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津巴布韦稳步前进的一年
津巴布韦独立以后,经历了不平静的一年。穆加贝政府为了解决爱国阵线内部矛盾,实行团结、和解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医治战争创伤以及对外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津巴布韦政权巩固、局势稳定
徐德文
去年的今天——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布,被殖民主义者统治近一百年之久的津巴布韦独立了。
新生的津巴布韦人民面临着比争取独立更为复杂困难的斗争:外有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威胁和破坏,内有白人移民的对立和爱国阵线内部的矛盾,以及长期战争所遗留的问题。这对于独立后的第一届政府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当时,国际舆论对津巴布韦的前途众说纷纭。一些西方报刊散布悲观情绪,认为新政府矛盾重重,经济前景暗淡,政局动荡不稳,有出现分裂和内战的可能。也有些观察家认为,新政府虽面临不少问题,但宣布的内外政策切实可行。津巴布韦经济基础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国政局可以稳定,国家能在稳步中前进。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后一种看法比较符合实际。目前,津巴布韦的形势令人鼓舞,国内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发展良好,政权日益巩固,局势日趋稳定。这是穆加贝为首的政府,和广大津巴布韦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摆脱了被奴役受压迫的地位、成为国家主人的广大各族人民,在新政府领导下积极投入医治战争创伤、建设国家的事业。政府拨出了大批经费,妥善安置了战争期间流离失所的一百二十多万难民。新政府还大幅度增拨文教、医疗和卫生费用,对低工资工人实行免费医疗,实行小学免费教育(非洲儿童入学人数已由独立时80万人增加到130万人)。最近政府又公布,租住前政府房屋满30年者,将获得房产权。随着生产的恢复发展,就业人数大为增加,广大人民生活有了改善,购买力普遍提高,许多白人商店老板说,非洲人购买高级商品之多,是多年没有见过的现象。在短短的一年里,广大人民群众能享受这么多的胜利果实,在非洲是不多见的。
一年来,穆加贝政府还妥善而及时地解决了爱国阵线内部民族联盟和人民联盟两派军队的矛盾和冲突事件,并通过改组和整编军队,控制了局势。现在已经合编的21个营的国民军较有纪律,服从调遣,在维持治安以及平息骚乱中日益发挥作用,为新政府的稳固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年前津巴布韦宣告独立时,在人口中比重不大、但在经济上有较大影响的白人移民颇为不安。他们对新政府不理解、不信任,加上少数顽固的种族主义分子的煽动,大批白人农业、商业和工矿企业主纷纷出走,留下的白人冷眼旁观,缺乏同新政府合作的热情。面对这一局面,新政府坚持表现出既稳妥、谨慎而又果断的政策,一方面同少数白人顽固分子的破坏阴谋进行坚决斗争,另一方面也顶住了急躁冒进的思潮的压力,遵守伦敦协议和宪法,对白人采取坚持团结、和解的政策。它在任命和提拔一批非洲人担任重要的政府职务的同时,留用了大部分称职的白人官员,对各级政府机关实行逐步改造的方针;在组建新的国家部队前对旧军队的各级指挥官也继续留用。政府的这些稳妥的措施,对于安定移民、促进白人同政府合作、管理好国家事务方面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经济方面,穆加贝政府宣布尊重私人财产,承认现存的经济基础,对工商企业暂不实行国有化,征用白人农场主的土地给予赔偿……这些政策措施解除了移民的疑虑。留下的安心了,外逃的也陆续返回,他们愿意为恢复和发展国家经济发挥自己的作用。
津巴布韦政府对外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粉碎了南非种族主义政权的颠覆活动,挫败了霸权主义对南部非洲的扩张阴谋。它对促进南部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减少对南非的依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津巴布韦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明智政策,走自己的路子,不仅对周围国家产生了良好影响,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重视。
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可能出现困难和曲折,但是可以相信,任何力量不能阻挡津巴布韦人民前进的步伐。


第7版()
专栏:

津巴布韦历史的创造者
——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
葛公尚
津巴布韦共和国是非洲最年轻的独立国家。她同绝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在其边境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如:塞纳人、楞格维人、索托人、茨瓦纳人、通加人等,但国内的主体民族只有绍纳人和恩德贝莱人这两支。它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其经济生活也不尽相同,但是,同属班图尼格罗人的南支,堪称兄弟民族,同是津巴布韦历史的创造者。
绍纳族是南部非洲的第二大民族,主要聚居在津巴布韦境内,约占津巴布韦人口的五分之四。按语言和近缘程度可分成几个支系,其中卡兰加人最多,是绍纳族的主体,分布在南部林波波河流域;泽祖卢人分布在中部;罗兹维人分布在东北部;马尼卡人和恩达乌人分布在东部;西部和西北部是科雷科雷人和卡朗加人。各支系虽有自己的方言,但相互都能懂对方的言语。远在公元六世纪,在班图人第三次大南迁中,最先跨越赞比西河的一支便定居在赞比西、萨比和林波波三大河流的分水岭高地上,发展热带锄耕农业兼营畜牧,这就是绍纳族最早的历史。勤劳智慧的绍纳人创造了闻名世界的“石城奇迹”——津巴布韦文化。众多的宏伟巨大的石头建筑遗址,令世人惊叹不已。早在中世纪,以卡兰加人为主,绍纳族创建了南部非洲最早也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就是被后来欧洲人誉之为“金山国”的莫诺莫塔帕王国。从这个王国的遗迹中发掘出不少十二世纪阿拉伯、波斯、印度的玻璃器皿和珠子,还有许多我国明代的瓷碗,可见津巴布韦人民与南亚和中国人民的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他们就有发达的制陶、冶铁和炼金技术,是一个多才多能的民族。
恩德贝莱族聚居在津巴布韦西南部的布拉瓦约地区,约占全国人口的15%,本来是南非祖鲁人的支族。十九世纪初酋长姆塞利卡济,与祖鲁族大酋长恰卡发生冲突,率部落离开故土纳塔尔北上,几经转折,终于在1838年跨过林波波河,在其上游定居下来。1869年,老酋长去世,其子洛本古拉继位,建首府于布拉瓦约。恩德贝莱人是一个酷爱自由,英勇尚武的民族,被称为“手持长盾的人”。长期间它按传统军事结构形式组织社会,每个村落实际上是一个军屯区,每个男人从小就要接受军事训练,人人以善战为荣。尽管恩德贝莱人的历史还不到200年,但在津巴布韦人民历次反抗外来统治者的斗争中发挥了特有的作用,作出了英勇的贡献。1896—1897年,他们与绍纳人相配合,举行了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武装起义,震惊了整个南部非洲。
没有绍纳族,就没有津巴布韦文明;没有绍纳族和恩德贝莱族的并肩战斗,就不可能有独立的津巴布韦。两个兄弟民族共同缔造了津巴布韦的昨天。
现在,他们正在克服种种困难,共同创建着津巴布韦的今天。
(附图片)
津巴布韦的历史古迹——圆塔
津巴布韦纺织工人在努力生产
津巴布韦农民在田间劳动
津巴布韦简图 朱育莲 绘


第7版()
专栏:国际资料

历史的进程
大约在十四世纪,绍纳族的卡兰加人在津巴布韦建立了莫诺莫塔帕王国(欧洲传说中称为“金山国”)。
1890年,英国南非公司雇佣军在殖民主义分子罗得斯率领下占领绍纳人聚居的哈拉莱(现在的索尔兹伯里)等地。
1893年,雇佣军又占领恩德贝莱人聚居的曼德贝莱兰。
1895年,英国把绍纳人、恩德贝莱人居住的地区改名为南罗得西亚,以表彰罗得斯的侵略业绩。
1923年,英国南非公司的统治结束,南罗得西亚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
1953年,英国强行把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尼亚萨兰(今马拉维)拼凑成“中非联邦”(1963年底解体)。南罗得西亚改称罗得西亚。
1965年11月,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者片面宣布“独立”。
1966年4月,津巴布韦人民开始了反对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的武装斗争。
1970年3月,白人种族主义者悍然宣布建立“罗得西亚共和国”。
1976年底,关于罗得西亚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由于白人种族主义者的阻挠,未取得结果。
1978年,白人种族主义政府与非洲人温和派签署“内部解决”协议,拼凑傀儡政府,遭到非洲国家的谴责。
1979年冬,英国以宗主国身份在伦敦召集有关各方谈判和平解决罗得西亚问题,最后达成协议。
1980年2月,举行第一次独立大选。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宣布成立。 (双木)


第7版()
专栏:

漫忆索尔兹伯里
蒋元椿
说来惭愧,去年在索尔兹伯里住了两个星期,可是直到离开,还老是把南与北的方向弄错。一个从北半球来的人常常忘记,在南半球,太阳是从偏北方向出没的。在这里,阳光照耀的是朝北的房子,而树木最繁茂的一面是向北的。
索尔兹伯里是一个小巧、安静而美丽的中等城市。人口不多,不过五六十万,其中十多万人不是非洲人。闹市区也不大。垂直交叉的路和街把市区分割成不到三百个大小不等的方块。商业区在中南部,北部和东部是白人住宅区,面积是西南部非洲人聚居区的两到三倍。在城市的东、北、西三面则是大面积的绿草如茵的供白人享用的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和医院、学校。市内高层建筑不多。行道树终年长青,盛开着大朵大朵的各种颜色的花。特别在北部的白人住宅区,两米多高的浓绿的树篱,围着草地、水池旁一幢幢宽敞的住宅,院里高大的月季花上开着碗口大的娇艳的花,一切都显得幽静而舒适。由于地处高原,这里气候宜人,冬天不冷,夏天不热,不需要空调设备,也不需要置备很多衣服,是一个理想的首都所在地。
但是,这里的一切都不免使人想起近一百年的殖民统治和种族隔离制度。它的名称索尔兹伯里,就是十九世纪末叶一个英国首相的名字。189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罗得斯的远征队从南非来到这里居留下来,升起英国国旗,后来又用英国首相的姓氏命名。在这之前,它称为哈拉瓦,据说来源于当地塞基部族酋长纳哈拉瓦的名字。后来非洲人把它称为哈拉莱。现在这里的非洲人聚居区仍然称为哈拉莱。
一切都是英国式的。人们说的是英语,报纸是英文的,商店招牌和路名都用英文,旅馆餐厅里供应的是英国式的饭,老一点的建筑物是英国式的,马路上的汽车也按照英国的习惯靠左行驶。英国的移民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确实为自己建立了一个乐园。
但是非洲人聚居区哈拉莱就是另一种情形了。这里街道狭窄,房屋低矮,居住拥挤,街道上成堆的垃圾无人处理。生活在这里的非洲人,大部分在城里的旅馆、餐厅、公司等地方从事仆役、侍者、清洁工等工作。由于非洲人的工资极低,大旅馆都不用吸尘器,而让穿着仆役制服的非洲人跪在地毯上用一把刷子把地毯上的灰尘打扫干净。
紧挨着哈拉莱区的西边,有一座林木苍翠的小山——科彼山。科彼,在绍纳语中就是小山的意思。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山顶上,那里有许多白人殖民者的纪念碑。独立日之夜,穆加贝总理在黎明前来到这里,点燃了长明的火炬,悼念在为祖国的独立与自由的斗争中倒下的战士们。从山顶上可以眺望索尔兹伯里的全景。在山的西南有一片房屋,这是工厂区。对于白人企业主来说,把工厂区设在离非洲工人很近而离白人住宅区很远的地方,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在这个离东亚遥远的非洲南部的城市里,中国人竟有四百多个。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拿的是各种护照,有的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代。他们开饭馆、经营商业或农场,生活看来一般还不错。但是在津巴布韦独立前,他们的社会地位次于白种人和印度、巴基斯坦人,是三等公民。津巴布韦的独立也解放了他们,中国和津巴布韦友好关系的建立更使他们欢欣鼓舞。他们希望能为这个国家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过去了,独立的津巴布韦正在稳步走向美好的前程。索尔兹伯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怀念着它和它的善良可爱的人民。
(附图片)
津巴布韦首都市容


第7版()
专栏:数学与事实

津巴布韦独立一年来的经济成就
* 一九八○年国民生产总值为三十亿津元(合四十八亿美元),比独立前的一九七九年增长百分之七,而独立前四年期间,由于经济形势恶化,实际生产总值下降百分之十三点五。
* 受战争影响最大的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九八○—一九八一年度居民主食——玉米的产量预计为二百八十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除国内食用和储备外,将出口一百二十万吨供应给非洲国家。
* 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二十五的加工制造业,去年上半年的产量比前年同期提高百分之十四点三。
* 一九八○年上半年,矿业生产较前一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八,由于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产值增加百分之六十三。
* 争取到二十多亿美元的外援(包括赠款和贷款),基本满足了重建国家三年计划的需要。
(静舫)


第7版()
专栏:

津巴布韦的国旗
津巴布韦国旗的左侧有一个白色三角形,三角形正中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星上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的图象。从三角形到右侧有七条条纹。正中的一条黑色,上下对称的六条分别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代表的意义是:黑——黑人多数
红——武装斗争所流的血
黄——矿产资源
绿——农业
白——和平
鸟——津巴布韦鸟
星——国家的愿望津巴布韦的历史古迹——圆塔津巴布韦纺织工人在努力生产津巴布韦农民在田间劳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