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困境
南非统治集团为维护它的统治,准备对一些最不得人心的种族隔离措施进行某些修改。然而,这好比是对监狱进行一番粉饰,广大黑人并未因此受骗,反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斗争的规模正在日益扩大
葛 佶
津巴布韦独立以后,在南非境内,“改进种族关系”、“变革不可避免”的论调,甚嚣尘上。当地舆论纷纷把赞成“变革”的称为“开明派”,把反对的称为顽固派。在南非统治集团内“开明派”一度占了优势,现任白人种族主义政府头目的博塔就是“变革”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自从1974年葡萄牙殖民政权垮台后,南非种族主义者感到处境更加岌岌可危。因此,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从种族主义的长远利益出发,准备对一些最不得人心的种族隔离措施进行某种修改。1974年11月当时的南非总理沃斯特宣布南非将在六个月内发生“惊人变化”。现任总理博塔在1978年9月上台后表示要“奉行积极政策以改善不同社会集团间的关系”。他甚至说,能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对南非白人政权来讲,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还提出了所谓“不能适应即死亡”的论调。博塔为了推行他的“变革”路线,三次改组政府,把属于国民党“开明派”的一些人吸收到内阁中,同时把属于国民党“顽固派”的一些人从内阁中清除出去。博塔还夸下海口说:他将对一切种族隔离法令,包括被白人种族主义者为保持白人的“纯正”血统而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的法令,提出修改意见。
但是从沃斯特作出许诺到博塔夸下海口以来,南非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确实,近两年来南非一些公园长凳上“白人专用”的牌子不见了。某些白人专用的图书馆、私人医院、剧场、饭馆、酒吧间等开始向其他种族开放。个别吸引国内外观众注意力的体育比赛,出现了不同种族运动员同时上场的场面。黑人工会经批准后,被允许合法存在。符合条件的城镇黑人可以在租来的土地上建造房屋,租借期限为99年。博塔政府还发表了一系列声明,答应改善城市黑人的生活条件,放宽通行证法的限制等等。这些“变革”并没有使南非广大的被压迫种族感到自己的处境起了什么变化。一位黑人评论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博塔政权的变革措施就象“对监狱进行粉饰,但监狱总归还是监狱”。
然而,这些做法却在执政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博塔执政的两年半实际上是执政党国民党内部激烈争论的两年半。博塔的“变革”尽管绝大部分还停留在口头上,但已遭到国民党内部越来越强烈的反对。
1979年2月调查黑人工人处境的委员会,草拟了一份报告建议修改为白人工人保留某些职务的法令。消息一传出,种族主义分子就唆使白人矿工掀起大规模的罢工,以示抗议。在1979年和1980年两年的补缺选举中,不少原来支持国民党的选民,由于对现政权的失望,而改投从国民党中分裂出去的极右的“重建国民党”的票。
国民党内一些有影响的人物,例如沃斯特,也先后站出来对博塔政府的政策表示不满。前双重关系部部长、国民党德兰士瓦省主席马尔德,在1979年11月另组国家保守党。南非荷裔秘密团体兄弟会的新领导人卡雷尔·博肖夫也公开站出来对博塔的“变革”表示反对。国民党内对“变革”的分歧,反映了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所处的困境。
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最近博塔谈论“变革”的调门有了改变。他在解释“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同时,一再声明:他只是在坚持国民党基本政策的情况下,使政策更能适应变化着的情况。他保证决不违背国民党的基本原则,决不在南非推行一人一票式的选举,决不改变作为种族隔离政策支柱的禁止不同种族间通婚以及为不同种族的人划定居住区的法令等等。由此不难看出,“开明派”也好,“顽固派”也好,他们在维护种族主义政权统治方面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他们的分歧仅仅是手法不同而已。南非广大黑人对国民党内部的争论根本不感兴趣。今年以来,黑人的群众斗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斗争的规模日益扩大,已波及到南非三个省,显示了黑人群众斗争的强大力量,也说明南非种族主义者的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


第7版()
专栏:

沙特阿拉伯的工业发展
郭敏功
以“石油王国”闻名于世的沙特阿拉伯,在六十年代初期只有一些手工业而没有现代工业。1973年的石油提价,使这个国家的石油收入大增。政府便借助巨额的石油收益来加快工业的发展。在第二个五年发展计划(1975—1980年)期间,王国花费巨资建立了基本的运输、交通、电力和水力系统,并努力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工业面貌已大为改观,不仅有了一些生产日用轻工业品的中、小型工厂,而且建设了几个大型的现代化企业:年产量为85万吨钢的朱贝勒钢铁厂,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的吉达轧钢厂,是大型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吉达润滑油厂,年产100万吨润滑油。吉达的一家炼油厂扩建后炼油能力由原来的每日12万桶提高到45万桶。
在国家集中建设的两个主要工业区:即东部的朱贝勒和西部的延布地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工业项目有天然气工厂、钢铁厂、化肥厂、润滑油厂、炼铝厂、炼油厂和庞大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这两个工业区的建设费用预计为700亿美元。目前,在朱贝勒正紧张地建设着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包括三个主要项目。第一个是建设一座耗资160亿美元的巨大天然气收集工厂。第二个是修建两条平行的长达700英里的油气管道:一条是液化天然气管道,一条是日输送能力为185万桶原油的输油管。这两条管道从东到西,穿越大沙漠,横贯整个阿拉伯半岛,以便把东部开采的原油和生产的液化天然气输往西部的延布,从红海出口。第三个是在东海岸建设一个发电量为5千兆瓦的强大电网,以便向朱贝勒的新兴工业和包括首都利雅得在内的八十多个城市供电。
为加速工业的发展,沙特阿拉伯政府实行国营和私营并举的方针,吸引外国投资,鼓励私人投资承办。政府规定本国私人工业可豁免部分税收,此外还发放贷款,提供补贴,对工业用地提供方便,支持私营工业的发展。
沙特阿拉伯政府保证外国投资者在其境内投资的自由与权益。外国人同本地人一样可豁免个人所得税。在沙特阿拉伯注册的企业,可免税进口原材料和零件。与外资合营的企业在投产以后的五年内可免纳税权。对同沙特阿拉伯合资经营石油化学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按其投资多少决定售与石油的份额。一般情况下,外国投资者每投资100万美元,即可保证每天能买到1,000桶石油,这叫做“鼓励性的石油”。目前,美国、日本、英国、西德等国家在沙特阿拉伯均有大量投资。
去年,沙特阿拉伯进入了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1980—1985年)时期。新计划强调发展工业和建设生产性项目,在3,000亿美元的计划投资中,用于生产方面的部分将由上一个五年发展计划的27%提高到37%。目前,沙特阿拉伯第三个五年发展计划的第一年度接近完成。据官方预测,非石油经济部门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5.8%。
然而,沙特阿拉伯在发展工业的道路上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困难。首先是缺乏劳动力,不得不大量招雇外籍工人。现在沙特阿拉伯的外籍工人达一百多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75%。经济繁荣建立在外籍劳工的基础上,这必不可免地要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第二是缺水,比如工业中心朱贝勒地处沙漠边缘,工业用水依赖人造淡化水,这势必增加工业产品的成本。第三,建筑中浪费严重,上个五年发展计划期间,由于浪费、随意增加拨款和其他方面的漏洞,国家多支出600亿美元。
沙特阿拉伯发展工业雄心勃勃的计划,引起人们的注目,但一些人对于这个王国用巨额石油美元“浇灌”起来的大工业,是否能完全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切。


第7版()
专栏:资料

法国总统的职权
“诚然有一个政府,诚然有一个议会,但全国人民和我却看不出这有什么限制我的职责的地方。”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创始人戴高乐将军的这番话,逼真地说出了总统在当代法国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主导作用。
根据第五共和国宪法,总统是国家元首、三军统帅,负责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任命总理和高级官员,而且还拥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和行使宪法规定的“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的非常权力。在外交方面,总统代表法国并领导外交活动。这样,总统集国家大权于一身,牢牢掌握着法国的政治生活。
法国虽然早在1792年就成立了第一共和国,但总统制在法国的出现,则始于1848年的第二共和国。当时,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的“七月王朝”,确立了总统制的共和国。1848年12月10日,法国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参加投票的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贫民。他们抱着天真的想法把选票投给了拿破仑一世的侄儿路易·波拿巴。结果,这个“伟大伯父的卑小侄儿”获74%的选票当选为总统。仅过三年,路易·波拿巴便发动政变,称帝法国。
1875年,法国建立了第三共和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对总统的权限做了相当的限制,使总统难以有所作为。
战后的1946年,法国成立了第四共和国,实行议会制共和政体。第四共和国存在了十一年半,但政府却象走马灯似的换了二十届,执政时间最长的不过一年多,最短的只有两天。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垮台,戴高乐将军东山再起。
戴高乐将军历来主张加强总统权力,反对议会制体制。早在1946年,他就提出了行政权和立法权截然分开的主张。戴高乐指出,行政权应该由超越各党派的国家元首授予政府,他应当任命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政府会议。1958年通过的第五共和国宪法就是根据戴高乐的这些思想制定的。第五共和国的这种政治体制,被戴高乐称为“既是议会制、又是总统制”。1962年,法国通过公民投票修改宪法,把总统由间接选举改为普选产生,进一步加强了总统的地位。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的确定对法国的政局稳定和政策的连续性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由于第五共和国总统的任期较长,权力大,所以,这种政治体制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争论。处于执政地位的多数派坚持维护总统权力和第五共和国宪法,反对党则谴责第五共和国的体制是“独裁制”,呼吁修改宪法,缩短总统任期,限制总统权力,恢复议会制。
(夏泰宁)


第7版()
专栏:

津巴布韦的西诺亚洞
到津巴布韦刚两天,就听说津巴布韦有一个奇洞,叫作西诺亚洞。据当地朋友介绍,西诺亚洞不仅是许多考古和历史学家研究津巴布韦灿烂古老文化的宝地,而且还是自然科学家探索地球奥秘的场所之一。朋友们的介绍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
3月初的一天下午,津巴布韦政府新闻旅游部的马夸夏先生,亲自驾车陪同我们从索尔兹伯里出发,向西北山区疾驰。80分钟,来到了距首都120公里的西诺亚洞。
西诺亚洞座落在一片起伏的丘陵中,由一个明洞、一个暗洞和明暗两洞间的一个深潭组成。洞区绿树成荫,山花遍地。马夸夏先生带着我们沿着一条小径来到了一个直径约四米的地面大洞口。这就是明洞。洞身以45度的坡度向地下斜伸。
原来,西诺亚洞是一处极其珍贵的古人类穴居遗址。人类的祖先在洞壁上刻下了许多类似文字的符号。这些符号十分清晰,有好几处是连成一片的。洞左壁的上端还有原始人类所作壁画的残迹。可惜千万年的风雨侵蚀已使壁画的内容无法辨认。但是一些粗犷的线条仍然断续可见。在洞的中部和下部,还可以看到人类祖先们用火的遗迹。马夸夏先生指着我们脚下的石级说:从洞口到中部的石级是为方便游人参观在近代修的,但是从中部到洞底的石级却是原始人开凿出来的。可以想象,在人类还没有任何利器的穴居时代,在这么坚硬的岩石上开凿这么多的石级该需要多大的智慧啊!
明洞,顾名思义,虽然长达数十米,洞内仍有亮光。这是因为除了洞口以外,还有三个“窗户”。其中两个是洞顶上的石孔,平时阳光可以直接射入洞内。我们拾级而下,越走洞身越宽,下到洞底,前面豁然开朗。向上看,一个竖井般的石洞笔直伸向地面,这是第三个明洞,也是最大的一个“窗户”。向下看,一潭深蓝色的清水宛如一块巨大的宝石晶莹闪光。直洞的石壁上又有两个洞与明洞隔水相望。稍上面的一个是暗洞的“窗户”。下面与水相通的洞子却是一条地下暗河的源头。潭里的清水从这里经过15公里的地下河道重新流出地面。
面对着深潭,马夸夏先生说,真正的奇迹还在于这个深潭有一种神奇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引力。任何大力士都不可能把一块石头从我们站立的地方扔过只有十多米宽的水面击中对岸的石壁,而是堕入潭中。过去人们无数次地作过试验,其结果都是一样。有人甚至用枪械作过尝试,但子弹和石块一样飞不到对岸石壁就落入水中!听了这番介绍,我仔细地在对岸石壁上找寻石块或子弹撞击的痕迹。果真,一个也没找到。我随手拾起了一块石头,想亲自验证一下,但是被劝阻了。
我们由原路攀登石级出了明洞,绕过一片树林来到了暗洞。这里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除了洞口下方不远的一段有些微弱的光线从“窗户”射入以外,其他地方全靠电灯照明。暗洞是原始人另一个穴居遗址。石壁上也留下了珍贵的文物。迂回曲折的洞身以及洞内与明洞截然不同的喀斯特结构形成的各种钟乳石柱、石笋、石花,使这个原始洞穴更富有神话气氛。要不是盏盏现代化电灯的提醒,我真会忘记我们已经生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在回索尔兹伯里的路上,我们热烈地谈论着所看到的一切。我们的一个共同想法是:不虚此行。
(陈家宇)


第7版()
专栏:

巾帼健儿会泉城
新闻研究生 刘小明 本报记者 张金江 李景卫
5月的济南,阳光灿烂,景色宜人,四大洲六个国家的八支女子篮球队将在这里聚集一堂,参加5月15日至25日举行的1981年济南国际女子篮球友好邀请赛。
比赛前夕,我们走访了我国篮球老将、这次大会竞赛委员会的李世华同志,请她介绍一下有关这次比赛的情况。她告诉我们,这是近五年来我国第一次举办的较大型国际女篮邀请赛。根据各队报名情况看,比赛将是高水平的。南斯拉夫、加拿大、罗马尼亚、澳大利亚和日本都派来国家队,其中南斯拉夫队在去年奥运会上仅次于苏联队和保加利亚队,荣获铜牌。加拿大队是1979年世界女篮锦标赛第3名,澳大利亚队列第4名。罗马尼亚队也是一支实力雄厚的欧洲劲旅。中国这次有国家队、全国冠军八一队和山东队(不计名次)三个队参加比赛。
这次参加比赛的八个队在战术及技术上各有特点。南斯拉夫队和罗马尼亚队都属于典型欧洲打法的队伍,内线力量比较强,围绕着中锋可以组织许多战术配合。南斯拉夫队主力阵容平均身高1.795米,主力中锋身高1.90米,最高的队员1.94米,全队战术水平较高,比赛经验丰富。南斯拉夫队去年在奥运会预选赛中战胜过南朝鲜队,她们最近两年同中国女篮很少交锋。
加拿大队突出的特点是拚抢凶狠,队员在场上移动频繁,不停地穿插跑位。她们在防守上习惯采用扩大的盯人防守,篮板球抢得好。队里最高的中锋为1.98米,全队平均身高1.82米。这个队曾在去年奥运会预选赛中以15分的优势战胜中国队。
澳大利亚队1978年来华访问时,与中国队比赛两场互有胜负,近两年双方接触不多。这个队进攻强于防守,内线强于外线,队员体力充沛,防守上一般也采用扩大的盯人防守。
日本队曾是第二十一届奥运会亚军,但是近几年主力队员相继退役,处于青黄不接。这个队身材不高,但打法快速、灵活,队员作风顽强。
我国参加这次比赛的三支队伍都很年轻,其中国家队平均年龄只有19岁半,“八一”队平均年龄也不过20岁。自从去年9月亚洲锦标赛失利以来,中国女篮已经作了调整,今年2月她们组成了新老结合,以新为主的阵容。中国女篮平均身高1.83米,场上经常按三大二小配备,内线有2.04米的高中锋陈月芳作为牵制力量,外线由1.70米的冼丽清组织进攻。由于组队时间短,全队目前在配合上还不够默契,有待比赛中进一步提高。
“八一”队近一年在国内比赛成绩优良,不过还没有经受大型国际比赛的考验。这个队作风快速、积极、主动,外围投篮命中率较高。
山东队是去年全国甲级联赛第五名,这个队技术朴实,内线与外线的结合比较好,队员也很年轻,是一支有发展前途的队伍。
这次济南国际女子篮球邀请赛荟萃了欧洲、美洲和亚洲三种不同风格的技术打法,各队的实力也都比较接近,对于我国女篮运动员来说,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
这场邀请赛预计将是紧张、激烈和精彩的。


第7版()
专栏:连载

吴哥在呻吟
二、古寺中血迹斑斑
几经交涉后,“顾问团”终于大发慈悲,在我们抵达金边的第四天准许记者团前去参观吴哥古迹。消息传来,大家十分高兴。我们立即准备就绪,搭车上程。
中国元朝有一位著名的使节周达观,在柬埔寨住过一些年头。他从金边出发,跋山涉水,一直到了洞里萨湖畔。未经喘息,他又披荆斩棘,穿越热带雨林,突然发现了一个辉煌的世界:吴哥窟。当时他不禁观而叹之:多完美的艺术啊!
八个世纪后的今天,坐着舒适的汽车,在弹坑累累的公路上行了数小时后就抵达吴哥通王城大墙的我们,看到的仍然是“完美的艺术”品吗?
眼前的情景真叫人不敢相信。
动乱和战争,给吴哥古城带来了难以治愈的创伤。就拿大吴哥城中央的巴容寺为例吧,今天这里已看不到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描写的佛徒焚香、游客熙攘的热闹景象。
站在城门口向那长达一公里半的大道望去,杂草丛生,藤蔓瓜葛,雕画佛像,湮没在灌木之中。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近一看,那些热带树木的树根已深深扎进最小的石缝里,年久月长,树根使巨石崩裂,高大的石柱石塔倒塌于地,狼藉在纠缠不清的树干、灌木和藤蔓丛中。其景凋零,实难忍睹。
可是,真正的悲剧不在于此。同行的高棉学家皮埃尔·马克斯说得好:“数百名管理吴哥古迹的专家和工作人员有的被杀戮,有的被撵跑,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的确,当我们参观吴哥地区最精美的建筑之一班迭斯雷寺时,一位年老体弱的佛徒偷偷告诉我们——他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越南部队占领了整个吴哥古迹以后,保护文物的工作就无法进行了。有一天,一个河内的长官跑来宣布,一切工作人员必须撤离吴哥,白天只能有20人骑自行车出入此地,夜里由军队戒备,关闭所有寺庙。从此,吴哥古城成了一座奄奄一息的死城。”
“越军占领古址派什么用场?”摄影师德埃南问道。
这位佛教徒四肢发抖,悻悻答道:“变成了他们的行刑室。”
我们看到,室内残缺不全的佛像身上,斑斑血迹依稀可辨。
当我们走出班迭斯雷寺时,一些士兵正在挖掘壕沟。请不要以为他们是在构筑工事,不是的,那一米多宽的深沟,是横遭摧残的古雕佛像的最后归宿。
(法国记者勒普罗翁著 时波编译)(附图片)
七头蛇那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