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克服“图面子”思想 讲究经济实效
东台县再夺皮棉百万担
本报讯 截至12月20日止,江苏省东台县已收购皮棉一百万零一百七十二担,在全国产棉县中位居前列。
东台县是江苏省重点产棉县之一。1979年夺得皮棉总产百万担,去年,为了保住“百万担”,缩绿肥,挤秋粮,扩大植棉面积,当时由于各项工作没有赶上来,加上自然灾害严重,皮棉没有实现百万担。今年初,这个县的领导同志分头深入社队,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本县实际出发,合理调整了种植计划和茬口布局,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了6万亩,3万亩用来扩种秋粮,3万亩用来发展蚕桑和种植大豆、芝麻等小宗作物。使农业结构趋向于合理化,不仅棉花增产,粮食、油料作物也获得好收成。
今年,东台县在夺取农业全面丰收的过程中,贯彻每一项生产措施,都注意克服“图面子”、“保旗子”,不惜工本的做法,保证群众利益,讲究经济效果,力求增产增收。这个县的头灶公社1979年夺得粮棉大丰收。去年,片面强调保住已经夺得的荣誉,生产不计成本,大量使用计划外的商品肥,支出1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34%。集体和社员的纯收入显著下降。县委帮助这个公社总结教训,并发动各社队联系本单位的实际,分析对照,制定增产增收措施,努力做到不搞花架子,不装路边田,不施保险肥,不打太平药,使每一项生产措施都能发挥增产效益。
据统计,今年全县化肥使用量比去年减少了15,000多吨,农药开支节省了178万元。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长丰县邵集大队社员邵贤芮、杨有珍自筹资金把电影院办到了社员家门口。
新华社记者 徐光春摄


第2版()
专栏:喜看农村气象新

十万绣花女的喜悦
考绣花“状元”啦!——山东乳山县妇联的同志说起当时的情景,眉飞色舞。
“开始!”一声令下,从全县各大队、公社一级级考出来的32名绣花能手,立即俯身花床,飞针走线。县委书记、县长都来观战,机关干部、县城里居民也来看她们巧夺天工。60万人的乳山县,从事绣花的女社员就近10万人。她们就凭一根针、一条线,一年为国家挣大量外汇。凝聚着她们智慧和汗水的“雕平绣”台布、窗帘、床单、枕套,优美素雅,外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俺绣好了。”花家疃大队的姜玉香仅用一个半小时就绣出了一朵六片花瓣、直径10厘米的花儿,荣获平花刺绣第一名。
我们慕名走进小姜家的绣花间,她乐呵呵地说:“三中全会后,县妇联每年都组织一次绣花比赛,我们可以放开手脚绣花了。光这一条,也够姑娘嫂子大妈欢喜的。”她话里藏着话,搞“大批促大干”那会儿,村头大批判专栏里出过丑化绣花姑娘的漫画,弄得她们抬不起头。
近几年来,使她们欢喜的事儿还有好些,如不赶绣女上山下地,保护绣女经济利益,注意防治绣女职业病,等等。
全县都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从事粮油生产的劳力最低也省下三分之一,队干部不再用没收花床的办法,赶绣女抢种抢收。去年绣花挣1,000多元的寨里大队的孙秀芬、孙秀珍姐妹俩,把灵巧的手伸到我们眼前,得意地说:“嗨,要是干一天农活再捏针,手指头好几天都是僵的。”也正是由于保持十个手指的灵敏度对绣女是那样的重要,过去出工钟一响,她们就心惊肉跳。这种日子过去了,开始改变面貌的寨里大队今年人均收入可达200元以上,其中70%出在200多名长年坐“绣楼”的妇女的针尖上。
许多社队都重视了绣女的劳动保护工作。山前庄大队妇联主任宋秀芝对我们说:“集体免费给每个绣女安一盏电灯,发给她们护袖、毛巾、肥皂,定期给女青年检查视力,赤脚医生经常讲解怎样保护眼睛、预防神经衰弱。俺大队现在没有一个绣女是近视眼,十个犯神经衰弱的治好了四个。”山前庄是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大队,今年人均收入220元,30%来自绣花。
十万绣女也还有心事,一再喊加工任务太少啦!她们盼有关部门能够开拓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永福 照堂 鹿舫


第2版()
专栏:喜看农村气象新

真有看头呀!
——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访问刘庄
初冬季节,豫北的棉田还银花满缀。山西省闻喜县涑阳大队党支部书记、七十三岁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来到了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史来贺同吴吉昌是老相识了,早就想请这位棉花内行来给自己的棉花会会诊。这一次中国棉花学会在郑州开会,两个劳模终于喜相逢了。
老吴看了刘庄的棉花,对老史说:“要说你这棉花前期、中期蹲苗控制稳长,我服气。可苗还不齐,后期管理上功夫还缺呀!”史来贺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从棉田出来,吴吉昌看到村里那一排排向阳红楼,一座座整齐的院落,非常感慨:“想不到你们盖得这么快!”五年前,他曾经来过刘庄,那时,新村刚动工,现在40多幢楼房平地而起,“真有看头呀!”他一连进了几户社员家,连声称赞。
在大队纸厂、食品厂里,老吴看到那堆积如山的麦草垛,那一部部造纸机,那自己生产的面包、蛋糕,非常感兴趣,一边赞叹,一边找起差距来,他说:“俺那也是地少人多,却没有啥副业,你这里1,200口人,一个劳动日3.6元;我那里600口人,一个劳动日一元钱。俺队差就差在这单一经营上,你这里搞全面发展、专业承包太好了!”老吴激动地对老史说:“别看我七十多了,我还操心学你呢!”他表示一回去就要让队干部带一个把式、两个小妞来学习。老史一口答应,要尽力支持,他说:“刘庄短处也不少,俺也得好好向你学习,咱来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吧!我把棉花搞得更好些,你把工副业、多种经营发展起来。”
两个劳模情同手足,边看边说,在刘庄转了一天。老吴不住地称赞刘庄的多种经营,称赞刘庄因地制宜实行的专业承包、包工到组的责任制和坚持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思想工作。还看了附近的宋庄、魏庄等大队,他走到那里,既注意研究各队致富门路,又热心传授棉花增产经验,很受欢迎。
白家凡


第2版()
专栏:喜看农村气象新

养鸡能手登上讲台
最近,在四川省南溪县为农村社员举办的笼养鸡专业户技术培训班上,罗龙公社中池八队养鸡专业户王剑辉,被邀请去给学员讲了养鸡技术课,参加学习的有80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王剑辉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讲授了专业养鸡首先要解决经济收益的认识问题,如何做好养鸡前的准备工作和笼养鸡必须注意的问题等。参加学习的农民,还到王剑辉家参观了他进行笼养鸡的现场,增强了发展养鸡副业的信心和决心。
南包文


第2版()
专栏:喜看农村气象新

“锅下愁”变成“锅下旺”
哈拉海公社要武大队是黑龙江省龙江县的富饶之乡。可是,由于十个生产队四百五十户社员集中在一个村庄,人口稠密,烧柴愈来愈困难。去年,由集体给社员修建沼气池后,现在已有百分之七十六的社员户用上了沼气。新能源的应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新变化。前些年要武大队社员平均每户一年需要八千斤柴草,大部分靠社员自己去打,搂柴禾的大耙从十二根齿增加到二十四根,草原被破坏,烧柴还是不足,真是“锅上不愁,锅下愁”啊!如今有了沼气,夏天用它做两顿饭,冬季可做一顿,晚上还可点汽灯。人们高兴地说:“锅上香,锅下旺,停电晚上汽灯亮”。单拿柴禾来说,平均每户一年可以节省五千斤,全大队一年就节省一百四十多万斤,减轻了社员打柴的负担,保护了草原,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过去这里的农家上有炊烟飞舞,下有灰尘暴土。如今社员做饭不抱柴禾不冒烟,半夜点着沼气炉,第二天早晨就可以吃烀好的苞米?粥。妇女们家务劳动减轻了,腾出时间下地劳动,搞家庭副业。社员郭中兴的老母亲七十三岁,前年做六口人的饭菜有点干不动了,自去年用上沼气,不仅担起全家炊事工作,还能喂猪养鸡。三队社员詹柏林家自制落地式沼气灯,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书看报。    赵铁胜


第2版()
专栏:喜看农村气象新

农家孩子有了新学堂
辽宁省开原县城东公社开原站大队社员早就想给孩子们盖所新学校,因为大队底子薄,一直未能如愿。近几年集体经济雄厚起来,大队投资19.4万元,国家也拨款3万多元支持,一幢7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新校舍,终于在今年9月盖成。社员们高兴地说:我们庄稼人三十年的心愿实现了!
李春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