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
在当前国民经济的调整中,商业、供销、外贸等部门都有各自调整的内容和任务。这两条消息有力地说明,调整可以推动各行各业前进,是大有可为的。
坝墙子供销社通过“三调三改”由亏损变先进
在调整中搞活了购销业务
本报讯 辽宁省盘山县坝墙子供销社认真贯彻调整精神,总结经验教训,注意研究市场,通过“三调三改”,搞活了购销业务。今年头两个月销售额完成61万元,占全年计划的35%,比去年同期增加48.5%;盈利26,0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七千四百多元;资金周转1.5次,比去年同期快0.72次;人均劳效比去年同期提高2,600元。这个供销社去年亏损二万五千多元,拉了全县的后腿,今年一跃变成先进社。
调整领导班子 改变领导作风 通过调整,县社领导从所属农场等单位给坝墙子供销社调来了一、二把手。新班子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教训,调查研究市场变化,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他们认识到,由于三中全会后落实了政策,农村开始富裕,经济区内人均收入去年比前年增加近50元。市场民需也由原来的“吃、穿、用”逐步向“用、穿、吃”转变,由原来的低档商品逐步向中高档商品转变。经济发展,市场大变,供应就要跟上。新班子分工把口,和营业员一起到外地进货,一起下乡赶集,一起站柜台售货,掌握商情,解决问题,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调整业务人员 改变进调环节 他们调整了七店一组(业务组)的部分业务人员,重新搭配力量,加强了业务。由于过去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业务人员存在一种进不进、调不调、卖不卖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畅销商品进的量小,适销商品进的品种少,经常断档脱销,不但销售额上不去,群众也很不满。调整后,新商品大胆进,畅销品大量进,常备品提前进,心中有数,勤进快销,不积压。供销社副主任兼副食店经理李树元,分析市场情况后,今年春节进瓶酒200箱,是去年的二倍,全部销光。经营品种由原来的93种猛增到137种,两月完成全年计划的37%。调拨业务也由被动变主动。
调整购销计划 改变采销方式 由于调整出现了新变化,他们又调整了组店销售计划,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供销社主任宁兆福和副主任王春荣带领采购员和营业员,先后几次到台安、营口、沈阳等地,采购商品三百二十多种,金额十八万多元。不但增加了新商品,还扩大常备品种一百多个。群众说“这才象个商店的样子”。销售也由坐店等客到打进市场,使滞销品变成快销品,使死商品变成活商品。仅一月份,就到沙岭、于楼等地赶集七次,售货金额二万二千多元。坝墙子供销社在调整中迈出了新步伐。
苏朋远 蔡国文


第2版()
专栏:

适应调整方针 发挥地方优势
唐山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养貂业
本报讯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不久前唐山地区成立了河北省畜产公司唐山分公司,公司成立后除抓了繁殖细毛羊外,主要抓了全区的养貂业,目前已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景象。
唐山地区有263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较丰富,为养貂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沿海一带社队及个人养貂业发展较快,收益显著,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出口貂皮换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已建有貂场163个,个体养貂达856户,全区已有25,335只水貂。仅去年一年,全区就发展了14,000只水貂,个体养貂增加了729户,每户收入最高达三千余元。全区一年间收购貂皮达17,000张,供应外地水貂一万五千余只,总收入超过了200万元。养貂业使沿海不少社队看到了生财有道,个人也尝到了甜头。预计今年全区个体养貂将会继续增加。
杨国城 董魁林


第2版()
专栏:

湖南纺织企业挖掘生产潜力
纺织和印染加工能力均有增长,为国家提供的税利大幅度增加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纺织工业在经济调整中得到了发展。目前,这个省不论是棉纺、化纤、苎麻、丝绸,还是印染加工的生产能力,都比1978年有大幅度的增长。纺织品的质量普遍提高。1980年,全省生产的九大类产品的11项质量指标,有9项达到了纺织工业部颁布的一档品标准,还有20种产品在全国评比中被评为优质产品。近两年多来,湖南纺织工业试制和生产了85个新品种、三千八百多个新花色的产品,其中有不少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货。
由于生产能力提高和产品升级,1980年湖南纺织工业品的总产值也比1978年增加了60%,为国家提供的税收和利润增加了72%。
湖南纺织工业的基础原来比较薄弱,不能适应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1979年开始,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采取措施,挖掘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同时新建、扩建和改建了一批工厂,不仅使全省棉纺纱锭的生产效率比两年前提高了14%,而且还建成一个大型的苎麻纺织厂、两个毛纺厂、16个羊毛衫厂和六个经编纬编针织厂。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增加消费品生产
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界限调整改组工业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打破行业、地区和所有制界限,按照经济合理和专业化原则,调整改组工业,增加消费品生产。今年第一季度,全省轻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8%;一些市场短缺的手表、缝纫机、木钟、乳制品、糖、优质酒、罐头、化纤织物等产品都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以上。
黑龙江省调整改组工业,发展消费品生产是从去年开始的。今年,各地继续组织生产能力不足和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实行联合。哈尔滨市通过联合增产三大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今年第一季度,缝纫机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目前,这个市正在通过联合进一步扩大缝纫机和26轻便自行车的生产能力。
黑龙江省一批轻纺企业还与原料产地的社队企业联合,促进一些名牌产品和紧俏产品发展生产。尚志县一面坡葡萄酒厂与这个县的石头河子公社联合建立“三梅”(金梅、紫梅、香梅)酒原料基地,增产著名的“三梅”葡萄酒。穆棱县雪茄烟厂和本县马桥河公社联合建立烟叶生产基地,克东县亚麻原料厂与六个公社成立亚麻联营公司,使原料来源有了保证。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天津增产日用消费品
天津市轻、纺工业部门积极增产市场紧缺的日用消费品。今年头几个月,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皮鞋、家具、化纤长丝针织品等都增长较快,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家用洗衣机等增长幅度更大。“增产日用消费品,搞活经济一盘棋”,已成为全市轻纺工业系统广大职工的共同行动。(附图片)
天津手表厂生产的“海鸥”牌坤表,是市场上的畅销品。今年该厂又把这种表加上了日历,更受女顾客喜爱。
天津航海仪器厂转产后,生产的“海花”牌洗衣机内筒结构独特,洗涤洁净,并装有简便手摇挤干机,深受用户欢迎。
天津照相机厂新近试制出一种东方牌120双镜头反光相机,准备投放市场。天津缝纫机厂新投产的方头家用缝纫机,使用性能多样,可做厚件衣物,也可绣花。
天津市自行车二厂为市场提供的一种新产品“麒麟”牌26英寸男女轻便车。新华社记者 杨宝坤 宋佐民 摄影报道


第2版()
专栏:农村漫谈

听取蛙声一片
杨传春
阳春,冬眠的青蛙刚刚苏醒,水草丛中刚有了几声蛙鸣,农贸市场上就有人卖时鲜蛙肉了。我认为,对这种做法应当加以制止。
中国人吃蛙肉的历史,少说也有千把年了。唐诗上有“食熊则肥,食蛙则瘦”。《墨客挥犀》上记载着北宋时期“浙人喜食蛙”。可是,即使在那样的时候,有些人也已提出蛙肉食不得。南宋赵葵著的《行营杂录》就记载着“禁民捕蛙”。为何蛙肉不得食?《渊鉴类函》上说:蛙能食虫。
“蛙能食虫”,这是当时人们保护青蛙的一种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人类对保护青蛙的重要性,有了深刻得多的理解。
首先,蛙能食很多虫、很多种虫。据观察,一只黑斑蛙一天能吃虫六、七十只,一只泽蛙一天吃虫最多达到260只。而且青蛙食虫具有广谱性,粘虫、稻飞虱、螟蛾、大叶蝉、浮尘子、松毛虫等都是它的佳肴。有些科研部门认为,每亩地有蛙800只,就能有效地控制稻飞虱。
其次,以蛙治虫,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据五年前就搞起人工养殖青蛙的浙江省缙云县新建区最近三年的统计:养蛙区比完全施用农药的防治区,不但节省了一笔可观的药费,而且粮食亩产也有所增加。
以蛙治虫,还可减少农药污染,净化生态环境。目前正是青蛙产卵季节,如果现在杀死一只蛙,等于杀死三、四千只,等于解放几千万只害虫。一只青蛙两口肉,可是,这需要多少粮食才能换来啊!
人们称誉青蛙是“庄稼卫士”。科学家把保护青蛙视为生物防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为保护青蛙也已经三令五申。在这青蛙繁殖期,我们再不能捕杀青蛙,同时,应抓紧时机积极搞人工养殖,争取在广大农村出现辛弃疾描绘的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第2版()
专栏:来信

赶快保护青蛙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在当地农村集市上,看到有些社员,提着一篓篓青蛙出售。目前正是青蛙产卵的季节,捕食青蛙,实在可惜。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要向群众宣传青蛙的益处,教育社员保护青蛙。同时,也希望市场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在市场出售青蛙。
驻广西空军某部 周林


第2版()
专栏:

新添两条航线 游黄山更方便
在我国民航交通图上,四月份起又增加了两条新航线:合肥——屯溪——杭州;合肥——屯溪——上海。中外旅游者游黄山更方便了。屯溪是皖南徽州地区的重镇。著名的黄山就在徽州地区。新开辟的两条航线把黄山、杭州、苏州、无锡太湖等风景区连在一起了。据介绍,外国及港澳游客早辞香港或东京,晚上便可到黄山过夜。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岂非本末倒置?
周福根
商品的包装,是要讲美观的,但搞得过头也不好。市场上有一种“冠心一号”药品,每盒的药价不过四角五分,由于包装是一只精致的塑料盒,售价提高到二元八角。还有些地方,将半夏露、枇杷止咳露、止咳糖浆等用陶瓷旅行杯、玻璃旅行杯作容器,吸引一些“病人”争先恐后地指名要医生开这类药。结果是丢了药,留了杯……。
病人买药,总希望花钱少,疗效高。制药工厂应该多多从提高药效、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只从美化包装上招徕顾客,岂非本末倒置?


第2版()
专栏:

商品粮基地怎样逐步调整农业布局?
佛山地区发挥粮食优势搞活农村经济的调查
前些时候,我们带着如何发挥珠江三角洲的粮食生产优势,合理调整农业布局的问题,到佛山地区作了些调查研究。当地同志对解决这个问题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丰收年使人们增强了信心
处在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佛山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条件较好,既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甘蔗、蚕桑、塘鱼的重点产区。正常年可提供商品粮近18亿斤,商品率为35%。如何按照它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更全面地发展农村经济,多年来有过不少议论,也作过一些规划,但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去年,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总结了领导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贯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方针,坚持在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区出现了农工副全面增产的大好形势。530万亩粮田,平均亩产超千斤,总产57.5亿斤,比上年增长11%。全区除完成对国家的粮食上调任务外,还多卖了3.7亿斤议价粮。经济作物也得到全面发展:花生总产增长44%,甘蔗总产增长23%,蚕茧总产增长2%。社队企业总收入和利润预计分别比上年增加24%和16%。社员人均分配190元,比上年增加45元,佛山地区夺得农工副业全面增产,使干部和群众越来越认识到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对逐步调整好农业布局,把农村经济搞活,更加增强了信心。
有领导有计划地调整农业布局
前些年,佛山地区的农业布局不合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压力大,不得不用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耕地面积,去发展粮食生产。但认识上确实也有片面性,强调了粮食,挤了一些适合种植其他作物的面积,结果,不仅各种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粮食生产也增长不快。这两年佛山地区认真调整农业布局,坚持在首先发挥粮食优势的前提下,从增产增收、合理轮作、用地养地、调节劳力和季节、多方面满足社会需要出发,适当减少一些粮食种植面积,用以恢复、发展经济作物和鱼塘生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土地瘠薄的丘陵山区,改种植早稻为种植花生,实行花生水稻轮作,土壤肥力显著增加,后作晚稻一般亩产都能增产一、二百斤;在一些人少地多、易受碱害的地方,适当改种甘蔗、扩大鱼塘,缓和季节和劳力的矛盾,也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压缩了多年来亩产只有百把斤的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冬种绿肥、豌豆、蔬菜等养地和收入高的作物,对提高水稻产量也非常有利。去年全地区从这些方面调减了约8%的粮食播种面积,实践证明调整是必要的、合理的。当然,去年获得农业全面丰收,天气较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总结经验时也要看到这一点。
佛山地区的一些同志认为,在调整农业布局中,既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充分发挥商品粮基地的作用,又要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使农民增加收入,这就需要更加有领导、有计划地抓好这项工作。要看到去年粮食丰收为进一步调整布局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不能忽视多数地方粮食基础还不够雄厚,目前种粮食作物的经济收益又低于种经济作物的问题。如果不加强计划指导,不顾条件地压缩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工作就有可能走弯路。因此,在调整农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注意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要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条件下,逐步做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能操之过急。
粮食是实行农业布局调整的基础
商品粮基地调整农业布局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把粮食生产搞上去。近年来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在发展粮食生产上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很值得提倡;有些建议也应该引起重视。
一、实行补贴政策,使粮农得到比较合理的经济收入。去年,广东省决定从地方财政给粮食产区以必要的补贴。即以生产队为单位,全年每人平均交售粮食超过350斤以上的,每百斤稻谷补贴3元;超购粮除原定奖售标准不变外,每百斤稻谷补贴1元。去年佛山地区共得到补贴1,500万元,一些重点产粮区增加的收入更多,有的社队平均每个社员增加二十多元,从而有力地调动了粮农多增产、多交售的积极性。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广东的办法。特别是那些没有粮食上调任务和靠国家调进粮食的省区,更应运用自己的财政力量,扶持本地粮产区增产粮食,以平衡省内的粮食收支。
二、发展社队企业,走“以工促农”的道路。佛山地区社队企业比较发达,发展社队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地支援农业?南海县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必须处理好农业和工副业、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南海县明确规定社队企业的利润,主要应用于支援农业和投入生产队分配。1979年全县社队企业纯收入中投入生产队分配的占50%。这就弥补了农业的低收入,使务农的社员得到了实惠,安下心来搞农业生产。南海县还规定参加社队企业的劳动力,全部回队参加分配;同时制定从事各业生产的计酬标准和奖励办法,使务农、务副、务工社员的收入大体作到平衡,从分配制度上保护参加粮食生产的社员的积极性。
三、要在财力、物力上重点扶持农业,减轻农业成本高的负担。珠江三角洲生产粮食的成本很高,有的地方甚至要贴钱种田。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太高,而且,由于供不应求,生产队往往要去买议价商品。基层干部和群众希望,对这些地区所需的生产资料,应象六十年代那样,专项列入国家计划,保证及时供应。
扶持穷社穷队改造低产田,是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的一项有效措施。近两年,佛山地区从地方财政中拨出800万元和一批物资,帮助社队初步改造了60万亩低产田,一般每亩增产稻谷一、二百斤,农民很满意。他们建议各级领导进一步总结农业基本建设的经验教训,把主攻方向放在改造增产潜力最大的低产田上,使穷社穷队尽快改变面貌。
王甘杭 于允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