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提高经济效果极为重要
  董辅礽
所谓经济效果,用最概括的话来讲,就是投入同产出的比较,投入量为一定,产出越大,经济效果越大;产出量为一定,投入量越小,经济效果越大。所谓投入,视我们所考察的对象而有不同,它可以是积累额、投资额、占用的资金额、消耗的资金额、活劳动的消耗额、原材料和动力的消耗量等等。所谓产出,也视我们所考察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它可以是国民收入额、产值、生产能力、产品量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考察的需要,选定特定的投入同特定的产出进行比较,以便从特定的方面衡量经济效果。例如,把积累额同国民收入的增长额进行比较以考察积累的经济效果,看看用100元积累能增加多少元国民收入,增加的国民收入越多,积累的经济效果越好,或者反过来,看看增加100元国民收入需要花多少元积累,花得越少,积累的经济效果越好。再如,我们也可以用一定单位(譬如10万元)的投资同某种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以考察投资的经济效果。又如,可以把一定单位的能源消耗(譬如一吨标准煤)同工业产值进行比较,以考察能源利用的经济效果。我们讲求经济效果,就是要用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为了取得一定的产出所用的投入为最小。我们从事经济工作,不论是进行工农业生产,从事基本建设,还是经营商业,都要讲求经济效果,把经济效果的大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经济工作的好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
讲求经济效果,对于我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具有头等意义。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就要使我国的国民收入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大量的积累。资金积累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我们可以借入一部分外资,但这总是有限的,要受我们的偿还能力和技术的吸收能力的限制。所以,实现现代化所需的资金基本上要靠我国的内部积累,而在国民收入为已定的情况下,为了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可能把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积累。那末,出路何在呢?在于提高积累的经济效果,使每百元积累能增加更多的国民收入。就这一点来说,潜力是很大的。近几年,我国每百元积累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只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半稍多一点,或者反过来说,为了增加一定数额的国民收入,现在要多花将近一倍的积累基金。(这里,我们还没有考虑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国大规模建设的初期,那时大量工程正在建设或刚刚投入生产,还没有在增加国民收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不能认为积累的经济效果是足够高的。)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积累的经济效果能够提高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水平,用同样多的积累基金就可以使国民收入的新增加额提高将近一倍,这样,我们就不仅可以有更多的国民收入用于增加消费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而且可以与此同时拿出更多的积累基金用于扩大生产,加快建设速度。
我国多年来造成积累的经济效果低的原因很多。积累的经济效果差,首先表现为固定资产积累的经济效果差。这里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太分散,使得建设周期拖得很长。其次是重复建设很严重,各方面又不配套,许多项目建成以后,缺原料、少能源、无市场,不能正常生产。再次是基本建设和投产企业管理不善,大量浪费。还有其他一些原因。积累的经济效果低还表现为流动资金积累的经济效果差。这里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是产品不合需要,质量差,造成大量积压。其次是原材料消耗定额高,原材料的储备相应增加,流动资金周转缓慢。再次,产品管理不善,交通运输堵塞,使得货不能畅其流,物不能尽其用。
当前进行经济调整,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努力用好有限的投资,少花钱多办事,更要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现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的经济效果,特别是要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第5版()
专栏:

  调整比例和提高效果
  张曙光
调整,说到底,就是要重新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和生产资源,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把我国的国民经济转入平衡发展和协调运动的轨道。这是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比例失调,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各个因素长的太长,短的太短,重的过重,轻的畸轻,必然表现为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某种停滞和中断,表现为现有生产条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能,从而降低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例如,从1958年以来的21年间,总的来说,由于积累率过高,积累规模过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负担能力,因而全部积累不能顺利实现,这就大大降低了积累效果,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从1958年起,我们不是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搞高指标、高积累,而是保持一个适度的积累率,比如25%,同时,保持“一五”时期的积累效果,即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达到35元,那么,1978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将达到5,607亿元,比实际水平增加2,500亿元,按人平均的国民收入也会达到585元,比实际水平增加86.3%,按人平均的消费基金将会达到439元,比实际增加133.5%。按此计算,1968—1969年,我们就可以达到1978年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1964—1965年,就可以达到1978年的人均消费基金水平。可见,搞不切实际的高积累,使积累效果大大下降,造成的恶果是多么的严重呵!
搞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从根本上说,大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特别是国民经济宏观效果。当前的调整,首先要压积累,下基建,改变投资方向,重新组织和合理使用现有的生产能力。正确地充分地发挥这些措施的作用,就会使经济效果显著提高。但是,如果我们指导思想不明确,不注意在调整中把提高经济效果放在突出的地位,那么,仍然会降低或抵销这些措施的作用,甚至降低经济效果。比如,我们在增加能源工业投资的同时,如果降低了能源生产建设或能源利用的效率,那么,增加的投资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或者生产的能源就会白白浪费掉。这样,能源紧张的失调局面还是难以改变,经济效果也难以提高。
经济效果的提高,劳动时间的节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改变为满足一定的需求所需的劳动数量,这又会改变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之间合理分配的比例。社会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时间越少,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时间就可以越多;用于生产的劳动时间越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越多。所以,经济效果提高得越快,社会再生产比例变化的可能和变化的范围就越大,变化的方向也就会更加合理。因此,在调整时期,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我们从失调走向协调、从不平衡走向平衡、从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可靠桥梁。
在保持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积累效果就可以降低积累率,增加消费数量。如果能够达到“一五”时期的积累效果,那么,为保持1976—1978年国民收入增长7.6%的速度,我们所需要的平均积累率就不是33%,而只是23%,三年的积累总规模就不是2,671亿元,而是1,831.95亿元。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积累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
如果能够把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百元资金实现的税金和利润,提高到“一五”时期31.9元的平均水平,那么,197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实现的税利就会达到1,113.9亿元,比实际增加249.5亿元,这不仅可以弥补当年财政的全部赤字,而且还会有数十亿元的节余。
如果把我们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0%,每年就可以节约6千万吨标准煤,这就可以大大缓和能源供应的紧张状态,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且有利于能源工业内部采掘比例、采储比例的调整,从而加快我国能源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
由此可见,提高社会生产的经济效果,是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一个关键。在调整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经济效果,千方百计地提高经济效果,把我们的经济发展从重数量、重速度的轨道转入重质量、重效果的轨道,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第5版()
专栏:

  要提倡“得失”论
  冯玉忠
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左”倾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忽视甚至否定经济效果。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损失惊人,但不准说这是“得不偿失”。从此,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就出现了不计生产成本、不讲投资效果、不顾盈亏赔赚的奇特现象。其实,得失论正是经济效果论。今天,不但应该从理论上为得失论恢复名誉,而且在实践中还有大加提倡的必要。党中央决定进一步调整经济,就是总结多年来经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它不仅能解决久已存在的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使我们的经济工作从“左”的思想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清除我国经济几经折腾的“病根”,把国民经济转移到综合平衡、讲究效果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效果表现为资本效果和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但一些工业发达国家讲究经济效果的科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经营方法,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日本,从投资建厂到产销经营,都有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据我所知,比较突出的有如下三点:一是投资建厂的审定程序形成了健全的“作业”体系。从构思、调查、计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机器购进、安装、试运转和批量投产到市场经销,均按最佳经济效果形成一个综合体系,反复调查,精心分析,精益求精,以求最佳方案。在审定过程中,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都有“采用与否判断”,再三回归到前一个环节;这种“作业”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把各个环节上的潜在弊病挖掘出来,以便及时研究,重新审定,采取良方,决不轻易拍板定案。其二是集思广益,防止独断专行。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就明确地把“改进质量和降低成本”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经常考虑“哪里还有浪费”,
“能不能更加合理化”。一九七六年,拥有四万四千人的丰田公司,收到“合理化建议”共达四十六万三千多件,采纳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三。其三是有一套健全完备、“配套成龙”的经济法规。这是日本政府干预经济、协调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战后,日本经济法律、法令、条例等多达近万项,成了国家指导经济、提高宏观经济效果、促进经济合理化的“社会规章”。
社会主义生产和经营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十分讲究经济效果,提倡经济工作中的“得失”论。讲究经济效果,体现着人们对劳动的爱护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与关怀。因此,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不仅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注意经济效果,尤其在宏观经济决策上更要特别讲究经济效果,同时把微观与宏观、眼前与长远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前大抓调整,更要注意经济效果,例如关停并转,何者关停,如何关停,何者并转,怎样并转,均应精打细算,选取最佳方案,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当然,忽视和降低经济效果,不单是“左”的思想影响,现行经济管理体制也不利于提高宏观的和微观的经济效果。因此,从长远说,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彻底改革经济体制,建立和健全一套促进和确保实现最优经济效果的章法,把经济责任、经济权力、经济利益与经济效果统一起来。让“得失”论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中受到重视,使我们的经济工作者和广大劳动者向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竞相进取,永不懈怠!
编者按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曾引起广泛的重视,在理论与实践上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很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经济效果问题。在实现四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提高经济效果当作一项根本任务来看待。过去二十多年,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经济效果很低,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提高经济效果的根本途径是贯彻八字方针,特别是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调整与改革搞好了,经济效果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就能够走上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当然,如何提高经济效果,关联到大至宏观经济决策,小至每个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很复杂。我们希望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都来重视这个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5版()
专栏:

编者按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讨论,曾引起广泛的重视,在理论与实践上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很有必要进一步讨论经济效果问题。在实现四化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提高经济效果当作一项根本任务来看待。过去二十多年,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经济效果很低,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提高经济效果的根本途径是贯彻八字方针,特别是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搞好经济体制的改革。调整与改革搞好了,经济效果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就能够走上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当然,如何提高经济效果,关联到大至宏观经济决策,小至每个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涉及的问题很多很复杂。我们希望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都来重视这个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5版()
专栏:

  正确认识和对待手工业
  戎文佐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国民经济调整的现阶段,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手工业,这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下面就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手工业生产要不要发展?
手工业是和现代工业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现代的机器大工业比起手工业来,确实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如果否定这一点,在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但是,不能因此抹煞在我国发展一部分手工业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也不应把发展手工业和现代化建设对立起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规模和速度,自然要受上述基本情况的制约,具体表现在下列许多矛盾上:积累有限和要求安排就业的人数众多;引进技术的需要很大和出口货源有限、外汇不足;工农业生产发展要求很快和能源缺乏;人民的购买力增长较快和消费品生产供不应求,等等。积极发展一部分手工业生产,以少量的投资吸收大量的劳动力,以出口劳动密集的手工业品进口先进技术产品,以少量的能源消耗发展日用工业品和工艺美术品,弥补现代轻工业生产的消费资料的不足,所有这些正是解决上述诸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当然,不能片面地夸大发展手工业的意义和作用,忽视它确实存在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弱点。因此,在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已经占有明显优势的领域中,就不宜盲目地提倡发展手工业,而要充分发挥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优越性。多年来,我国的近代和现代纺织工厂、卷烟工厂、酿酒工厂、皮革工厂、塑料加工工厂原料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而大量的基本上依靠手工生产、土法上马的小厂却在全国到处发展、遍地开花,发生以落后挤先进的反常现象。在经济调整时期,对这些和现代大工业争原料、粗制滥造、得不偿失的手工业作坊群,我们应该分别不同情况,实行关停并转,以便把有限的原材料优先满足技术先进的现代轻纺工业的需要,取得尽可能好的经济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手工业生产确实是有条件的。
我们也不能把事情绝对化。在某些情况下,手工业生产往往具有相对的优越性。比如说:对一些需要经常更换品种花色的日用小商品的生产,对某些资源分散、运输困难、宜于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的生产,对某些不适合使用机器的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对某些以参差不齐的边角余料为原料的修旧利废性的生产,对为大工业提供粗加工的原材料或者协作件的生产,对于利用某些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陋就简的生产,等等,手工业往往可以起到大工业所不能起的作用。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全国城乡广开原料来源和生产门路,切实发展那些在品种质量上有特色、在手艺上有特长、在国内外市场上大有销路的手工业生产或服务事业,就完全可以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长处,克服资金、原料和能源不足的困难,使国民经济获得一个较为迅速的发展。
二、手工业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
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曾经指出:“手工业要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当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系统的平均机械化程度只有3.76%,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年劳动生产率每人只有1,500元~2,000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变化,现在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系统的平均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40%以上,每人年平均劳动生产率也已经达到7,000元左右。许多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生产社组(包括原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和后起的街道生产社组、家属生产社组、知青生产社组)在新建的时候,一般都是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它们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依靠本身的积累,在国家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渐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是必须继续坚持的方向。
但是,不能就此认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是提高手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唯一方向。比如说,引导手工业向工艺美术化方向发展,变一般的手工业品为工艺美术品,往往也可以收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果。同样数量和质量的原材料,通过精工细作、艺术加工,以产值表示的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高出许多倍。一块普通的亚麻布,经过精细的抽纱、刺绣,就会身价倍增;苏州生产的高级檀香扇,用料少,手艺精,一把扇子可卖一百几十元,超出一般价格的十倍。
应该看到,许多用机器制造的普通日用品,通过艺术加工,在机器制作的基础上加上刺绣、彩绘、雕刻或者镶嵌等手工艺,就可以大大增加收入。服装、陶瓷、玻璃、家具等行业,尤其突出。这说明,手工业生产发展的上述两个方向可以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还应该看到,手工业生产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要有一定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家之所以赞成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是因为这样做能为他们实现更多的利润;当机械化、自动化不能带来更多利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转而采取手工劳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不能完全按利润多少办事,但是却必须讲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包括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效果和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经济效果。特别是在当前的经济调整时期,基本建设战线要坚决缩短,对现有企业实行革新、挖潜、改造的投资有限,某些手工操作就不宜急于向机械化生产过渡。
三、手工业的队伍应该缩小还是扩大?
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全面的分析。就原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来说,随着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从事手工操作的人数也就越少,手工工人也就随之逐步转为现代产业工人。作为一种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原来的手工业队伍应该逐步缩小,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但是,不能就此得出手工业队伍只应缩小不应扩大的结论。从我国的实践来看,二十多年来,原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虽然随着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批地升级为使用机器生产的合作工厂,但是更多的各种形式的集体生产合作组织却不断涌现。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上述情况还将继续下去,整个手工业队伍,特别是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生产合作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大。
这是因为,在我国的城镇中,每年有几百万人要安排就业,现代工厂只能容纳其中的一小部分。根据典型调查,一般每年都有20—30%的劳动力要参加手工业生产服务队伍,在经济调整时期,这一比重还要增大一些。再说,在我国农村中,每年有一千几百万新增劳动力要投入生产,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要依靠发展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生产来解决。就企业的机械化程度来说,多数社队工业企业并不是真正的工厂,而是工场手工业、农村手工作坊。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迄今还占全国劳动力总数80%以上的农业劳动者,在今后二十年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势必要有几千万以至上亿人转到其他经济战线上来。我国有五万多个公社所在的农村集镇,有人初步估算,如果在20年时间内,能够让这些小城镇平均吸收2,000人就业,就可以提供一亿多个劳动力就业的机会,其中发展手工业生产无疑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阶段,积极提倡发展城镇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以至适量的个体手工业,努力扩大手工业劳动者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从局部看来,手工业生产好象是落后的东西,手工业队伍的劳动生产率确实是比较低的。但是,它却可以解决大量的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这种扩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它不是倒退而是前进。
为了更好地发展手工业,要制订和贯彻对手工业劳动者的政策。不论是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劳动者还是个体手工业户,在政治上都应该一视同仁,在经济上应该按劳分配,在税收、价格和信贷政策等方面应该有所照顾。我们一定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保障手工业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第5版()
专栏:

三联书店出版《青年文稿》
《青年文稿》的作者和编者都是年轻人。《历史的沉思》是《青年文稿》的首册,收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对象和作为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的沉思——中国封建社会结构及其长期延续原因的探讨》、《婚姻问题初探》等十篇文章。
《青年文稿》今年内还将出版四册,每册十万字左右。(张刚)


第5版()
专栏:

《太平天国人物论集》将出版
苏双碧同志的专著《太平天国人物论集》即将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太平天国历史上的八个主要人物分别进行评价。它的特点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和论述太平天国历史结合起来,既抓住了各个人物的不同重点,又反映了太平天国历史的本质特点;既有正面的论述,又有对有关的学术争论的评议。作者通过大量材料,探讨了太平天国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祝家)


第5版()
专栏:

《太平天国论文选》出版
建国以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据统计,三十年来各报刊发表的文章达二千多篇。为了反映这方面的研究水平,促进百家争鸣,三联书店委托北京太平天国历史研究会汇编了一部论文选,最近已出版。这部论文选分为上下两册,收文八十二篇。
(晓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