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四化建设中加强党的建设
黑龙江省委认真贯彻执行《准则》
本报讯 中共黑龙江省委把学习和贯彻《准则》作为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四化建设的一件大事,放在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准则》公布以来,召开了三次省委常委会议,听取全省各级党组织学习和贯彻《准则》的情况汇报,研究部署贯彻《准则》的措施。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同志提出: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党的建设。
为了学习和贯彻《准则》,省委成立了领导小组。许多地、市、县委和省直单位也都相应地成立了领导小组。
去年6月,省委常委在听取了省纪委关于学习和贯彻《准则》的情况汇报后,对进一步贯彻《准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批转了省纪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准则〉、整顿党风的报告》。
8月,省委召开了有地、市委书记、省直各部、委、办、局党组书记和省直机关党委书记以及县以上纪委负责同志参加的学习和贯彻《准则》经验交流会,有18个单位介绍经验。会议结束时,省委再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
10月,省委常委又专门讨论研究了省直部、委、办、局贯彻《准则》的情况,提出局以上领导班子要认真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准则》,检查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会后,省委领导同志召开了分管各条战线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等主要负责人会议,研究了如何帮助后进单位领导班子贯彻《准则》的具体措施。
前不久,省委又分别召开省委和省政府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会议,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就进一步学习和贯彻《准则》、搞好党风问题,作了动员和部署。
由于省委重视,黑龙江省各级党组织学习和贯彻《准则》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收获有以下四点:
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端正了路线,推动了各项工作。松花江、牡丹江、绥化、黑河等地委,对照《准则》第一条,重点检查了在放宽农村经济政策上胆子小、步子慢、办法少的问题,坚定了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两个文件的决心,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快了使农村富裕的步伐。哈尔滨市委重点联系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问题,检查了左倾路线的影响,制定了十条措施。
二、加强了民主集中制。不少单位的领导班子,都对照《准则》,检查纠正了家长制、一言堂的问题,增强了团结,加强了党委的集体领导。
三、进一步健全了党的组织生活,组织性、纪律性有了加强。
四、领导作风有了转变,不正之风有所收敛。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正在得到恢复和发扬,从而逐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安定团结和四化建设。


第4版()
专栏:新风赞

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
山西省汾阳县肖家庄公社肖家庄大队社员吕可宏在自己的儿子因事故牺牲后,以共产党员的胸怀协助部队妥善处理后事,受到了某部指战员的赞扬。
去年11月中旬,在一次训练事故中,某部八连战士吕孝清不幸牺牲。吕可宏闻讯赶到部队,负责接待的副政委刘书印、教导员王建国、指导员陈玉泉怀着内疚的心情,向老人家作了检讨。当他们谈到吕孝清入伍后助人为乐的事迹时,不禁痛哭失声。此时此刻,老人也非常悲痛,强忍住泪水,握着刘副政委和王教导员的手说:“我们都是为党工作的,都不愿意在工作中出差错,但这总是难以避免的。孩子不幸死去,我的心情同大家一样。可是,事故已经出了,人已经死了,我们就不能光陷在悲痛之中,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对我是最大的安慰。”短短几句话,使在场的人再一次流下了热泪。
在处理后事的过程中,当部队领导询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说:“请领导按政策办,我没二话。”告别遗体时,在追悼会和座谈会上,老人竟没有流一滴眼泪。后来,照顾老人的战士吕凤全反映说,老人家到深夜才痛哭流泪。原来,他是怕部队的同志过于伤感,所以在公开场合下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并再三嘱咐吕凤全不要告诉领导。
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开完追悼会的第二天,吕可宏执意要走。刘副政委以全体干部战士的名义苦苦相留,老人家眼含激动的泪花,紧紧握着刘副政委的手说:“谢谢首长!谢谢同志们!你们的心意我全领了。但我知道,你们工作很忙,我在这里多呆一天,就要多耽误你们一天,我心里不安呵!”他说服了大家,爽快地离开了部队。但这位有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同志的高尚情操,却留在了指战员的心中。
胡培禹
谢玉久


第4版()
专栏:

为干部队伍还逐知识化专业化创造条件
常德县利用多种形式培训干部
本报讯 中共湖南省常德县委从1979年以来,一直重视干部的培训工作。他们发动和依靠各条战线、各部门,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干部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学业务。到去年10月止,全县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干部先后住过培训学校,或参加过各种短训班的学习。
常德县原有县委党校、水电学校、农机学校和卫生学校。去年,县人民政府又建立了综合培训学校,县商业局和供销社也分别因陋就简办起了商业学校、供销学校。全县一方面利用这些培训基地,分期分批轮训干部;另一方面大力开办各种类型训练班:有各系统举办的进修班,也有科局开设的短训班,还有县科协及其所属各学会主办的讲座学习班。还在干部中推广函授教育和电视大学教育。提倡基层单位兴办红专夜校,采用定期集中授课、平时分散自学、年终统一测验的方法,组织干部开展业余学习,使分期分批的离职轮训与平时的在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由于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培训干部,更多的人有了重新学习的机会,在文化程度、科学知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全县干部队伍的状况正发生变化,熟悉本行业生产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县工业局和水电局的六名只具有中专学历的干部,经过多次训练班的培训,自修了有关大专课程,单位已推荐参加晋升助理工程师的考试。大龙站公社医院副院长吴忠文,是1956年的中医学徒,通过卫生学校的进修和勤奋自学,被准许破格报考晋升主治中医师。
朱昌远


第4版()
专栏:

北京电力机械建筑公司党委重视《青工守则》的宣传
提高青年工人的思想觉悟
本报讯 去年3月,北京市《青年职工守则》(草案)颁布以后,北京电管局电力机械建筑公司党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加强《守则》的宣传教育,使青工队伍面貌发生了变化。遵纪守法的青年越来越多,犯罪率逐渐下降,一些后进青年经过帮助教育,已有了较大的转变。
这个公司向每一个青工颁发了《守则》,把《守则》张贴到食堂、班组、宿舍,还利用广播、板报广泛宣传。党团组织负责人逐条向职工宣讲《守则》条文,使青工认识推行《守则》的重要意义,明确《守则》是党和政府对青工提出的基本要求。
这个公司党团组织针对青工在施工中浪费原材料现象,结合《守则》第四条,进行了“爱护集体,勤俭节约”的教育,要求青年避免灰、沙、石的浪费。在水塔工地上,做到了小砖头少见,仅这一项就能节约近万块砖。不少青工正处于谈恋爱期间,公司党团组织就引导青年正确处理恋爱、婚姻与学习、工作的关系。
通过《守则》的学习,提高了青年工人的思想觉悟,培养了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4版()
专栏:

广州部队第一通信总站话务员刘卡加(右)刻苦钻研技术,三年接转电话四十多万次无差错,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被树为值勤训练标兵、学雷锋标兵。
新华社记者 刘玉生 摄


第4版()
专栏:来信

生活会制度应该恢复编辑同志:
记得在一九五七年以前,绝大部分机关和厂矿的干部、职工,每星期都要开一次生活会。会上,领导带头作自我检查,优点缺点都说。要是哪个同志对缺点和错误谈得不够具体深刻时,其他同志就以治病救人的态度,帮助他进行检查分析,并给他指明利害关系和前进方向。如有不服,可以同大家争论一番,一次不行,还可在下次会议上继续进行。但是,会后,任何人都无权对会外其他人员议论生活会上的情况。
现在不是要动员全党都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吗?我看,开好生活会,便是加强干部、党员、职工、团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我建议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尽快恢复生活会制度。
河南睢县财政局
林友才


第4版()
专栏: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郑大妹同因公负伤的青年结婚
本报讯 广东省潮阳县金浦公社梅西大队共青团员郑大妹,坚持正确的恋爱观,冲破种种障碍,同相爱多年的情人结婚。
几年前,22岁的郑大妹和毗邻的梅东大队男青年郑才洪相识,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倾心相交,建立了纯真的爱情。后来,郑才洪到韶关煤矿当工人。
不料,1977年冬天,郑才洪因公受伤,右眼失明了。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妹惊呆了,她为自己心爱的人致残感到十分悲痛和惋惜。可是,当她想到郑才洪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受伤,应该得到照顾和尊敬时,心胸豁然开朗,更增添了对才洪的爱情。
不久,郑大妹的父母知道了郑才洪右眼致残一事,闹着要大妹与才洪“一刀两断”,还要给大妹另外找“对象”。大妹反复向父母说明才洪是个有志气的好青年,虽然右眼失明了,但仍然能够工作,能够生活。她还把自己的想法和受到家庭阻拦的情况向大队党支部作了汇报。后经组织上出面,做双亲的思想工作,大妹的父母同意了女儿婚事,但却提出要才洪送一笔聘金和彩礼才允许女儿过门。大妹认为这样做不符合新《婚姻法》精神,自己是新时代的青年,决不能迁就旧思想、旧习惯。于是,党支部又帮助她耐心地向她父母亲讲道理,使两位老人同意了不要聘金和彩礼。郑大妹和郑才洪终于在去年年底高高兴兴地结了婚。 郭亨渠 郑克钟


第4版()
专栏:思想论坛

也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张选国
提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很自然想起了当年红军长征,吃树皮、爬雪山,穿草鞋、过草地的往事,想起了董存瑞舍身忘死炸碉堡、黄继光奋不顾身堵枪眼的情景。他们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无比崇敬和爱戴。我们依靠千千万万有名和无名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的奋斗、牺牲,克服种种困难,战胜了强大的敌人。革命斗争历史告诉我们,为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是党的光荣传统。
有人或许会说,那是过去的事,今天难道还需要这样吗?答曰:完全需要。今天同过去相比,情况虽然大不相同,但建设四个现代化,是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面前还有许多想象不到的艰难险阻。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以及国内外形形色色的阶级斗争,经常会出现需要吃苦甚至牺牲的问题。只有继承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成功。希图舒舒服服干四化,那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不经一番寒刺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在有些人的眼里,具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的人是“傻子”。果真是“傻子”吗?不!象曹振贤那样勇斗歹徒,象吕士才那样抱病出征,象张志新那样坚贞不屈,虽然牺牲了个人利益,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维护了党和人民的最大利益,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最光荣的人。雷锋同志说得好:如果说,这就是傻子,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祖国需要这样的傻子。在真正的共产党人看来,那些信奉“各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人,才是最可悲的。用吕士才同志的话来说,这种人只不过是“整天爬在个人主义的泥坑里,自己还闻不到臭味”而已。
还有人说,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不讲科学。这种说法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讲的是艰苦奋斗,乐于献身的精神。这种精神与讲科学绝非互相排斥的。相反,追求科学真理,是丝毫离不开这种精神的。“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诚然,在左倾错误时期,有人以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名,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关心群众疾苦,以至不珍惜群众生命。这种作法当然是要反对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就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因此,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同样需要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


第4版()
专栏:访问记

在陕北的岁月里
——访老红军战士、警卫英雄贺福祥同志
新年伊始的一个寒峭的早晨,我们走访了老红军战士、北京橡胶工业公司顾问贺福祥同志。贺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虽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操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告诉我们,最近不少机关、企业、学校约请他去讲传统。他谦虚地笑了笑说:“谈谈别人可以,自己嘛,没有什么值得谈的。”
贺福祥同志1933年参加刘志丹部队,当了红军。1935年调到中央警卫连,担负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在那战斗岁月里,他英勇对敌,不怕牺牲,立下许多战功。解放初期,他荣获特级保卫模范、一级战斗英雄称号。1958年,贺福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至今,北京卫戍区部队新兵入伍的第一课就是讲传统,讲警卫英雄贺福祥的英雄事迹。
贺老被思绪带到了延安岁月。他说:“在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中央领导身边担负警卫工作,受到的教育,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时经常打仗,延安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打败日寇,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使祖国早日走向光明,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群众同甘共苦,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贺老说,毛主席在延安时吃的、住的、穿的非常俭朴。他住的窑洞,只有一张普通的办公桌,几只木箱子装文件、书籍,还有几条旧凳子。毛主席的床铺,是几块木板拼搭而成的。就在这样的陋室里,毛主席思虑着祖国的解放事业,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他爱吃辣椒,常常是几个辣椒放点盐腌腌,或者拿几个辣椒放在炉子上烤一烤,就算一个菜。
1942年,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部队的吃穿问题。警卫战士自己动手用粗毛线编织了一些帽子,这种羊毛帽子虽然戴在头上有点扎人,但比较暖和。一天,贺福祥同志戴着粗羊毛帽子为毛主席站岗。毛主席见了,赞不绝口,并向警卫班要了一顶。一个晚上,毛主席要戴帽子外出开会,公务员嫌带着这种帽子“土气”,就推说找不着,要给毛主席换别的帽子。毛主席有点生气地说:你们看不好,我就觉得蛮好,这是我们警卫战士自己织的,比什么样的帽子都好。公务员不得已,只得把粗羊毛帽找出来,毛主席才高高兴兴地戴着帽子开会去了。
毛主席的衣服破了,也是补了又补,不肯扔掉。一次,一位同志发现毛主席的一双袜子破的实在不能再补了,就悄悄地去领了一双新线袜。毛主席知道后,温和地对这位同志说:袜子破了可以补补再穿。我们不是“四大家族”,又不是资本家,是为工农劳苦大众干革命的,穿破点怕什么?说得这位同志很受感动。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人都在自己窑洞前面的山坡上按规定分了地,按规定上交公粮。中央首长尽管工作忙,也带头下地干庄稼活,抬粪、施肥。看到首长们也参加劳动,警卫班的同志坐不住了,主动帮着干。毛主席等中央首长不高兴地说:这是算你们的,还是算我们的?你们能劳动,我们也有两只手嘛!
1947年,沙家店战斗结束后,当地老百姓知道毛主席、周副主席就在这一带,给我们送来一些小米。毛主席、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都舍不得吃,要我们送给伤病员。当时,我们吃的主要是难吃的黑豆。一次,我们警卫战士正在用餐时,周恩来副主席走过来,从腰间解下一个小碗,自己盛了满满一碗黑豆,津津有味地咀嚼起来,一边吃,一边高兴地给我们讲黑豆的营养价值,说得我们大家吃起来也觉得香喷喷的了。
讲到这里,贺老呷了一口茶,接着又说:“尽管那时生活艰苦,但是,毛主席、周副主席经常用革命道理、社会主义理想教诲我们,使我们对革命事业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西安事变后,一次周恩来同志前往西安谈判,贺福祥和一些警卫战士执行护送任务。他们和周恩来同志一起坐卡车从延安出发,在途中的劳山地区突然遭到国民党土匪的袭击。为保卫周副主席,贺福祥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战斗,伤亡了十多个同志。目睹自己亲密的战友倒在血泊中,贺福祥同志悲痛已极。在护送周副主席返回延安途中,贺福祥同志止不住哭泣,觉得对不起战友。周恩来副主席此时的心情虽然也非常沉痛,但还一再地安慰贺福祥同志:革命战士在困难的时候要流汗,不要流泪,流泪不解决问题。并说:干革命就得有牺牲,战争时期流血不可避免,不流血,就谈不上“你死我活”嘛!周副主席并问贺福祥同志:“陕北人的习惯,死了人买什么棺木安葬最好?”贺福祥同志止住了哭泣,说:“最好是柏木棺材。”周副主席沉痛地嘱咐大家:回去以后要买最好的棺木掩埋牺牲的同志。无论干部战士,他们都是为革命献出生命的,都买一样的棺材,享受一样的待遇,都要举行追悼会,寄托我们的哀思。今后革命胜利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1936年冬天,警卫班的战士们在党的生活会上围绕着“什么叫革命到底”进行讨论。大家争论得很热烈,但意见始终统一不起来。一个下雪天的晚上,贺福祥同志到毛主席窑洞前站岗。夜深了,毛主席工作之余出来散步,贺福祥就趁机请教毛主席,并把讨论的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听完后很感兴趣,微笑着反问贺福祥的看法。贺福祥同志回答说:“从一个人来说,‘革命到底’无非是活着干,死了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从整个党来说,就是要把反动派打倒,让穷人全都过上好日子。不过,我不一定能赶上这一天,说不定我那一天就‘报销’了呢。”毛主席听了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温和地对贺福祥说:“小贺,可不能悲观罗!”接着,毛主席一边打着手势,一边侃侃而谈,他从我们的革命目标,谈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他要贺福祥转告同志们:一定要有信心,不要悲观。大家团结一致了,就能推翻反动统治,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听了主席的一番话,贺福祥同志心里亮堂了,对革命胜利更加充满了信心……
和贺老握手道别后,我们不禁想了很多:在战争岁月,在延安时期,尽管条件如此艰苦,环境如此严酷,我们的党,我们的革命前辈,并没有动摇胜利的信心,而是始终憧憬着社会主义的未来,并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战斗不息。今天,他们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胜利地前进。抚今追昔,对于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社会主义,难道不更值得我们珍惜么?
本报记者 王谨
本报通讯员 支崇华(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