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医治旧伤 不创新伤
  中共唐山市委认真平反冤假错案 彻底整顿领导班子 发展安定团结形势
编者按:全国多数地区、部门和单位的清查工作与整顿领导班子的工作是做得好的,符合党中央的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严重问题,有关的负责人至今不敢或不愿意正视这种状况。他们借口“稳定局势”,对于造反起家、帮派思想严重、打砸抢分子中仍然占据领导岗位的人,不予适当处理,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这是很错误的。希望存在这种问题的地方的领导同志,以党和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发展安定团结这个大局为重,参照唐山市委解决这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经验,认真检查一下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清查工作和调整领导班子的情况,切实解决清查中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顺利地贯彻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肃清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做好经济方面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
本报讯 记者顾雷、齐志文报道:中共河北省唐山市委本着“医治旧伤,不创新伤”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解决唐山市清查运动中“倒清查”的问题,既符合党的政策,又有步骤、章法,从而真正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形势。
所谓“倒清查”,是指某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人,十年浩劫期间本身有账的人,在清查运动中,为了保护自己,包庇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和打砸抢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清查了曾反对过他们、十年中一直受压的人。唐山市的清查运动,在当时市委第一书记许家信的领导下,就是这样干的。他有恃无恐地违背中央的清查方针,遗留下严重的恶果,妨碍了安定团结形势的巩固和发展。
解决清查中的遗留问题 真正巩
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形势
解决“倒清查”的问题,是唐山市拨乱反正中的关键问题。由于调整后的唐山市委对这件事抓得比较扎实,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分清了大是大非,从而提高了贯彻执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无产阶级革命正气得到伸张,“四人帮”的帮派残余势力的反动气焰被压下去了,广大干部和群众心情舒畅,党的优良传统开始恢复,一个真正安定团结的局面开始在唐山形成。在这个基础上,各级领导逐步把更多的精力转到抓经济工作,“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得到了贯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市工交系统的一些企业,去年的生产比国家计划增长9.3%,比上年增长54.48%。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轻纺工业增长22.8%,轻纺工业比重由原来的20.97%增长到24.66%,为196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郊区农业虽然遇到严重的干旱和其他自然灾害,粮食作物亩产仍达到662斤。去年商品购销总额,分别增长26.8%和14 .5%。重建新唐山的建设工作,也加快了步伐。事实证明,如果唐山市委不正视和认真解决“倒清查”,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问题,就不会取得这样的成果。
唐山市三大冤案 成千上万人受害
唐山市的“倒清查”是有其历史根源的。
十年浩劫期间,唐山市有三大冤案:一是“肃反动流派”,这是陈伯达强加给当时河北省群众组织的罪名,仅这一案,有两万人被重点批斗、五千户被抄家、不少人被迫害致残致死。二是“杨(原市委第一书记杨远)、白(原唐山市市长白芸)反党集团”,把唐山市委、市人委五百多干部网入这一集团之内,许多人被称之为“杨、白”的“二级司令”、“代理人”、“黑分店”、“爪牙”,受株连的干部达九百多人。三是“老冀东反党集团”,这是追挖“杨、白反党集团”根子和后台而制造出来的。反革命分子陈伯达对此案表过态,说老冀东党“可能是国民党在起作用、叛徒在起作用”,从而扩大了追查范围,以致涉及到很多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机关很多个部、委,使几万名干部、群众遭到迫害,数以千计的人被迫害致死。由于受这三大冤案的株连,仅在唐山市就造成大量的冤假错案,几百人致死。
前述三大冤案,是许家信等直接参与和指挥下制造的。清查运动开始后,他们理应按照中央的方针讲清楚十年浩劫期间自己的所做所为,认真清查他们所依靠的造反派在制造这些冤假错案中犯下的错误和罪行,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他们标榜“一贯正确”,把自己打扮成与“四人帮”对着干的英雄,清查了一直反对他们的错误,并且一直受压的唐山矿冶学院干部陆延麟、唐山汽车总厂技术员李士新、开滦煤矿工人孟宪辉等;诬陷他们是为“四人帮”卖命的“反革命别动队”,有140多人被列入清查对象名单,还要进而挖这些人的后台,把清查矛头继续指向三大冤案的受害者。他们就是这样利用“倒清查”,转移清查方向,保护自己、保护帮派人物,又制造了新的冤案的。
制造新的冤案 领导班子严重不纯
许家信等人放过应该受到清查的对象,以颠倒黑白、无限上纲的手法,把陆延麟、李士新、孟宪辉等13人诬陷为“反革命别动队”的骨干分子,说他们向
“四人帮”写黑信,告黑状,否开滦,砍红旗。事实真相怎样呢?真相是,孟宪辉等先后给党中央和国务院写过113封信,其中仅有七封是给江青和王洪文的,信的内容同其它信的内容大致一样,没有卑躬屈节、献媚效忠之意。在信里点到过河北省委前主要领导人和许家信的名字,揭发他们积极追随陈伯达,镇压广大干部和群众,长期不给受害者落实政策等方面的错误。这就触到了他们的痛处,必欲把写信的人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们在唐山地、市召开十万人大会进行批判,诬陷孟宪辉等是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活动有牵连的人,直到三中全会前后,还继续迫害干部和群众。许家信等给写信人罗织了三十六条反动言论,经查证,其中二十条是从信件中断章取义摘录的,有十六条是从别人的信上和交代材料中选取的。至于其他问题,也统统不能同反革命罪行相提并论。
抓“反革命别动队”,寻找替罪羊,是许家信等进行“倒清查”的主要手段和目的。这就给唐山市的清查运动带来两个恶果:一个是继续推行极左路线,迫害干部和群众,大量旧的冤假错案未予平反昭雪,又制造了新的冤案;第二个是有意识地保护了一伙靠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并让这些人继续占据各级领导岗位,造成领导班子严重不纯。
许家信等人在清查工作中的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反对,许多人向党中央写信,反映唐山市存在的问题。这时,却有人对许家信一保再保,1979年许家信反而“升了官”。还有人指定唐山市委写报告,说许家信的问题“通过整风已经解决了”。
积极平反新旧冤假错案 认真整
顿各级领导班子
许家信给唐山市留下了一大堆问题。他走后,调整后的市委研究了唐山的实际情况,决心从解决“倒清查”入手,真正巩固和发展唐山市安定团结的形势。他们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遗留的问题:
首先是抓紧清理和平反新旧冤假错案。截至今年二月底为止,对全市一万三千九百多件冤假错案,绝大部分已经予以平反、昭雪。对清查中被定为“反革命别动队”的人,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唐山市委作出决定,一一予以平反,并把平反决定印发到各公社和厂矿基层单位,又在《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日报》《开滦矿工报》上公之于众,消除不良影响。对于在前述所有冤假错案中被迫害致死、致残的人,作好抚恤和善后工作。一些来不及处理的问题,分别情况,逐步予以处理。
领导班子不纯,是落实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主要阻力。例如,启新水泥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制造了115起冤假错案,长期不给受害者落实政策,后经调查是因为这个厂的党委书记本身有问题,因而不可能按照党的政策办事。市委还发现,一些问题严重的人气焰十分嚣张,散布什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准星定在哪里现在还不能说。”“这十年也值了,死的、活的都对得起,官当了,亲戚也把福享了。”“不是我想不想当市委常委,而是到时候你们请我,我才当。”有的帮派分子还在暗中串连,造谣惑众。由于一大批新旧冤假错案得不到平反,干部、群众不顺心、不顺气,对唐山市的各项工作能否搞好持怀疑态度,致使各项工作进展迟缓,等等。这一切都证明,许家信在唐山时所谓的安定团结完全是虚假的,自欺欺人的。这就使调整后的市委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彻底整顿领导班子,不把那些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从领导班子中调出去,就无法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无法平反冤假错案,更难以保证工作重点的转移,也不可能依靠这样的领导班子选拔出好的接班人。因此,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下决心整顿领导班子:凡是属于市委权限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决不左顾右盼,心慈手软,贻误时间。鉴于许家信等在唐山市苦心经营了十多年,需要牵动的人比较多。市委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根据党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这方面的讲话精神,结合唐山市的实际,确定以下几种人绝对不能留在领导班子里:
一、在十年浩劫中,参与制造冤假错案、搞刑讯逼供、打砸抢或栽赃陷害别人、挟嫌报复、造反起家、“双突”上来得到特别升赏的既得利益者;
二、党中央指出过的那几种人;
三、在“文化大革命”中,积极推行极左路线,至今不愿同林彪、“四人帮”思想体系决裂,又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对抗、消极抵制或阳奉阴违的两面派人物;
四、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犯有严重错误,现在仍不检查、认识错误或受到宽大处理又闹翻案的人;
五、仍坚持派性,拉帮结伙,分裂党的团结,屡教不改的人;
六、在政治上一贯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善于投机钻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治品质恶劣的人。
对于以上几种人,根据其错误的严重程度,民愤大小以及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态度,决定具体处理办法。有的逮捕法办、有的开除出党、有的回原岗位参加劳动、有的降职。对于虽犯有严重错误,但这几年能够认识错误,行动上有所悔改,确有真才实学和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则继续留任,以发挥其作用。唐山市委在整顿领导班子时,特别重视抓紧对各单位的组织、公安、纪律检查、落实政策等要害部门的领导班子的整顿,逐步地解决了落实政策中的阻力问题。
唐山市委在解决“倒清查”的遗留问题时,没有大轰大嗡,既抓得紧,又很慎重。他们一再强调,要走群众路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带框框,不提比例要求,不搞一刀切。有,一个不放过;没有,绝不凑数,积极而又稳步地进行。这样,就做到了留者舒畅、安心,去者基本上无怨言,保证了各级领导班子的纯洁,为顺利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第3版()
专栏:

  常站河边不湿鞋
河南省郑州市建材公司共产党员张海恩、姚伟民在物资部门工作多年,他们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保持和发扬了共产党员高尚的品德。
张海恩是公司的业务科长,姚伟民是物资供应站负责人。去年9月,他俩千里迢迢到大庆推销石棉制品,因不给洽谈人员送礼,遭到冷遇,未完成推销任务,愤然离开东北。公司领导赞扬他们做得对,使他们受到鼓舞。
去年10月,信阳地区一采购员来置玻璃。张海恩热情接待他,并向他介绍了产品规格。这个采购员急忙把门关上,悄悄地说:“如果你给我搞到洛阳玻璃,每平方米给你六角,不打收条,不开发票。”说着又掏出一张购买一百吨盘圆的收据说:“每吨我给40元酬谢费,谁都不说啥。”仅这一项,张海恩只要一挥笔,就捞到四千元“外快”。但他厉声说:“你这样搞,就会把我们的经济建设搅乱,决不允许。”这个采购员碰了壁,灰溜溜地离开了公司。还有一次,洛阳某县社队企业局派人来推销石棉制品。推销员向姚伟民表示,供应站按2,600元一吨进货,每吨奖给你200元。姚伟民坚决地说:“你应明白我们是社会主义企业,可不是旧社会的商号,这样的不义之财我不要。”这个推销员见他不领这份“情”,便狡笑说:“请你抽空到我们住的旅社去一趟,没有什么可送,带来点土产。”姚伟民说:“有事到站里谈,有一点要告诉你,不要干歪门邪道的事。”
公司开展代销产品业务中,有些企业为打开产品销路,运用各种手法,大搞不正之风。他们坚持党性,奉公守法。河北一工厂生产高水箱洁具由建材公司代销。工厂为保持和公司关系,派人到公司要求提高进货价格,并将提高的价格交公司使用,以激发公司多购多销该厂产品。姚伟民立即向他们表示:扩大商品流通,是物资部门工作人员的本份,绝对不能违犯国家物价政策。今年1月,江苏省兴化县石棉厂采购员来郑州推销产品,随身带了花生和香肠,送到姚伟民家里,姚伟民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同时根据产品质量和价格,很快地签订了定货合同。兴化县石棉厂的这位采购员感动地说:“你们不收礼也能办事的行动,真正体现了党的好传统。”
袁复生


第3版()
专栏:

  寻根探源 根在大陆
  郑廉
台湾和大陆一水相隔,两岸人民血肉相连。台湾同胞98%的人口是大陆移民的后裔,根在大陆。
探究澎湖的历史
去年4月,台湾史迹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历史学家和考古家,到澎湖列岛寻根探源。澎湖位于台湾海峡南端,在高雄市西北78公里的海上,距厦门约190公里。澎湖的开发比台湾更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虎贲郎将陈棱率一万多人到过澎湖。唐代进士施肩吾曾率族人定居此岛。宋代泉州知府汪大猷计擒侵扰澎湖和闽粤沿海的毗舍耶人,并在澎湖屯兵戍守。南宋时,澎湖正式列入我国版图,隶属泉州晋江县。不久以后,我国政府又在这里设立行政机构,管辖澎湖和台湾。因为澎湖开发年代久远,因此,那里有许多文物古迹。其中,马公镇的妈祖庙建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规模宏伟,风貌古雅,石、木料多来自大陆,至今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是澎湖最古老的庙宇,也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清风阁”是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当年驻扎军队的地方,阁前竖有沈有容谕退红毛蕃韦麻郎等碑石,也是台湾现存最古的碑石。
台湾的历史和考古学家通过对台湾澎湖史迹文物的考证,说明台湾与大陆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台湾大学一教授说,台湾与大陆本是一家人,应该“使中华民族由分裂再融合在一起,促进民族再一次的大团结”。
鹿港寻根热
鹿港,位于台湾彰化市西面滨海处,是大陆人民前往台湾的最初登陆地点。特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的日益增多,鹿港因而成为台湾三大著名都市之一,是闽、粤通商的要港。清朝时,就有“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的说法。
与此同时,大陆文化也随着两地人民的往来而传播到鹿港。那里的街道庙宇、民俗习尚等,无一不保留着浓厚的大陆民间特色。例如,鹿港的手工艺品,远近驰名,其中木器、竹器、雕刻、锡器、灯饰等,都来自闽粤,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传统风格。
近几年来,鹿港镇人士年年举办民俗才艺活动。去年6月,他们自筹经费,举办规模巨大的“第三届鹿港民俗才艺周”,台湾各界人士四面八方涌向鹿港,从富有大陆民间特色的鹿港文化中去寻找和了解台湾在大陆的“根”。
寻根觅源话姓氏
很早以来,台湾就是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情同手足,源远流长。仅就姓氏而言,台湾素有“陈、林半天下”的说法,足见台湾同大陆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调查,目前,台湾地区的居民共有1,694姓。其中,陈、林等前10大姓人数累计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前20姓占到三分之二。台湾前10大姓的顺序是:陈(一百八十多万)、林(一百三十多万)、黄(一百多万)、张(九十多万)、李(八十多万)、王(七十多万)、吴(六十多万)、刘(五十多万)、蔡(四十八万多)、杨(四十四万多)。
早在日本人占领时期,他们为了彻底消灭台湾同胞的民族意识,曾推行过所谓“皇民化运动”,强令台湾同胞改用日式姓名。虽然经长期威胁利诱,但改姓者为数寥寥,绝大多数人,至今沿用原来的姓氏。


第3版()
专栏:

  台湾学者探索台湾方言的根
本报讯 去年12月9日,《台湾新生报》刊登一篇文章,从台湾普遍使用的闽南话、客家话两种方言的声韵上探索台湾语言的根。
文章说,语言的有根,正如泉水有源头一样。闽南话、客家话不是两种独立的语言,它与我们今日所说的国语(普通话)都是来自同一语源,即来自中原的汉语系统。文章例举许多字的发音,说明闽南话和客家话的某些发音,更完整的保留了中国古老语言的风貌。
文章最后说,不管历经了多少岁月,我们都与中原那块沃土相连,我们流着她的血液,说着她的语言,绵绵瓜瓞。我们是炎黄子孙。
台湾交通大学教授林金钞编写的《闽南语探源》一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作者对已往有关闽南语的文献作了补充和考证。


第3版()
专栏:

台湾的名称
在殷商时代,我国文献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称台湾为“岱舆”、“员峤”;战国时代《尚书·禹贡》篇中称台湾为“岛夷”;汉代称“东鳀”,三国时代称“夷洲”,隋朝称“流求”。明代对台湾的称谓比较复杂,或称“台员”,或称“台湾”,有的还称为“鸡笼”。据说是基隆港口外有个基隆屿,因岛形如同鸡笼浮水而得名。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后,还曾称为“东都”和“东宁”。因闽南话“员”和“湾”同音,所以台湾逐渐成为通称。清朝以来,则沿称“台湾”。


第3版()
专栏:今日台湾

  台湾干旱 急煞种田人
本报讯据台湾报纸报道,去年以来,台湾各地雨量稀少,水库干涸,影响春耕,特别是近四个月来,高雄、嘉义、台南、屏东地区,旱情较为严重。靠天吃饭的农民翘首望云天,无不忧心忡忡。这里选登的是台湾报纸上的两幅照片。(附图片)
  嘉南地区稻田龟
  裂嘉义县一农民站在田边一筹莫展


第3版()
专栏:

台湾培植柴胡品质优良
香港消息,台北阳明山邵氏农园试验培植成功中药材柴胡,经鉴定认为,该农园培植的柴胡品质纯良,药材的有效成份较高。培植者说,如果用大陆的纯良品种进行培植,品质与收获将更加可观。
柴胡为多年生草本药材,台湾需要量相当大,每年需要通过香港自大陆输入。


第3版()
专栏:

大陆山河摄影展在台北
香港青年摄影家水禾田拍摄的大陆山川古迹照片在台北市展出,吸引许多台湾同胞前往参观。最近,《台湾时报》刊登了这个影展的部分彩色照片,介绍了北京颐和园石舫、北京卢沟桥、上海黄浦江、杭州西湖断桥及三潭印月、桂林漓江、泰山日出、济南黑虎岩畔、肇庆五龙亭的壮丽景色。


第3版()
专栏:瞭望台

肝炎肆虐台湾
不久前,台北荣民总医院进行了一次肝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其罹患率之高,几乎居世界第一位。调查资料表明,成人患过A型肝炎者占97%;患过B型肝炎者占90%,两者都患过的,也在90%以上。荣民总医院认为,在B型肝炎感染后,可导致肝硬化,并与肝癌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传染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