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艺术的魅力和文艺家的责任
陈廷佑
据说,我国著名青年画家韩美林的画展在美国纽约展出,一位美国朋友看了之后,悄悄告诉韩美林说,他家里有一支猎枪,但他发誓,今后决不再打猎了。这位美国朋友看来以前是打过猎的。既打过猎,对林中鸟、山中兽当然常见,何以看了韩美林的动物画以后,下决心不再以枪弹戕害那些小生物呢?这可能是作品中小动物的那或愚拙或狡黠、或顽皮或乖巧、生动可爱、活泼幽默的形象感动了他,竟至于使他决心改变自己的癖好。这位美国朋友今后是否真的不再打猎了,我们姑且不去管它。但这件事说明,文艺作品确实有感化力,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艺术的魅力”。
这种“艺术的魅力”震撼人的心灵的例子,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孔子闻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曹植以“七步诗”唤起哥哥的手足之情而保全了自己的生命;一曲“松花江上”使千百万人潸然泪下,为国土沦丧、骨肉分离而痛心疾首。其实,细细品味起来,这里除了“艺术的魅力”这个因素外,还有其它因素(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道德的、民族的等等)在起作用。“艺术的魅力”这个因素和其它诸因素结合到一起,强烈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有些作品艺术性强些、政治性弱些,但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都可能在社会上引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说来,艺术对于人们的影响主要是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即陶冶人们心灵的作用。它往往用道德的力量,用真、善、美的力量,去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读者或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单纯作为人们艺术欣赏而存在的文艺作品也是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句,真可谓千古绝唱。凡是读过这首诗的,无不对诗人的大气磅礴、潇洒飘逸的诗风叹服。但仅仅因为读了这首诗,就会让儿子把“五花马、千金裘”卖掉去换酒喝,古往今来恐不多见。即使在这样的诗作里,人们还是通过欣赏“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的佳句,作为自己感情上的慰藉。自命不凡者,怀才不遇者,不屈不挠者,逃避现实者,及时行乐者,都可以从这里见仁见智。
由此想到文学艺术的社会效果问题。在林彪、江青一伙看来,似乎一本书能够改朝换代,一出戏能够移山倒海,这当然是荒唐的。但也不能认为文学艺术无关宏旨,可以不屑一顾,甚至讨厌“注意社会效果”之说。如果为了票房价值而求助于色情和恐怖,用追求刺激以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实在有背于文学艺术的本义,也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我想,一个真正有高度责任感的文学家、艺术家捧献给人民的,永远应该是生活中的美玉和艺术上的明珠。


第8版()
专栏:

《马恩列斯论文艺》即将重印人民日报编辑部:
今年1月3日你报第八版刊登的《兴趣与引导》一文中,批评有些书籍印数太少,特别提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文艺》这样的经典著作也只印六、七千册。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有关方面的来信,反映这本书市场已经脱销,而一些大专院校如贵阳师院、黔阳师专、山西师院、陕西师大等都需要购买几百本,有的已把它列为马列文论课的教材。
粉碎“四人帮”以后,为了加强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我们约请北京大学中文系理论教研室重新编辑了本书,初版于1980年。新版本比旧版本在篇幅上增加了很多,全书共收经典著作和书信五十篇(包括摘录)约二十二万言,其中有的译文是经过重新校订的。
《论文艺》着重阐述了文艺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以及党必须领导文艺事业的科学原理。此外,还阐述了文艺必须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以及诸如现实主义、真实性、典型性、倾向性、文艺创作与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的关系,文艺批评、歌颂与暴露、传统与革新等重要理论问题。本书不仅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案头读物,同时还可作为大专院校中文系文艺理论专业的辅导教材。
为了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我们决定尽快重印一版,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也正在调查所需印数,估计今年六月可以出书。
希望将此信作为“读者来信”在你们报上刊出。
此致
敬礼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务室1981、2、24(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电视片《丝绸之路》在日本
中国留日学生 张风波
1980年的中日文化交流中,又开放了一束鲜艳的花朵:中日联合摄制的电视系列片《丝绸之路》在日本上映,引起了强烈反应。在每晚八时是日本电视业的“黄金时间”,各家电视台都播出最精彩的节目。观众此时选看《丝绸之路》,足以说明它的吸引力之大。据日本广播协会调查,日本三分之一的人都收看了这部电视片。日本一家报纸指出:1980年的
“《丝绸之路》热”弥补了日本异常寒冷的夏季。日本这一年度最佳电视片中,《丝绸之路》被选入了前三名。日本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的文章、照片,有的开辟“丝绸之路”专栏,有的出版临时增刊。电视台、电台也举办丝绸之路的专题节目,举办图片展览会等。
为了满足日本人民要求更多了解“丝绸之路”的渴望,日本广播协会在全国举办了25所“文化讲演会”,由日本第一流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等讲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意义和自然景色。同时,日本全国各地的教育委员会、公民馆、图书馆、妇女中心、文化中心、学校等也分别举办了一百多所“丝绸之路”讨论会和讲座,由教授、学者们演讲。各地要求听讲者大大超过了规定人数。《丝绸之路》还成了日本学生的世界史课和社会课的生动教材。
《丝绸之路》上映后,日本观众纷纷在意见栏中给予“极好”的评论,并写信、打电话要求日本广播协会再次重播。许多观众要求购买该片的胶卷。一位观众在给“丝绸之路的旅行者”的信中写道:“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晚上都是我的《丝绸之路》之夜,鲜明的图像,亲切的解说,使我们仿佛亲身参加了中国西域的旅行”。住在东京的一位妇女在信中写道:“我几十年,无限向往着
‘丝绸之路’,文学、艺术、音乐里只要一出现有关丝绸之路的事,我都细心地倾听,认真地观赏,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失去了青春的岁月,可是向往丝绸之路的心不仅没有衰退,而且更加旺盛,我深深地感谢将我带到丝绸之路上的摄影者。”
中日联合摄制的《丝绸之路》为什么会在日本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丝绸之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同其它国家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灿烂历史,这段历史很久以来就成了日本学者研究的对象。在中日人民进行着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今天,中国古老的文化、辽阔的自然景色,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友好交流的历史,深深地吸引着日本人民。正是在中日两国人民友好的花丛中,绽开了《丝绸之路》这束文化交流之花。
“丝绸之路”曾经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友好交流的漫长的旅途,今天,中日两国人民重温这段历史,必将促进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友好交流。目前,中日两国又在联系摄制另一部长篇电视系列片《长江》,愿中日两国在文化交流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


第8版()
专栏:

美育小议
冯一粟
美育受冷遇已经很多年了,即令是百废俱兴的今天,它也还被一些人所忽视。但在实际生活中,美育却是不可缺少的。长期忽视美育的结果,使许多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可笑而又可悲的事。
在维纳斯的雕像前,有的人正色作骂,有的人出于旧的传统观念,恐惧地低下了头,一般的思想解放者也只限于大胆地欣赏雕像的肌肉、线条等生理上的美,而不能领受那使肌肉运动的生命——内涵丰富的精神美。
缺乏正确的美育,并不能取消人们爱美的天性。各种各样的美的概念还是要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有些旧意识浓厚的人,总是看不惯裸体的维纳斯;有些精神空虚的青年以“美酒加咖啡”、“何日君再来”为美,而对诚实的贝多芬不屑于一顾;有的人则爱好种种庸俗的怪模怪样的打扮;有的人爱好白牙齿包金,黑头发染黄……各种“进口美”、“流行美”、“怪异美”,凑成了荒诞不经、令人作呕的“美”学。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否仅仅归结到个人呢?不,社会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因为十年浩劫所造成的音乐的聋聩、美术的盲瞽、精神生活各个领域里的残疾者,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美育,社会能不负责吗?
美育的内容是丰富无比的,从音乐、美术到服装、发型,各个领域都有价值极高的精神养料。美育的课堂是广阔无边的,从电视、广播到报刊、杂志,各种园地都可开辟美育之窗、举办讲座。为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切实地抓好美育吧!只要我们的同志,用一切办法把美育抓起来,就能对稚嫩者启蒙,把扭曲者矫正,促庸俗者高尚。人们将会以欢悦的心情,去追求真正美的东西,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家庭生活也要讲点精神文明
张盛良
近来,不少出版社出版了很多有关家庭生活知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在编排方面确实各有千秋,但内容则基本上是大同小异,而且有的不注重讲精神生活,有的即使讲了也不多。最近,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日用大全》,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它选编了“家庭道德与礼貌”、“家庭幼儿教育”、“家庭法律顾问”三项属于精神生活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这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如“家庭道德与礼貌”一项,除了阐述夫妻关系、老幼关系、亲友关系以外,还特别强调了“邻里关系”;在“家庭幼儿教育”一项中,也特别提到了“礼貌教育”;至于“家庭法律顾问”一项,突出强调了法律的不可抗拒性,这对于增强家庭成员的法纪观念,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注重家庭生活的精神文明,是家庭生活和睦、幸福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精神文明的家庭能够是幸福的。比如,在一个家庭中,不讲道德,不讲礼貌,没有起码的法律观念,不敬重父老,不爱抚妻小,甚至象“文化大革命”那样,一家分成几派,“天天斗”。那么,这样的家庭,即便是金银满箱,又有什么意思呢?
注重家庭生活的精神文明,不仅仅是家庭私事,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正如《家庭日用大全》一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成员的后方”。家庭生活也会涉及公共利益,成为社会问题。人人都努力建立和睦的家庭,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至关重要的。


第8版()
专栏:

不吃“招待饭”的电影队
在江苏省武进县万绥公社,有个深受群众欢迎的电影队。放映员小巢、小符同志满腔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几年来,他们下乡放映,坚持不吃招待饭。如果到离公社或离家远的大队去放映,来不及回来吃饭,他们就设法在亲戚朋友家搭伙。有一次,他们在一个大队放电影,大队干部硬要请他们吃了夜餐走,但他们婉言谢绝了。当地群众满意地说,小巢、小符不仅在工作上不马虎,在作风上也廉洁俭朴,半点便宜也不肯占,真是好样的。
(黄国平 徐福鑫)


第8版()
专栏:文艺出版简讯

文艺出版简讯
文学季刊《莽原》创刊
由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主办的大型文学季刊《莽原》,将于最近创刊。《莽原》力主思想解放,旗帜鲜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
“双百”方针。《莽原》以发表中篇小说为主,同时刊登长、短篇小说和其它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杨东明)
《中国艺术家辞典》第一册出版
北京语言学院部分教师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教课之余,编纂了《中国艺术家辞典》一书。此书收编我国“五四”以来在全国各地及海外侨胞中有一定影响的各族艺术家,包括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摄影、雕塑、书法、杂技等艺术家小传。本辞典拟出若干分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分册不久可与读者见面。
(叶宇)
煤矿工人歌曲集《地下的星光》
建国以来第一本以煤矿工人生活为主的工人歌曲集《地下的星光》,不久将由煤矿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本歌曲集收集的三十五首歌曲,是从作曲家刘炽和中国煤矿文工团创作组近年来创作的约一百五十首歌曲中选出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和音乐风格多样,近一半作品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唱片社以及部分省市电台播放或灌唱片发行。
(成锡智 那崇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