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在泰国官兵遭越军袭击后
炳总理下令还击越军
新华社曼谷3月19日电 据此间报纸19日报道,本月17日在达叻府边境发生泰国海军陆战队官兵被越军袭击的事件后,炳总理18日对记者说,他已下令采取军事行动,给予敌人以还击并将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抗议。
泰国政府和军队的其他领导人也在18日分别向记者发表了谈话。
副总理、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森上将在向在此次遭受袭击事件中牺牲的两名海军官兵遗体洒水后说,他已下令海军提高警惕,加强巡逻并命令海军署派高级将领前往肇事地点视察,调查真相,以便向政府提供材料,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他说:“我本人身兼最高司令,也必定亲自前往肇事地点进行视察,同时希望人民不必担忧,军方一定能够控制局势。”
泰国海军总司令沙木上将说,泰国政府将把这次事件的真相报告联合国,以便在政治上进行反击。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在戈公省北部歼灭一批越军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报道,柬埔寨国民军和游击队最近在戈公省北部歼灭一批越军。
这家电台报道说,3月15日,国民军和游击队在戈公省北部挫败越军多次扫荡之后,3月15日又在奥达一带击溃越军七次进犯,歼敌一百七十人。
在这以前,3月4日,国民军和游击队在戈公省北部粉碎越军分三路进行的扫荡,同时乘敌空虚,袭击了戈鲁塞山越军据点,共歼灭越军近200人。3月6日,国民军和游击队在奥达和奥祖一带分三路袭击越军,敌军在战场上遗尸25具,另有40人被打伤,残敌仓皇逃跑;国民军和游击队缴获60迫击炮一门、火箭筒三具、冲锋枪11支、子弹6万发、苏制地雷60颗以及其他军事物资一批。3月12日,游击队又袭击了奥达附近的一个越军据点,歼敌36人,缴获苏制地雷54颗。


第6版()
专栏:

侵柬越军施放化学毒药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从3月9日到11日,侵柬越军接连在马德望省诗梳风县沿达河大约五公里长的区域内施放化学毒药,致使当地一批群众中毒,其中六人死亡,十五人严重中毒。广播说,这种毒药是一种新式化学毒药,嗅到后头晕目眩,咳嗽吐血,直至死亡。


第6版()
专栏:

马来西亚外长指出越南侵柬威胁世界和平
罗外长要求外国军队从柬埔寨撤走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吉隆坡消息:据美联社报道,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里陶丁18日指出,越南武装干涉柬埔寨威胁了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他是在为来访的罗马尼亚外长斯·安德烈举行的宴会上指出这一威胁的。他说:“马来西亚和东盟其他国家都是柬埔寨和越南的近邻,所以直接受到这种局势的影响。它们一致谴责越南的干涉行径,并一致希望找到恢复这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办法。”
里陶丁还说,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柬埔寨人民没有机会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么整个地区将继续是个不稳定地区,是超级大国争夺的一个小卒子,是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他说:“我们希望这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繁荣强盛,都能在没有外界干涉的情况下决定它们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指出,东盟为解决柬埔寨问题而作的努力“不针对任何人”。他还说,马来西亚和东盟的和平努力和联合国决议是一致的。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新加坡消息:据西方通讯社报道,正在新加坡访问的罗马尼亚外交部长斯·安德烈今天重申,罗马尼亚的立场是一切外国军队必须从柬埔寨撤走。
安德烈指出,罗马尼亚不承认金边韩桑林政权。他还说,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用武力对付另一个国家。
安德烈是在同新加坡外交部长达纳巴兰会谈时表明上述立场的。据报道,新加坡政府对罗马尼亚在柬埔寨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表示非常高兴。
安德烈还表示,希望发展罗新两国之间的贸易。


第6版()
专栏:

阿游击队在赫尔曼德省取得重大胜利
在拉什卡尔加捣毁警察局袭击监狱 在纳达里县缴获大量武器
新华社伊斯兰堡3月19日电 据阿富汗新闻社报道,阿富汗穆斯林游击队3月14日袭击并捣毁了阿富汗当局设在赫尔曼德省拉什卡尔加的警察局。
报道说,战斗持续了24小时,游击队打死苏联侵略军和阿富汗傀儡军20人,击毁坦克三辆。
游击队3月6日还袭击了拉什卡尔加的一所监狱,释放了90名政治犯,缴获机枪25挺。
游击队12日在这个省的纳达里县对敌人的一次猛烈袭击中,缴获100挺轻、重机枪和45,000发子弹。
另据报道,游击队最近在拉格曼省省会迈特兰与敌人交战。战斗中,一名被阿富汗傀儡军强拉入伍的穆斯林战士突然对附近的一群苏联士兵开火,打死打伤全部敌人,他自己逃到了游击队一边。游击队在这次战斗中打死了七名苏联士兵。
在拉格曼省查尔德的另一次交战中,游击队击毁了一辆坦克和两辆货车。
(附图片)
活跃在喀布尔以北的游击队员正研究反击苏联侵略军、保卫科查村的作战计划。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出现饥荒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据合众国际社19日报道,在苏联占领的阿富汗的一些地区,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出现广泛的饥荒。
从阿富汗北部巴达赫尚省和东北部山区到新德里的旅行者说,冬天,在那些遭到战争蹂躏的村庄里,许多儿童饿死了。村民严重营养不良。
阿富汗东部的瓦尔达克省缺乏粮食和木柴,许多家庭靠吃生粮食度日。
出现饥荒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军队为了不使游击队得到粮食,派武装直升飞机对农庄进行狂轰滥炸,处罚那些帮助游击队的农民。许多农民逃离农田,参加了游击队。


第6版()
专栏:

美国七个州万余煤矿工人举行罢工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七个州的一万多名煤矿工人昨天开始举行罢工。
这次罢工是由于新的劳资合同谈判破裂触发的。煤矿工人和矿业主的三年劳资合同将于本月27日届满。工人们在新的劳资合同谈判中,要求今后增加工资10%,采取相应措施来对付日益上涨的生活费用,并且要求改善福利待遇和缩短工时。矿业主没有同意这些要求,谈判于17日破裂。于是宾夕法尼亚、西弗吉尼亚、肯塔基、俄亥俄、伊利诺斯、弗吉尼亚和阿拉巴马州的31个煤矿的工人举行了罢工。
(附图片)
美国煤矿工人3月9日在白宫附近集会反对削减福利金。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伊东外相强调要用长远眼光考虑日美日中关系
新华社东京3月19日电 日本外相伊东正义在访美前,今天在这里的外国记者俱乐部午餐会上强调“要用长远眼光考虑日美关系和日中关系”。
伊东是在谈到美国要求日本增加防务预算和中国因进行经济调整而计划停建一些项目时说这番话的。他说,日本对这两个问题应该作出自主的判断。目前日本财界领导人士已到中国去了。关于日中两国间的经济问题还要再进一步具体磋商。他说,“我认为它不至于损害日中友好关系,这也许会关系到两国的财政问题,但不能用短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以长远的、长期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他强调说,日美关系是很重要的,日中关系也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这两件事都能找到既不损害两国关系,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6版()
专栏:

二阶堂说苏联是不能信任的国家
据新华社东京3月19日电 据《读卖新闻》今天报道,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堂,18日说:“苏联那个国家,不能信任。同那样的国家谈(北方领土问题),好不好?”
二阶堂是在自民党出版局主办的每月例行讨论会上说这番话的。他对最近苏联向西方各国展开的“微笑外交”表示了强烈的警惕。
在昨天的讨论会上,二阶堂还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向波兰边境周围集结苏联军队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强调了西方各国加强团结的重要性。
二阶堂的讲话和铃木首相16日在国会的答辩一样突出地表示了政府、自民党在修复对苏关系上的慎重态度。


第6版()
专栏:

西欧七国和华约分别举行军事演习
新华社巴黎3月17日电 法国和西欧其他国家之间的空防演习今天在法国东部和布列塔尼地区开始举行,明天将在法国本土全面展开。这是西欧今年最重要的一次联合空防演习。参加这次代号为“达特克斯81”演习的有来自法国、英国、西德、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约七百架作战飞机。
据报道,这次演习的目的是要在非常接近实战的条件下使空军部队得到训练,并检验部队在拦截、防御、后勤控制等方面作出反应的能力。
同时,法国陆军部队“阿尔卑斯81”军事演习昨天已在法国东南部开始,并将持续到3月20日。参加演习的有包括部分空军和海军分队的11,000人、2,500辆军车和50架直升飞机。此外,滩头登陆演习和空降演习将在阿尔比昂高原核导弹基地附近举行。
据新华社华沙3月17日电 据波通社报道,代号为“联盟—81”的华沙条约国联合武装部队陆海军首长司令部联合军事演习正在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领土上进行。


第6版()
专栏:

达科当选为中非共和国总统
据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班吉消息:据中非共和国最高法院昨晚宣布,在3月15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代理总统戴维·达科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新总统任期六年。
这是1979年9月推翻博卡萨皇帝以来在中非共和国举行的第一次总统选举。在这次选举中,达科获得全部744,688张选票中的374,027张,占50.2%。得票数占第二位的是前首相、中非人民解放运动领导人昂热·帕塔塞,他获得全部选票的38.1%。中非共和国是非洲少有的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中非共和国1960年8月宣布独立。在1964年1月第一次大选中,唯一的候选人戴维·达科当选为总统。1966年元旦,原陆军参谋长博卡萨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达科政府,并自任终身总统和元帅。1977年12月,博卡萨登基称帝,改国名为中非帝国。1979年9月,达科发动政变,恢复共和制。


第6版()
专栏:

埃及苏丹即将恢复全面关系
本报开罗3月19日专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埃及和苏丹两国政府将在数周之内恢复全面外交关系。埃及《金字塔报》今天以头版通栏标题报道苏丹总统尼迈里的讲话说:“在数周之内,两个兄弟国家将恢复全面关系,尽管其它一些阿拉伯国家仍然断绝与开罗的关系。”
据《金字塔报》报道,两国领导人已分别内定了派驻对方的新大使人选。据认为,这是两国即将宣布恢复全面外交关系的最后准备工作。
消息说,尼迈里决心尽力使埃及回到阿拉伯团结的核心中去,因为苏联对苏丹、阿拉伯世界和整个非洲的威胁正在不断加深,把埃及孤立于阿拉伯世界之外的局面削弱了本地区的抗衡力量。
苏丹和埃及是两个重要的尼罗河国家,两国历来有着密切的友好关系。两国政府多次宣布,它们之间存在着互为战略纵深的关系。
在利比亚干涉乍得事件后,苏丹政府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和担忧。埃及总统府事务国务秘书曼苏尔·哈桑宣布,埃及正十分关切地注视着利比亚在乍得的部队在靠近苏丹边境地区的活动。他说,如果事态严重发展,埃及将立即干涉,保卫苏丹。
苏丹政府一向重视它与埃及的关系。苏丹政府从未撤回它在埃及的大使馆。有消息说,苏丹从去年以来一直在为埃及和其它一些阿拉伯国家缓和关系作调解工作。


第6版()
专栏:

塔斯社的“机警”
本报讯 捷克斯洛伐克外长赫努佩克17日在莫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波兰局势时,联系到捷克斯洛伐克在1967年和1968年的历史情况,认为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西方通讯社纷纷作了报道,但塔斯社十分机警地没有报道这一内容,虽然其中并未提到当年苏联武装侵捷这一受到举世谴责的事件。


第6版()
专栏:

印度人口达六亿八千三百多万
新华社新德里3月19日电 印度在今年2月举行了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据印度官方18日向议会提供的这次人口普查资料,印度人口到今年1月达六亿八千三百八十一万零五十一人,在独立以来的34年中,人口增加了一倍。
1971年普查,印度人口为五亿四千八百一十五万九千六百五十二人。在过去十年中,人口增长了24.75%。而在1961—1971年期间,人口增长了24.8%。据印度官方人士说,如果象现在的增长率再继续下去,印度人口在本世纪末可能再增加一倍。印度人口中,男性略占多数,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00∶935。男性为三亿五千三百三十多万人,女性为三亿三千零四十多万人。
印度人口出生率1971年为41‰,1981年下降到36‰。同期人口死亡率从15.7‰下降到14.8‰。
印度人口的平均寿命1971年为46岁,现在增加到54岁。
在印度人口中,识字的占36.17%,1971年时占34.45%。男性中识字的有一亿五千八百万人,而女性只有七千九百万人。


第6版()
专栏:

我政府向联合国提供两笔捐款
新华社联合国3月19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周南今天通过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向联合国纳米比亚基金和南非信托基金各提供两万美元作为1981年的捐款。
今天是国际消灭种族歧视日,中国政府提供这笔捐款是为了支援纳米比亚和阿扎尼亚人民的正义斗争。


第6版()
专栏:

票面越来越大 价值越来越小
英发行五十镑大钞应付通货膨胀
新华社伦敦3月19日电 英国英格兰银行今天宣布,一种新的50英镑票面的钞票将从3月20日起在英国投入使用。
银行官员指出,发行这种新的钞票,主要是由于通货膨胀严重。据了解,现在的50英镑只相当于1943年的5.18英镑和1970年的13.25英镑。
现在在英国市面上流通的100亿英镑货币中,10镑和20镑票面的钞票占50%,而十年前只占15%。有人说,“在你口袋里的英镑票面越来越大,然而它们的价值越来越小。”
最近几年,英国是通货膨胀最严重的西方国家之一。两年前,保守党政府上台时,曾把制止通货膨胀放在经济政策中的首要地位。为此,政府采取了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措施。但是去年政府借款失去控制,从原计划的85亿镑增加到135亿镑。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也超过了20%。通货膨胀率虽然已从去年5月份的21.9%的最高峰下降到今年1月份的13%,但仍然高于1979年5月保守党政府上台时的10.1%。


第6版()
专栏:

伦斯说东西方关系能否松动取决于苏联
苏联“和平”建议目的是要在美欧间制造分歧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3月19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伦斯在评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最近提出的“和平”建议时说,西方联盟将根据苏联的行动和它表现克制的愿望来判断它的意图。现在,东西方关系能否松动,能否恢复真正的缓和,问题全在苏联一边。
伦斯今天下午向西方六家主要通讯社的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西方赞成通过各种适当的渠道,包括首脑会议,同苏联对话。但是这种对话事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并有理由相信它将取得具体成果。在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的情况下,美国匆忙同意同苏联举行首脑会谈是不谨慎的。他在谈话中再次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出其全部军队。
伦斯在谈话中明确拒绝勃列日涅夫关于暂缓在欧洲部署战区核力量的建议。这一建议是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冻结”现存的远程战区核力量,从而阻止北约实现其战区核力量现代化的计划。
伦斯指出,苏联部署的SS—20导弹去年已达到120枚,其中至少有110枚是针对西欧的。苏联建议的目的是要保持目前欧洲战区核力量有利于苏联的形势,这是西方国家不能接受的。
在谈到勃列日涅夫致函西方各国提出“和平”建议的目的时,他说,苏联的目的之一是要在盟国之间制造分歧,但是美国同其盟国之间总的来说没有分歧。


第6版()
专栏:

根舍拒绝苏冻结欧洲中程核武器建议
据新华社波恩3月19日电 西德外交部长根舍今天在西德电视台的电视讨论中说,东西方之间能否达成限制在欧洲部署中程核导弹的低水平的协议,这完全要看莫斯科如何行事了。
根舍说,过去两年内,苏联继续不断地发展中程导弹,西方只是在这种情况下才被迫通过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79年的“双重决议”。
他强调说:“如果苏联不参加谈判,不准备限制它的(导弹)系统,我们就将执行重新武装的决议。”
根舍再次拒绝了勃列日涅夫关于停止在欧洲部署中程核武器的最新建议。
他说,同意勃列日涅夫的建议就意味着已经部署在东欧的苏联导弹可以被保留下来,而西方所能做的只是在美国生产导弹,却不能部署。


第6版()
专栏:

西德政府发言人
指责苏联官员无礼对待西德总理
据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 波恩消息:西德政府发言人贝克尔18日强烈指责苏联企图影响西德舆论来反对西德政府的对苏政策。
贝克尔在内阁会议后对记者说,正在波恩进行私人访问的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企图影响西德的公众舆论来反对西德政府,这是“令人惊讶的”。
阿尔巴托夫16日在波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方面推销勃列日涅夫最近提出的关于冻结欧洲中程核武器的建议,同时指责西德总理错误地估价了苏联的建议。
贝克尔对记者说,阿尔巴托夫的行为是“不符合国际惯例和礼貌的”。
贝克尔还说,如果西德部长在苏联进行私人访问的时候这样做,苏联领导人会怎样反应?
17日,西德外长根舍在一次讲话中再次明确拒绝了苏联关于冻结欧洲的中程核武器的建议。


第6版()
专栏:

美国在中近东的政策动向
新华社华盛顿3月20日电 本社记者于恩光报道:里根政府就任两个月来,在外交和防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更加重视西南亚、波斯湾和中东的局势,它一再强调苏联对这个战略地区的严重威胁,并表示要对这一狭长地带的安全给以“最直接的关注”,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从印巴次大陆到苏伊士运河,东西长达两千五百多英里,是当前世界上最动荡的地区。超级大国的争夺,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斗争,地区性纠纷,民族矛盾和宗教纠葛等等,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特别是苏联利用这一地区的复杂形势,加紧推行其南下战略。这不能不使在这个地区拥有重大战略利益的美国感到忧虑。
在这种形势下,里根总统就任后立即宣布,美国必须加强在中近东的地位。必须保持美国在那里的“军事存在”。他说,“我们在那里的存在足以表明,并使苏联人明白,如果他们轻举妄动,他们就要冒同美国对抗的风险”。在国务卿黑格的授意下,美国国务院2月下旬特地在一项声明中宣称:美国目前在中近东“最优先考虑的事是阻止西方同苏联在这个地区力量对比的恶化”。国防部长温伯格3月初强调:“西南亚和海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苏美)争夺的中心”,“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将使用军事力量来对付苏联或苏联煽动的任何威胁”。
为了加强它在中东地区的防务,里根政府首先落实了为应付海湾地区危机而建立的快速部署部队计划以及改进和扩建在中东和印度洋地区军事设施的安排。最近公布的国防预算规定,在1981—1982年度用于这两方面的预算开支将达十亿美元。当国会讨论这个预算时,为加强在印度洋的设施又增加了一亿美元的拨款。
第二、里根政府决定今后五年内大力发展海军,其着眼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阻止苏联在中近东的扩张。根据新的防务计划,海军分得的拨款占各防务部门的首位。海军舰只将由目前的456艘增加到600艘。它还酝酿建立印度洋舰队,同时,与英法等国进行磋商,谋求在波斯湾联合部署永久性的海军力量。
第三、它还打算在中近东地区派驻陆军或空军。里根说,美国在印度洋的海上存在要同“陆地上的存在”相配合,单靠机动的海军力量不足以应付危机局面。据透露,美国目前正秘密地为此进行活动。
第四、里根政府对处于这一战略地区的有关国家的自身防务也很重视,认为加强这种防务是在那里实现对苏“军事平衡”,抵御苏联扩张的一个“重要方面”。3月10日,里根要求国会批准在下一财政年度拨款69亿美元作为对外军事援助,比原计划增加了九亿,其中主要受援国都在中近东和印度洋地区。
在外交方面,里根政府主要强调三点:一是地区性的问题应服从于对付苏联威胁这个大前提;二是改善和发展同这个地区所有国家的关系;三是在戴维营协议的基础上继续中东问题的和平进程。4月初黑格将首次出访中东,探索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同有关国家合作的途径,并为萨达特和贝京可能在5月间访美做准备。据透露,黑格想尽力说服沙特和约旦支持戴维营协议,特别是想劝说约旦参加关于巴勒斯坦自治问题的谈判,以便推动一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中东谈判。
引起舆论界注意的是,里根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经常谈到要“不偏不倚”。他在就职后不久说过,新政府在中东地区要“以一碗水端平的态度来做一切它可能做到的事情”。这与他竞选时向以色列“一边倒”的言论相比,确有“某种变化”。
里根政府对中近东的政策目前尚处于形成的过程之中,许多具体问题仍悬而未决。它想要在阿、以之间搞平衡,但又不肯放弃袒护以色列的基本立场;想要推动中东和谈,但又回避巴勒斯坦这个核心问题;想要在中近东加强其“军事存在”,但如果得不到有关国家的赞同,也难于实现。正如《纽约时报》所说,美国“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政策,都要遇到大量的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