩建费。当年五月竣工使用。修复后的青年湖,成为有山有水、绿树成荫的公园,青少年们经常在这里过团日、队日和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第5版()
专栏:

教子成鸣
华君武
旧年画里有一张题目叫“教子成鸣”的年画,画着一只公鸡和一群小鸡。鸣是名的谐音。意思是教孩子一举成名,这当然是旧思想无疑。但现在我们的新社会里,教子成鸣的大有人在。比方说,儿童画画和写字,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进行美的教育,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有的父母看到此中大有油水,可成名,可上报、上电视、上电影,可得奖,可出国,一反儿童作画之原意,为孩子捉刀代笔,带着孩子遍访名家,个别的还向外宾售画。还有的家长对孩子严加“管教”,如果孩子不想画了(本是常事),或者画得不好(这也难免),威吓饿饭者有之,打屁股者有之,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灌输了庸俗的名利观念,这实在不是美育,只能称之曰丑育。
我们有些部门和同志,也在帮倒忙,对孩子不强调集体,只突出个人,水银灯下,大庭广众之间,要孩子当场表演(画画不是表演艺术),这种做法只能培养孩子的个人优越感和其它一些什么,实在没有好处。
最近某地举办了一个孩子的个人画展,前所未有的是在请柬上印了赞助人、顾问、大会正副主席、正副秘书长、正副什么什么等等几十个大人的姓名,我想热心来做少年儿童的工作是好事,只管做就是了,何必把自己的大名都印上去呢。
联想到教子成鸣,作靠子成鸣图。(附图片)


第5版()
专栏:

北京卫戍区医院为煤气用具厂幼儿园小朋友检查眼睛。
戴顺清摄


第5版()
专栏:书刊介绍

献给少年科学爱好者的一束鲜花
——介绍《少年现代科学技术丛书》
高士其
我把北京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少年现代科学技术丛书》摆在面前,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那有趣的书名和绚丽多姿的封面。《飞上月球》、《海洋牧场》、《神秘的生命蓝图》、《捕捉太阳能》、《神奇的器官》、《瑰丽多彩的宝石》、《群灯灿烂》……这些醒目的题目配以各具特色的画面,好象把人带进了一个奇异的新天地。
综观这套丛书,给我一个比较突出的感觉,就是题材新颖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对于国内外一些影响大、前途广的空间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遗传工程以及材料、能源等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和新的学科,几乎都有专题介绍。而在取材上,又尽量选那些与广大少年关系比较密切的题材,通过他们经常接触的学校、医院、游乐场所以及通信、交通、建筑、食品等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既要把最新的科技知识介绍给孩子们,又不致使他们感到离自己的生活太远而失去兴趣。在这方面,看来编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他们以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学习的时候,把他们引进现代科学之宫,让他们插上金色的翅膀,在知识的太空里飞翔,观察新事物,探索新世界,这对于他们将来更好地挑起四化建设的重担,都是非常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家出版社联合出版《少年现代科学技术丛书》,无疑是为少年读者做了一件好事。
我希望从事少年工作的同志们,为他们做更多的好事。也希望少年朋友们树雄心、立壮志、攀高峰,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四化而刻苦学习。


第5版()
专栏:来信

要保证孩子们喝到开水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不要喝生水,但是在一些学校里孩子却喝不到开水。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喝开水的条件。
孩子的活动量大,需要不断补充水分。但是不少学校没有烧开水的设备,或放开水的桶很少,常常保证不了学生喝开水。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不是水烫就是没水,孩子因来不及喝开水只好喝生水,长此下去,对孩子健康很不利。希望学校设专人保证供水,多设置几个开水桶。夏天开水不要太烫,冬天要保证水温。 梅 文


第5版()
专栏:为了下一代

小孩越胖越好吗
人们一般认为小孩越胖越好,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小孩过胖,活动就要受到限制,运动量会相对减少,这不仅对骨骼生长不利,而且因负荷过重,可使腿部弯曲,变成弓形腿,严重时由于呼吸困难,肺泡换气不足,促使红细胞增多,有时甚至发绀、心脏增大及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许多科学家认为,10岁以内特别是一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很重要,因为胎儿在母体内从第30周起到婴儿出生后一周岁,是人体内脂肪细胞增殖的“敏感期”,如果这个时期过于肥胖,可促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增加成年后肥胖症的发病率。成年肥胖,危害很大,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肾结石、胆结石、糖尿病、风湿病和哮喘等疾病。
孩子肥胖的原因,除了少数是由于遗传或某些神经和内分泌疾病引起外,主要是饮食方面的原因。可分以下三种:1、牛奶入量过多。牛奶与母乳比较,不仅所含抗体少、抗病能力低,而且蛋白质含量过高,其中尤以酪蛋白较多;另外,乳糖过低,钙和磷比例不合适,钠含量过高。所以,一般牛奶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较快,肥胖症的发病率远比母乳喂养的高。2、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些大人喜欢吃含糖多的甜食和脂肪多的油腻食品,当孩子生下后,妈妈就按照自己的口味习惯喂养,结果孩子从小养成不爱吃青菜、豆腐等清淡食品的习惯。3、娇生惯养迎合孩子。有些大人不断给孩子各种糖果、糕点和巧克力等零食吃,假如每天多给孩子吃五块糖,就可额外摄入热量100千卡,每周即可多增体重100克,这就成了孩子肥胖的又一原因。
(据《食品科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