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争鸣与风度
尹筝
姚雪垠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文汇月刊》上发表的《评〈甲申三百年祭〉》,谈到他在一九七七年一月写信给郭沫若同志,并附寄《李自成》第一卷修订本前言,向郭老有关刘宗敏和李信的评价提出挑战。病中的郭老回了这样一封信:“《前言》,我一口气读完了。我完全赞成您的观点。祝贺您的成功,感谢您改正了我的错误。”
郭老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久负盛名的著作,他不固执己见,虚心认错,这种对待别人意见的风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我们也常读到报刊上一些争鸣文章,缺乏心平气和地探求真理的态度,而是以为抓住了某些理,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把对方的某些漏洞,翻来覆去地展览,就是要使对方下不了台。
展开争鸣,自然是要有自信心。敢于坚持己见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即使自己的观点正确,你要说服对方,也要摆事实,讲道理,解释真意,澄清事实,这样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不要有理不饶人。如果自己不对,就更要接受别人的意见,应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不要一听不同意见,就用“棍子”一类难听的字眼抵挡,然后再转守为攻,给别人扣上这样那样的帽子。
有的同志勇于争鸣,但不善于争鸣;有的说是“商榷”,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有“先礼后兵”,也有的从指斥开始到责骂结束。为什么不可以同志式地商量问题,切磋学问呢?为什么一听到不同意见就那么激动呢?为什么有理就不饶人或者理亏要嘴硬呢?这大概同对待客观真理和个人尊严的态度不当是有重要关系的。
我们进行研究和争鸣,无非是为了追求真理,揭示真理,以造福于社会主义和人类的共同进步事业。如果都从这个共同目的出发,就会有比较正确的态度。自己的见解真有所得,也要看到那是在前人和他人劳动的基础上得来的,不得全记在个人的功劳簿上。如果错了,由别人指点出来,免得谬种流传,那也是对人民负责的好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尊师这种美好的感情,尚且不能有悖于对真理的探求,又何况个人的尊严、面皮、名声乃至架子呢?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要好好向郭老学习的。


第8版()
专栏:

也是巴山夜雨时
陈冲
我一直生活在北方,对于闻名遐迩的三峡风光,早已心向往之。这次出差到重庆,本想选个合适的船期,沿江而下,一偿夙愿,不料突然收到单位发来的“火速返回”的加急电报,只好立即赶到码头。能搞到一张四等舱的船票已是万幸,哪里还能挑选船期!
冬日日短,又下着毛毛雨,晚饭后,船过奉节,两岸群峰早已隐没在一片雨雾迷蒙的夜色之中。在甲板上看了一阵,啥也看不真切,心里扫兴,只得回舱。适才船上广播,今晚放映电影《巴山夜雨》——恰是船行在巴山夜雨之中,放映这部片子,不知是有意的安排,还是偶然的巧合!
回到舱里,一个小伙子正在讲电影《巴山夜雨》的故事,看来他过去已经看过这部影片了。这间共有十二个铺位的舱房里,有十个青年男女,好象都是什么技校的学生,一起外出去实习的。他们一路上不停地说笑打闹,象这样安安静静地听故事,还是开船以来的头一回。讲故事的小伙子口才颇好,把影片内容介绍得有声有色,不仅吸引了他的同伴,就连我对面那位乡下老大娘,也听得入了神。
这是位很有意思的老大娘。我刚上船,还没安置好东西,她就急着问我在哪里下船,接着就说:“快到安庆时,拜托提醒声,莫搞错了。”此后,她就再不曾开过口。她带了一大堆零零碎碎的东西,而且一一摊放在铺位上:满满一挎篮的红辣椒,色彩明艳的大小圆竹篮,一只特大的泡菜坛子。桔子和榨菜不知放在哪儿,味道却很分明。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四川土特产展览会。老大娘就坐在这一摊东西中间,仔细地照看着。
上船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她总是默默地出神。舱房里十个男女青年不停地说笑打闹,对她似乎毫无影响。她完全沉浸在冥思默想之中了。想不到现在她竟也会去听电影故事……
“学生,你讲的那个妹子——”更想不到她竟发问了,“就是那个给卖掉的妹子——”
“叫杏花!”一个口齿伶俐的姑娘说。
“我搞不清那个名字。你说,那个妹子,还有那个好人,都在一间船舱里?”
“就是嘛!”讲故事的说。
“是间三等舱?”
“是呀!”青年们却很惊奇老大娘为什么问得这样详细。
大娘听了,摇了摇头,象在自言自语地说下去;
“我家妹子出川,莫说三等舱,就是统舱……”她哽咽了一下,“我那妹子,讨着饭一步步走到重庆,又多亏了一位好心大伯相帮,才搭上一条运货的驳子。”
青年们的神色一下子变了,都关切地望着老大娘。几个坐得稍远的青年,起身围拢来。那快嘴姑娘催着问:“后首呢?”
“妹子一去,好久没得音信。莫说是我,连邻里乡亲都只道她怕是苦到了头。过了两年,总算来了信,说是嫁在一个啥子大别山的老山坳里。天爷保佑,世上还是好人多啊!那女婿倒是老实人,只是也穷得很,一张邮票钱,也要好久才筹得起。收罢这封信,二一封一捱了两年才收到,说是添了个娃儿。”
舱里静到了极点,一向不曾注意到的江水声,船上的轮机声,此刻都显得很响。
“你们莫为我心焦,多亏党的好领导,政策对路了,穷日子变富啦!”老大娘破颜一笑,说下去:“妹子来信说攒了点钱,要自个儿回来看看老娘我。她哪里晓得,我也早筹起盘费要去看她呢。我去信不要她自个儿来。今年我去看她,也好见见我女婿和那外孙娃儿。过两年再多积些钱,让她全家回来,给弟弟妹妹邻里乡亲一起看看!”
大娘的脸变得平展、明朗,青年们也都舒心地笑了。广播在招呼旅客去看电影,青年们便又说说笑笑、闹闹哄哄地涌出舱房,并且把老大娘也拉去了,嘱咐我代她看东西。
轮机的嗡嗡声,江水的汩汩声,使舱里显得格外的谧静。我走到舷窗前望出去,只见雨已停了,天空变得蓝莹莹的,疏朗的星星也已显现出来。望着那高而明净的夜空,我想得很远很远,我想到我从未去过的大别山,想到我从未见过的那位妹子。她已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安家了。我相信,她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满!


第8版()
专栏:

今日复何日 共此好时光
——贺日本话剧访华演出团
曹禺
这些天,暮春洋洋,万物生辉,日本话剧访华演出团在北京演出了日本名剧《华冈青洲之妻》与《文那啊,从树上下来吧!》,著名艺术家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功力,动人的深情和光彩照人的演出,震动了北京的观众和戏剧界同行。
剧团领导人千田是也和杉村春子两位先生是日本话剧界的卓著功勋的老前辈,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见着这两位老朋友,我想起往日多次诚恳的交谈,忆起我们相互会心的微笑,我们是心心相印的。
听说这次访华演出团中,有许多老一辈的演员,更有不少出类拔萃的青年演员。他们中许多是对中国知道不多或第一次访问中国的青年演员。我想,两位先生大约是想把自己对中国的深厚感情,多年从事中日友好的事业,移交给这些纯朴、可爱的青年们,把中日戏剧家们传统的友谊,传给我们的下一代吧?我们见面问起,果然如此。
从这两部名剧,我们得到许多启发。这两出戏在日本已经演了三百多场,获得了文学奖。我十分喜欢有吉佐和子写的《华冈青洲之妻》,这个戏写十八世纪的一位名医华冈青洲,为试验应用在外科手术上的麻醉药“通仙散”,全家都帮助他在科学上的不断试验。母亲于继和他的妻子加惠,争着首次在自己身上作试验。试验成功了,但华冈青洲之妻加惠的眼睛瞎了。这一对婆媳的自我牺牲代表了日本人民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个戏又是一出深刻剖析心理的戏。剧中婆媳之间微妙、阴暗的斗争和封建社会窒息的空气,笼罩着全剧,写得好,演得好。从写作到演出,表现出日本话剧界的进步传统与精美的写实主义的艺术。它自然、精细,赋有意味深长的生活气氛。杉村春子演得非常洗炼、朴素、严谨。她清晰、优美的台词和精致、准确的动作,来自她几十年苦练的功夫。她沉浸在她的人物里。剧中所有的人物都演得十分出色,自然、真切。日本话剧卓越的演员们有这样大的魅力,我不觉得我在看戏,我仿佛也在华冈青洲的家庭里生活着。杉村春子把婆婆的心灵深处,毫不保留地显露出来。名导演戌井市郎先生导演这出戏,深而细,不雕琢,台上洁静如水,古色古香,随着主要人物的发展,流出通畅的节奏感。这个戏情韵悠长,使人一唱三叹。
必须提到的是剧作家有吉佐和子,她是日本当代有才华的女作家。她写了很多小说和剧本。这是她的写作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剧作。这出戏,味浓意远,写了历史,也写了诗,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我十分喜爱根据老作家水上勉先生著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童话剧《文那啊,从树上下来吧!》这个戏里蕴蓄深刻的人生哲理,鼓励人们要努力生活下去,乐观地活下去。文那这只可爱的青蛙,总在向往广阔的神秘世界,它终于爬上了高高柯树的顶端。然而,那上面并不安全,是老鹰临时存放食物的地方。文那对弱肉强食的恐怖世界有了亲身体验。勇敢的文那,充满了对前途的信心,救了自己,也救出被小学生捉去准备作解剖实验用的青蛙伙伴们。只有坚强的信心、智慧与勇敢,才能战胜一切,才能战胜鹰、蛇一类贪狠的强食者。
年轻的导演篠崎光正先生在导演这出戏时,大胆想象,用几块三角形道具做布景,变幻多端;用明快的音乐,用自然的舞蹈,用孩子们喜爱的歌唱,用生动的模拟动作,用各种美妙、多姿的造型,甚至用了滑冰的舞蹈,使青年演员发挥所长。全剧节奏流畅,一气呵成,相当别致,台上、台下是一片春光。这个童话剧受到了极热烈的欢迎,不只是因为这些青年演员生动的表演,舞蹈与歌唱的美妙,基本功练得深;更因为导演在构思时注意到它的群众性。他们准备在任何广场、操场、讲台或较大的空地随时上演。因此,他们走向工厂、学校、农村和边远地带,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快乐与信心。
日本话剧访华演出团,将要在南京、上海陆续公演。他们受到欢迎,不只是因为他们带来了中日友好的深切情感,也因为他们代表了日本话剧界的精湛、高超而又能普及的艺术。这种美丽而丰满的艺术是与千田是也与杉村春子和一切在日本的话剧前辈的多年培育、耕耘分不开的。我和这两位日本老朋友相见多次了,这次在洋洋暮春的北京见面,相顾而笑。我不禁改动一首杜甫的七绝,来歌颂我们的兴致与友情:
正是北京好风景,
春花时节又逢君。
中国戏剧家协会决定授予千田是也和杉村春子二位先生为中国戏剧家协会“荣誉会员”的称号。这样,两位日本戏剧界极有威望的耆宿,也成了我们中国戏剧界的老前辈了。你们赢得的,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更深、更厚的友情;你们赢得的,是中国戏剧界对日本戏剧界的更深、更厚的友情。


第8版()
专栏:

金色的油砂
陈忠干
细得象一根针眼,
小得如一粒芝麻;
千粒千颗汇成一团,
饱含热能的精华。
在地层里藏了千万年,
在我们心中日夜盼挂,
终于问世了,
珠江盆地的第一颗油砂。
我在荧光屏上细看,
觉得你小中有大。
你象一颗金色的星辰,
使人兴奋,
引人进发!
报告南海油田的黎明,
给人晶莹,
映人光华,
你又似一粒闪光的砝码,
掂着南海的富饶,
油井的代价。
你又如钻工一颗红心呵,
热烈、透明,春光焕发!
——啊,金色的油砂……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郭村保卫战的总机室
黄建勋
在江苏省江都县郭村公社的西边,有三间坐北朝南的瓦房,这是一九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发起的著名郭村保卫战中的总机室。
这个总机室是历史的见证,为革命立过战功。当年我挺进纵队的指挥员就是通过总机室指挥三个团的兵力,同敌人浴血奋战七昼夜,由于军民同心协力,歼敌三个团,粉碎了数倍于我的国民党顽固派的猖狂进攻。七月三日,陈毅同志身着便服,匆匆过江被迎到郭村,架通电话后, 也是通过总机室,和泰州李明扬亲自通话,再次表明我军为了团结抗战,愿与他们重修旧好的愿望,从而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双重胜利,为我军乘胜转战黄桥,东进抗日铺平了道路。
去年六月二十八日,江都县革命委员会为纪念郭村保卫战胜利四十周年,缅怀烈士,隆重举行了郭村保卫战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仪式,当年的总机室也列为革命文物加以保存。


第8版()
专栏:

三近视
——《单口相声传统作品选》插图
庙前有三位眼睛近视者争论庙前挂的匾究竟是什么字,小和尚闻声而出,笑说:“你们来得太早,我这匾还没往上挂呢!” 丁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