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述评

新战区新形势
——评民柬在东线开辟两个新战区
新华社记者 杨木
民主柬埔寨国民军在1980——1981年的旱季所取得的胜利中,基本扫清梅莱山地区的越军以及在东线开辟了两个新战区,这两件事最为引人注目。
去年雨季,民柬在柏威夏省北部的稳固根据地只有一百平方公里。经过这个旱季的战斗,民柬开辟了恰普—他拉巴里华—暹博新战区,建立了位于湄公河以西、恰普以东的面积达八千四百平方公里的新解放区。在暹粒、奥多棉吉省和柏威夏省的西部,国民军在旱季中拔除了敌人的许多据点,开辟了暹粒—吴哥—六号公路新战区,建立了跨越上述三个省份的南北长九十公里、东西宽五十公里的一个新解放区。
这两个新战区的开辟有什么意义呢?从民柬国民军最高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切春、秘书长宋成对我们的谈话以及我们在这两个战区耳闻目睹的情况来看,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打乱了侵柬越军在旱季的整个军事部署。越军在刚过去的旱季中的战略意图是:调集较大兵力封锁柬泰边界,把民柬部队压缩在狭长的边境地带,然后分割“扫荡”。为什么这些“扫荡”迟迟发动不起来呢?除了越南当局在各方面遇到困难以外,重要原因之一是,国民军开辟了两个新战区,威胁并袭击了越军最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六号公路,从而迫使他们先后从边界调出了一批军队,来保护其兵力薄弱但又很重要的六号公路、君克汕—恰普—他拉巴里华公路等运输线,越军首尾不能相顾,哪有能力进行“扫荡”呢?
二、民柬部队巩固和扩大了老根据地,把新老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健全了自己的指挥系统。新开辟的两个解放区,通过扁担山的一个狭长根据地,已经连接在一起。濒临湄公河西岸的新解放区与湄公河东岸的龙尾山等根据地也可以通过湄公河的某些地段取得联系。
三、国民军提高了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两个新战区里的国民军既完成了独立的作战任务,又协同作战,互相呼应。当一个战区的国民军在攻打重要据点时,另一个战区的国民军就在大范围内,或牵制敌人力量,或切断敌人补给线,或同时拔除敌人的另一个据点。目前正在敌人重兵防守的柏威夏省君克汕据点群进行的激战,就是两个战区的国民军协同作战的战例。
在战术方面,国民军既使用现代化武器,又因地制宜运用土制武器,机动灵活地开展游击战,切断交通线,拔除敌军据点,取得了战果。
旱季过去了,新的雨季刚刚开始,国民军面临这样的新形势:
一,国民军已有一些基本连成一片的、较大的解放区可以依托,脚跟站得更稳了。但是,在新解放区周围以及解放区中间的若干地段,还有顽敌盘踞的许多据点尚未拔除,解放区尚不安全,国民军的作战任务仍然是艰巨的。
二,国民军已经开始从被动转为主动,越军逐渐在一些战场上失去主动权。但是,在力量对比上,仍然是敌强国民军弱,战争仍将持久进行下去。战线拉长了,国民军将会遇到运输困难等新的课题。这些,都有待在战斗实践中去解决。但是,越军的困难将更大,更难解决。
三,雨季中,争夺交通线的斗争可能更加激烈。目前双方在戈公—豆蔻山以及六号公路地区战斗的激化,就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征候。
总之,柬埔寨的国内外形势对民柬有利,对越南不利。越来越多的人已不相信越南当局宣传的“柬埔寨形势不可逆转”的论调了。
民主柬埔寨儿童在愉快地作游戏。
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附图片)


第6版()
专栏:

莫鲁瓦总理组成法国新政府
新华社巴黎5月22日电 由皮埃尔·莫鲁瓦总理为首的法国新政府今晚组成。
新政府有43名成员,其中12名为国务秘书。主要部长有:内政和权力下放国务部长加斯东·德费里;民族团结国务部长尼科尔·凯蒂奥夫人;对外贸易国务部长米歇尔·若贝尔;计划和领土整治国务部长米歇尔·罗卡尔;研究和工艺国务部长让—皮埃尔·舍韦内芒;掌玺司法部长莫里斯·富尔;对外关系部长克洛德·谢松;国防部长夏尔·埃尔尼;经济和财政部长雅克·德洛尔和环境保护部长米歇尔·克雷波。
本报讯 一些西方通讯社对法国新任总理莫鲁瓦组成的新政府表示重视,并进行了分析。
以莫鲁瓦总理为首的法国新政府的30个部长中,27个由社会党人担任,两个给了左翼激进党,一个给了戴高乐派。
新任外长谢松是现任欧洲经济共同体专管同第三世界关系的专员,他曾任孟戴斯—弗朗斯政府的办公厅主任。新任经济和财政部长德洛尔是密特朗的最有影响的经济顾问之一,曾任沙邦—戴尔马政府的社会事务顾问。社会党长期以来的防务专家埃尔尼,担任新国防部长。新任环境保护部长克雷波和国务秘书阿巴迪都是左翼激进党人。对外贸易国务部长若贝尔曾在蓬皮杜总统时期任外交部长。
引人注目的是,新政府名单中没有法共的人。


第6版()
专栏:

金日成主席接见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
朴成哲副主席向全体团员授勋
新华社平壤5月23日电 金日成主席今天下午接见了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为团长、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为副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吴克列上将,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朴重国中将,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尹致镐中将。
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大使馆武官于克忠接见时也在座。
新华社平壤5月23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朴成哲代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向正在朝鲜访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参观团全体成员授勋。
朴成哲副主席宣读了金日成主席签署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政令,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一级自由独立勋章,授予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二级国旗勋章,向参观团其他成员分别授予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三级国旗勋章和军功章,表彰他们为加强中朝两国军队之间战斗友谊所作出的贡献。
出席授勋仪式的有朝鲜人民武装力量部副部长朴重国中将,人民军总政治局副局长尹致镐中将。
中国驻朝鲜大使吕志先、武官于克忠也参加了授勋仪式。


第6版()
专栏:

我人大代表团到达西德进行访问
新华社波恩5月23日电 由杨尚昆副委员长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于5月23日到达法兰克福,对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国客人在机场上受到了西德联邦议院议长里夏德·施蒂克伦和黑森州议会议长迪特·费利克斯·莱斯勒的欢迎。
中国驻西德大使张彤也前往机场欢迎。
在机场贵宾室举行的招待会上,施蒂克伦议长和杨尚昆副委员长在讲话中指出,两国人民代表机构之间的交往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重要作用。当天下午,中国代表团到巴伐利亚州进行参观,代表团将于25日前往波恩。


第6版()
专栏:

日美战略协调在日本引起风波
新华社东京5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日美两国首脑会谈结束后,正当人们密切注视这次会谈所取得的成果时,在日本,围绕着对日美“同盟”一词的解释等问题,掀起了风波。
本月上旬在华盛顿举行的日美首脑会谈,进一步协调了两国的战略,加强了两国的同盟关系,在世界上引起重视。而在日本国内,在野党表示强烈反对,说日美“结成军事同盟”“违反日本宪法”,准备在国会追究铃木内阁的责任。正在这个时候,参加会谈的铃木善幸首相同伊东正义外相在对日美联合公报中提到的日美“同盟”一词的解释上发生了分歧,导致伊东在5月16日辞去外相职务,由园田直接任。同时,参与联合公报起草工作的高岛益郎外务事务次官(相当于副外长)也提出了辞呈。日本报纸指出,日本外相和外务事务次官由于政府内部意见分歧而辞职,在战后还是第一次。
伊东辞职的经过是这样的:5月8日晚,铃木在华盛顿回答日本记者提出的日美“同盟”的含义这个问题时说:“同盟不具有军事性含义”,从而否认了同盟包括军事方面。铃木回国后又重复了这种解释。5月12日,铃木在同自民党其他领导人会谈时,又对日美联合公报表示不满说:“在第二次首脑会谈前,联合公报就已经草拟好了,我的主张未能在公报里充分反映。”5月12日,外务省领导人针对铃木的解释发表谈话说:“在同盟问题上否定其军事方面,要引起误会。”伊东在自民党内的一次会议上也重申了这个看法。在日本政府内部的这种分歧暴露以后,铃木、伊东和官房长官(相当于政府秘书长)宫泽喜一会谈,由宫泽出面发表了日本政府的统一见解:“同盟包括军事方面”。但是,事情并未因此而了结。
5月15日,铃木先是在内阁会议上,接着又在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连续两次又对联合公报表示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伊东当天晚上去铃木私宅,提出辞呈,并在1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断然宣布辞职。
伊东辞职事件余波未平,美国方面又投下一块石头,在日本政界激起了新的波澜。5月18日,美国前驻日本大使赖肖尔对日本记者说,关于美国不向日本运进核武器问题,日美之间有“口头谅解”,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只在日本港口停泊或通过日本领海是例外。这就是说,这种作法不需要日美之间事先磋商。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后,在野党和部分舆论哗然,纷纷责问日本政府当局是否确有其事。这对一再表示要坚持非核三原则(不制造、不运进、不拥有核武器)的铃木内阁,又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铃木、园田、宫泽19日一致否认日美之间有这样的“口头谅解”。
与此同时,还发生了日美联合举行反潜演习的舰只刮坏日本渔民渔具的事件,遭到渔民和在野党的抗议,使原计划于23日结束的这次演习,不得不在22日提前中止。
日本增加防卫费用,加强防卫力量,同美国分担防务以及核武装问题等,在日本一直是非常敏感的问题。尽管近年来苏联的军事威胁日益增大,使这种情况有些变化,但是,日本政府仍然不能不在这些问题上避免招引反对党和部分舆论的反对。因此,这次在防务问题上出现的风波,日本报纸认为是
“对铃木内阁的一个冲击”,铃木内阁今后将进一步“受到考验”。
日本政府人士就上述事件发表谈话时强调:“日美关系不会因此而恶化”。园田直重申:“日美两国要联合起来制止苏联胡作非为”。美国驻日本大使曼斯菲尔德也说,“在对同盟的解释上日美之间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日美关系没有裂痕”。这表明,在日美关系上今后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波和某些不协调现象,但是,只要苏联的威胁越来越大这个趋势不改变,日美加强同盟关系来对付苏联扩张的战略,看来也难以轻易改变。


第6版()
专栏:

国会山上听噪音
美国少数几个人在国会会议上发表奇谈怪论,放肆推销“两个中国”主张
新华社华盛顿5月22日电 记者彭迪报道:美国众院外委会亚太小组最近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对中国情况的听证会。本周已开过两次会议,主要议论台湾情况。被邀请在这两次会议上作证者的发言,给记者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尽管美国政府多次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然而总有少数几个人利用美国国会安排的某些会议,放肆推销“两个中国”的主张。
请看以下事实。
一、这些人首先在国名上耍花招,硬是要把中国的领土台湾称作“中华民国”。似乎在他们看来,美国政府和国会关于同台湾断绝官方关系、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义务,仅仅是一纸空文,分文不值!
当然,这不止是一个国名的问题,再听听这些特邀作证者的实际主张。尽管中美建交后,由美国来“保护”台湾的荒谬的“共同防御条约”已经被美国政府宣布终结,但是在这些会议上,居然还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领土台湾当作美国的“保护国”,由美国提供武器、采取行动来反对美国已经正式承认的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美国前驻台湾“大使”昂格尔是这样说的:“一旦(中国)进攻台湾(或实行封锁),美国将不得不作出决定,它是否允许一个友好的前盟国被武力征服”。另一个作证人、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田洪茂则鼓吹台湾的“军事安全应保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上”,并认为,
“如果美国不管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而把支持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存在下去作为美国政策的目标,美国就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真是奇谈怪论!
再听听那个一而再、再而三把台湾称为“中华民国”的银行家特恩布尔是怎么说的:“我不想纠缠‘官方地位’一词的政治和外交含义。《与台湾关系法》、美国在台湾协会和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为建立和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国家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基础。”
还有一个作证人干脆丢掉一切外交词令,公然主张美国同台湾恢复外交关系。此人是康奈尔大学教授沃尔特·盖伦森。下面是他的原话:“台湾是美国促进世界上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样板。”“取消外交关系损害了我们在国外的形象,而恢复外交关系显然是解决目前困难的办法。”
这个主张是如此荒唐,连他自己也说未必办得到。他说,如果这一点办不到,美国同台湾应“在高一级的政府水平上建立一个正式的、有连续性的机构,以便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同时继续支持台湾提高国际地位”,如此等等。
在这些特邀的作证人发表了种种谬论,并且互相吹捧支持一番以后,这位盖伦森的结论是:“所有这些建议都是同本届联邦政府的方针和里根总统在当选前于1980年8月25日向报界发表的声明相一致的,因此可以轻而易举并迅速地实行之。”
据他们说,这样做对美国有利。至于这如何损伤了十亿中国人民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这些先生们是根本不考虑的。
干涉中国内政的发言,一篇接一篇,在这些会议上可以说是畅行无阻,听不到异议。按预定计划,下星期要继续议论中国大陆的事情(包括所谓“人权问题”)。且看他们将如何议论,要达到什么目的?


第6版()
专栏:

一些阿拉伯领导人赞扬阿盟特别会议成功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据本社记者从突尼斯和阿尔及尔发回的消息说,参加阿拉伯联盟理事会特别会议的一些阿拉伯领导人纷纷赞扬昨天闭幕的这次会议获得成功。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在离开突尼斯时说,这次特别会议“反映了阿拉伯团结对付犹太复国主义挑战的方向”。他说,事件证明,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冲突的核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黎巴嫩外交部长布特罗斯昨天在突尼斯说,贯彻这次会议的决定将使黎巴嫩的全国和解继续进行下去。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长叶海亚昨天回到阿尔及尔时说,这次会议通过的措施和决定“是给犹太复国主义的威胁和敲诈一个集体性的还击”。
叶海亚说:“阿拉伯民族有能力,并准备对付挑战,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恢复自己的权利。”
阿盟理事会特别会议是应阿尔及利亚政府的要求在突尼斯召开的。
特别会议通过了对付叙利亚和以色列导弹危机的措施和决定。


第6版()
专栏:短评

一次团结战斗的大会
为解决黎巴嫩危机而召开的阿拉伯联盟理事会特别会议,已于5月23日胜利闭幕。整个会议充满和解、团结的气氛,是这些年来阿拉伯国家之间少见的现象。这充分说明,阿拉伯各国人民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只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求同存异,是完全能走到一起的。
目前发生的黎巴嫩危机,是中东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色列当局长期坚持侵略扩张政策造成的。多年以来,以色列当局以保障它的“安全”为借口,对周围阿拉伯国家、特别是黎巴嫩进行野蛮的侵略,妄图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色列政府,以达到它永远霸占阿拉伯领土,消灭巴勒斯坦革命力量的目的。
以色列的侵略,理所当然地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反对和抵抗。但是由于超级大国在阿拉伯国家之间挑拨离间,制造分裂,致使阿拉伯国家内部分歧倍增,力量分散,而以色列的侵略气焰则日益嚣张,中东局势越来越严重。因此,恢复阿拉伯的团结是和缓中东局势,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中国人民一向站在阿拉伯人民一边,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恢复正当的合法权利的斗争,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收复被以色列侵占的领土的正义斗争、严厉谴责以色列的侵略扩张行径,主张中东问题应得到全面的公正合理解决。我们深信,只要阿拉伯各国人民加强团结,消除分歧,排除干扰,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他们。


第6版()
专栏:

两伊军队在苏桑吉尔德激战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伊拉克和伊朗军队21日以来在伊朗南部胡齐斯坦省苏桑吉尔德地区进行剧烈战斗,目前战斗仍在继续中。
巴格达电台22日广播的伊拉克军队的一项公报说,伊朗军队在21日清晨向伊拉克前线阵地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企图夺回与伊拉克接壤的胡齐斯坦省苏桑吉尔德地区的几个战略高地,但是遭到伊拉克军队的打击。在24小时的战斗中,伊拉克军队在300英里长的战线上打死267名伊朗士兵。在苏桑吉尔德以南的阿巴丹前线的战斗中还击落一架伊朗的武装直升飞机。
德黑兰电台22日广播说,伊朗军队在21日清晨至午间在从舒什,阿拉阿克巴尔高地至苏桑吉尔德的100公里战线上向伊拉克军队发动了突然袭击,夺回阿拉阿克巴尔高地的一部分,包括一些重要的战略据点。在战斗中,550名伊拉克士兵被俘,300名被击毙,300名受伤,另有35辆伊拉克坦克被摧毁。
德黑兰电台还广播,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给伊朗前线部队发出的贺电说,“这次战斗是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


第6版()
专栏:

哈比卜又从黎巴嫩到以色列进行调解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使哈比卜在调解黎巴嫩“导弹危机”的穿梭外交活动中,在22日对黎巴嫩进行了24小时的访问之后,昨天又突然再度到达以色列。哈比卜昨天下午同以色列总理贝京进行了1小时的会谈。当记者问到这次会谈的成果时,哈比卜只是说:“外交努力将继续下去。”
以色列总理的发言人把这次会谈说成是“毫无政治意义的礼节访问”。据路透社援引在以色列的观察家的话说,哈比卜可能是在等待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弟弟昨天前往利雅得与沙特阿拉伯国王会谈的结果。
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发言人改变了以色列官方在这以前的比较温和的语调,发出暗含的威胁。他指责叙利亚在加强它在黎巴嫩的军事地位,并且说:“随着时间的消逝,现在已更难以给哈比卜更多的时间了”。发言人说,贝京内阁将在明天的会议上给哈比卜的调解努力确定一个期限。
以色列电视台昨晚还宣传它所谓的利比亚越来越多地卷入这场危机。电视台说,利比亚已经在黎巴嫩南部的达穆尔地区设置了苏制萨姆—9地对空导弹和高射炮,给巴勒斯坦游击队运来了远程大炮,利比亚在黎巴嫩的军事人员已达数百人,等等。
在黎巴嫩,以色列承认叙利亚部队22日又击落了以色列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
在哈比卜再次回到以色列之后,叙利亚电台今天广播一篇评论,谴责以色列“蓄意对叙利亚发起一场大规模的侵略。”电台说,叙利亚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预防措施,对付以色列的侵略。
据报道,哈比卜今天晚些时候将前往大马士革,继续他的调解活动。


第6版()
专栏:

西欧对苏联新的“外交攻势”反应冷淡
温伯格说美国坚持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与苏抗衡
本报布鲁塞尔5月23日专电 记者辛树蕃报道:西欧对苏联新的“外交攻势”反应冷淡。
22日晚,西欧各电视台纷纷转播了勃列日涅夫在第比利斯呼吁同美国和西欧“就裁减军备、波斯湾局势、阿富汗问题进行谈判”的实况。23日晨,西欧各大报在报道勃列日涅夫建议的同时,以显著的位置报道了北约防务专家根据美国的卫星照片向布鲁塞尔新闻界发布的消息:苏联“即将部署三百五十多枚SS—20导弹”。北约防务专家向驻这里的法新社记者透露,“苏联正在建成九个足以容下三百五十多枚SS—20导弹的发射基地。其中250个已经安装完毕而且可重复使用多次”。
北约人士认为,苏联加紧部署SS—20多弹头导弹的势头,预示着“即使恢复已于去年11月中断的美苏关于限制欧洲战区核武器的谈判,那也将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当北约的外长们在1979年12月为抗衡苏联的核优势而决定自1983年底起部署108枚潘兴Ⅱ式火箭和464枚巡航导弹时,是以苏联至多部署300枚SS—20导弹为依据的”。若以弹头计算,SS—20导弹每枚可携带三个射程为4,500公里的弹头,350枚就是1,050个弹头,而北约却只有573个弹头(即每个导弹一个弹头)。不仅如此,“苏联至今仍保持着针对西欧的380枚SS—4和SS—5导弹”。
这样一来,“在北约到1983年底才开始部署中程导弹(射程仅1,800公里)时,苏联部署在西欧的中程导弹就高达730枚了。而且,按北约的决定,到1983年北约就停止部署,而苏联的部署却是无时间限制的”。《自由比利时报》评称,在这种情况下,勃列日涅夫又大谈什么谈判,“真是富有戏剧性”。
此间观察家认为,在勃列日涅夫反复宣称在西欧部署新的中程核武器“绝对不能接受”的情况下,苏联却大大加强自己的核武库,这“只能加强美国和西欧盟国中坚持部署新式导弹以抗衡拥有绝对优势的苏联人的强硬立场”。
事实也正是如此,刚刚结束的美国、西德首脑会晤,对勃列日涅夫的新建议未予理睬。里根在为施密特举行的宴会上称,“美国将与西欧一起担负起世界的责任”。施密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并没有要求“美国加速与苏联就限制欧洲战区核武器进行谈判的进程”,相反,“双方重申了前不久罗马北约春季部长理事会的决定”,即在年底与苏联进行谈判。人们注意到,施密特在访美前曾声称西德将“压美国提前开始与苏联的谈判。”
本报讯 据报道,在勃列日涅夫22日在第比利斯市发表讲话以后,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当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美国决心根据北约1979年的协议,坚持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以“抗衡部署在俄国的苏联导弹”,同时开始采取同苏联举行武器限制会谈的步骤。
勃列日涅夫22日上午再一次重申,如果北约实施在欧洲部署美国新型中程导弹,苏联将采取相应措施作为回答。当记者提到这一点时,温伯格说,“苏联已经部署了越来越多的SS—20导弹。这是一种威胁力很大的导弹。它的射程可以打到欧洲任何地方。这种导弹是机动的,可以移动,因此难以对付。所以,我们如果不想放弃中部战线,就不得不采取这些(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措施。”


第6版()
专栏:

要求节省能源 反对噪音污染
瑞士举行“全国自行车日”
新华社日内瓦5月23日电 今天,在瑞士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骑着自行车参加“全国自行车日”。
在日内瓦,今天下午有一千多人骑着自行车在市中心举行示威,他们要求节省能源,反对噪音和环境污染。他们认为,自行车可以解决能源和城市交通问题。
在洛桑、弗里堡和瑞士的其他大城市也举行了类似的示威。
“全国自行车日”是由瑞士运输协会、自行车协会和一些经济组织联合发起的。
近年来,在瑞士骑自行车的人日益增多。目前拥有自行车的人达190万,每年的自行车销售量约20万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