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扬帆美洲三十年
——殷人跨越太平洋初探
房仲甫
尽管重洋环绕,古代美洲并非与世隔绝。秘鲁山洞里的一尊奇特的裸体美洲女神铜像,向人们展示了五世纪时中国同美洲之间已有联系:她双手(右臂残)提着铜牌,两牌各铸“武当山”三个汉字(见下图),字体近似南北朝的八分书。近在墨西哥发现的一方“大齐田人之墓”的墓碑,据认为是战国或秦末从山东半岛放舟美洲的田齐人埋骨遗迹。此类汉字,在美洲已发现140多个。至于其它一些表明中国和美洲早有因缘的文物,就更多了。但是所有这些,连同为人所知的中国高僧慧深五世纪时远游美洲的经历,都还不能说是中国和美洲之间最早的交往。
那么,中国和美洲之间的交往始自何时呢?这还得从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转来美国圣地亚哥大学教授莫里亚蒂博士的一封信说起。来信指出,由于在美洲海底发现了“石锚”,为早期“中国人横渡太平洋航海”提供了“证据”。经对照古文献和实物,这石锚从形状到用途与我国古代船碇(锚)一致。为此,1979年8月19日刊于《人民日报》的《中国人最先到达美洲的新物证》一文,支持了莫氏的见解。此事曾引起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一些学者的极大关注。
为取得“第一个能令人接受的实物证据”,莫里亚蒂寄来5块石锚岩样标本,希望测定其产地。北京大学地质系安泰庠副教授初步鉴定表明,5块岩样质地相同,均与我国台湾中、东部的灰岩一致。与此同时,美国几个科学机构也通过鉴定,认为石锚岩质“不存在于北美太平洋沿岸,而同南中国海岸地区所产灰岩一样”。中美两国科学鉴定结论不谋而合。最近,莫里亚蒂和皮尔逊两位科学家据此肯定: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先后发现的11块大石头,是中国古代航海船只遗留下来的5只石锚和附具。根据石锚表层的2.5至3毫米锰矿外衣推算,它们沉海已达二、三千年之久(锰积聚率为千年1毫米)。
石锚既已判明是数千年前中国船只的遗物,那么,当时驾船者是些什么人呢?
近年一些欧美学者经过考证认为,约在三千年前,即我国商殷末年,一批逃亡的中国人就已到达墨西哥,甚至可能在拉文塔地方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众多具有浓厚中国商代文化特征的遗物和遗迹。例如,我国张家口附近有过一些高30英尺、位置分散的圆形土墩,连同从中出土的石斧,竟与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土墩和石斧相同。正如发现者马克·威廉神父所说:“恰是同一民族建造的”。许多学者认为,著名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勃然兴起,与外来影响有关。他们指出其时间相当于殷人逃亡的年代,即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间。从拉文塔土墩中挖出的石雕,以及至今保存在危地马拉博物馆的奥尔梅克赤陶头像,都是中国人的面型。
又如,以崇拜虎神为特征的奥尔梅克文化传到秘鲁后,形成有名的查比因文明。至今秘鲁安第斯山上的神殿里,还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露出獠牙狞笑的半人半虎的石像。而现存我国台北博物院的一座用大理石雕刻的虎头、人身、虎爪的商代立雕,正是这种半人半虎奇异概念起源的物证。正象乔纳森等人在《古代美洲》一书中所说:“中国的商朝和墨西哥的奥尔梅克、秘鲁的查比因文明都崇拜虎神。商朝和奥尔梅克的祭司们都建造相似的土制的典礼高台;而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他们都使用十分相似的一种小反射镜”。欧美一些学者还认为,奥尔梅克、查比因的虎神崇拜来自中国商代,可谓一脉相承。
此外,源于商代而为我国特有的饕餮纹,也随之传到了墨西哥。墨西哥西海岸出土陶器上,还有类似甲骨文的“帆”、“亚”等字,至今墨西哥此类“亚”字形建筑遗迹犹存。殷人的“且”字形祖先牌位,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中也曾盛行。
人们也许要问:殷人为何向海上逃亡?原来,武王伐纣前,纣王曾把大军留驻于被征服了的“人方”(夷方)国(在今山东省)。后来周公旦攻占“人方”故地,殷军国破家亡,遂逃向海外。他们之夺海逃亡,固然可能由于前人航海产生的吸引力,同时也受航向日出东方可寻得乐土的宗教思想影响,于是飘泊沧溟,经年累月,终至到达了美洲。
我国海上航行,始自新石器晚期。七千年前的船桨已出土于东海之滨。使用青铜工具的商殷,早已变独木舟为稳性强、载量大的木板船。武王伐纣,数千兵马,仅用47只船,一日之间横渡黄河孟津。《史记·周本纪》也反映了武王所乘船只之大、船行之速、吃水之深。殷时行船动力已有风帆,更有掌握航向的舵桨。且殷人天文科学已能测得新星,很可能有依日月判明航向的早期天文导航术。而从美洲发现的沉锚判断,商殷时可能已有能载百数十人的大船。
从沉海石锚出水处判断,殷人东渡,可能选择了当时最合理的沿海岛东航的阿留申航线。因为此路不仅比白令海峡方便,而且避免了走南太平洋所遇淡水、食物补给的困难。殷人素习航海,仓卒逃亡,由山东半岛南下台湾,而后经琉球,沿日本列岛之东向北,过阿留申群岛的太平洋海域,航达加利福尼亚,再沿海岸驶抵墨西哥。加上由于堪察加的暖流,使得此路沿途有鱼、禽、果等可供食用,且从阿留申往南,岛屿之间隔海相望,又有黑潮海流,常年顺风顺水,即使一叶扁舟,也可往还通行,这已为后世多次木船航海实验所证实。
由于石锚、文物、遗迹等一系列的新旧发现,连同对商殷可供航海的船只的分析,使中国同美洲的传统友谊,很可能上溯到三千年前。这就不仅远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出两千多年,而且也比慧深和尚游美早一千多年。因此,正如莫里亚蒂来信所预期的,这个问题正日益为世界许多学者所瞩目。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将使人们能够更加具体地洞悉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奇妙的半球形房屋
张梅珍
在孩提时代,也许不少人做过“捏鸡蛋”的试验。真有趣,那质脆透薄的蛋壳,居然能够承受十几公斤的握力!人们要是细心观察大自然中许多物体的形状,将不难发现:三角形、正多边形和球形,它们堪以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结构而自豪。甚至蜜蜂筑巢,蜘蛛结网,也巧妙地采用了这种结构。在人类社会,我国古代建筑早就从中受到了启发。名扬中外的隋朝建筑赵州桥,正是拱形的结构。它能承受的压力要比一般桥梁大几倍,并且经历一千多年仍非常坚固。闻名中外的能工巧匠鲁班设计过许多多边形亭台楼阁,造型之美观,结构之坚固,令人惊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自然会思考:居室、住宅能否建成几何球体屋呢?
如今,在美国正流行一种样式新颖、经济实用的新型建筑——半球形房屋。它恰似一座平地隆起的半球,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风貌和众多的优点。
三十二年前,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为了使营房、军库能抵御暴风雪的袭击,特意设计了半球形房屋。经过多年的反复改进和实用,人们尝到了它独到的好处,因此今天它已作为一种普及形式的建筑而逐渐在美国兴盛起来。
球形,在相同的表面积时它包容的体积最大,因而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球形,它有类似蛋壳那样的功能,具有更大的承重、抗风的本领。“风洞实验”结果证明:一座木制结构的半球形房屋的抗风强度,即为普通房屋的5倍。它可经受时速300公里的风暴冲击,能承受住8级地震的震撼。由于球体内部具有良好的流线型,采光程度最大,气流循环通畅,热量分布均匀,从而可以节约能量50%。它内部的隔墙,不承受外壳的任何重量,因而可以随意延伸,这就使空间的利用和平面布局更加科学、经济和实用。
半球形房屋还有个优点: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材料多样化,装配又简便易行。它先用三角形骨架拼接成五边形或六边形的单元,再吊装、衔接组成半球形,紧固在地角螺钉上。它不需要坚实的地基,既可装配成独立的楼房,也可串联、并联多幢而构成一个建筑群。从直径7米到36米、使用面积由一层的46平方米到四层的3,700平方米的成型建筑,均可在8小时内全部装配完工。房顶外部填充保温材料和涂上保护涂料,可以隔温、防腐、防虫,经久耐用。
半球形房屋对某些部门具有更加突出的优点:医院采用这种建筑,可将值班室设在球形圆心,病房环绕分布于值班室周围,医护人员可就近观察到各病房的情形。这同一般医院采用的矩型建筑相比,值班人员可以避免动辄往来奔波,而所节省的时间,对于危重病人来说,有时则是赢得生命的关键时刻。除此之外,仓库采用这种建筑,可使室内空气流通均匀,有利于货物的妥善保管;礼堂采用这种建筑,可以获得最佳音响效果;会议厅采用这种建筑,可使室内布局合理,不再为屋角不能充分利用而发愁。因此,目前这种建筑日益广泛应用于学校、图书馆、饭厅、儿童娱乐场、商店和住宅。不论在风景宜人的游览区,还是气候恶劣的边防高原,也都广为流行。
半球形建筑在一些国家也已传播开来,并日益显示出更多的优越性和更广泛的功能。可以说,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正方兴未艾!(附图片)
宽敞明亮的半球形建筑中的标准游泳池。


第7版()
专栏:海外游踪

恒河漫游
刘新生 潘正秀
恒河,印度人民把她奉为女神、母亲和“圣河”。几千年来,数不尽的人们被吸引到她身边。从她的发源地到入海口,流传着多少关于她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古往今来,她和印度的文明发展史紧密相联。相传我国唐代玄奘法师于公元七世纪到印度取经时,曾踏遍恒河流域,到处受到印度人民的热情款待和尊敬。因而,恒河又是中印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东方破晓,晨曦初露。在印度朋友陪同下,我们驱车驶过印度教圣城贝拿勒斯市,来到恒河之滨。这时,虔诚的印度教徒早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恒河码头,开始了一天中以“圣水浴”为中心的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祭司们手捏念珠,口诵祷词;庙宇里教乐高奏、经声缭绕;人们熙来攘往,一派繁忙。狭窄的甬道挤得水泄不通,小贩们的地摊连成一片,出卖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成群理发师席地而坐,为即将洗“圣水浴”的人们修整发饰。排列成行的乞丐,争先抚摸行人的脚尖,苦苦哀求洗“圣水浴”后的人们施舍行善……此刻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具有浓重特色的印度风情画。
我们好不容易地穿过拥挤的人群,登上印度朋友准备好的小木舟。这时霞光似锦,一轮红日正从恒河东岸冉冉升起,我们不禁脱口而喊:“日出,多好看哪!”憨厚寡言的船主连连说:“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看的日出哩!”从他黝黑的面庞,我们看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中国友人朴素、诚挚的欢迎。热情的主人为我们准备了贝拿勒斯有名的甜食。我们和印度朋友一起,喝着清甜的恒河水,在船上共进早餐,相互洒了“圣水”,祝愿幸福与安宁。
木舟划破层层碧波,缓缓逆流而上。各种人在水中的洗礼动作,一一映入眼帘:男人们沐浴过后,或面向朝阳,立于水中,作一瑜珈姿势,或盘坐水边,双手合十,闭目祈祷。妇女们有的蹲在岸边漂放花灯,奉祀河神;有的和衣浸入水中,撩起莎丽的一角,轻轻擦去身上的泥污。她们到岸边木亭里更衣后,提上一壶恒河“圣水”,婷婷移步,缓缓离去。儿童们除模拟大人的敬神动作外,总不免击水嬉闹……。印度男女老少热爱恒河之情,实非寥寥数语所能言喻。
印度人民之所以敬仰恒河,除因她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两岸的儿女和土地外,更大程度是出于宗教信念。根据神话和传说,恒河是天上的女神下凡,为凡人冲刷罪孽,使他们的灵魂能解脱苦海、超升天国。印度教徒笃信恒河水有涤罪洗过之功能。历代王公贵族,为了到恒河朝圣,在贝拿勒斯城临河一侧,修建了多少庙宇、宫殿和码头,供祭祀、下榻和洗浴用。这些古老的建筑,如今依旧巍然耸立于恒河岸边,使这儿风韵益增。而通向河中的层层水泥台阶,则成为成千上万群众的露天浴池和印度教徒死后“圣洁”的火化场。
入夜,我们再度来到恒河之滨。这时的恒河,别有一番景象:沐浴和进香的人们都已离去,到处一片静谧,但见岸边焚尸的柴堆余烬未灭,忽明忽暗,远远看去,犹如秋夜的几星萤火。妇女们敬奉河神的片叶花灯,随着粼粼碧波漂浮,恍若夜空中的点点繁星。岸边金碧辉煌的庙宇,倒映在皎月照耀下的恒河水中,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图!
恒河,我们对你慕名而来,惬意而归。你美丽的丰姿和两岸纯朴的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记忆。(附图片)
题图:吴樫


第7版()
专栏:图片世界

冰岛奇观
冰岛,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它是雪覆冰封的世界。其实,这个世界最北的岛国,仅有13%的土地处于冰川雪野下,大部地区遍布火山与温泉,因而又有火山岛之称。
冰川与火山交错,构成大自然雄伟的奇观:烈焰翻滚,火柱冲天,那是火山在怒吼;温泉喷涌,蒸气弥漫,这是地下热水在腾飞;大西洋的惊涛拍击着陡峭的海岸;河川激流汇成飞泻的瀑布……一幅幅壮丽的图景,令人神往!
仅从十九世纪以来,冰岛的火山就爆发过100多次。十几天前,东北边远地区一次火山爆发,竟使地面出现一条5英里长的裂缝,在雪野上形成一条溶岩河。火山固然给冰岛带来一些灾难,但也赐予十分丰富的热能。接近沸点的地下热水,通过管道源源流入城市,成为无污染的热源,也使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被誉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健康都城”。有了温泉,温室中盛产蕃茄、葡萄甚至热带的水果香蕉……这些,给这个北方岛国的人民,增添了不少生活的乐趣。·梅·(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特殊的“口哨语言”
世界上有几种“口哨语言”,而欧洲唯一已知的一种“口哨语言”,使用的人只剩下十二个,他们都是年过五十的牧民。因此,这种语言即将归于“死亡的语言”之列。
专家们原先认为,这种语言至少在五十年前已经“死去”。但是,历史学家最近在研究法国靠近大西洋的比利牛斯省丰富多采的历史背景时,发现了欧洲这种独一无二的“语言”依然残存。
这种“口哨语言”存在于叫作阿斯的小村庄里。阿斯村庄的四十所房屋,坐落在海拔二千六百一十二米的热尔峰一侧高八百米的山坡上。那儿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这种地理条件和数世纪的畜牧业社会,正是“口哨语言”产生的原因。
这种语言是从贝亚恩地区的土语演变过来的,它在山谷中借着强劲的山风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牧民克阿里佩有一天爬上热尔峰的顶端,用望远镜看到了远在步行得花一个半小时处的一位朋友。随即,他们用“口哨语言”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而通常,这些说“口哨语言”的人可以在距离三公里的情况下轻松地进行对话。
一个时期,说“口哨语言”的曾有五千人。这个数字之所以下降到濒于湮灭的十二人,是因为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中出现了钟表和报纸,山村修建了道路,有了收音机、电视和电话,加上牧民的外流和山村地区牧羊业的逐渐消失。
在世界上,用类似“口哨语言”的主要还有三个地区。它们在墨西哥、土耳其和加那利群岛。
·徐永庆·


第7版()
专栏:

北也门风习点滴
男子穿裙女穿裤,这是北也门人衣着的特点。
男人的服饰是头扎方巾,肩披长巾,下身穿裙,脚穿拖鞋。他们从成年到老年,几乎人人身佩腰刀,以示大丈夫气概。这种两面有刃的腰刀,锋利异常。刀柄的质料因佩带者身份不同而各异,最高贵的是犀牛角制作的。
妇女通常穿连衣裙和长裤子。但在外出时,必须用织品或黑纱从头到脚包起来,这是伊斯兰教早期教律所规定的:妇女见生人时,除手脚外,全身都算羞体,必须遮盖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如果你走在街上或田野里,远远看见一个类似黑桩子的,那准是一个女子站在那里。女孩子从12岁开始,出门就要戴面纱、穿黑袍了。·仁·(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