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令人神往的库克群岛
秦小梅
库克群岛委实太小了。即使你已经知道它在澳大利亚以东、新西兰东北、美国的夏威夷以南,你仍然不容易在一般地图上找到它。然而,在浩渺无际的太平洋上,这个总面积共234平方公里的群岛,却顽强地存在着,稳步地发展着。浪涛的荡涤使它的风光愈益妩媚绮丽,时光的流逝使它古朴的习俗倍加光彩感人。
库克群岛由15个岛屿组成。群岛的共同特点是多环礁湖,多山泉,多珊瑚,气候炎热湿润。对岛民来说,摄氏20度左右就算“冬天”了。
拉罗通加岛是群岛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占全国的一半。岛上常年绿草如茵,鳄梨花盛开,棕榈树和椰子树竞向蓝天。在滨海的山谷里,铁皮小屋掩映在树荫下,形成了一个个小村落。
首府阿瓦鲁亚就在拉罗通加岛。那里的集市别有一番情调。每到星期六,人们都佩带着鲜艳的羽毛装饰品去赶集。赶集首先是一种社交活动,然后才是为了做生意。进入集市,使你目不暇给的是漂亮的木刻碗、精巧的手编草帽和花样繁多的贝壳首饰。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是库克群岛的象征。
各个小岛有自己的不同特色。芒盖亚岛上的珊瑚结构形成了许多地下岩洞,为地质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马努亚岛山水兼备,政府已提议把它建成一座国际海洋公园。莫凯岛盛产芒果,是群岛农业试验中心。米蒂亚罗岛以其美味的鳝鱼而闻名。……在帕默斯顿岛上,直到1862年才出现了两户人家。据说其后代至今仍说着维多利亚时代的英语。看来,到这里访问的客人要事先读一点莎士比亚原著才好哩。
库克群岛的悠久历史是靠神话和民间故事流传下来的。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十四世纪,库克群岛上就有了居民。到十八世纪,英国海军上尉詹姆斯·库克对这些小岛进行了探险和测量,后来这些小岛便以“库克群岛”为名出现在世界地图上。
今天,库克群岛的居民依然保持着自己古老传统中的一些良好习俗和优秀品德。他们热情好客,把每一个来访者都当作朋友款待,不屑于接受单方面的施舍或馈赠。在西方世界的服务行业中,接受小费的现象司空见惯,但在这里,给小费却会让人感到难堪和羞辱,讨价还价也被认为是有损尊严的行为。一些来游览的西方人士有时也情不自禁地为此而赞叹:库克岛上的习俗多么象太平洋上的一股清新的和风啊!
库克群岛经受过长期的苦难。在历尽沧桑之后,它在1965年才争得政治权利,与新西兰保持自由联系、实行完全的内部自治。
群岛上矿物资源比较贫乏,工业水平较低。但南部诸岛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盛产柑桔、椰子、香蕉和蔬菜。以此为基础,库克群岛正在稳步发展多种经济。它在继续鼓励椰树栽培的同时,也逐步建立起水产品加工工业来。单纯出口原始产品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库克群岛象撒在太平洋上的几粒珍珠。它璀璨奇特的风景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1980年旅游者达两万人,超过了群岛总人口的数字。
库克人清醒地察觉到旅游业和加工工业对社会风气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小心翼翼地避开外来影响为这里纯朴的社会风尚设下的“商业化陷阱”。群岛的咨询机构“阿里基院”有时专门开会讨论如何防止不良影响的熏染等问题,并向议会提出建议。为了保持海岛风貌的天然美,当局规定任何建筑物不得高于棕榈树。对大自然的尊重真可说是无以复加了。人们开玩笑说:库克群岛上的建筑师必须首先把自己培养成栽培专家,大大增长棕榈树的高度,才有可能在高层建筑方面一显身手。(附图片)
欢乐的库克群岛少年


第7版()
专栏:

党经历的牺牲与光荣道路(木刻)
罗马尼亚 马·奥里内斯库
今年5月是罗马尼亚共产党诞生六十周年大庆。这幅木刻,是向党的生日献礼的美术作品。


第7版()
专栏:

法国的“家庭花园”
龚达明
法国人爱花。在巴黎,不管市区郊外,处处绿茵如盖、花团锦簇。因此,这座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法国人不仅爱欣赏花,也爱自己动手搞点园艺。他们往往在屋前房后,开辟一片片绿地,或种花、或植草、或培植蔬菜瓜果,这就是法国的“家庭花园”。当然,居住条件很差的市民们也无此福份。
这种家庭花园有大有小,园丁通常就是住户自己。他们被幽默地称为“周末生态学家”,因为平时他们为了面包奔走,只能在周末或假日才能经营自己的小花园。所以,每到这时,总有一种特殊的“乐曲”在法国的城乡回响:剪刀剪枝发出的咔嚓声和割草机有限度的隆隆声。
在农村或市郊的“家庭花园”,规模比较大,花、草、蔬菜的品种较多,布置的格局相当艺术化。而在城市里,特别是市中心,由于地皮紧张,建筑物拥挤,一些家庭只能见缝插针,辟出一小块土地,栽一点花草。对于这个被称之为“绿色方块”的巴掌小园,法国人也绝不因其小而轻视,相反正因其小而越整治弥精。所以虽咫尺之地,而春色甚浓。这些绿色方块在大片大片灰秃秃的高楼大厦之间,点缀得直如沙漠中的绿洲,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
从小小的“家庭花园”,可以看出法国公众生活的变化。首先是法国人设置“家庭花园”的兴趣愈来愈大。仅从1968年到1979年的十一年间,每年就有24万个新的“家庭花园”创建出来。这是因为工业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公害,人们不得不在自己家庭的周围种上一些花草,既美化环境,也给自己心理上多少减除一点对环境污染的沉重负担。其次,“家庭花园”中种菜的面积不断增加,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变化。由于蔬菜供应紧张,价格昂贵,许多法国人不得不业余种菜,弥补不足。1979年“家庭花园”生产的蔬菜,占全国蔬菜产量的30%。
如今,法国的“周末生态学家”为数极众,据统计,全国已有一千二百万左右的家庭从事业余园艺活动。
“周末生态学家”人数的增加,使各种园艺杂志的发行量大为增加,有的甚至高达百万份!不少其他杂志也开辟园艺专栏。
法国政府很注意鼓励业余园艺家们建造更多的“家庭花园”。因为,国家可以不必增加开支而达到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活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一旦忙于种菜栽花,就可能忘记矿山、工厂和社会的纷杂气氛,不再会由于心中忿懑或无所事事而进入赌场、夜总会之类的场所消愁解闷,到社会上“寻衅闹事”了。有些政界人士认为,这对于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是大有好处的。
“家庭花园”和“周末生态学家”大量增加,最得利的是某些法国工业。微型拖拉机、割草机、复合化肥、除草剂等等在市场上成了畅销商品。这样,尽管工业制造了污染,一些工厂老板又从人们对污染的斗争中获得好处。


第7版()
专栏:

穿山入地引甘泉
顾健
美国的纽约市是个近百年来迅猛发展的城市,它是怎样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呢?
三百多年前纽约是荷兰移民的聚居地区。虽然哈得孙河在这里入海,却没有给人们以饮水之便。因为即使上溯百里,这条河的水也是咸的。移民们只好掘井汲水。
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纽约居民已达30万,工业兴起,井水就显不足了。1835年纽约发生了一场大火,由于水源不足,全城的三分之一被烧毁。另寻水源势在必行。
是在近处用动力提水或抽地下水呢,还是从远处靠自流引水?纽约市采用了后者。
纽约市北边,有一条克罗顿河。1842年,建起了向纽约市供水的第一座水库。后来,为了增大蓄水量,又造了一座大坝和一些支流上的小坝,形成了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草地的复合坝风景区,辟为著名的中央公园。
水库的水,通过管道,架空跨河,送入纽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靠水井过日子的时候,纽约人很少洗澡,更不知道什么是抽水马桶,失了火就提河里的水。水库建成以后,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增加了三倍。居民总数每年增加30万,到本世纪初,供水又成为问题了。
于是,在纽约市西北一百多公里的凯茨奇尔山的东坡和西坡上,又先后建起水坝,截取了五条河溪的水。这些工程都是非常艰巨的。其中,在斯科海利河上修建的水坝,使这条河改道,引出的水在地下流过珊达根隧道。最艰巨的是穿过凯茨奇尔山的隧道。它直径四米多,最深处在海平面以下三百三十多米,在西点镇附近的地下穿过哈得孙河。它建成的时候,曾被认为是仅次于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工程。
现在纽约市每天的供水量已达140亿公升。一些人认为,供水量不应再增加了,应该做的是堵住隧道和管道里的漏洞,并且给住在公寓式大楼的每一家都装上水表。另一些人认为,重要的是把工业用水和民用水完全分开,让一些工厂使用经过处理的哈得孙河的水,但遭到一些企业家的反对。
市政当局正在修建第三条水道,直径六米、地下深几十米,预计长100公里。但因为纽约市财政困难,人们普遍认为,这项工程可能停工。
一百多年来,纽约市为了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确实费了不少气力。可是,困难还是不少哩。


第7版()
专栏:

《木偶奇遇记》一百年
温承德
波伦亚的4月,处处风和日丽,春意盎然。波伦亚国际儿童图书博览会里观众络绎不绝,熙熙攘攘。有个展厅门口耸立着一尊两米多高的木偶。他衣着华丽,头戴高高的尖顶帽,长着又尖又长的鼻子,这个人们都熟悉的可爱形象,就是意大利著名儿童读物《木偶奇遇记》的主角匹诺曹。展厅里陈列着各种版本、各种文字的《木偶奇遇记》,放映着匹诺曹的动画片。这是意大利目前已开始的、为期三年的《木偶奇遇记》出版10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个部分。
《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卡洛·科罗狄最出色的作品。自从1883年出版以来,已经行销了千千万万册。仅在意大利就有好几百种版本。这部作品超越了时代和国界的限制,被译成二百多种文字和方言,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儿童读物之一。《木偶奇遇记》早有中译本,我国广大读者也十分熟悉。这个故事还曾多次搬上舞台和银幕(既有动画片,又有故事片),绘成各种动人的画册。
已经有五、六代人读过匹诺曹的奇妙遭遇。这个淘气的小木偶吃尽苦头,最后变成了一个活的好孩子的生动故事,教育过无数儿童。这本书与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优秀的儿童教育名著《爱的教育》共相辉映。尤其在意大利,这本书里的一些情节曾经成为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比喻:谁要不好好读书,就会象匹诺曹一样头上生出驴耳朵;谁要撒谎,就会象匹诺曹那样鼻子长出一截。匹诺曹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秘书长、科罗狄研究家巴尔达契先生说过,《木偶奇遇记》是科罗狄献给“九岁到九十岁的儿童”的礼物。
科罗狄原名卡洛·罗伦齐尼。科罗狄是他母亲娘家的镇名,他用来作为笔名。科罗狄出生在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一个厨师的家里,自幼酷爱学习。他曾做过书店雇员,利用这个条件获得渊博的知识。后来,他被聘为几家报刊的记者和编辑。当时,正是意大利遭受外来侵略和封建专制的双重压迫,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科罗狄怀着爱国主义热情,投笔从戎,曾在1848年和1859年两次志愿入伍,积极投入民族解放运动。科罗狄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一生写过许多书,特别是政论文章和轻松幽默的教科书。
罗马《儿童报》从1881年7月7日起陆续刊登了十几章科罗狄写的《一个木偶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读者的极大兴趣。原来科罗狄在10月27日就打算搁笔。但是,读者表示“不满”的信件如潮水般涌来。第二年他把新写的故事改名为《木偶奇遇记》在《儿童报》上继续刊登。其后,断断续续地一直到1883年才全部登完。同年,佛罗伦萨的费利切·帕季出版社把整个故事加上当时著名漫画家恩里科·马赞蒂绘画的插图印成单行本发行。目前,专门研究考证《木偶奇遇记》的专论已有约二百种。有的学者认为书中讲到的一位木偶戏班班主是影射当时托斯卡纳公国的雷奥波尔多大公二世;书中关于匹诺曹在鲨鱼肚里遇见他父亲和一条金枪鱼的情节,取材于科罗狄因为替父亲还债,与佛罗伦萨富翁帕利安诺打交道的亲身经历。
为了纪念科罗狄和他的不朽名著《木偶奇遇记》,早在1952年,匹诺曹纪念委员会(又名“科罗狄基金会”)开始筹款四千万里拉,在科罗狄镇附近购地建立科罗狄公园。其中,意大利小学生就募捐了一千万里拉。1956年公园落成开放。草坪上矗立着书中的主要人物匹诺曹、青发仙女和小鸽子等的高大铜像。草坪四周广场的地面上,也用碎石镶嵌出书中若干情节。这公园既是一个游艺场,也陈列了意大利和世界各国版本的《木偶奇遇记》。现在,科罗狄基金会正在此地筹建“科罗狄博物——图书馆”,预期在1983年完成。(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密林深处有人家
满庭
哥伦比亚西北一隅的乔科省,东靠安第斯山脉,西濒太平洋。这里地势低洼、炎热多雨,覆盖着大片原始森林和深浅莫测的沼泽。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这个地区几乎与外界隔绝。诺纳玛的印第安人常年生活在莽莽密林之中,过着原始和落后的生活。他们除了种植玉米、稻谷和甘蔗外,还用弓箭和长矛进行狩猎。他们把一种树的毒汁和蛤蟆的毒液合在一起,浸蘸硬木制的箭和石制的矛头。勇敢的猎人通常受到大家的敬佩。轻巧坚实的用乌木挖制的独木小舟,既可代步,又可用来捕鱼。人人都有驾舟的本领。孩子们从五六岁起便学着使船。(见右图)捕鱼的方法是用短矛去扎,或是用棕榈纤维织成的网捕捞。
诺纳玛人生产所得都不归个人所有,而要交给村社,由集体分配。分配余下部分产品向其他印第安部族换回盐、火柴、肥皂、蜡烛、布匹和砍刀等日用品。
诺纳玛人实行一夫一妻制。青年人结婚是全村社的大事。他们先选定一个日子,由一位有经验的男子手执砍刀在密不透光的森林中开辟道路。村社的男男女女跟在后面。走到一个地方,领头人停了下来,把新郎新娘叫到身边,然后举起砍刀往四周一划,这就表示把这块地方分给他们了。大家赞同后,就动手帮忙开出通往河边的小路,埋桩搭盖茅屋。
诺纳玛人的茅屋外形象个亭子,四周没有围墙,只用晒干的棕榈树叶盖成一个圆锥形的屋顶,顶尖压着泥土。茅屋里铺着离地面几尺高的木板。房子盖好后,人们欢欢喜喜地请新郎新娘搬进新屋,一个新的诺纳玛家庭就这样组成了。
随着与其他部落往来的逐渐频繁,近年来现代文明也已开始渗入诺纳玛人的生活,这里已办起了第一所小学。有的青年人也已穿上衬衫,用上火枪了。(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泰国的白象和黑象牙
王卫军
由于林区缩小,工业污染以及滥捕滥杀,在世界上许多地方,珍贵的野生动物日趋减少,大象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泰国茫茫山林和有水源的原始森林中,仍不时有成群的大象出没,不过稀世的白象就很难遇见。
从前,泰国素有“白象国”之称。泰国人历来把白象看作吉祥、繁荣的象征。在一八五五年至一九一七年间的泰国国旗是红地白象图案。泰语中,把天上的银河称为“白象之路”。在建筑物和工艺品中,处处可见白象的图案。不少以白象为内容的神话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由于白象难得,自古至今,泰国历代君王均以获得白象为民富兵强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征兆。泰国猎人每次捕获白象,都要举行十分隆重的仪式,将白象奉献给国王。现在的拉玛九世王就曾获得过几只白象。
白象稀少,黑色的象牙更是世界上罕见的珍物。在泰国北部难府的金库里,至今仍珍藏着一颗长近一米、重达十八公斤的黑象牙。(见左图)关于这颗亚洲独一无二的黑象牙,还有一段传说。六百多年前,泰国难府原是一个古老王国。它的周围有一些小国。有一年,难府国王出兵攻打昌盛、昌莱和昌东等城邑,前两个城邑一攻即克,唯有昌东城屡攻不下。于是,难府兵马将城池团团围困。数月后城内粮草将尽,形势危急。昌东国王无计可施。当时有个星相家告诉国王:国家临危,是由于城里一对黑象牙并放在一起,如果将这对象牙分开,必能除灾。国王只好派人前往讲和,忍痛将一颗黑象牙献给难府国王。对方获此珍宝,便收兵回朝。难府中现在收藏的黑象牙即由此而来。它被泰国人列为仅次于“天兽麒麟皮”和“心平玉佛尊”的第三国宝。(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