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中南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铁托选集》中文版出版
国家出版局副局长 王子野
《铁托选集》中文版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这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件大事,是中南两国友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南斯拉夫人民的领袖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同志是深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尊敬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铁托同志早在青年时代就献身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为人民革命事业、为党的团结和发展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各族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者,建立了新型的革命政权;战后,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同志领导下,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大力发展生产,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把贫穷落后的南斯拉夫建设成为一个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家。
铁托同志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在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什么现成的、一劳永逸的和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办法。他坚决主张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相互平等,从而对促进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国际事务中,铁托同志倡导了不结盟运动,积极支持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社会正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铁托同志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伟大目标战斗了60年。他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著作极其丰富。
《铁托选集》中文版是根据南斯拉夫出版的《铁托全集》、《铁托言论集》、《铁托专题文选》和南斯拉夫报刊发表的有关材料编选的,包括1926年至1980年的重要报告、讲话和文章一百多篇。这些历史文献生动地反映了铁托同志战斗的一生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同志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地总结了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它是南斯拉夫人民斗争胜利的纪录,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南斯拉夫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这些历史性文献,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珍贵的精神财富。
《铁托选集》中文版,按时间顺序分为四卷:1926至1951年,1952至1960年,1961至1973年和1974至1980年。这次出版的一卷是1974至1980年的重要著作,包括铁托同志在南共联盟第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在库姆罗韦茨南共联盟政治学校的讲演《南斯拉夫共产党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斗争和发展》,《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革命斗争的六十年》,纪念战胜法西斯主义三十周年的讲话,在第五、第六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上的发言,以及在中南两国领导人互访时发表的讲话等。
中南两国人民都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着相似的遭遇。共同的革命目标把我们两党和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铁托选集》中文版的问世,将使中国人民有可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南共联盟和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同志领导下所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项成就,并从中吸取对我国四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因此,在我们阅读铁托同志著作的时候,感到格外亲切。
1978年铁托同志在谈到中国和南斯拉夫友好关系的发展时曾强调指出:“我们在全面相互了解和理解我们两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我们两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经验的道路上迈出了有益的步伐。我们尤其认为,我们两国政府、两党和两国政治、社会组织之间的接触和合作,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也为两国经济、科学、文化和其他形式的合作的越来越有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希望这些合作尽快地发展下去。”
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近几年来中南两国各方面的友好合作得到广泛深入的发展,文化交流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丰硕成果。
《铁托选集》中文版的出版,就是中南两党和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


第7版()
专栏:

《中国六十景》受到国外好评
到我国来旅游的外国客人逐年增多,要使他们在走马看花之余,在记忆中保留一些东西;也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朋友来旅游观赏我国的壮丽河山,一本图文并茂的优秀导游书是必不可少的。我国新世界出版社最近出版一本英文版《中国六十景》,介绍了我国六十处名胜古迹。该书文笔流畅、插画优美,深受外国读者的欢迎。
美国檀香山的罗思玛丽·钟来信赞扬:“这本书引起了轰动,正是准备去中国的、讲英语的旅游者所需要的。当我读到书中描写的地方有许多是我到过的,真是又惊又喜;寥寥数语就使我有旧地重游之感……”。一位希腊朋友说:“这本书文字很美,读来有趣,对我帮助很大”。
另一位美国朋友约翰逊读了此书后说:“我今年72岁了,我要在有生之年来中国这六十奇景一游,这一生就有价值了”。
一位加拿大来的外国作家读该书后表示,他读过不少有关长城的介绍,而《中国六十景》对长城的描写是他读到过的最好的一篇。
许多外宾认为此书清新淡雅,设计脱俗,可惜“出得太晚”。他们纷纷买了此书作为回国赠送亲友的最好礼物。
游 琪


第7版()
专栏:

绘声绘色话沧桑
詹得雄
一位印度朋友向我推荐说:德里的红堡里每天晚上有“声光表演”,值得一看。
红堡位于旧德里,坐落在朱木拿河畔。它是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尔王朝的皇宫。它的宫墙完全是用红沙石砌成的,故得其名。那是一个星光闪烁、天色朦胧的晚上,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红堡。高拔的宫墙和巍峨的大门被映衬得黑沉沉、阴森森的。
穿过走廊,跨入内门,气氛似乎更加森严。周围一盏灯都没有,只有直通“迪万—伊—阿姆”大殿的红色细沙铺成的甬道,被离地半米高的一排道灯照得亮亮的。
从大殿前向左拐,顺着红沙甬道走,就来到了观看声光表演的草地。
当我们坐下环顾四周的时候,忽然灯光全熄,乐声渐起,只听得那黑乎乎的远处传来群马疾驰的声音。马蹄跶跶,由远而近,霎时,好象奔到了跟前,突然停住。来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建造泰姬陵的风流皇帝沙贾汉。他从故都阿格拉来到这里,选中了这块地方,下令建造一座新的宫殿。我们仿佛看见他挥鞭一指,动动金口,便又策马而去了。那维妙维肖的音响效果、动人的解说和多变的灯光,使你睁开了想象的双眼,透过厚厚的历史帷幕,看到了三百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接着彩灯把“迪万—伊—哈斯”宫照得闪闪发光,悦耳的印度乐器奏起了当年的宫廷音乐。
在沙贾汉的鼎盛时期,“迪万—伊—哈斯”宫内挂满了波斯的壁毯、土耳其的天鹅绒和中国的丝绸。大殿的柱石上镶满了金银珠宝。殿正中有一个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的喷泉。殿正后方有一个大理石的方台,台上放着著名的孔雀宝座。沙贾汉就常坐在这宝座上,听喷泉水声淙淙,看宫女舞姿翩翩,恍然人间天上。
正当轻歌曼舞,乐而忘忧的时候,突然乐声嘎然而止,代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般的马蹄声。那是波斯国王纳得尔沙率领大军踏破开伯尔山口打到德里来了。他不但给当时在位的莫卧尔皇帝穆罕默德沙带来了屈辱,更给德里人民带来了灾难。
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1757年和1788年,北方入侵者又两次从阿富汗攻入德里,使风雨飘摇的莫卧尔王朝更加衰败没落了。演到这时,红堡内乐声咽哑,宫灯幽黯,解说悲怆,我们仿佛成了当年屈辱与苦难的见证人。
声光表演最后演奏了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歌,它就是现在的印度国歌。
我随着表情严肃、若有所思的印度观众一起走出红堡,不禁想起了印度一位政治家不久前说过的一句话:印度人民要警惕,历史上北方入侵者总是从开伯尔山口侵入印度的。
我凝视着红堡,耳边依然回响着激昂的歌声。恒河儿女,难道还会容忍在红堡前再次走过侵略者的军队吗?(附图片)
印度德里红堡内“迪万—伊—哈斯”宫里的喷泉。


第7版()
专栏:

石油富国卡塔尔努力发展多样化经济
郭敏功
在“石油宝库”海湾的西南岸,卡塔尔半岛象一只巨掌直伸入海中。以盛产石油而闻名于世的富国卡塔尔,就座落在这个半岛上。近几年来,卡塔尔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1,000美元以上,仅次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科威特,名列世界第三。
卡塔尔富有,同阿联酋和科威特一样,也是富在人口少而石油多上。现在,卡塔尔全国包括外籍人在内仅有25万人。而近几年的年石油收入都在二十亿美元以上。滚滚而来的石油收入,是使这个国家富裕起来的支柱。1979年,卡塔尔的石油出口收入占国民生产总产值的98%。可见,这个完全建立在石油经济上的富国,一旦离开了石油,其情形是不难想象的。
卡塔尔政府和许多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卡塔尔的埃米尔哈利发就曾经指出,“石油财富总有一天要枯竭的”,“工业是未来的牢固的基础”。按照目前日产40万桶最低的开采速度计算,卡塔尔的石油再开采20—25年就将枯竭。因此,石油枯竭之后怎么办?这是卡塔尔面临的最紧迫而现实的问题。如何安排现在,筹划将来,已经成了卡塔尔的当务之急。
为了逐步改变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状况,卡塔尔政府正在执行一项被称为“全面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使国民收入来源多样化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民族工业、农业和手工业,鼓励投资和扩大贸易,以便为经济走上多样化奠定基础,保证国家在石油枯竭之后能继续繁荣和稳定发展。政府对于发展工业尤为重视,工业上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多哈以南40公里处的乌姆赛义德,过去只是一个石油出口港,现在这里已建立了炼油厂、化肥厂、水泥厂、面粉厂、造纸厂、塑料厂和中东地区最大的一座钢铁厂,成为新兴的工业中心。目前,本国生产的化肥除自用外,还能出口。去年年底,国家花费巨资兴建的一个石油化学联合企业和一家大型的天然气液化厂已竣工投产。卡塔尔的农业发展也较快,全国耕地面积已扩展到7,000公顷。牧区正在科学地改良牧草。国家还计划用最先进的捕鱼方法发展渔业生产。
卡塔尔正在沿着改变单一经济、发展多样化经济的道路前进。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附图片)


第7版()
专栏:资料

多哥共和国
多哥共和国是位于几内亚湾畔的一个西非国家,西与加纳接壤,东邻贝宁,北面和上沃尔特相连结,南濒大西洋。全国面积56,600平方公里。人口到1978年止为240万人。全国大约有四十多个部族,其中两个最大的部族是:埃维族和卡布列族。民族语言以埃维语和卡布列语为主,官方语言为法语。
多哥地形狭长,南北长600公里,东西最宽150公里,海岸线长53公里。南部为滨海平原,中部为阿塔柯拉山脉。北部是海拔五百米左右的低高原。多哥属热带气候。境内多河流和礁湖,其中以莫诺河、奥弟河为最长、多哥湖最大。
多哥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只有磷酸盐矿在大量开采,全国磷酸盐的储藏量为16,000万吨。多哥贝宁矿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企业,原为法国资本经营,1974年收归国有。目前,多哥的磷酸盐产量名列世界第四位,它的收入约占国家总收入的30%。其它矿藏还有铝土、锰、铁、石油等,但都尚未开采。工业有炼油厂、炼钢厂、热电厂、水泥厂,其它还有纺织、火柴、面粉、奶粉、啤酒等工厂。
农业在多哥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1976年至1977年连遭旱灾,粮食和经济作物都减产。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终于在1978年获得了大丰收,全国五大经济区中的中央区和高原区已达到粮食自给。据统计,1978年木薯、山药、玉米、小米、高粱产量达1,184,000吨,比1977年增长23.4%。山药、玉米、小米、高粱基本上满足全国需要。稻谷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三分之二。1979年的粮食产量比1978年又有增长,已达一百二十多万吨,创造了近几年来粮食产量的最高纪录。
多哥的旅游业比较发达。1979年多哥接待外国旅游者共10万人,旅游业的收入达25亿非洲法郎,比1978年增加25%。
自1960年多哥共和国宣布独立以来,中、多两国关系不断发展。1972年9月,中、多两国建交。1974年9月埃亚德马总统曾来我国访问,推动了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建英)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巴比伦城地下埋藏古代珍宝
据伊拉克报纸2月16日报道,在伊拉克古城巴比伦发掘出大批珍贵的古物,包括价值连城的金银铜器和宝石。
这次发现古物的地方是在公元前604年至前562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宫殿的东北侧。发掘队挖掉了若干吨泥土,露出了在圆顶型结构的墙中埋着一口棺材。这些财宝就是在这副棺木中。据信,棺木中装的是巴比伦皇后或王妃。
伊拉克国家古代文物组织的负责人说,发掘出的这些珍宝大体是巴比伦王朝后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的物品。
伊拉克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圆顶结构的建筑可能是著名的“空中花园”的遗址。
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大兴土木,修建巴比伦城,并为其王妃造了“空中花园”。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希腊考古学家发现一座古墓
希腊考古学家最近在克里特岛上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公元前三世纪末到二世纪初的家族古墓。
据报道,这座古墓包括九座完整的坟,它建筑在岩层中。有一条六米长的主要进口通道和十五级弯曲的阶梯,通往坟墓。九座坟分别处于一条长廊的两侧,互不相联。长廊末端并列着两座坟,大概属于该家族的首领。坟上刻着字,门上有着石雕装饰。考古学家在坟顶上发现了用木炭写下的死者姓名。
考古学家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坟内装满了金质耳环、戒指和花圈以及木雕的珠宝盒等。另外在某些可能属于古代男性克里特人的坟内,考古学家发现了标枪、弓箭、大型石制武器、盛酒用的陶器以及金银币等。使考古学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女面陶制神像。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埃塞俄比亚掘出史前期的石器
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不久前发掘出了人类史前时期使用的石器。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距今已有250万年。
发现的石器共48件,其中包括带锋利刀刃的石片和三块拳头那么大的刮削器。它们与在非洲其他地区发现的原始工具很相似。
在石器出土地点,还发现了动物的碎骨片。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德尔塔附近的德里梅萨采石场,考古者发现了一块九英尺长、八十英尺高的恐龙肩胛骨化石。这块化石是迄今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中最大的。(新华社稿)


第7版()
专栏:国际考古

朝鲜发现古人类化石
朝鲜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平安南道德川郡境内胜利山的一个自然洞穴里发现了古人类化石。
胜利山洞穴位于大同江畔,全长62.2米。洞内有两个文化层,下层为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层,上层为旧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层。考古工作者在下层发现了两颗臼齿化石,在上层发现了一个下颔骨化石,它们分别属于四万年至十几万年和一万四千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


第7版()
专栏:

日本综合美术展览速写
日本综合美术展览最近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引起了首都美术工作者极大的兴趣。展品中有日本各个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组织成员的作品,有折纸、刺绣、编织、陶瓷、盆景、插花、泥木、竹、绢美术人形和玩具。那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精巧的工艺手段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赞赏,特别是竹、木、布绢制做的美术人形和玩具,格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欣喜之余,草成速写几幅以为纪念。
鹿耀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