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短评

教育社员以农为本
春风送暖,万物萌发,耕耘播种的季节已经到来。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队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安排好劳动力,教育农民以农为本,全力投入农业生产,不误农时,把地种足种好,不荒废一寸土地。从事多种经营的要各就其业,防止盲目外流。这是继续发展当前农村大好形势的一项重要工作。
两三年来,农村政策落实得好,多种经营发展得快,广开了生产门路,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总的形势是很好的。但是,要看到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社队劳力外流的现象比较严重,就是问题之一。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安定。因此,各地要教育社员以农为本,安心务农,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家乡建设得日益繁荣美好,使农业生产逐年发展,社员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
我国多数农村人多地少,加上多年来“左”的指导思想影响,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受到了阻碍,生产门路不多,生活改善很慢。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农村劳力外流成了长期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劳力外流的情况比较复杂,对它要作具体分析,划清政策界限。许多社队是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正常外出,例如由集体组织“五匠”外出包工、包活,或者组织部分社员外出做临时工等等,这是允许的。二是盲目外流,例如有的人长期不参加农业劳动,外出搞不正当的长途贩运,从事投机倒把,这是不允许的;或者灾区有些社队没有很好地组织生产自救,一部分社员自找门路,外出谋生,等等。不论那种情况,都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劳动管理,整顿劳动组织。对于正常外出的劳力,要立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立足于集体经济的兴旺,兼顾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利益,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务必保证农林牧副渔,特别是粮食生产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力。对于盲目外流的,要进行农业是基础的教育,依靠集体致富的教育,劝导他们安心务农,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上作出妥善安排。灾区更要在国家支持下,把生产自救工作落实好。城乡都要加强市场管理、交通管理和法制教育,制止和打击那些搞投机倒把的活动。
解决农村劳力外流,特别是盲目外流的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广开生产门路,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家庭副业,种好自留地,养好自留畜,正常参加集市贸易,使集体和社员个人逐年增产增收。
动员和组织社员安心务农,不能只让劳力单打一地种田,而是要把农林牧、农工商各种门路都打开,把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这样,社员就能各尽其能,安居乐业,从集体和家庭两个方面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各社队还要在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上下功夫,明确规定社员应负的生产责任和集体应给社员的劳动报酬,把二者密切结合起来。


第2版()
专栏:江苏通讯

这里的劳力为何不盲目外流?
吴县张庄大队的经验是:尽量开发本地资源,广开生产门路;建立合理的生产责任制,科学地组织劳动力;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表扬好人好事
江南水乡,人多田少,多余劳力外出的现象不断发生。人均只有五分粮田、四分渔池的江苏吴县张庄大队,却是个例外,近年没有劳力盲目外流,人人安心集体生产。无论是在渔池畔,在猪舍旁,在稻田里,还是在队办小工厂中,我们看到男男女女各守其职,生产秩序井井有条,一派兴旺景象。
“有些地方在喊劳力外流严重,你们这里为什么能够做到人人安居乐业呢?”大队的同志笑着回答我们:“简单地说,主要靠科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从张庄往南,约二十里地便是苏州。繁华的城市对劳动力是很有吸引力的。怎样使社员安心务农,不涌进城市呢?张庄的干部为此苦恼过。队里人多田少,平时劳力过剩,不让他们外出谋生,日子很不好过;可是一放松,到了农忙季节又感到劳力不足,要影响生产。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经过多年的摸索,张庄大队找到了根本的办法,这就是尽量开发本地资源,广开生产门路,把劳力科学地组织起来。
张庄过去的生产门路不多,主要是种田养鱼两大项,确实容纳不了多余劳力。1973年以来,干部群众开动脑筋,见缝插针,搞起了工副业生产,把劳动力多的劣势变成了优势。现在这里的生产门路真是应有尽有。光说水里,养鱼自然不用说了,还养珍珠,育商品鱼苗,养殖供应外单位培育珍珠的河蚌等等。水边池埂上,有猪舍养猪,有专人种草(鱼、猪饲料)。饲养房里鸡鸭成群,还养了水貂。最近又和城里协作,准备养土鳖。综合厂里更是五花八门,从制作沙发、造玻璃钢瓦到为工厂拆洗缝补麻袋,足足有十几个项目。在这个大队,男女老少,重有重活,轻有轻活,几乎没有一个闲人。
有了门路,还要在劳力分工上讲究科学方法。这里以前曾出现过粮食收成不好集中力量抓粮,鱼减产又急于抓鱼的交替忙碌现象,使其他各业都受到了影响。近年来,他们采取有些工种固定劳力,有些工种不固定劳力只固定用工的办法,在各行各业把劳动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配。这不仅使全体劳动力得到有计划的安排,而且保证了各行各业稳步发展。
这样科学地组织劳动力,离不开建立合理的生产责任制,把责任和利益、劳动和劳动成果密切结合起来。张庄不是大队核算,而是由大队统一组织和管理各项生产,实际搞的是队与队联合经济。大队对农业、工副业各个生产单位(专业队、综合厂、农业生产区等),全面实行定额管理,有奖有罚。各专业队、综合厂、生产区等再将生产管理任务具体落实到组、到人。一年开头,大队和各个生产单位订有“一年早知道”。每一个社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要完成多少任务,能得多少收入,都在年前就能知道。
为了防止窝工浪费,各生产单位在完成定额任务的前提下,允许劳动力相对流动。比如农闲时,搞农业的劳力大部分安排到综合厂,一部分可以到渔业队投工,报酬相互结算。这样一来,忙闲不均的现象少见了,而且保证了劳动力的正常收入。
科学组织劳动力,要注意照顾生产者的个人志趣和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大队党支部书记姚根林告诉我们,现在的农民和过去不一样了,特别是年轻人和手艺人,有文化、有专长,要尽量满足他们志趣上的需要,才能安心工作,并且干出好的成绩来。在张庄,年轻、有文化、思想好的就让他们干综合厂的技术活,或在农业和渔业上当技术员;文化程度低的,但积极肯干、头脑灵活的就开机器、开机动船等;强壮劳力主要在农业上、渔业上,或者养猪。其余会缝纫的缝纫,会理发的理发,泥瓦匠盖房子,各得其所。为了保证一些重活累活也有人干,他们采取了适当提高奖励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工种之间报酬悬殊的矛盾,使干重活的不吃亏,干轻活的也心甘情愿。
近几年来,由于劳动管理得法,张庄大队的集体经济连年发展。粮食总产已由八十多万斤上升到二百多万斤,过去年年吃返销粮,现在留足口粮和饲料,还交售十几万斤商品粮;渔业总产由二十多万斤上升到五十多万斤。1979年人均分配233元,去年接近三百元。经济上富裕了,大队注意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提高集体福利。八年来,盖平房三百多间,楼房一百二十多间,全部折价给社员,集体补助一部分。大队还有电影放映机、电视等设施,更丰富了社员的文化生活。我们走上一户社员楼房的阳台,远眺那整齐的鱼池,平展的稻田,鱼米之乡的风光尽收眼底。这样的富裕生活难怪劳力不愿意外流哩。
“这一切也都和不间断的思想教育分不开”。大队的同志告诉我们,几年来,不管周围发生过什么变化,他们坚持对社员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及时表扬好人好事。党支部尤其重视党团员的模范作用和带头作用,遇到问题首先统一党员的思想。干部更是以身作则。支部书记老姚的儿子曾在社办厂,后来在他动员教育下回队养猪,从16岁起干到28岁,还在猪场埋头苦干。干部做出样子,社员还有什么话说呢?
本报通讯员 徐志刚
本报记者 何加正


第2版()
专栏:

养蜂姑娘的“嫁妆”
河北省赵县西杨村公社南南冯大队女社员田彦格去年春节前出嫁时,既不收婆家的彩礼,也不收亲朋的钱物,只要求娘家陪送她一箱蜜蜂作为嫁妆。今年,田彦格这箱陪嫁的蜜蜂,已繁殖到六箱,给新家带来了甜蜜。
“宁要蜂一箱,不要彩礼和嫁妆”,这是田彦格早已打定的主意。赵县是有名的梨果之乡,蜜源广,有不少靠养蜂致富的家庭。田彦格的妈妈、共产党员孙桂花就是一个出色的养蜂能手。“文革”前,孙桂花家除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外,每年养蜂十几箱,一直过着蜜一般的日子。“文革”中,割资本主义尾巴,她家的蜂也被捅散了窝。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几箱转移到亲友家的蜜蜂才搬回了家。经过精心饲养,到1979年繁殖到31箱,当年收入三千多元。
田彦格不仅从妈妈那里学到了一手熟练的养蜂技能,而且也养成了象蜜蜂一样勤劳的性格。加上她思想好,长得俊,村上不少小伙子都很喜欢她,但又都没有勇气向她家求婚。田彦格心里明白,这是他们受了当前社会上男女结亲时要彩礼,办嫁妆,摆筵席的不正之风的影响。经过十年浩劫,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旧风陋俗有所回升,“要娶媳妇先盖房,要嫁闺女先办妆,娶媳聘女两头伤,抱上娃娃还不清帐”。这种情况,使许多男青年盼媳妇又怕结婚,以至对那些贤良无邪的姑娘们也产生了偏见。有些小伙子对田彦格的确是这样看的。然而,当他们摸准了这个姑娘真正的心思时,她已经和本村家庭条件较差的杨纪千定婚了。杨纪千家的人担心这只尚未登枝的金凤凰飞掉了,赶忙买了四件好衣服,凑了一百元钱送到田家。田彦格一见就火了:“你家纪千是人,俺田彦格也不是拿钱能买的物件,收回去,要不这桩事就算吹了。”孙桂花见女儿义正辞严地退了彩礼,心里乐开了花,高兴地对女儿说:“有骨气,象娘的闺女,你不要婆家的彩礼,娘家也不亏待你!”田彦格嫣然一笑,没作回答。孙桂花见女儿不搭腔,着急地说:“你是妈的老闺女,要金要银,你说话呀!”田彦格笑嘻嘻地说:“妈,给俺一箱蜂吧,别的东西俺都不稀罕!”孙桂花被女儿提出的这件“嫁妆”惊住了,半晌没说话。田彦格赶忙解释说:“‘文化革命’前那会儿,不是有许多姑娘响应党的号召,扛着镐头嫁出门,挑着猪娃到婆家吗?你给俺一箱蜂,就等于给俺一个聚宝盆,拿不完的金,取不完的银,还愁没吃没穿戴?”孙桂花脸上绽出了笑容,兴奋地把女儿搂在怀里说:“你这鬼丫头,是娘养的,有心机、有眼光哩!”
田彦格欢欢喜喜带着娘家陪送的一箱蜂出嫁了。一年来,这桩喜闻,经县委广泛宣传,就象田彦格家那箱飞往四方的蜜蜂把携带的花粉散落在许多花朵上一样,田彦格的事迹深印到许多姑娘的心上。范庄公社南庄大队女青年赵金改听了这段故事后,感慨地对自己妹妹说:“宁要蜂一箱,不要彩礼和嫁妆,这里边有咱妇女的人格,也有咱妇女的见识,田彦格想得高,咱俩结婚时也照这样办!”
新华社通讯员 吴晓珠 新华社记者 侯志义


第2版()
专栏:

浙江桐庐县成立蜂业联合公司
一家蜂业联合公司——浙江省桐庐县蜂业联合公司,不久前在浙江桐庐县正式成立。
这家公司由桐庐县种蜂场、洋洲公社蜂场、梅蓉大队蜂场等七个养蜂单位组成。这七个单位是参加全国三省一市(湖北、浙江、四川、上海)现代化养蜂试点的成员。联合公司拥有346名职工和8,000箱西方蜂(其中包括300箱种蜂)。公司成立后,主要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开中国蜂蜜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同时减少产品经销层次,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向现代化养蜂发展。公司还将统一组织生产成熟蜜基地、统一经营蜂产品、提供优良种蜂、加工蜂产品、开展综合利用、加工蜂具、培训技术力量、开展科研活动。
目前,这家公司已经开始和云南、广东、四川、安徽等十多个省建立产供销业务。 张月华


第2版()
专栏:

不误农时 搞好备耕
四川省简阳县红塔公社中心大队的女社员在挑选棉花良种。目前,该县计划种植的44万多亩棉花种籽已全部备齐。新华社记者 吴祖政摄


第2版()
专栏:

阳春县科委与低产队签订合同
开展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广东省阳春县科委与二十多个低产穷队签订科学种田协作合同,帮助农民运用科学技术治穷致富。
去年下半年,阳春县科委与五个低产穷队签订合同,派出农艺师和技术员驻队,带领社员积极开展科学种田。结果,这五个生产队,队队获得显著增产增收。晚稻平均亩产增长37%。消息一传开,全县许多生产队纷纷要求县科委在今年与他们签订科学种田协作合同。今年签订的合同主要内容是:由县科委派出农科人员驻到生产队,负责指导科学种田活动,培养科学种田骨干;生产队组织三人以上的科技小组跟班学习。驻队农科人员与生产队干部社员一起,制定治穷致富的具体措施。合同规定,每造粮食增产5%以下,全部收入归生产队所有。超过部分,则双方对半分成。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减产,双方都不追究责任。合同一定三年。 蓝爰宽 李观湖


第2版()
专栏: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发布
今年小麦病害发生趋势预报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二月中旬发布今年小麦叶锈病等四种病害发生趋势预报:
·小麦条锈病·根据各地的秋苗病情、气象资料、品种布局等判断,甘肃陇南地区小麦条锈病为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陇东地区为轻度至中度偏轻发生;陕西汉中地区为大流行年,关中西部可能中度偏轻发生,东部轻度发生;四川西北部为中度至中度偏重发生;黄、淮、海流域广大冬麦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大部地区不会流行,如春季后期多雨、遇有外来菌源,局部地区仍有发生可能。
·小麦叶锈病·预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江苏等省、市大部地区,春季小麦生长前期发病偏轻,后期可能较重,四、五月份多雨的地区、水肥条件好的部分地区,可能轻度至中度流行。
·小麦丛矮病·据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市调查资料分析,预计今年春季小麦丛矮病为轻发生年;局部早播和钻种、套种麦田可能偏重发生。
·小麦黄矮病·根据冬前麦蚜基数比去年同期高等因素,预计甘肃大部地区为中度偏重发生年,河西走廊有大流行趋势;山西大部地区、河南西北部、山东泰安地区以及宁夏固原地区为中度至中度偏轻发生年;陕西渭南地区、河北廊坊地区为轻度发生年。


第2版()
专栏:农村人物志

与群众心连心的好队长
——记为改变穷困面貌献身的生产队长屈世根
河南省武陟县城关公社东仲许大队第二生产队,过去穷得买根鞭梢也得借钱,队里买化肥和农具全靠贷款,社员生活水平很低。1974年秋,29岁的屈世根被推选为队长。
屈世根当队长精打细算,从不乱花队里一分钱,出差不是住亲戚朋友家,就是在车站凑合一夜。他爱护集体财产,对队里的牲口更是爱如至宝,牲口有了病,他把自己的被子给搭上。
屈世根有两个绰号,一个叫
“老犟筋”,一个叫“挣死牛”,是说他干活猛,不怕苦累。去年初春,全大队挖堤,别的生产队去十六、七个整壮劳力,二队因忙于其它农活,只能去十一个人,大多数还是半劳力。但屈世根不甘落后,他把衣服一脱,光着膀子抡锨大干。在他的带领下,二队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了任务。前年麦收时节的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眼看要下暴雨。正在带领社员抢种的屈世根,急忙从地里赶回村,把钟一敲,脱下衣服,手执大叉,赶到麦场码垛。群众一看他在那里猛干,也都鼓足劲头抢着上。
就这样,屈世根当队长六个年头,带领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五年粮食平均每年增产31,000斤;总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1,500元。去年粮食亩产达到740斤,人均收入137元。这些年来,队里除还清6,000元债务外,还盖了24间新瓦房,买了五匹大骡,打了三眼机井,买了四台柴油机、水泵。群众新盖了79间瓦房。社员们高兴地说:“二队变了样,社员喜洋洋,多亏有个好队长。”
去年7月10日,正赶上三夏大忙季节,屈世根由于连日劳累,不幸病倒了。他腹泻得很厉害,可是他看着窗外连绵的阴雨,想到场里还有几千斤麦子没有扬出来,再不扬就要霉烂,这好比刀剜他的心。下午,太阳刚露出了笑脸,麦场稍微干了些,他便拖着双腿,叫了几个社员到场里去了。他开动大鼓风机,对着风口扬起麦子。他整整坚持干了一个下午,当晚就发烧到41度。可是,第二天他又到菜地给社员划分责任段,把产量定到劳力。还没有丈量多少,他就支持不住了,踉踉跄跄走回家去。
他被送进县医院。大队干部和二队的一些社员赶到医院,请求医生尽力抢救他们的队长。然而,由于病情恶化,抢救无效,这位只36岁的队长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社员们听说后都很难过,表示要继承他的遗志,同心同德,继续艰苦奋斗,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
李松晨 秦天功 李文斌


第2版()
专栏:

来函照登
2月17日人民日报二版刊登的《如何评价和对待小水电?》一文,第四栏第三行“但被电力部门无偿收走”之后应加“了7个县市的配套电网。”特此补正。 白 丁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牧草之王——老芒麦
老芒麦牧草,是兰州部队山丹军马总场二场草原队经过多年人工驯化、精心培育而成的一种新牧草。它具有适应性广、耐寒性强、产草量高(每亩年产鲜草3,500—4,000斤,最高可达7,000斤)、受益时间长等优点。由于它的适口性好,鲜、干草牲口都喜欢吃。
近几年,山丹军马总场种植老芒麦主要是收草籽用于人工改良草原,扩大种植面积。现在军马总场用老芒麦草改良的草原达五万多亩。近年来,这个场还先后向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等15个省(区)提供了可供播种五、六十万亩草原的一百二十多万斤老芒麦草籽。
各地大量栽培证明,这种牧草完全适应我国“三北”牧区的各种自然条件,牧民称它是“牧草之王”。老芒麦牧草的培育者,荣获1980年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成果奖的一等奖。
雷 振 秦文亮


第2版()
专栏:

集体得益 社员增收
博白县冬季生产比往年好
广西南部的博白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一年四季都适宜种植。这里的群众历来有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季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习惯,冬种的粮食作为口粮和饲料粮的补充,冬种的经济作物收入作为春耕生产的投资。可是,过去那十多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每年冬季都把大批劳动力集中去造田造地,撂下冬季生产不管,弄得许多社队减产减收。近两年,这里的冬季生产又恢复和发展起来。
为了充分发挥本地自然气候的优势,博白县各社队积极利用冬闲土地发展冬季生产,把集体种不完的冬闲田给社员户种植蔬菜、冬豆等作物,产品收入归社员。这样一来,社员冬种的劲头大增,全县去年冬闲田种得比往年好。
粮食生产在博白县的冬种中居第一位。这个县最南端的龙潭公社冬种玉米、小麦、红薯、冬豆都是全县较多的一个公社,蘑菇培植面积比上一年扩大十倍。这样,粮食、蘑菇和冬烤烟三项就可收入现金一百一十多万元,平均每人十七元多。
本报记者 肖美俊 本报通讯员 黄正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