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述评

莫斯科的连环妙计
新华社记者 怀成波
苏联《真理报》4月24日发表社论,阐述苏共二十六大制定的对外政策,其中着重提到苏联关于西南亚的倡议“充满善意”。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那次大会上提出了什么“充满善意”的倡议呢?他的倡议是:“不反对把与阿富汗有关的问题同波斯湾的安全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这听起来颇为拗口,用心却是清楚的:一面要保住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成果;一面借机插手海湾。
勃列日涅夫忽然表示不反对讨论阿富汗问题了。但这不是什么让步。勃列日涅夫为他的倡议规定了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讨论阿富汗问题,只能讨论这个“国际方面”,大概指的是苏联所谓外国对阿富汗发动的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而不能讨论它的“内政”。这分明是要世界上承认它对阿富汗的军事干涉属于阿富汗“内政”,是合法的,别人“免开尊口”,也就是说,苏联有权继续呆在阿富汗,把这个国家变成它的禁脔,任意宰割,阿富汗人民也只能引颈受戮,不能反抗,伊斯兰国家、不结盟国家和联合国关于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要求苏联撤军的决议,统统一笔勾销。这说明苏联当局在阿富汗问题上丝毫没有退让。
根据莫斯科所谓“充满善意”的倡议,苏联侵略阿富汗问题不容讨论,但海湾问题却是非讨论不可的。勃列日涅夫在二十六大上提出的“方案”是,签订一个“国际协定”,在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合法利益”的情况下,在海湾建立起稳定和安宁的局势,保证该地区及其通道的和平。显然,“共同努力”和“各个方面”,苏联都有份。苏联将作为海湾“合法利益”的一方,同其他各方“共同”参与海湾事务。请看,在阿富汗问题上它来个“金蝉脱壳”,而在海湾问题上又来个“暗渡陈仓”。 这就是把阿富汗问题同海湾问题“结合起来”的连环妙计!
其实,苏联侵略阿富汗恰恰是为了进取海湾。阿富汗只不过是它南下战略的一个步骤。苏联入侵阿富汗不久,去年年初,勃列日涅夫就在莫斯科提出了海湾石油通道的安全问题。塔斯社唯恐人们听不懂而明确地解释说,“苏联作为中东石油潜在买主”,有权“接近油源”和参加对石油航道的“国际保证”。年底,勃列日涅夫访问印度时,提出了保证海湾“和平和安全”的五点建议。这次又在苏共代表大会上俨然以海湾监护人的口吻大谈这个地区的问题。苏联领导人对海湾如此念念不忘,不是很发人深思吗?这正好表明,苏联不会在阿富汗停步不前。它身子站在阿富汗,眼睛却盯着海湾的石油及其运输线。现在,勃列日涅夫的这项倡议,再一次暴露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真意。
人们有理由对苏联的双重意图认真对待:一方面,在阿富汗问题上毫不放松对苏联的揭露和斗争,坚决支持阿富汗爱国抵抗力量;另一方面,在海湾问题上决不听信苏联的甜言蜜语,防止苏联或明或暗地插手。否则,等到莫斯科一旦挤进海湾之后再去对付它,那就太晚了。


第6版()
专栏:

埃及报刊发表文章揭露
苏联的中东政策是谋取私利不可信赖
新华社开罗电 埃及《图画》周刊主编萨布里最近撰文说:“苏联在中东反对不屈从它的任何人,反对维护独立和自由的任何人。多年来,苏联一直在我们中间散布不和。苏联的唯一目的是从内部和外部来摧毁我们。”
萨布里的这篇文章刊登在24日出版的这家周刊上。
文章说:“我们与苏联的分歧常常起因于它企图干涉我们内政和把它的政策强加于我们。”文章说,苏联使得我们在1967年“六·七”战争遭到失败一事中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苏联从1948年以来一直在向以色列输送大量移民。
文章强调:“许多例子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即苏联的政策是自私自利的,是决不能信赖的”。
文章说:“苏联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信奉这样一个政治概念:即谁不服从我就是我的敌人”。“苏联奉行的政策,不仅是在中东地区,还是在全世界,都被实践证明是:只谋取自己私利。”
新华社开罗4月26日电 埃及《消息报》主编艾哈迈德·泽因今天发表文章说,苏联正在对不听从它指挥的阿拉伯国家从别国获得武器这件事发起攻击。莫斯科的这种态度暴露了它对中东和阿拉伯半岛所推行的政策的真面目。
文章说,莫斯科的政策本来应该反对武装以色列,对向以色列供应军火的国家提出异议。然而,相反,莫斯科却希望看到以色列成为这一地区的唯一强国。这就说明为什么莫斯科除了支持和赞成向以色列提供武器外,它还要向以色列输送犹太移民去打阿拉伯人。
文章说,如果苏联是阿拉伯人的真朋友的话,它本应欢迎阿拉伯人武装起来自卫、保护它们的安全和领土完整,这可能是一种友好的态度,然而苏联完全奉行另一种政策,反对阿拉伯人武装自己。


第6版()
专栏:

以色列继续轰炸黎巴嫩南部 黎长枪党和叙利亚部队冲突升级
新华社贝鲁特4月28日电 以色列飞机昨天继续轰炸黎巴嫩南部的赛伊达和纳巴提亚之间的广大地区,炸死炸伤多人。以色列炮兵还轰击在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叙利亚部队。
据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已经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对黎巴嫩南部城市与村庄的野蛮袭击。
与此同时,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扎赫勒,黎巴嫩长枪党民兵和叙利亚部队之间的武装冲突继续全面升级。昨天贝鲁特度过了人们称之为“自1975年内战以来最疯狂的一天”,漫无目标的炮弹呼啸地穿过该市东西区的分界线,炸坏了大量房屋和汽车。据初步统计,有十四人被炸死,八十九人受伤。从22日开始关闭的贝鲁特国际机场仍无开放迹象。
在贝鲁特东面的扎赫勒市,长枪党民兵与叙利亚军队于昨天下午又爆发了新的战斗,激战今天仍在继续中。
最近,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武装冲突加剧。平均每分钟有十发炮弹落在居民住宅区,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附图片)
贝鲁特惊慌的市民到处躲藏,寻找安全之地。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美国大量抛售存锡严重威胁产锡国生产
东盟产锡国召开紧急会议
新华社香港4月29日电 吉隆坡消息:东盟产锡国4月25日至26日在吉隆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由于美国大量抛售存锡使国际市场锡价格下跌严重威胁产锡国锡矿生产的问题。
会议结束时发表声明,呼吁国际产锡国理事会在今年7月举行的会议上提高国际锡价,并要求美国政府给予合作,停止抛售存锡的活动。声明说,如果无法取得合作,它们将采取适当对策,克服产锡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三个东盟产锡国锡的总产量占世界锡产量的60%,去年以来由于美国大量抛售存锡,国际市场上锡价迅速下跌。自今年3月份以来锡价已从原来的17.5美元一公斤跌至13美元一公斤,而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则是15美元。
由于目前锡的价格已低于生产成本,因而迫使七十多家马来西亚锡矿场和四十多家泰国锡矿场倒闭。
锡价下跌已使东盟产锡国的经济受到影响。马来西亚每年出口锡的收入占整个外贸收入的11%,泰国占10%,如果锡价继续下跌,将导致更多的锡矿场关闭,使这些国家的经济蒙受更大的损失。


第6版()
专栏:

十一个月来逃往泰国的越军达五百人
本报曼谷4月29日电 丁好德、杨群报道:据曼谷《民族评论报》消息,自1980年6月到现在,逃往泰国的越南侵略军已达约500人。
4月25日,在泰国东部巴真府亚兰边境,三名越南侵略军逃兵携带步枪和弹药,举着白旗,越过边界,进入泰国境内,向泰国逃亡。这是4月份中发生的第五起。据统计,从1980年10月到现在,逃入泰国巴真府地区的越军官兵约为100人。
越南侵略柬埔寨的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雨季,越南侵略军则士气低落,逃亡日众,从一、两人发展到成十、成百、甚至成连逃回国内。今年1月23日,有两百名越南侵略军借出外扫荡的机会,打死指挥官后,集体逃回越南。但是他们逃回国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所以许多人甘愿逃往泰国,希望将来有机会到第三国定居。
逃到泰国的越军逃兵,大部分来自越南南方,其中许多人应征入伍后,仅受一两个月的基本训练,就被送到柬埔寨。他们逃到泰国后,都供认自己之所以逃跑,是因为不愿为侵略卖命,早已厌战。


第6版()
专栏:

又一批阿富汗难民逃到巴基斯坦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7日电 据《巴基斯坦时报》今天报道,上星期又有7,000户阿富汗难民,其中包括150户印度教难民越境,逃亡到巴基斯坦的西北边境省。
据报道,包括这批最近到达的难民,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阿富汗难民总数已超过150万人。
巴基斯坦政府目前正在紧急安排这批难民的食宿及其他援助事宜。
据报道,这批阿富汗难民是从阿富汗的巴克蒂亚省集体出逃的。
最近,阿富汗出逃人数的增加,是由于阿富汗当局对巴克蒂亚省人民实行恐怖统治造成的。很多难民逃离家园后诉说了他们惨遭迫害的遭遇。


第6版()
专栏:

德黑兰发生冲突两人死亡
新华社德黑兰4月28日电 伊朗的大约五万名“人民圣战者”及其支持者昨天在这里举行示威游行,对上周在北部地区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发生冲突时四名圣战者被打死一事表示抗议。革命卫队和其他治安部队朝天鸣枪,并用催泪弹来驱散发生冲突的群众。据今天宣布,在昨天的冲突中有两人死亡。
内政部说,这次示威事前没有得到批准。国家电台则指责“人民圣战者组织”制造混乱。


第6版()
专栏:

生不逢辰 英国《现在》周刊倒闭
本报讯 据新华社伦敦4月28日电 创办仅仅19个月的英国《现在》周刊,由于亏损严重,于4月27日突然宣布停刊。
《现在》周刊于1979年9月创刊,开始时吸引了不少读者,但半年之后销售量就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一年中已亏损250万英镑。因此,《现在》周刊的老板詹姆斯·戈德史密斯被迫宣布停刊。许多人认为,《现在》周刊创办于英国经济衰退之际是生不逢辰。在生活费用日益上涨的今天,拿五、六十个便士买本杂志,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英国是西方国家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报刊种类和发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英国报刊普遍陷于不景气之中。具有99年历史的《新闻晚报》于去年10月停刊,历史长达一百九十多年的《泰晤士报》今年2月终于卖给了澳大利亚一家报业集团。销路较好的《每日邮报》和《每日快报》也有正在酝酿合并之说。许多新闻界的朋友回忆起过去英国新闻业的盛景,都流露出今不如昔之感。


第6版()
专栏:

北爱尔兰万余人游行声援桑兹绝食斗争
本报讯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约有一万三四千爱尔兰共和军成员4月26日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游行集会,声援被囚禁的爱尔兰共和军游击队员博比·桑兹。
桑兹是爱尔兰共和军临时派成员,因携带武器被判14年徒刑。他从3月1日起在监狱中进行绝食斗争以争取政治犯地位,据报道,现在已经奄奄一息。
游行队伍在桑兹的姐姐和其他被关押的游击队员的亲属的带领下,进行抗议示威;又在贝尔法斯特西部举行了一次集会。共和军人士在大会上表示,如果桑兹死了,共和军将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据路透社报道,游行队伍延伸了大约三公里。这是自从被囚禁的爱尔兰共和军在四年多以前开始要求取得政治犯地位以来,在这个地区举行的最大的一次游行。
游行集会的第二天,英国政府重申,它不会因为爱尔兰共和军继续举行绝食斗争和桑兹临近死亡而给他们以政治犯身分。负责监狱工作的北爱尔兰事务国务大臣艾莉森说:“政府不能屈服于这种容易让人动感情的讹诈方式。”还说,“参加绝食斗争的人的生命仍然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桑兹生命垂危和其他被囚的共和军成员的绝食斗争,引起了国际上的关切。伦敦消息说,爱尔兰总理豪伊不久将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桑兹问题和北爱尔兰监狱情况。梵蒂冈建议由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出面调解争端。11名欧洲议会议员23日呼吁欧洲共同体议会议长西蒙·韦伊“出面干预”。
爱尔兰原是英国的殖民地。1921年签订的英爱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北部六郡则划归英国,成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爱尔兰历届政府都要求统一爱尔兰,因此在北爱尔兰问题上同英国存在纠纷。爱尔兰共和军主张北爱尔兰脱离英国同爱尔兰合并,其成员主张用“子弹和炸弹”求得统一。(附图片)
在英国北爱尔兰的伦敦德里4月22日暴乱中,人们烧毁了汽车。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里根说经济病情严重要求国会通过经济计划
新华社华盛顿4月28日电 美国总统里根今晚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讲话,要求国会立即采取行动,通过他提出的削减政府开支、减税、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政府规章条例的“经济复兴计划”。这是里根在29天前遇刺以来的第一次公开露面。里根在讲话中回顾半年来美国的经济形势说,“我们经济困境的基本性质仍未改变”。他说,“以消费物价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率仍然是两位数字”,“抵押利率在六个月里一直平均接近15%,这就阻碍了美国全国居民购买住房”,“失业人数仍约有八百万”,“目前工人平均每小时的收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比六个月以前还低”。他说,“由于美国经济病情严重,我们知道治疗不会很快奏效,即便用我们的一揽子计划,进展也将不会以英里计算,只能以英寸和英尺计算”。
里根在讲话中还表示反对众院预算委员会提出的1982财政年度的预算方案。里根的原方案是里根“经济复兴计划”的一部分,它把1982年度的政府开支和税收收入分别压缩为6,953亿美元和6,503亿美元,赤字为450亿美元。众院预算委员会提出的方案,赤字虽减少为256亿美元,但政府开支和税收收入都减得较少,分别为7,146亿美元和6,890亿美元。据报道,众议员格拉姆和拉塔最近提出了一项折中预算计划,开支为6,890亿美元,收入为6,500亿美元,赤字390亿美元。里根在讲话中表示完全支持这项折中方案。
自从两个多月前,里根提出了他的“经济复兴计划”后,美国国内各派以及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论颇为激烈。美国众、参两院预算委员会曾分别于4月7日和9日否决了里根1982财政年度预算。美国的大公司企业、大银行赞扬里根的经济计划,但是,广大劳动人民却强烈反对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里根为促使国会通过他的经济计划,也展开了强大的宣传攻势。4月中旬,里根离开医院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是同其助手们讨论如何使国会通过他的经济计划,副总统布什和里根内阁的其他成员也四出游说,白宫还把美国各地约九百名记者邀请到华盛顿,“兜售”里根的经济计划。里根的主要助手虽然一再放出乐观空气,但是仍然担心里根的经济计划会被国会拖延下去。因此,在国会即将辩论里根的经济计划的前夕,里根再次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讲话,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少有的。美国报刊指出,这是“白宫为促使(国会)赞成其经济计划而发动的大规模宣传活动的顶点”。
据美联社4月28日报道,在里根讲话前不久,美国参院预算委员会已改变了4月初表决的结果,以15票赞成、6票反对基本上通过了里根的1982年预算计划。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坦桑军队将撤离乌干达
坦桑尼亚国防部长阿卜杜拉·特瓦利波4月28日宣布,坦桑尼亚从乌干达撤离的第一批军队,将于今年5月1日抵达坦桑尼亚西北部的姆万扎。特瓦利波又说,坦桑尼亚军队将分批逐步撤离,预计到6月底时将全部撤出乌干达。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施特劳斯访问巴基斯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州总理施特劳斯27日在奎达说,国际财团将向巴基斯坦拨款大约十亿美元,帮助它实现经济发展计划,并克服阿富汗难民问题带来的巨大困难。施特劳斯是于4月26日到达卡拉奇,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的。


第6版()
专栏:国际简讯

巴林人口近三十六万
巴林官方最近宣布,根据4月6日至15日人口普查的结果,巴林人口现在已达358,857 人,外侨占全国人口的32.4%。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美国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西德《世界报》说美国的“富裕社会已不复存在”
据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 西德《世界报》驻华盛顿记者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指出,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引起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美国经济学家所宣扬的富裕社会已不复存在”。
报道举美国首都物价节节上涨的情况为例指出,作为全国物价上涨最迅速的城市之一,华盛顿的生活费用自1971年以来已经上涨1.1倍以上;其中,汽油价格比十年前上涨近2.5倍,燃料油和电力涨价近一倍半,食品涨价1.39倍,房租涨价1.38倍,公共交通费用涨价1.17倍,药品涨价1.16倍,衣着涨价56%。
报道谈到,新近美国举行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全国一共有大约三千万成年人由于物价飞涨而陷入了困境,“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再多揽一项活干,卖掉自己的部分财物,并紧缩伙食开支”。
报道说,许多美国人不仅寻找额外的零活干,而且还干超时活(在被调查者当中占42%);37%的美国人不得不依靠借新债勉强度日,赊购活动在美国已经达到空前的规模。
报道说,美国商务部不久前对消费者债务已经达到的严重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1960年第一季度到1980年第一季度的二十年内,分期付款债务总额由600亿美元扩大到3,840亿美元,即增长了5.4倍以上;同期内抵押借款总额由1,290亿美元扩大到8,770亿美元,即增长了5.8倍。在美国全国总数将近六千万户的美国家庭中,绝大多数已经不得不把每月可支配的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上用来还债。(附图片)
美国数千名煤矿工人不久前在华盛顿白宫附近集会反对里根总统建议削减矿工职业病的福利补贴。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铃木对美取消对苏谷物禁运感到困惑不解
新华社东京4月29日电 据日本报纸报道,铃木首相28日对美国政府决定解除对苏联的谷物禁运一事“感到困惑不解”和“出乎意料”。
铃木是在28日会见美国和加拿大驻东京的记者时,对美国的这一措施表示异议的。
铃木说,美国上周突然决定取消历时一年的谷物禁运的作法,事前并没有跟日本“充分商量”。
铃木说:“在波兰的形势仍然存在着捉摸不定的因素时取消了谷物禁运,这么作对我说来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坦率地说,我对选择在这个时刻这么作感到困惑不解。”
美联社的报道说:“由于日本对美国处理谷物禁运的作法感到不满,铃木5月7日到8日去华盛顿同里根举行最高级会晤时,在要讨论的问题单子上,将再增加一个有刺激性的问题。”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为什么把粮食让给别人》
《纽约时报》4月24日发表了题为《为什么把粮食让给别人》的一篇社论,指摘里根政府取消对苏联的粮食禁运,认为这只能使苏联对西方的决心产生怀疑。该文摘要如下:
里根在总统竞选时答应取消对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禁令,他的班子在这个保证问题上摇摆不定,这引起了人们的讥笑。政府以前公开说过,“粮食就是武器”,不能相信苏联人会遵守诺言,而现在又暗示,有可能取消对谷物销售的限制。这样做它希望换取什么好处呢?
事实的真相是,里根要遵守对美国农场主作的轻率保证,这同他当时的反苏信条显然是不一致的,同今天正常的外交行动也是不一致的。
白宫提出过警告,如果不放宽或取消谷物销售限制,这可能意味着下个月国会就里根的农业计划进行表决时,会发生极大的麻烦。连克里姆林宫也会懂得,急于谋求在外交方面表明态度,只是暂时向美国的农场主让步,农场主们认为,由于失去了苏联的市场,他们吃了亏。
政府应该认真权衡一下这样的借口,这种情况是对它越来越强硬的态度的嘲笑。美国的农场主是受到了损害,有争论的只是受害的程度有多大。但是如果美国要对一次野蛮的入侵表示确实感到不快,总有人必然会受到损害。问题无论如何不在于里根是否能作出较好的回答。而在于是否应该在阿富汗仍然被占领的时候放弃禁运。如果白宫让步,将来实行经济报复的信誉会受到致命的损害。
根据明确的具体条件同苏联恢复正常的贸易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无条件地取消禁运只会证实苏联对西方的决心感到的怀疑,不仅是对阿富汗问题。这样一来有使波兰更容易遭受苏联干涉的危险。一个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遏制苏联的力量,可是为了国内的某些政治利益,居然愿意把粮食让给别人,这是多么奇怪的事。


第6版()
专栏:

中国邮票展览在神户展出
新华社东京4月2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今天在神户人工岛上开幕。日本的集邮爱好者等6,500人参观了展览。
这次展览是由中国邮票总公司和日本邮趣协会联合举办的。这是中国邮票在世界上展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
它展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行的1,700种邮票约400套。同时还有清代印有八卦图案的“红印花”等珍品。


第6版()
专栏:

日参院通过日中两国保护候鸟协定
新华社东京4月24日电 日本参议院全体会议今天通过了日中两国政府关于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这项协定是日中两国政府今年3月3日在北京签订的。协定确认227种雁类、鹤类、雉类等迁徒于两国间的候鸟为保护的范围,并规定了具体的保护措施。


第6版()
专栏:

我科学院代表团结束对阿根廷的访问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4月26日电 中国科学院代表团结束了对阿根廷18天的访问,25日乘飞机回国。
代表团受到阿根廷政府和科技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和款待。中国科学家们在首都和图库曼、科尔多瓦、巴伊亚布兰卡、马德普拉塔等地会晤了许多阿根廷重要的科学家,参观了一系列科研、学术单位,交流和讨论了专业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这次访问为今后的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