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1-04-23

1981-04-23新闻联播 文字版

太阳·“黑洞”·光束

第8版()<br/>专栏:<br/><br/> 太阳·“黑洞”·光束<br/> 孙鸣皋<br/> 太阳<br/> 风格的高低,难以用斤两计算,但有时也可以借助数据去衡量。<br/> 据说,为了哺育人类的摇篮——地球,太阳每秒钟向大地输放178亿千瓦的能量(这还仅仅是太阳每秒钟释放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长年累月,太阳累瘦了。在释放光和热的同时,她每秒钟亏损400万吨的质量。太阳对地球的巨大贡献,是以自己巨大的牺牲为代价的。<br/> 这个宇宙现象很能启迪人们从人生的哲理上理解质量和能量的转变。太阳以自己的光辉业绩写下一条真理:要放出光和热,就要有自我牺牲精神;那些丝毫不愿作自我牺牲,即所谓“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者,决不会对社会、对他人放出光和热。<br/> “黑洞”<br/> 假如说,在茫茫宇宙中,太阳是可敬的大公无私者,那么,在其间也游荡着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东西,它就是被天文学家称之为“黑洞”的天体。<br/> “黑洞”的质量极大而体积极小。科学家这样描述它:这种天体的引力场大得惊人,任何靠近它的东西都要被它吸引“吞吃”。被它掠获的东西就象落入无底洞一样渺无踪影。甚至连光也无法逃逸。所以,人们叫它“黑洞”。<br/> “黑洞”,它见什么掠夺什么,贪得无厌;它只进不出,欲壑难填。它虽然存在于遥远太空的“星群”中,可是,在现实社会的人群中,不也可以见到“黑洞”这种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影子吗?<br/> 光束<br/> 著名的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说:“光根本不是实物,它是能的一种形式”。意大利光学家萨契(去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激光会议上)说:人类生存需要光,更珍惜激光。他们的话,引起我对光和精神的遐想。我想说:光是物质的“精神”,精神是人的“光”。<br/> 光有时柔和似水,这是当它散射的时候。当它一旦汇集一束,并形成激光,就是无坚不摧的武器。<br/> 精神似乎不如物质有力,那是精神涣散的时候。但是,它也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一旦激发起来,凝成一点,直指一个目标,就犹如一柄锋刃犀利、锐不可当的宝剑。<br/> 由此我想到:光贵在激成一点,人贵有一点精神。

博士归来

第8版()<br/>专栏:<br/><br/> 博士归来<br/> 冼济华<br/> 一天晚上,我和孩子正在电视银屏前收看我很喜欢的电视节目——“世界各地”。突然,传达室叫我去接电话。<br/> 刚拿起话筒,我就怔住了。是他?他从国外回来了?当我问他电话是从哪儿打来时,他哈哈大笑,然后用带着浓厚广东腔的普通话告诉我,他在家里打电话,并一再热切地邀请我星期天一定到他家去玩。<br/> 我放下话筒,一幕往事又从我心里涌现……<br/> 他是我的一位朋友。三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夜晚,风清月朗,北京车站一片灯火辉煌,车站的里里外外,人流如潮。在这嘈杂的人群中,我去给这位朋友送行。<br/> 我的朋友将要取道广州经香港然后到美国自费留学。我满以为,象他这样一次重要的远行,给他送别的人会是前呼后拥,一大群。但当我赶到月台时,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竟是独自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月台旁边徘徊,时而止步凝神,时而仰望着星空。我感到惊奇:“你爱人没有来?”我脱口而出,但又有点后悔了。<br/> 因为我隐约地风闻:我的朋友为了这次出国学习,家里曾引起了一些不快和纠纷。他这次自费出国留学,爱人担心他这是一走了之。这也难怪她,近年来,有的人名义上是申请出国“探亲”,结果是一去不回还,定居国外了。他父亲在美国,哥哥在香港,又有这个条件。为这事,听说还真闹了一场别扭……这时,朋友却平静委婉地回答我:“哦,她今晚刚好是夜班,为了不影响工作,不让她来了。”<br/> 也许此时此地,孤身只影的朋友,一定思绪万千吧,所以我有意避开了“出国”这话题,什么也不问了,山南海北随便地闲聊几句,等候启程。一会儿,开往广州的十五次快车响铃了,我说:“祝你一路平安!”“谢谢,后会有期!”他十分激动地说毕,快步登上了列车。<br/> 两声汽笛长鸣,列车徐徐启动,向前奔驰,我的朋友将飞向遥远的异邦。说实在的,我心里也打了一个很大的问号,当真还能“后会有期”吗?<br/> 现在,他当真回来了,然而,他这次回来是干什么呢?是回国再带爱人走?还是……这又成了我心中的疑问。<br/> 第二天,我怀着种种复杂的心情去拜会我这位朋友。他身上并没有异样的西装革履,还是一身普普通通的衣服。他爱人心里盛不下她的高兴,眼里嘴里都是微笑,热情洋溢地招待我。我慢慢地呷着茶,也试探着说:“你这次回来……”<br/> “噢,三年前,那次你给我送行,心里大概也在骂我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吧?”他说着爽朗地放声大笑。<br/> “不是骂,是担心……”<br/> 他又笑着说:“是心多过虑呵。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不仅我,连我爸爸不久也将回祖国度晚年呢。我是五十年代回来的,这些年我坎坷不平,但从不后悔,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永远离开祖国。这次我有机会到过一些西方国家,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的确,讲到物质享受,美国和香港比我们强,但是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这些么?哪有儿子嫌弃自己的母亲?不管母亲如何贫困,儿子总是愿意和她在一起的,有时候,暂时离开一下,到远方学点本领,也是为了自己的母亲……现在中国还不富裕,没有能力派出那么多留学生,而我父兄在海外,有点经济力量,有这种方便的条件,我怎能不去学点东西呢?”<br/> 这时候,我一瞥他这十多平方米的房间,没有发现他带回什么建设家庭的洋玩意,全是各种图书和资料,有的已放在书架上,有的还捆着放在地上,整个房间都塞得满满的。当我过细地打量这些书时,他爱人带着夸奖的口吻责怪着:“去了三年,什么新鲜东西也不带回一点,净是书了。对了,还带回了一个副博士的头衔。”<br/> “真的得了副博士?这可比带回什么电视机、洗衣机珍贵多了!”我高兴地说着,朋友向我微笑地点点头。<br/> 当我问及他在外国的学习和生活时,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深情地说:“为了争口气,为祖国,也是为自己,一切都是很艰苦的。我没有星期天,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所以连信也没给你写一封。我没有完全依靠爸爸的钱,象中国过去的留学生勤工俭学一样,每天课余,我还到餐馆刷两个小时的碗,挣点钱来买书……”够了,不用再说了,我完全明白朋友多么不容易获得副博士这个美名。听着他涓涓细流的谈话,我心潮起伏,充满了祝福和希望:新时代的副博士呵,一定会在祖国的四化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虞美人

第8版()<br/>专栏:<br/><br/> 虞美人<br/> 题新四军征途书画展<br/> 张爱萍<br/> 似曾相识征途画,<br/> 妙笔难估价。<br/> 八省健儿东进吴,<br/> 大江南北鏖战起宏图。<br/> 弯弓射日八年度,<br/> 往事长回顾。<br/> 摧枯拉朽定华东,<br/> 山河灿烂血染五星红。<br/> 一九八一年四月十六日<br/> 北京

纤夫谣

第8版()<br/>专栏:<br/><br/> 纤夫谣<br/> 孙新凯<br/> 水弯弯,路弯弯,<br/> 长空抛下一条缆,<br/> 纤夫踩着云雾走,<br/> 纤着河呀拉着山,<br/> 嘿哟嘿——人在唱,<br/> 嘿哟嘿——山在喘。<br/> 不是蜀道胜蜀道,<br/> 步步攀登步步难,<br/> 百里拉纤象抬轿——<br/> 缆在抖,船在颤,<br/> 慢慢纤过道道水,<br/> 缓缓抬起重重山。<br/> 拉纤号子象神话,<br/> 年年编,代代传:<br/> 神仙帮咱搓缆绳,<br/> 月亮帮咱来拉船……<br/> 肩拉纤绳望明月,<br/> 口喊号子心在盼:<br/> 松籽盼成撑天林,<br/> 石头踩成河卵蛋。<br/> 东方红,太阳升,<br/> 红旗舞,乌云散,<br/> 伟大祖国向前进,<br/> 咱要插翅把纤换……<br/> 来了“四害”来了妖,<br/> 航道扣上铁锁链;<br/> 肩拉纤绳步难抬,<br/> 光喊号子不大干,<br/> 纤夫想飞飞不得,<br/> 步步盼,行路难……<br/> 盼到十月金风起,<br/> 喷云吐雾一溜烟,<br/> 轻轻飞过道道水,<br/> 悠悠飘上重重山。<br/> 老纤夫,船头坐,<br/> 烟锅上面星儿闪……<br/> 浪象云朵云象浪,<br/> 天在船底船在天,<br/> 月不纤船船纤月,<br/> 船工就象活神仙。<br/> 千年神话传到今,<br/> 传到今天不新鲜……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青松竞秀护红陵〔速写〕

再谈《战宛城》

第8版()<br/>专栏:<br/><br/> 再谈《战宛城》<br/> 黄裳<br/> 很久以来,许多人认为《战宛城》是一出坏戏,理由就是其中有张绣的寡婶“思春”一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戏曲舞台上是不能容忍这样的表演的。如果不在舞台上,只是一个人在房间里,是不是允许呢?没有说。这并未干犯刑律,想来大概问题不大。<br/> 我多少想了一下。在我们的戏曲舞台上“思春”的不只是一个两个。《游园惊梦》里的大家闺秀杜丽娘在花园里、绣阁中作梦;《贵妃醉酒》里的贵妃娘娘杨玉环在御园里醉酒耍颠;小家碧玉孙玉姣在大街上“卖雄鸡”、“拾玉镯”;红娘在普救寺的西厢之下;小尼姑在山上的禅堂里,……她们都可以公然在舞台上“思春”,只有寡妇不行。这可是我们这个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一种传统的规矩,连阿Q也懂得。<br/> 《战宛城》的“思春”一场,其实是很有特色的。这是一场“哑剧”,只有胡琴伴奏,全靠演员的神情、动作、身段,传达出一个年青寡妇的内心活动,完全是一种“意识流”的表演方式,一空依傍,因此表演的要求也更高。这种表演是高度现实主义的,反映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br/> 过去舞台上演出的《战宛城》,确有一些庸俗、低劣的地方。譬如张绣闯帐时所见,楼前相遇时曹操的表演,包括“思春”一场的某些细节,……理应加以删除或改变。不过推原祸始,一切都源于这个该死的“淫妇”,“引逗”了曹操这样的指控,却实在是冤枉的。她在楼头只不过唱了一句“见那人与先夫一样风光”,而曹操唱的则是“见美人不由我心神荡漾”,同时还作出了种种丑态。早在三十多年以前我就表示过自己对曹操的同情,觉得不该把他写得如此不堪。<br/> 照一些评论家的意见,砍掉“思春”,或干脆取消张绣寡婶这个人物,那就一点没有了问题。那么曹操就能得胜还朝了么,恐怕也未必。<br/> 在一片义正词严的责难声中,独不听见对“判婶”一场有谁提出过异议。张绣代表了封建的“正义”,最后对万恶的“淫妇”执行了宣判、处决。曹操这时早已逃之夭夭,只丢下寡妇在地上婉转乞情、“乌龙绕柱”,这时只听掌声雷动,人们在感官上感情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恶有恶报”、“万恶淫为首”,真是一点都不错。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忍卒睹,事先退场了。我这里说的是四十年前的情形,不过等了四十年也没有听到有谁来抗议过,这倒是使我觉得颇为遗憾的。

车钩的联想

第8版()<br/>专栏:<br/><br/> 车钩的联想 <br/> 焦永林<br/> 前不久,我到某厂去采访,厂领导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入厂不久的青年工人违犯了厂规,领导批评后,他非但不认错,反而大闹“厂长室”,弄得正在研究生产的会议都无法进行。第二天,厂领导正在研究如何教育这个青年工人时,他却腼腆地走进来,十分惭愧地说:“厂长,我错了……”看他前后判若两人,大家都十分惊奇。事后才知道,原来是一个老师傅当天晚上去到这个青年工人家里,促膝谈心、直到夜深。厂长深有感触地说:“人们常常把领导喻为车头,这本来不算错的,但倘若没有那连结车厢的车钩,领导岂不成了孤家寡人吗?”<br/> 在我们推进四化大业的今天,不仅需要车头带动,更需要传递动力的车钩……手拉手,臂挽臂,汇聚成一股势不可当的洪流。让我们学习车钩的风格和精神吧,做一个平凡的车钩吧。

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满庭芳〔速写〕 甘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