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我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系进一步发展
何欢
3月30日至4月10日,“欧洲经济共同体—中国贸易周”将在布鲁塞尔举行,这是中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同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友好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加强。
我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贸易往来也有悠久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这一友好通商往来的历史见证。
1975年5月,我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了正式关系,1978年4月3日,双方又签订了贸易协议,为经济贸易关系的顺利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从建立正式关系以来,双方都在促进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做出了努力。
根据贸易协定的规定,共同体增加了从我国自由进口的商品,放宽了配额。
在1979年7月18日达成纺织品协定后,增加了自我国进口纺织品的数量。
此外,从1980年开始还对我国出口商品实行了普遍优惠制待遇,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对共同体的出口。
另一方面,我国也对来自共同体的进口给予有利的考虑,并注意使共同体成员国的出口商有可能充分参与同我国进行贸易的机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同共同体的进出口贸易有了十分显著的增长,由1977年的21亿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近50亿美元。1980年我国对共同体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12.7%,进口占14.1%。欧洲经济共同体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我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贸易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基础之上的。共同体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巨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先进的工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197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804亿美元,然而共同体国家的能源和原料十分缺乏,严重依赖从国外的进口,同时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较高,是十分庞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同这些国家之间在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共同体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如生丝、绸缎、茶叶、猪鬃、肠衣、地毯、羽毛、皮张、炼锑、钨砂和手工艺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近年来服装、纺织品、食品、轻工业品和某些机电产品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其中,既有初级产品,也有加工程度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随着我国工农业建设事业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和包装装潢都有所改进,在各国市场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我国从共同体进口的主要商品有:成套设备和技术、机电产品、化肥、化工原料、钢材、化纤原料等,也都有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此外,在经济合作方面,我国同共同体一些成员国之间也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诸如:海上石油的共同开发、煤炭工业的补偿贸易、机床制造的合作生产以及各种企业的合资经营等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和经济体制的逐步改革,我国和共同体之间,不仅在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方面存在有广泛合作的可能,而且在发展轻纺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工业方面也都有很大潜力。
近几年来,我国和共同体及其成员国之间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互访,我国谷牧、王任重副总理曾访问了共同体委员会,邓颖超副委员长去年曾访问了欧洲议会;共同体委员会前主席詹金斯和副主席哈费尔坎普、欧洲议会前议长科隆博也曾先后来我国访问。经济贸易界人士的互访就更加频繁。这次“欧洲经济共同体—中国贸易周”的举行,再一次为双方经济贸易界人士进行广泛的接触提供了机会,这必将增进我国同共同体及其成员国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为进一步发展相互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7版()
专栏:

日本机器人制造后代
日本“富士通”电气公司已经在利用机器人来制造机器人了。该公司的发言人说:“五年以后我们估计在传送带旁将看不见工人。整个工厂将只由少数抄写人员和维修技术员管理。”替换下来的工人则将经过训练然后转到其它部门。
“富士通”所属的一个新工厂只雇用一百个工人。他们每天分班工作八小时,任务是监督一排排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劳动的精密机器人。车间四周排列着控制机器人的电子计算机,地面上往来奔走着无人驾驶的运输原料和成品的电车。工人们只是在最后组装时才动动手。这家工厂现在每月生产一百具精密的机器人,这个产量一般需要五百名工人才能完成。“富士通”总裁稻叶先生说他的目标是到一九八五年能实现用机器人进行最后组装工作。
另一家电子仪器工厂“日立”公司也已聘请了五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计划生产新一代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不但有视觉、听觉和感觉,并且能上下楼去监督自动传送带旁工作的其它“同类”。
日本全国现有六万具机器人在劳动,预计八十年代中的工业生产率将提高百分之七十。使用机器人尚未受到日本工会的强烈反对,因为日本目前的失业率不很高,同时,机器人所干的大部分是肮脏和吃力的工作。(封雄)


第7版()
专栏:

新兴茶叶国肯尼亚
蔡国忠
茶叶一向被视为亚洲特产,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印度尼西亚是主要产茶国。然而,近年来,地处非洲的肯尼亚也以其大宗的优质红茶跻身于世界主要产茶国之列。
肯尼亚引种茶叶始于1903年,但商业性的茶叶生产却是1963年独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1980年,干茶产量已从1963年的1.7万吨猛增到近10万吨。肯尼亚已成为非洲第一产茶国,世界第三茶叶输出国。
肯尼亚峡谷省的凯里乔地区和中央省的尼耶里地区,地处赤道地带,平均高度海拔约2,000米,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有利的自然条件使它们成为盛产茶叶之乡。独立以前,肯尼亚的茶叶生产操纵在白人移民手里,非洲人没有种植茶叶的权利。独立后,政府实施《土地安置计划》,即通过从英国获得贷款或赠款的方式,赎买欧洲移民在肯尼亚的茶园,然后分期分批地转让给非洲小茶农。1964年,肯尼亚又实施一项称为高密度安置茶农的计划,使一些无地农民得到茶园,使某些原在大型茶园工作的茶农也经营起小茶园。据统计,全国种茶面积已由1963年的二万一千多公顷扩大到1978年的七万一千多公顷,而种茶的省份也从一个扩大到五个。
近年来,肯尼亚政府在石油、工业制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形势下,实行了新的价格政策,对所有农产品确定了一个较高的收购价格。以弥补农产品生产费用的增长。此外,政府还提供农业信贷,以解决小茶农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
为促进植茶业的发展,政府还专门设立“肯尼亚茶叶发展局”和茶叶科学研究中心,对茶叶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并派技术人员向茶农进行技术指导,传授种茶新技术。这些技术人员都是农业学校和茶叶发展局训练学校的毕业生。政府还在茶区修建公路(当地人称之为“茶叶公路”),沿线设立茶叶收购中心,以便采摘的鲜茶能及时送到茶厂。
1968年实施的贸易特许法令,改变了过去由非非洲人和非肯尼亚籍商人控制肯尼亚商业的状况,使肯尼亚小茶农的经济权益得到了改善。
在政府指导下,伊斯梅利兄弟茶叶公司等经营茶叶包装和销售的企业,经过种种努力,已把茶叶市场大规模地从国内转向国外。肯尼亚的茶叶已远销英国、荷兰、埃塞俄比亚和中东国家。肯尼亚政府也直接出面为茶叶出口寻找市场。去年,政府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一项以茶叶交换食盐的贸易协定,从而使肯尼亚一举成为埃塞俄比亚的主要茶叶供应国。


第7版()
专栏:

学位制促进了美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访张文裕教授
本报记者 成元生 陈特安
我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和实施学位条例的决定,在我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心。大家希望,学位制的设立和推行,将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加速我国“四化”的进程。
为了了解实施学位制的重要意义和外国学位制的情况,我们在一个初春的早上去拜访张文裕教授。张教授是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他在三十年代曾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并于1938年获博士学位。四、五十年代在美国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原子核物理理论、实验及宇宙线的实验研究方面获得显著成果。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和李政道博士早年都当过他的学生。去年2月召开的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他专门就我国推行学位制的问题作过一次发言。
张教授在办公室里接见我们。他今年虽已71岁的高龄了,但是精神矍铄,十分健谈。他说:我国人大常委会已通过学位条例,国务院成立了学位委员会,今年我国就要实行学位制,目前有一些科研机关和高等学校正在准备授予学位的工作。他认为,学位是反映高等教育各个阶段所达到不同学术水平的称号,它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一种尺度,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种标志。他说,为了推进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实行学位制是很有必要的。
当我们问到学位制的起源时,张老笑着说:“实际上,我国从隋唐时代就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学位制。我在英国学习时,有一位英国科学家就说,搞学位是你们中国人首先发明的。日本也有人有类似的看法。”至于近代西方的学位制,则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些著名大学。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西欧国家普遍实行学位制。美国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开始大力推行学位制的。
张文裕教授根据他二十多年前在美国任教时的亲身感受,向记者介绍了学位制与美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他说,“我亲眼看到学位制有力地推动美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1930年以前,美国的科学教育事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曾被视为科学上的“沙漠”,学术上的“荒地”。当时它是靠向西欧国家派出留学生来培养人材,但数量毕竟极为有限。然而,在普遍推行学位制之后,美国这块科学的“沙漠”就逐渐变成了科学的“绿洲”。张老对我们讲起了这么一件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总结科学技术对国防的贡献时发现,在国防科技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80%以上是在美国的外国人(包括中国人),真正的美国人还不到20%。这就引起了美国政府对培养科技人材的重视。据说,当年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任期间曾问科研局长布什:“政府对发展科学研究工作能做些什么?”布什为此写了《科学——无止境的疆界》的有名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国家基金会,以发展科学技术的主张。从那时候起,政府拨款先在较有条件的大学办研究生院,专门培养科技人材,并在几十所大学授学位。张老认为,普遍推行学位制是战后美国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您能谈谈学位制促进美国科学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吗?”记者问。
张教授说,“首先,我们可以看看目前世界上的几大重要学科,美国几乎都全面超过西欧国家,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事实正是这样。战后美国在许多重要学科领域,如原子能利用、激光、电子计算机、电子通讯、卫星和宇宙航行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据统计,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技术革新有60%是美国首先研究成功的,有75%是首先在美国应用的。
张老接着说,“从美国战后获得诺贝尔奖金人数的变化,也可以看出推行学位制后美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从开始颁发诺贝尔奖的1901年到1980年,全世界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67人中,美国有129人,占35%以上,居各国首位。在这129人中,有113人是在战后普遍推行学位制之后得奖的,超过同期西德、英国和法国三国获自然科学奖人数的总和;而在战前漫长的45年里,美国只有16人获奖,还不到西德得奖人数的一半,只占西德、英国和法国同期获奖人数总和的23%左右。
张文裕教授说,“现在,美国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学技术队伍。”记者从有关资料中了解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1941年只有87,000人,现在在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有170万—180万人。1979年美国共授予31,200人博士学位。
当然,美国科技事业和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同花在科技和教育上的经费增长是分不开的。有关资料表明,1941年美国用于科研的费用只有九亿美元,五十年代初增加到每年约50亿美元,1977年增加到408亿美元。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中,美国的科研经费增长了15倍,教育经费增长了6倍,而国民生产总值只增长了3倍。
张文裕教授认为,由于国家重视科研和教育事业,拨款较多,美国的科研机构和大学资金充足,教学和实验设备先进,资金和科研人员实力雄厚,这为人材的成长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为推行学位制奠定了物质基础。学位制的推行和学位水平的提高,大大依赖于科学实验的发展,实践是理论的源泉、科学的根本。此外,获得学位的科技人员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能够找到比较理想的职业并享有较好的生活待遇,也是美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学位制也存在着一些弊病。比如,科学成果往往被用来当作谋取最大利润的手段,学位制本身也有可能被垄断资本用作为诱惑和收买科学家的手段。真正有才学的人不一定能获得学位,而某些有钱有势的人则可以依靠钱财来捞取学衔,等等。
当谈到我国实行学位制的意义时,张文裕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解放后我国几次起草学位条例,第一次是1954—1957年,第二次是1961—1964年。1966年高教部根据周总理指示拟订了学位条例(草案),但由于十年动乱,没能实行。张老说,实行学位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国发展科学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立法。他特别强调指出:实行学位制将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促进科学专门人材的成长,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7版()
专栏:

匈牙利的自留地和辅助地经济
舒鸥
自留地和辅助地经济在匈牙利的农业生产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在拥有1,060万人口的匈牙利,它们生产的禽蛋可供500万人的需要,土豆、蔬菜、水果等可供200万—300万人的全年需要。什么是自留地和辅助地经济呢?自留地经济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和他们的家属在自留地上所经营的农、牧、副业生产。辅助地经济主要是指国营农场职工、农村教师、沿铁路线的铁路职工等劳动者和他们的家属在国家作为工资津贴分配给他们的少量土地上进行的生产活动。还包括农村的非农业就业人员在宅旁地和城乡居民在私人园地上经营的农业生产。每个社员自留地最多为0.6公顷,每户不得超过一公顷;辅助地每户最多只能有0.3公顷。
匈牙利政府认为,在集体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自留地和辅助地经济是集体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必要补充,因此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政府具体规定了国营农场和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协助、指导自留地和辅助地经济的任务。协助、指导的形式很多,目前较普遍的方式是合作社和国营农场在自己的年度计划中,具体规定向自留地和辅助经济提供那些服务项目、生产资料和准备收购的农副产品数量。然后依靠价格政策和其他经济手段使其适应集体经济的计划,并且通过预签产销合同的办法收购它们的产品。国家向自留地和辅助地提供“生产贷款”,还按计划逐年增加化肥、农药、小农机等的供应。为了防止某些不良倾向的发展,政府也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例如,规定了自留地和辅助地的最高限额;社员必须保证一定的出勤率后才能经营自留地;对收入过高的经营者课以重税等。自留地经济和辅助经济的发展,可以活跃市场,改善供应,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此外,匈牙利认为自留地和辅助地还可以利用各家各户的闲散劳动力,如妇女、退休人员、半劳动力和一部分职工,这对解决匈牙利农业劳力不足问题也有很大意义。


第7版()
专栏:

惊险激烈的摩托车运动
高原
意大利摩托车队最近应邀来我国访问,并与我国家集训队、八一队、北京队、广东队进行了友谊比赛。意大利摩托车队是世界摩托车赛的劲旅,曾获得欧洲和世界冠军。这次来访的意大利摩托车队实力雄厚,具有世界水平。我国1952年才开展这项运动,水平较低,这次意大利队来访正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
摩托车运动是一项惊险激烈的运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为了检验新型交通工具摩托车的性能及质量,举办过非正式的国际比赛,从而开始把摩托车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开展起来,并形成一套竞赛制度和规则。
1904年9月,在巴黎郊区柏山举行了首次正式的摩托车比赛,奖杯由法国摩托车俱乐部提供。参加的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丹麦和奥地利五个国家。每个国家只参加二至三名选手,共有11个运动员。驾驶的车必须是本国产品,竞赛路线是一个周长为54公里的环行路,行驶五周,共270公里。比赛结果,法国队获胜。
这次比赛期间,五个国家的摩托车运动负责人,联合发起成立了国际摩托车俱乐部联合会。但由于当时摩托车运动开展上的一些困难,这个联合会在实际上名存实亡。1912年11月28日,英国汽车联盟倡议重新成立国际摩托车俱乐部联合会,参加的有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和美国,总部设在伦敦。1949年4月5日在卢森堡开会改名为国际摩托车联合会,简称国际摩联。1959年1月把总部从伦敦迁移到日内瓦。1979年10月,我国被接纳为会员国。现在共有会员国51个。开展这项运动比较普及的国家,有意大利、英国、法国、西德等西欧国家和美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
意大利是摩托车运动开展最普及的国家之一,全国有10%的人喜爱这项运动。每年要举办七百多次国内和国际比赛,运动水平相当高。去年在世界公路锦标赛中获两个车型冠军和世界六日赛获团体冠军。意大利生产的摩托车性能优良,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年来,美国的摩托车运动发展较快,拥有一大批优秀选手,在世界锦标赛和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过许多优异的成绩。他们使用的摩托车多为日本产的,比较盛行的比赛项目是场地越野赛。这种比赛场地修有大小土坡、沼泽地,180度急转弯多至20个,规定一定路线。比赛竞争激烈,优胜者可得大批奖金。
日本是亚洲摩托车运动开展最广泛的国家。它的摩托车工业相当发达,年产数百万辆。每年8月,全国集中万名优秀选手进行训练。比赛季节里,每星期天各地至少有10个以上的比赛活动。每年3月至10月,进行10场全日本越野大奖赛,以总成绩计算取优胜。(附图片)
图为中国、意大利两国摩托车选手在北京比赛。
本报记者 王东 摄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美选手刷新女子两英里跑世界纪录
美国运动员弗·拉里乌,最近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室内田径锦标赛中,以九分三十八秒一的成绩创造了女子两英里赛跑世界纪录。这个项目原来的世界纪录为九分三十九秒四,是由拉里乌本人一九七四年在圣迭戈举行的一次室内田径赛中创造的。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英运动员创室内三级跳远世界纪录
二十三岁的英国运动员基思·康纳,最近在底特律举行的美国全国大学生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创造了男子室内三级跳远十七米三一的世界新纪录。康纳是代表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参加这个项目比赛的。他的这个成绩比苏联运动员沙·阿勃贾索夫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举行的第十二届欧洲室内田径锦标赛中创造的纪录远一厘米。(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