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凤凰”与“永久”齐飞
常有人问:“凤凰”与“永久”哪个好?在上海,有一句话:“永久”是强壮的小伙子,“凤凰”是漂亮的小姑娘。
“你们创造了奇迹!”
上海生产的自行车,产量多,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只有一项指标“最低”——成本。
上海创造了第一流的优质名牌产品——永久牌与凤凰牌自行车。它们已经光荣地记载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
在上海,每8秒钟就有一辆自行车出厂。今天上海自行车一天的产量,几乎等于解放那年全国全年的产量。
从全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算起,上海自行车的年产量,已从18万辆,发展到去年的376万辆。26年增长20倍,累计为国家生产了3,787万辆自行车。我国现在拥有自行车9,000万辆,十分之四是上海制造的。
26年里上海自行车行业上交给国家的工业利润和税金,合计28.5亿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而在同一时期内,国家给的基本建设投资,总共加起来只有3,260万元。投资只占积累总额的1.1%,或者说,积累是投资的87倍。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却是事实。那些年,国家投资年复一年地放在重工业上。生产出来的钢铁和机器,成万吨地躺在仓库里,还要投资;自行车,市场需要量大,货币回笼快,增加积累多,出口创汇率高,国家却很少投资。自行车行业的职工是有意见的,他们说:花钱的,不赚钱;赚钱的,不让花钱。
上海自行车行业场地之狭窄,厂房之拥挤,非身历其境的人,很难想象。按每辆自行车的占地面积计算,1959年是0.46平方米,现在已减为0.07平方米,为全国同行业的倒数第一。厂区之内,到处堆满材料、半成品、成品。我们在车间参观,常常要侧着身子走。厂内的马路、通道、绿化地带,都搭起棚,变成了车间。足球场当作堆料场,篮球场做了仓库,甚至连食堂也被占用。厂房中搭阁楼,屋顶上再架屋。全行业简易的棚、阁楼、危房和马路仓库,要占到三分之一。有些厂房与居民住房犬牙交错,还有几百名工人在露天操作……。
名牌产品、几十亿的利润,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
3月间,薄一波同志视察了自行车厂后,颂扬说:“你们创造了奇迹!你们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的需要!”
薄一波同志又说:“但是决不能再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了!”
党中央已着手纠正长期以来经济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上海市政府已决定,立即将一批任务不足的机械工厂,划拨给自行车行业,归口转产自行车。阻碍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场地问题,有希望得到解决。从此英雄可有用武之地,凤凰冲出牢笼,海阔天空任凭翱翔。
挖潜、革新、改造有传统
投资这么少,厂房设备条件又如此,上海发展自行车靠的是什么?
自行车公司经理吴德让回答得很风趣:“梅兰芳的拿手好戏有一出‘霸王别姬’,我们的拿手好戏是组织专业化协作。我们过惯了穷日子,有发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好传统。”
1955年,上海有496家小厂、小店在搞自行车,产量低,产品重复,工艺落后。在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按“产品归类,协作对口”的原则进行改组,调整为27个厂。但当时两家整车厂都是自制全部零件的“全能厂”。1962年开始,又在专业车间基础上,先后成立了自行车链条厂、自行车飞轮厂、自行车鞍座厂等零部件专业厂。到目前为止,上海有三家总装厂,九家零部件专业厂,还有83个专业协作点,分布在三个省八个县,初步形成了一个从原料改制、工具模具制造、元配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比较完整的专业协作生产体系。
专业协作的好处是很明显的,有利于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高能专用设备,进行大批量生产,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下面的统计数字很可说明问题:上海自行车的产量,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上交利润约占三分之二,而它的职工人数,只占全国同行业的9%,场地面积只占4%,总设备只占12%。
“永久”与“凤凰”都是靠挖潜革新起家的。重大革新厂部抓,小改小革人人搞。二十多年艰苦经营,全行业工艺设备发生了根本变化。这里除冲压设备和金属切削机床外,主要的生产手段都已采用了自动流水生产线和各种高能高效的专用设备。人工省,质量好,成本低。
外行人参观自行车厂,对色漆静电喷涂自动线最感兴趣。一只只车架从流水线上缓缓而来,经过六道工序的静电喷漆室,出来时便是色漆绚丽、光泽锃亮的“艺术品”了。操作工人告诉啧啧称赏的参观者:只消5分钟,便可把另一种颜色调配好。具有世界水平的高频焊管机更是使人眼花缭乱,带钢从一端送入,倾刻之间,便连续完成了成形、焊接、切割等多道工序,出来便是一截截合乎尺寸的制作车架用的钢管了。
这里有一个较强大的技术后方,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革新闯将、技术能手的队伍,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专用设备,保证了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上马和推广。这也是上海自行车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按照厂房的地形条件,由本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长年累月地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安装,自己调试,自行投产。工人们自豪地为这些自动线和专用设备编了几句顺口溜:“国内没人造,国外看不到,生产效率刮刮叫。”
要与强手争高下
我问老吴,上海自行车生产搞得好,竞争是不是个因素?
“是的。上海如果不是有两家自行车厂,不会发展得那么快。”他回答得很爽快。
凤凰厂是1958年由267家小厂、小店合并起来的。建厂伊始,老大哥永久厂从干部、技术到设备,曾给予凤凰厂以大力支援。现在“凤凰”有后来居上之势,对“永久”是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两家既是对手,又是兄弟。
“永久”创立了一种新的型号,“凤凰”也创立另一种新的型号;“凤凰”采用了一项新的技术,“永久”马上派人去学来,经过改造,更完善了。竞争是个大学校,使他们学会讲求经济效果。你追我赶,互帮互学,产量、质量、花式品种都上去了,成本下降了。
这好比球赛,双方实力太悬殊,意思就不大。“永久”与“凤凰”,实力相当,各有千秋,竞争性就强。自行车公司鼓励并组织、领导这种革命的竞争。比如每次开展销会,或参加一年两度的广交会,并不因为都是“上海产品”,就混放在一起,而是让两家名牌产品,分开陈列,接受海内外消费者的评比。
在经常举行的自行车行业全国质量评比中,上海连年夺魁。去年,天津生产的“飞鸽”勇猛精进,荣获全国第一。这件事在上海引起很大震动。上海自行车公司和厂派出代表,到天津、沈阳、大连学习。回来以后,订出了上百条改进措施,重点攻关项目是电镀防锈和前叉强度等。上海自行车行业的职工,士气振奋,满怀信心要创全优,再夺第一。天津也已表示要更上一层楼。
老吴还说:“我们不满足于在国内市场上竞争,还准备到国际市场上与强手争高下。”他的话,表达了上海工人的豪情壮志。
轻量、小型、多变、美观
自行车出口,上海占全国的85%。“永久”早在1958年就首先打开外贸的大门,“凤凰”紧紧跟上。上海的这两项名牌产品,现在已行销世界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出口65万辆,创汇3,725万美元(包括零部件),平均每个职工创汇2,660美元。
今年又出现了新的突破:我国自行车首次打入美国市场。这是上海产自行车的竞争力正在日益加强的重要标志。美国市场是一只难以打开的硬壳果,“凤凰”与“永久”双双把它敲开了。首批订货32,000辆,3月份起已从上海港起运,销往美国。
出口也是刺激上海自行车生产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拿颜色来说吧,中国的自行车,正象中国人的服装,原来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出口把上海自行车的质量、花色、品种、规格都带上去了。请看:
颜色——透明红、透明蓝、苹果绿、淡银蓝、秋香黄、深蟹青、葡萄紫……
规格——20英寸、24英寸、26英寸、27英寸、28英寸……
系列——普通型、载重型、轻便型、赛车型、小辆型……
型号——PA13、PA12、PA17—1、PA18、QE86、SC67……用行业内部用语,上海产自行车现在已经拥有5个系列,一百多个品种。
中国消费者对27英寸的规格是很陌生的,它是专为美国人民生产的5飞10速赛车型运动车。20英寸的自行车也是新品种,最近才在我国城市街头出现,深得女界同胞欢迎。
我翻阅了科技情报部门提供的资料,国外舆论对上海名牌自行车的“内在质量”,有口皆碑。外国商人真会宣传,一则广告写道:“买一辆中国自行车,够你使用一辈子”。与国际市场的名牌自行车相比,我们在品种、规格、款式、色泽、车身自重等方面,差距还很大。适应出口和现代化的需要,上海提出的目标是:轻量、小型、多变(速)、美观。
石油危机使国际市场各行各业为之战栗。唯独自行车旺销。欧美国家再度出现“自行车热”。有人预言,“八十年代将是欧美的自行车时代”。我国自行车加强国际拓销,正是好时候。上海的同志也表示,上海义不容辞地应当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更多地承担出口自行车的科研、设计和制造的任务,多多创汇。人民喜爱的名牌产品“凤凰”与“永久”,不仅将更多地出现在国内城乡,而且要作为拳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争光。 本报记者 林钢


第2版()
专栏:建议

积极发展国有林区的集体经济
全国国有林区的待业知识青年有几十万人,短期内,国营林业企业不可能吸收这么多职工,出路在于积极发展林区的集体经济。
国有林区大多在边远偏僻地区,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条件较差,但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林区待业知识青年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开展多种经营,是大有可为的。他们可以承担国营林业企业造林、育林、护林任务,加速林区建设,又可以广开生产门路,增辟社会服务网点,增加林副产品,活跃林区经济,方便群众,改善职工生活。
近一二年来,全国国有林区的集体经济有了较大发展。据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等十几个省(区)的统计,目前由集体办的木材加工综合利用厂、农场、养殖场、建筑材料厂等有五千多处,参加这些集体经济组织的知识青年已达三十多万人,家属20万人。固定资产总值达四亿多元,年产值三亿多元。去年共生产粮食1.5亿斤,蔬菜13亿斤,油料一百多万斤,养牛3.5万头,养猪12万头,产肉六百多万斤,蛋85万斤,生产小规格材16万立方米,家具二十多万件,以及大量砖瓦、白灰和其他建筑材料。此外,养鹿、养蜂、培养食用菌(木耳、蘑菇等),栽培中药材,采集野生植物,也都有相应的发展。这对林区的安定团结,活跃林区经济起了显著作用。实践证明,在国有林区发展集体经济,是繁荣林区经济的有效措施之一。
当前,林区集体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经营管理不善,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产、供、销脱节;执行党的集体经济政策不力,有的地方还存在平调现象。为了巩固和发展国有林区集体经济,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发展方针。林区集体经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林为主,林农牧副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为发展林业生产服务,为改善职工生活服务。既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又不破坏森林资源,不与国营林业企业争原料,争动力。
二、扩大经营范围。要因地制宜,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就是要广泛开展造林、育林活动,大力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认真搞好木材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粮菜等种植业和野生动物、草食动物的养殖业;有计划地开办苗圃、药材圃、食用菌场、养蜂场,采摘山野菜;还要发展树叶颗粒饲料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根据自然条件发展砖瓦、沙石、生石灰等建筑材料;也可组织建筑队、运输装卸队;还可兴办少量旅馆、照像馆、工艺美术社和缝纫、修理等服务网点。
三、积极鼓励扶持。兴办林区集体经济,在资金和设备上,有关方面要给予贷款,加以扶持。在纳税和上交利润方面,要按国家规定给予减免,以便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
四、搞好发展规划,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关重尧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羊毛衫厂不断更新产品的花色品种,满足市场需要。他们生产的男、女、童羊绒衫、腈纶衫,款式新颖,颜色鲜艳,深受消费者欢迎。图为该厂今年设计出的一批新式样。
新华社记者 范惠琛 摄


第2版()
专栏:

飞机播种造林由南而北展开
到四月初造林面积已达三百万亩
本报讯 入春以来,飞机播种造林由南而北相继展开,到4月初,造林面积已达三百万亩。广东佛山、湛江等地1月上旬飞机播种的树种已长出幼苗。
今年全国春季飞机播种造林分别在广东、贵州、四川、陕西、安徽、江西、河南等七个省的66个县进行。民航部门与各地林业部门签订合同,派出飞机四十多架担任这项任务。
为顺利进行今年的飞机播种造林,民航部门根据山区作业特点,加强了组织领导和技术培训。在执行任务前,专业飞行人员进行了业务技术训练,飞机播种技术普遍得到提高。各地林业部门从当地情况出发,选择质量良好的乡土树种,保证了种子供应。
飞机播种造林,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效率高、成本低、播撒均匀、节省种子等优点。特别适于绿化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荒山荒地。一架“运五型”飞机一个飞行日一般可播2—3万亩。作业成本比地面人工造林低得多。 陈自业


第2版()
专栏:农村信箱

要重视森林虫害的防治
解放以来,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我国人工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树种单纯,经营管理跟不上,各种虫害不断发生和扩散。希望报刊在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的同时,强调一下森林病虫害的防治。
松毛虫是松树的大害虫,分布广、繁殖快、食量大,经常暴发成灾。有人观察一株十多年的松树,有三十几条松毛虫就能将整株树的针叶吃光。根据典型调查计算,受松毛虫为害严重的松林,每亩林地每年约减少生长量0.18立方米。以此推算,每年仅松毛虫为害约损失林木材积几百万立方米。山东省由于松毛虫和松干蚧为害,已造成数十万亩松树枯死。榆树是北方地区群众喜爱的树种之一,但是这几年由于金花虫连续发生,树势生长衰弱,引起蛀干性害虫大量侵入,有些地方已出现“十榆九蛀”的情况。这种害虫在河北、天津、山东等地已造成很大危害。在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以杨树为主的防护林,近年受天牛、吉丁虫和多种食叶虫的危害日趋严重,对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威胁很大。
防治病虫害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早日成林成材必不可少的措施。希望各级政府部门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各级财政部门应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安排必要的经费,最好能使这种经费从政策上得到保证。各级林业部门要保证不挪用国家或上级拨给的治虫救灾款。对于防治森林病虫害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要给予妥善安排。
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注意选择科学的、合理的方法。农药可以适当用一些,但不可忽视生物防治。目前,就防治松毛虫来说,施放白僵菌、赤眼蜂,喷洒苏芸金杆菌,以及招引、放养益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在那些经常发生虫害的林区,要采取封山、禁猎、挂人工鸟巢等保护和招引益鸟的措施。总之,各地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害虫天敌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积极搞好林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把现有森林保护好。 李玉铭


第2版()
专栏:

搞好小化肥余缺调剂
本报讯 近年来,我国化肥生产发展很快。由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出现了滞销积压,但也有些地区供不应求。为了搞好各省的余缺调剂,最近化工部、供销合作总社在烟台市召开了全国小化肥调剂会。这次调剂会签订小化肥调剂合同314份,成交化肥156万吨。通过这次调剂,可增加货币回笼二亿多元。


第2版()
专栏:来信

要积极满足农村市场需要编辑同志:
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和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我们武安县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去年这里五个公社农业人口平均收入161元,比前年提高12%。按理说农民收入增加,供销社营业额应该上升。可是,担负上述五个公社购销任务的午汲供销服务处,今年1至2月份的销货额,却比去年同期下降36%。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工业品供应不足,农民买不到需要的商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目前社员的大钱主要花在盖房上。经调查五个大队2,243户,就有504户申请盖房2,520间。这些户正在忙于备料。但供销社经营的建筑材料却货源不足,仅此一项较去年同期就减少营业额13.8万元。
二是化肥、农药质量不高。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对化肥、农药不仅需要量大,而且要高质量的。碳铵、磷肥一类的化肥社员也乐意买。而社员需要的尿素、硝铵、农药1059和1605等又不能满足供应。
三是工业品优先下乡的原则不落实,尤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带“涤”字的成衣及其他高中档工业品长期供求紧张。以自行车为例,去年全处购进自行车按农业人口计算平均250人一辆。今年我们走访的35户农民就需要自行车30辆,缝纫机15台,手表21块。现在农村青年结婚买生活日用品大都到北京、石家庄、邯郸,造成人力、资金很大浪费。
四是货不对路,质量次,农民不称心。如邯郸产的喷雾器用不了多久就跑气漏水,不但浪费农药,而且伤害人体。很受欢迎的苏州喷雾器、天水山地犁……柜台上早已缺货断档。其他中小木制农具如工具把柄、竹担子、排子车、木耧等供销社存量少,不能满足供应。这些工具买不到手,眼看就要耽误农时。
上述问题表明,广阔的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严重缺货,农民只好储蓄货币等待。希望有关部门要处处为八亿农民着想,经常研究农村市场的动向,积极扩大生产农民需要的商品,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高涨和满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河北武安县午汲供销服务处 秦少华 朱锡杰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请”鸟治虫的启示
郭晓
森林虫害,一直是林业生产的大敌。多年来,人们习惯依靠大面积施用农药灭虫,可是,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把害虫的天敌益鸟毒杀了。害虫为虐虽会一时收敛,但害虫繁殖快,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没有了益鸟这一天敌,虫害会更为严重。
有没有别的治虫好办法呢?东北有的林场采用在树上人工搭巢,招引益鸟入林“安家落户”繁殖子孙的办法,效果明显。例如本溪市达贝沟林场自1965年采用此法以来,已控制住了虫害,基本上不用化学药物防治了。
我国益鸟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大山雀、杜鹃、燕子、黄鹂、啄木鸟、伯劳鸟、椋鸟、红角鸮等等。这些益鸟的食量都很可观。例如素有“森林医生”之称的啄木鸟,一只鸟一个夏季就可以消灭五六亩森林的害虫;一对大山雀在每年的繁殖期间,能消灭一万多条害虫;一只杜鹃鸟,平均每天能吃掉一百多条危害松树的毛虫。因此,保护益鸟,进而人工协助益鸟繁殖,不失为治虫的好办法。
森林有虫害,果园和城市树木同样也存在虫害,单纯依赖药物治虫不但容易污染生活环境,而且往往在水果中遗留农药的残毒,不利于人民的健康。如果推而广之,在这些地方也采用“请”鸟治虫的办法,那末,既能节省人力、物力,同时,益鸟昌盛,百鸟争鸣,彩羽缤纷,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许多情趣,不是一举而多得吗?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界形成了食物链,相互间存在一种制约关系。我国古话说“一物降一物”,正是这个道理。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环遭到破坏,那么整个环节就会失掉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近年来一些地方反映鼠害严重,这与依仗毒药杀鼠,轻视养猫,也是有关系的。由此想到,人们在开发自然界的时候,每采取一种措施,都应考虑到它对生态的影响;讲求科学,注意保持生态平衡,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