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从“大寨县”到“大债县”
  ——来自吉林榆树县的报告
“到榆树去看看!”吉林省人谈到榆树,常常带有一种自豪感。不久前,记者访问了榆树县。
榆树是吉林的粮仓,又是著名的“大豆之乡”。建国以来生产有所发展,1979年比1949年农业总产值增长3.28倍,粮食总产量增长1.24倍。1971年以来,每年提供的商品粮平均七亿斤以上。197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5亿斤,上交商品粮8.1亿斤,居全国之冠,榆树人民艰苦奋斗,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记者在采访期间,却不断听到这样的反映:“让我们榆树卸一卸包袱,喘一口气吧!”为何有这样的呼声呢?
“双百万”与“保大王”
早在1972年,榆树县提出“双百万”(即年产100万吨粮、100万头猪)的口号,以后每年重复这个口号,可这个目标一直没有实现。
“双百万”为什么实现不了?主要因为这是个脱离榆树实际的高指标。
榆树为了完成百万吨粮的任务,不断扩大高产作物玉米的播种面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玉米占整个粮食作物面积的7.2%,以后逐年扩大,到1980年扩大到53%(实际是60%以上)。榆树把扩大玉米叫“保大王”。为了“保大王”,拚命压缩经济作物和其他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建国初期,榆树大豆面积占整个粮豆面积的38%,六十年代下降到30%左右,去年下降到18%,种植方式由清种变成混种、间种和套种,实际上是发展玉米,苛待大豆,大豆变成了玉米的通风道。在生产措施上,如农业贷款、机耕机播、施肥,也是首先保证玉米的需要。县里一位干部说:“榆树县实际是以苞(玉)米为纲”。玉米面积过大,打乱了轮作茬口,土壤得不到休养。一般大豆茬比其他粮食作物茬增产10—13%,每亩大豆从空气中固定氮相当于13.3斤硝氨。实行间作,年年翻地,把豆茬也翻了,根瘤固氮菌受损。近年马牛减少,猪羊增加很少,有机肥数量少,质量差;化肥数量虽不断增加,但85%的地块缺磷,更缺钾肥。本来榆树主推的玉米品种吉单101、102,土壤适宜,水肥跟上,单产可达千斤以上,而1979年玉米单产加上“帮忙地”平均才690斤,空秆率和无效果穗率增加。由于农业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中病毒细菌增加,病虫害越来越严重。“苞米为纲”的结果,其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产量下降,苞米本身也没大上。
“大寨县”成了“大债县”
“我们这个‘大寨县’,实际成了‘大债县’”,一位生产大队长的话,说出了榆树的问题。1970年这个县欠国家贷款1,347万元,1980年11月末达到9,733万元,加上三百多万元利息,超过一亿,全县100万人口,每人平均欠100元。吉林省每年农业生产贷款一亿元左右,榆树县贷三千多万元,占三分之一。全县39个公社,社社都欠国家贷款,多的欠三百多万元,少的欠二十多万元。福安公社东沟大队第五生产队67户,平均每户欠款二千多元。不少队多年不分红,社员说:“这种状况再维持一、二年,恐怕小孩连人民币都不认识了。”
全县社员实际生活水平也低。1979年每人平均收入127元,是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一年,而社员收入中,扣除口粮、烧柴等,平均分得现金三十多元。超支户六万多户,超支金额二万多元。1980年受灾,估计平均每人只能分到现金20元左右。
一些干部群众说:“大债县的出现是因为建设大寨县”。“文化大革命”中,原大寨大队的代表人物曾经到过榆树,极力鼓吹大寨一套“左”的东西。榆树有一个口号叫“学大寨,狠抓纲,社社变光明,队队变小乡,榆树变昔阳。”“双百万”的口号,正是和这联系在一起的。大寨代表人物在榆树说:“小乡变大寨,小乡就是吉林省的大寨嘛!”记者没有顾得上到小乡生产队,但到了小乡所在的光明公社。公社社长王作云同志介绍了当时学大寨的情况:
“小乡生产队艰苦奋斗,象当年的大寨一样,前一段确实起过好的作用。但以后不断拔高,提出‘社社变光明,队队变小乡’的口号,县委和27个科局一窝蜂都到光明公社抓点,越抓越糟糕。”
“搞高指标,割资本主义尾巴,拔‘三根’(果树、甜菜、药材),铲‘四辣’(大葱、大蒜、辣椒、黄烟),搞‘社会主义大集’,把多种经营、集市贸易都搞掉了。”
“抽调八百多劳力修大寨式梯田,把土层全破坏了,几年不长庄稼。”
王作云同志谈到所谓“想新的、干大的”时,气愤地说:“把舒兰县西河水引到光明公社,国家投资50万元,自筹70万元,连续干了三年,渠修好了,电费太贵,社员不愿用,等于白修。公社这么个小地方,硬要修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国家投资11万元,社队‘自筹’八万元,修了个外壳,没钱安装内部,至今仍停在那里曝晒风化……光是几大工程,损失就有120万元,‘左’的危害太大了”。
县长的“苦恼”和探索
“我没管过全面工作,选我当县长是群众的信任。县长嘛,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全县人民负责。榆树的情况使我感到矛盾和苦恼。”这是榆树新任县长张占岐同志讲的。我问他:“您有什么苦恼?”他说:“两个:一个叫100万吨粮,一个叫一亿元债。”他谈到,提出“双百万”口号时,榆树粮豆面积416万亩。而今国家基本建设占地、社队基建占地、扩大自留地等,加起来减少耕地55万亩,等于每年少打二亿多斤粮食。但粮食生产计划和征购任务却逐年加码。这样一加一减,根据现有条件,任务很难实现。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再提高就要追加更多的投资。而新增加的产量往往补偿不了新增加的劳动力、机械设备、化肥、农药等,结果投资越多,成本越高,所得纯收入越少。以化肥为例:榆树县1971年每吨化肥增加的粮食是15.06吨,1979年为7.69吨,1980年只有5.18吨。1979年种植业费用占整个农业费用95%。而化肥和农机这两项费用占大宗。饲草、饲料费又不减少,两套成本,是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经济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农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要扩大再生产就得靠贷款。恶性循环,债台越筑越高。
出路在哪里?张占岐同志说:“有两条不同的路。一是给我们权,任务适当减一点,政策松动一点,使榆树农民打破种地由官不由民的状况,有因地种植的自主权。二是给我们钱。不给自主权就得增加贷款,咬着牙做亏本生意。”广大社员要求有一定自主权,要允许松动松动,从100万吨压力下摆脱出来,有个喘息之机,以利于调整农林牧副渔的比例关系,调整各种农作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张占岐同志设想:总产稳定到85万吨(17亿斤),逐年减少玉米面积,适当增加大豆以及甜菜、花生、向日葵、大麻子等省工、省肥、费用少、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的面积,扩大林木,发展养殖业。社员说:“春卖一茬菜,夏卖一茬瓜,秋卖一茬粮,冬卖一茬粉,春秋卖猪牛羊禽,四季进财,经济就搞活了。”如果每年人均收入达到150元左右,五年时间,集体和个人的债务可以基本还清。补补家底后再前进,就有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值得研究的问题
加快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决策。黑龙江、吉林两省是建设的重点,而榆树又是吉林省商品粮基地的重点县之一。如何建设得更好,榆树县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
1、建设商品粮基地主要靠什么?在东北大力发展机械化是正确的,但最根本的同样是要靠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靠政策,靠科学。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社员之间的关系,尊重农民的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2、如何安排计划?照理既要考虑国家的需要,又要注意群众的生活,解决好人吃、马喂、烧的、用的等等问题。有些干部多年来只关心产量指标,不关心人民生活,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只考虑国家需要,不考虑实际可能和农民利益。六十年代,人们吃的是以小米为主,辅之高粱和其他杂粮。因为多年来搞“苞米为纲”,过去小米吃到二、三百斤,现在只几十斤,高粱、杂粮更少了。不少队不得不用马车拉着玉米到外地换小米,花钱买谷草。外县人讽刺说:“榆树那么‘先进’,怎么人缺粮食马缺草?”
3、农机化怎么化?是自上往下压还是走群众路线,量力而行?榆树从1965年开始由大队自办机械化,到1979年底,15年共花掉资金17,658万元,大量投资主要来自农民自己的积累。全县现有大中型拖拉机2,400台,如果配套齐全,有1,400台就基本够了,但有人还主张发展1,000台。这种不顾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的“大办机械化”,农民只能越办越穷。
记者离开榆树不久,听说吉林省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带了一个调查组到了榆树。榆树县委也正在总结学大寨运动的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相信给国家作过重大贡献又饱受左倾危害的广大榆树人民,必将清除“左”的流毒和影响,沿着三中全会的路线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高新庆


第2版()
专栏:短评

  解放“大豆之乡”
榆树是吉林省的一个大县,著名的“大豆之乡”。在解放战争年代,这个县的大豆、高粱、小米,源源运往前线,支援人民子弟兵。全国解放以后,全县人民发扬光荣传统,积极发展生产,又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1971年以来,平均每年提供商品粮七亿多斤,1979年达到八亿多斤,成为全国贡献最多的一个县。
随着生产的发展,贡献的增大,榆树人民的生活理应不断地得到改善。但是,事实恰恰相反,贡献越大,欠债越多,人民生活仍然相当贫困。为什么贡献越大欠债越多,越高产越贫穷呢?认真把榆树这个典型解剖一下,对清除“左”的流毒影响,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指导农业生产,大有裨益。
从“大寨县”到“大债县”,这是一个历史的讽刺,也是对左倾路线的辛辣批判。榆树曾是著名的“大寨县”之一。正因为如此,大寨那套“左”的东西在这里推行得比较凶,危害自然也就比较大。搞高指标,干“大工程”,不断“割资本主义尾巴”,“堵资本主义路”……结果,家庭副业割掉了,多种经营、集市贸易堵死了;玉米把大豆、高粱、小米等挤少了;在不宜种粮食作物的盐碱地种点甜菜、葵花,在自留地种点烟草、葱、蒜,都受到批判。
追求高指标,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果,只讲政治需要,不考虑人民的经济利益,这是左倾路线在农业指导上的特征之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形式主义、“一言堂”、瞎指挥成风,农民种地根本谈不上因地制宜,更没有半点自主权。榆树人民在“学大寨”运动中艰苦奋斗,出力流汗,这个运动带给人们的,却是贫穷和苦难。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县的广大干部、群众,迫切要求彻底打破左倾路线的桎梏,解放生产力。中共中央对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检查的批示,给大家以思想武器,从大寨成为执行左倾路线的典型及其造成的恶果,认识到榆树在“学大寨”运动中,深受“左”的危害,决心清除“左”的流毒,解放思想,解放“大豆之乡”。这是大好事。相信榆树的广大干部、群众,定会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吸取力量,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改变单一经营,打破“苞米为纲”,使这个著名的“大豆之乡”重新出现“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实现五业兴旺,人民富足,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上海纺织工业投资少效益好
  近四年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十点四五
据新华社上海电新华社通讯员方文、记者吴复民报道: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生产投资少、效益好。1977年至1980年四年间,这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0.45%,四年共增长48.78%,净增产值42.9亿元。以1976年为基数,四年累计增加利润26.4亿元,而国家花在这个行业技术改造方面的费用只有3.1亿元。
上海纺织工业生产的发展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实现增产。到1976年,上海纺织工业的总产值比建国初期增长了四倍。生产发展已处于相对饱和状态。
二是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四年间,全行业有81个产品的质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有18个产品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和银质奖。有97个产品被评为全国纺织名牌产品。四年中利润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产值的增长幅度,实现了增产增收。
三是在对现有企业的革新、改造中实现增产。四年中,上海纺织工业没有建设新厂,主要依靠老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来发展生产。从1980年达到的水平看,每一元钱投资增加产值十三元九角,增加利润三元七角。
四是以较少的原料和能源创造了更多的产品和更高的经济价值。
四年来,上海纺织工业生产主要是抓了产品品种的升级换代,改变产品结构。在继续扩大棉涤纶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长纤维仿毛织物、针织外衣、腈纶织品等化纤产品。这些产品去年都已大批量生产。这三项产品增加的产值就达12.6亿元。此外,还重点发展了阔幅印染布、树脂整理印染布、割绒毛巾、螺旋型浴巾、丝光毛巾、真丝汗衫、印染丝织品等中高档纺织品。
上海纺织工业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通过改善生产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片)
  上海第二十毛纺厂加强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今年头两个月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左右,并有二十多个新花色品种投产。他们生产的腈纶膨体针织绒畅销国内外市场。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摄


第2版()
专栏: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开办中短期贷款
  支持日用消费品生产取得好效果
据新华社天津3月1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去年以来,积极办理中短期贷款,大力支持轻纺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增加日用消费品生产,增加市场商品供应,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为了重点支持天津市轻纺企业增加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毛线、皮鞋等名牌畅销产品的生产,扩大服装、地毯、香料等出口产品的生产能力,天津市分行根据“选准才贷”的原则,选定73个产品质量好、市场急需、效果大、周转快的项目给予专项贷款加以特别支持。这73个专项贷款项目绝大部分在一两年内可以投产见效。这些贷款对挖掘现有企业生产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去年增加的产值达8,700万元,增加的利润有1,100万元,国家增收的税金达1,300万元。对生产飞鸽牌自行车的天津自行车厂发放中短期专项贷款后,他们革新了六条生产线,去年增产自行车25.4万辆,增加产值三千万元。
据初步统计,这73个中短期专项贷款项目全部完工投产后,可以为天津市每年增加产值10亿元,增加财政收入约3.3亿元。
去年天津市分行还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220项,支持一般日用消费品的生产。各厂利用这项贷款,进行设备更新,挖掘设备潜力,有91项当年收到经济效益,产值增加了七千七百多万元。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不许搞投机倒卖
  张国生
星期天,常到市场上转一转,为市场的日见繁荣而高兴,然而也为一些不正当的交易而扫兴。一次,在鱼市上买鱼,只见一个人将一个鱼摊上的一百多斤鱼买下,我很纳闷,可一转眼,这个买鱼人又成了卖鱼人。一打听,知道这人专搞非法投机倒卖。
现在,市场上还有倒卖蔬菜和其它东西的,这类人为数甚少,但群众意见甚大,这些人不付什么劳动,一转手就从中牟取暴利,搞得市场价格不稳。
我要替消费者呼吁:对类似这种投机倒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地坚决予以取缔,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一揽拿”与“任意选”
  张一军
“一揽拿”与“任意选”,是市场上的口头术语。“一揽拿”,指好次货搭配着卖;“任意选”,则是说顾客有自由挑选商品的权利。
目前,一些商店,特别是蔬菜、水果店,多半是搞“一揽拿”,消费者花钱买次货,无可奈何,柜台前的吵架现象也就越来越多。
如果我们的商品实行按等级分选出售,即按质论价,“任意选”,柜台前的争吵现象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售货员与顾客的关系不是可以更融洽了吗?


第2版()
专栏:工业常识

  用玉米代替大米作辅料生产啤酒
哈尔滨啤酒厂用玉米代替25%的大米和15%的麦芽生产啤酒获得成功。自1979年投产以来,已生产啤酒15,000吨,经有关部门鉴定,其理化指标和感观指标,如酒精含量、实际浓度、糖、蛋白质、维生素类含量、色泽、香味、口味、泡沫等指标基本符合要求,保持了与大米作辅料的同样营养价值。
生产啤酒一般以70%左右的大麦、30%左右的大米和啤酒花为主要原料。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啤酒产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的需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采用玉米代替大米作啤酒的辅料,国内外早有成功经验。啤酒工业十分发达的丹麦,玉米占酿造啤酒原料的35%。
用玉米代替大米酿造啤酒的生产工艺和以大米作辅料的生产工艺相同,最大优点是可以减少大米、大麦的用量。哈尔滨啤酒厂自1979年以玉米为辅料生产啤酒以来,节约麦芽340吨,节约大米440吨,节约资金10万元以上。按照该厂用玉米代替大米、麦芽用量的比例匡算,1981年全国预计生产啤酒70万吨,可节省大米2,000万斤,节省麦芽3,000万斤。由于玉米价格较低,去掉的胚芽又可以榨油(用玉米酿酒必须去掉玉米胚),也增加了国家油源,成本可以降低。
玉米代替大米作辅料是发展啤酒生产的好办法,但是在采用时也应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效果。
仲鹤


第2版()
专栏:

  新产品 新技术
  一批数字集成电路达先进水平
国营北京东光电工厂最近研制成功39种半导体集成电路新产品,其中25种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达到了国际通用标准。在国内同行业中目前处于领先地位。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器件,尤其是数字集成电路,在大、中、小型计算机和数字化仪器仪表中广泛应用。我国的数字集成电路也采用国际通用标准。
东光电工厂提出“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口号,组成了攻关队伍。经过反复试验,在集成电路生产中首次采用了薄外延、浅结两项新工艺,使开关速度比老产品快了一倍,负载能力加大四分之一,达到国际通用标准的指标。 董焕亮


第2版()
专栏:

  新型混凝土膨胀剂投产
安徽省建筑科研所制成的明矾石混凝土膨胀剂,是一种新型混凝土膨胀剂。主要用于屋面工程、混凝土构件浆锚、梁柱接头、地脚螺栓的锚固、地下工程的防渗等。按水泥用量的适当比例掺入普通混凝土(或砂浆)中,在钢筋约束条件下,可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抗渗性能。这项新产品已由安徽省庐江县水泥厂投入批量生产。 潘乃奎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客车厂生产的“龙江牌”客车,最近在全国公路客车质量检查评比中,获得第一名。 范惠琛摄


第2版()
专栏:

  一项电镀清洗新技术诞生
一项电镀清洗新技术最近在北京建中机器厂诞生。这项新技术的名称叫镀铬漂洗水闭路循环气雾喷洗,是该厂和四机部北京地区环保监测站合作研制成功的。它的主要特点是,把镀铬废水污染控制在生产工艺过程中,达到镀铬废水无排放、无污染。使镀件清洗效率达到99%以上,保证镀件清洗质量,还可节约大量用水和原材料消耗。
杨维全 吴泉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