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回顾与展望
——本报驻国外记者笔谈世界形势
编者按:八十年代的第二年过去了。一年来,世界很不安宁。老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新战争的危险不仅存在,而且是增加了。对此要有足够的估计,并采取有力的对策来防止它。为了回顾过去一年的世界形势和展望明年的前景,本报编辑部向驻国外记者提出一些问题,请他们作答。
1、全世界人民关心的最大问题是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请从你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角度,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驻华盛顿记者袁先禄:谈世界形势,离不开美苏关系。两个超级大国各自推行的全球战略和它们在世界各个地区的争霸,给1981年的许多事件打上了烙印。
今年1月,里根登台执政,摆出对苏强硬架势。一年来,里根政府在军事上加强实力,同西欧盟国加强磋商,在中东、北非和印度洋地区加强对苏联扩张势力的堵截,在阿富汗、柬埔寨问题上保持对苏、越的压力,在加勒比海地区力求防范苏、古的扩张渗透,都说明了这一点。直到今年9月,美苏两国外长才恢复对话,举行会谈。从11月30日开始的美苏日内瓦谈判,虽然使华盛顿和西方的某些人抱有一定的希望,但美苏关系的实质并无改变。最近,黑格国务卿在参加北约部长理事会后原定访问中东、南亚六国,结果因波兰局势的突然变化而中断访问,匆匆赶回华盛顿。这一切都预示:1982年的世界仍将是动荡不安的,美苏两家将继续在全球范围进行激烈的较量。
驻曼谷记者丁好德:印支地区今年仍然处于战火之中,没有和平,其根源在于越南受苏联的支持,拒绝执行联合国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决议,拒绝从柬埔寨撤军。
一年来,民主柬埔寨的战斗力有所增强。越南侵略军已难于发动团以上规模的“扫荡”,陷入只能据守点和线的态势。
柬埔寨三方爱国抵抗力量就组织联合政府问题举行会谈,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联合抗越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一年来,越南在柬埔寨未能摆脱军事上日益不利和国际上越来越孤立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它有可能一方面增兵强化占领区的统治,甚至在柬泰、老泰边境制造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将作出某种和解姿态,破坏柬埔寨三方的联合,竭力分化东盟国家。
但从总的局势看来,在新的一年里,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越南必败的前景将更加明显。
驻平壤记者周必忠:朝鲜半岛的形势仍然是紧张的。独裁头子全斗焕靠军事政变在年初爬上南朝鲜伪总统宝座以后,变本加厉推行法西斯专政和阻挠朝鲜的和平统一。里根政府向全斗焕保证美国没有从南朝鲜撤走地面部队的计划,并表示将继续提供军援和增加对南朝鲜的军事订货贷款。这使全斗焕的气焰更加嚣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舆论一再指出,美国在南朝鲜的军事存在,是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源。只有美国抛弃“两个朝鲜”政策,从南朝鲜撤走全部美军,朝鲜半岛才有可能出现和平与安全的新局面。
驻伊斯兰堡记者钟逢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安宁的重大问题中,巴基斯坦最为重视的无疑是围绕着阿富汗问题的南亚局势。
苏军入侵阿富汗,对南亚地区特别是巴基斯坦的和平与安全形成严重威胁。这一年来,苏联飞机不断侵犯巴基斯坦领空,甚至炸死炸伤无辜群众。阿富汗难民继续源源流入巴基斯坦。年初,还发生了以苏联及喀布尔政权为背景的劫持巴基斯坦飞机的事件。5月,孟加拉国前总统齐亚·拉赫曼遇刺身亡。这些都是南亚形势不平静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受到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苏联南下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在面临霸权主义威胁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各族人民加强了团结,数年前为人们所关注的俾路支省动乱局势,近几年来已趋向稳定。孟加拉国也度过了拉赫曼遇刺后的困难局面。南亚七国外交部秘书有史以来第一次坐在一起开会。印度外长拉奥今年6月访问巴基斯坦,双方会谈气氛友好。巴基斯坦政府近来提出了和印度签订“非战协议”的倡议。这些都反映了南亚各国人民要求加强团结,维护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强烈愿望。
驻开罗记者邢象超、林皎明:1981年,中东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局面。
苏联侵占阿富汗之后,继续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加强它的海空力量和基地建设。在红海,今年出现了带有军事性质的三国“条约集团”。这一切都是在抗美、反以和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旗号下进行的。
美国面对咄咄逼人的苏联南下势头,在各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一年来,它努力在中东寻求军事基地、扩大军事援助和军火贸易,举行军事演习。但是,由于它一直执行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不可能改善它在阿拉伯人中的形象、实现联合阿拉伯国家共同抗苏的战略目标。
随着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激化,阿拉伯国家团结自助的势头有所发展。海湾国家反对一切大国在海湾的军事存在,并成立了海湾合作委员会,就共同关心的政治、安全等问题进行协调。在海湾国家同意下,沙特把它的“八点建议”提交第十二届阿拉伯首脑会议。由阿拉伯国家正式提出和平解决阿以争端的建议,三十多年来这还是第一次。预料团结自助的方针将在阿拉伯国家中得到不同方式的响应,并对中东局势的演变起积极的作用。
驻达累斯萨拉姆记者李红:这里认为,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更加激烈,使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在西亚、非洲,苏联加强了它在非洲之角的军事存在,苏联军舰频繁地游弋于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美国也在非洲之角取得港口使用权,加强了它在迪戈加西亚的军事基地。苏联的军事顾问和古巴军队仍驻在安哥拉,美国则利用南非来抵制苏古的扩张。在这场争夺中,受害的是第三世界国家,正如非洲谚语所说的:“两象相斗,草地遭殃。”
驻伦敦记者许庆美:就西欧地区的形势来说,可以概括为两句话:表面平静,实际紧张。
多年来,由于苏联对西欧推行“缓和”攻势,东西欧关系呈现比较“稳定”的状态。这种局面对经济陷于衰退的西欧各国,无疑是有诱惑的。它们可以在这样的形势下,腾出手来应付各国内部的经济和社会困难。
但是,西欧有识之士都认为,就在这些“缓和”的年代里,苏联不断加强它在欧洲战区的军事力量,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比较,在中程核武器和常规军力方面,都占有日益增长的优势。苏联入侵阿富汗后,西欧赖以生存的波斯湾的安全,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近一年多来,围绕波兰局势,对苏联剑拔弩张的种种姿态,西欧国家反应强烈,一再严厉警告。生活在苏、美争夺重点的欧洲的人们看到,在平静的表面下,波涛依然汹涌,东西方关系仍然紧张。
驻布鲁塞尔记者辛树蕃:一年来,与比利时、法国、西德、卢森堡和荷兰的各阶层人士接触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人们对欧洲局势与世界和平的关切。
两个超级大国对欧洲的争夺,一年来有所加剧。苏联利用西欧与美国之间的某些分歧,对西欧施加军事、政治和心理上的压力,企图进行分化,破坏西欧与美国联合加强防务的决心。另一方面,苏联还在欧洲的外围实行“非军事威胁”,首先是在中东北非等地区制造混乱,企图对西欧赖以生存的原料和石油供应造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西欧同美国的联盟与西欧的防务以对付苏联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分化,就成为西欧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要求。最近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会议与外长会议就表明了这一点。虽然要求与苏联谈判的呼声仍然时时可闻,但不少政治战略家指出,根据七十年代的经验教训,“防务+缓和=安全”这一传统的公式已不再适用今天的形势了,现在需要的是“安全=防务+缓和+对第三世界的积极政策”的口号。这种变化是意味深长的。
2、对西方世界的经济衰退如何估计?对前景有何预测?
驻伦敦记者许庆美:西欧各国经济经历了一年左右的衰退后,到今年第三季度,正相继度过最困难的时期。预料明年西欧各国经济将缓慢回升,但是,幅度不会很大。
西欧人士注意到,这次经济衰退对西欧的政局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今年5月,法国社会党领袖密特朗当选为总统,打破了二十三年来保守派独揽法国政坛的局面。6月,意大利组成了以共和党总书记斯帕多利尼为总理的联合政府,改变了三十多年来历届总理都由天主教民主党人担任的惯例。10月,希腊大选产生了战后第一次“左翼”政党执政。在一些西欧国家发生了群众闹事和示威游行,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这一切,都是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发生的。
人们还指出,这次经济衰退是对货币主义经济学说的严重考验。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虽然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却加重了英国的失业问题,所以是既有得,也有失。近来,由于失业严重,社会动荡,要求改变政策、刺激经济、缓和失业的呼声日益增高。在西德,政府采取了增加开支、刺激经济的政策。法国密特朗总统执政后,重新实行凯恩斯主义,采取了法郎贬值等政策。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货币主义能在多大程度上奏效,凯恩斯主义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复活,引起了人们的关心。
驻布鲁塞尔记者辛树蕃:西欧十国经济共同体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在总结一年来的欧洲形势时说:今年3月在荷兰举行的共同市场首脑会议是一次“思考的会议”,6月卢森堡会议是个“期待的会议”,而11月的伦敦首脑会议则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共同体内部的三大难题——共同体预算、共同农业政策以及财政拨款问题,经过一年的努力,一个都未能解决。
不仅如此,希腊加入共同体还不满一年,就扬言若不能得到“特殊照顾”,将退出共同体;西班牙、葡萄牙又急切地要加入,使共同体的“第二次扩大”面临着左右为难的局面。
这位发言人感慨地说:“欧洲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地需要调整。”
如何调整?这正是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所思考的头号问题。共同体的专家们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正由于各成员国经济普遍困难,“自己顾自己”,使得欧洲联合的步伐放慢了。
此间舆论大声疾呼,要各国“把眼光放远些”。但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欧洲共同体的内部建设将向何处发展?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中普遍关切的大问题。
驻华盛顿记者袁先禄:在美国,今年圣诞节的火树银花并没有驱除经济衰退的阴影。生产疲软,销售呆滞,不少企业面临严重难关,解雇人员越来越多。政府陆续公布的经济统计数字,也往往令人沮丧。美国已经进入战后第八次经济危机。
里根总统曾宣称这次衰退将是温和的,但政府高级经济官员所作的预测却并不如此乐观。有的私人经济机构还认为,这次衰退将是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
官方预计1982年下半年经济会有较大回升。经济学家们多数认为,1982年的经济总的说来仍将是暗淡的。
经济衰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失业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削减将加剧社会的动荡。外贸的恶化将引起新的贸易战而使美国同盟国的关系进一步紧张。这些都会给里根政府带来难题。
驻东京记者陈泊微、陈弘:1981年,日本的经济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度,官方预测增长率为4.1%左右。考虑到其他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多是在1%左右或出现负数,日本的增长率已是很可观的了。日本的失业问题也比欧美轻得多,物价上涨速度也有所减慢。国际收支状况也较好。估计整个1981年度外贸可能出超230亿美元。外汇储备到11月份已达287.79亿美元。
日本经济界和政府都承认,日本经济近两年来增长主要靠扩大出口,国内的需求则处于低水平。这是因为实际工资近年来没有增加多少,居民购买力难以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增长缓慢,产品依靠出口的部门同依靠国内市场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后者出现生产萎缩,依靠政府救济和扶助。
扩大出口的结果,日美、日欧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经济摩擦。
最近,日本政府通过了明年度“经济前景估计”,定出了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为 5.2%的指标,并拟订了一些具体措施。但是舆论认为5.2%的增长率是达不到的,扩大国内需求和消除国际经济摩擦,都非易事。看来日本凭借它的许多有利因素,明年大概在经济上会取得新的进展,但道路不会是平坦的。
3、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两年,仍然未能使阿富汗人民屈服。如何估计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前景?
驻伊斯兰堡记者钟逢准:由于苏联侵略军队赖在阿富汗不走,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前景难以乐观。莫斯科的目的不仅限于夺取这块多山的国土,更重要的在于南下暖洋,向海湾地区扩张,切断西方国家石油通道,为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的角逐进行战略准备。它既然踏上了这块跳板,就不会轻易后退。从另一方面看,阿富汗自由战士目前还只是分散地进行游击战,力量虽不断有所壮大,但尚未形成足以给苏联军队决定性打击的力量。不过,苏联侵略者在阿富汗的处境在未来一年必将更加困难。
1981年初以来,苏联和喀布尔政权都曾作过一些表示愿意谈判的姿态,但他们不过是为了应付舆论的压力,并且妄图骗取其他国家对喀布尔政权的承认。欧洲共同体的倡议已被拒绝,联合国的努力也未见有何成效。苏联仍然坚持喀布尔政权1980年5月14日提出的建议,这和巴基斯坦根据伊斯兰国家外长会议决议和联合国决议提出的、符合阿富汗人民愿望的四项基本原则水火难容。目前尚难看出这两个根本对立的解决方案有什么协调的余地。
4、萨达特遇刺后,中东地区出现什么新动向?未来趋势如何?
驻开罗记者邢象超、林皎明:萨达特遇刺后,穆巴拉克总统对阿拉伯国家实行和解的方针,得到了赞扬,也收到了效果。穆巴拉克的困难处境得到不少阿拉伯国家的体谅。埃及同多数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在趋于缓和。如果埃及同其它兄弟国家重归于好,这将是阿拉伯团结事业的一件大事。人们认为,如果1982年4月25日完全收复西奈能够实现,埃及在阿拉伯事务中将可能有较大的作为。它的少树敌、广交友的政策会取得成就。
萨达特逝世后,美苏活动频繁。美国应埃及要求,派来了预警飞机,监视西部边界的动向。它对埃及的各种援助,都有所增加。苏联也对埃及伸出了触角。在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期间,美国特使哈比卜在一些国家进行穿梭访问,苏联也派出了巡回大使到处游说。这种针锋相对的情况表明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的角逐更形激烈。
和平解决中东问题是长期、曲折、复杂的。萨达特之后,和平的势头仍在发展。非斯会议出现了很快搁浅的少有情况。虽然分歧尖锐,但沙特建议仍然列在首脑会议的议程上。人们期待,在明年4月埃及完全收复西奈之后,阿拉伯国家能够通过协商,使中东问题的僵局能有所突破。但是,最近以色列悍然吞并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一举,又给中东问题逐步和平解决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驻贾扎伊尔(阿尔及尔)记者柯月霖、张启常: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东局势感到不安,迫切要求维护这个地区的安全。最近,法国总统密特朗和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先后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双方在会谈和发表的联合公报中都表示了要把地中海变成和平湖的愿望。
5、西欧和平主义运动的发展,反映了什么思潮?对西欧形势有何影响?
驻伦敦记者许庆美:西欧和平主义运动的发展,是今年来引起国际舆论关注的一件大事。10月、11月间遍及西欧各国的反对核威胁的游行,参加者多达200多万人,反映出今天西欧社会的和平主义思潮。
参加这个运动的人具有很不相同的背景和政治倾向,核裁军的共同要求把他们卷入了同一个游行行列。他们的要求中,既有针对苏联扩军备战的一面,更多的是对美国的指责。他们怀疑里根政府将不顾西欧安全,企图把核战争“欧洲化”。
人们对西欧和平主义运动,持各种不同的态度,有人认为,它反映了西欧人民要求和平和安全的愿望,而许多人士批评和平主义运动要求西方国家“单方面核裁军”的口号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主张,并强调要警惕苏联利用这股思潮,在美、欧以及西欧各国之间,进行离间分化。(未完待续)(附图片)
——我们什么时候回老家?
——快了!江帆
较量 英韬
拜年 英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