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中土人民友谊常青
本报记者 纪希晨 林里
11月30日,土耳其外交部长伊尔泰尔·蒂尔克曼,热情地对我们说:
“自古以来,中、土两国就存在传统的友谊,土耳其人民一向对中国人民怀着尊敬、友好的感情。过些天,我就要去贵国访问,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贸易、科学文化交流。”
外长的话,代表了土耳其人民的心意。在访问的日子里,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珍贵的友谊。
首都安卡拉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拥有2.5万学生的安卡拉大学,从1935年起,文学院就开办了汉语专业,培养汉语人才。在办公室里,我们看到整齐排列着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书籍。讲师普拉特·奥特康选译了《史记》文章和鲁迅《狂人日记》;助教比拉尔·艾可德在译完《孙子兵法》之后,又翻译了鲁迅的《呐喊》和老舍的《骆驼祥子》。三年级学生卡可玛还翻译了《茶馆》。师生们为沟通中土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迫切要求得到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资料。奥特康用流畅的汉语说,土耳其人民希望更多地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中国。
乘车南行262公里,我们来到有着灿烂文化遗迹的古城科尼亚。漫步街头,处处受到好客的土耳其人的热情问候。一位五十多岁的日用电器商店的老板,热情洋溢地说,他从小就知道中国,土耳其人民珍惜着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2月3日夜,我们来到爱琴海岸的重要城市伊兹密尔。新任市长贾希特·圭纳伊,原是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他在介绍这座存在了二千五百年的城市历史和现状时说,“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在伊兹密尔首创的国际博览会,已有五十年历史。中国曾3次参加博览会。不久前,这里举办的中国刺绣展览,引起当地人民的极大兴趣,有10多万人参观了展览。记者在访问爱琴海地区的商业、工业协会负责人时,他们都一再强调,希望扩大同中国的贸易。
苏曼尔银行经办的国营纺织印染厂,车间里用的虽然是五十年代的设备,从纺织、印染到成衣,2,000多工人一年生产4,000万米的产品。由于花色式样新美,远销欧洲市场,每年有两三亿里拉的利润。四十岁的工程师兼厂长伊斯梅特,很善于经营管理。他对记者表示中土两国纺织界同行应该相互学习。
美丽繁华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它象一颗明珠镶嵌在欧、亚大陆的交接点。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部终点,就在这里。我们参观托普卡珀皇宫博物馆时,看到一个大厅里展出的几乎全是中国古代铜器和青瓷。一幅瓷画上画着中国商人赶着毛驴大车、满载青瓶精瓷、跋涉千山万水、向西方走去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情景。讲解员说,展出的有近千件古物,尚有3倍于此的文物珍藏在仓库里。这些丰富辉煌的古代文物,不正是中土人民历史友谊的最好见证吗?
乘船畅游战略要地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旅游者的最大快事。绮丽的风光,碧蓝的海天,多么使人眷恋呵!这个南北长约30公里的海峡,最窄处只有70米。日夜穿梭往来的商船、舰艇,使它成为世界上最拥挤的水道之一。每年有两亿多吨货物从这里进出于地中海与黑海;而跨越海峡上空的现代化吊桥,每天最多时有6万辆车通过。
土耳其人民深知海峡的重要地位。在游船上,一个即将服兵役的高中毕业生告诉记者,土耳其人民随时准备保卫祖国。
联合反霸的共同战略任务,将中土两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
对此,即将随外长访华的大实业家、伊斯坦布尔工商会主席阿里·科奇曼对记者说,苏联的南下政策,土耳其首当其冲。发展中土贸易,会使两国经济上强大。只有经济上强大了,政治、军事上才能强大。他表示一定要为扩大两国贸易和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努力。(附图片)
  图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一角


第7版()
专栏:

  美国国内纷纷议论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
本报华盛顿12月17日专电 记者袁先禄报道:围绕着向台湾卖武器的问题,一场有关中美关系的辩论正在美国展开。
美国报刊和一些著名人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有的指出向台湾卖武器既无必要,又是干涉中国内政的危险做法,必须停止。有的强调中美关系事关大局,对卖武器需要慎重考虑。有的则主张美国只管自行其是,不必理会中国的反对。
美国有的报纸发表文章,公开宣传“北京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无权否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有的人甚至蛮横地叫嚷制定对台湾问题的“外交政策的地方是华盛顿而不是北京”。涉及中国主权的事中国管不着,这种说法使不少美国人士也认为过于霸道。
在中美建交前曾任美国驻台湾“大使”的昂格尔在给《纽约时报》的信中写道,根据这些论点,中国也可以说,“美国在法律上和道义上都无权干预外国在夏威夷的活动。”
一位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科恩在写给《纽约时报》的信中也指出,“北京警告将对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作出反应,这并没有超越任何主权国家都必须坚持的做法。”
美国一些知名人士指出,如果美国坚持不顾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而向台湾出售武器,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菲利浦斯不久前写道:“几乎可以肯定,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将倒退到1979年两国建交之前的那种紧张的棘手的状态,这将不可避免地给贸易和重要的战略关系带来各种消极的影响”。
布鲁金斯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多克·巴纳特指出,这种影响将不限于两国关系,“甚至其最初的冲击波将引起广泛的国际反应,特别是美国那些亲密的盟国会在此对美国处理复杂微妙的外交政策问题的能力提出疑问”。
还有一些美国人士指出,更重要的是,这会使美国的战略地位更加困难。因此,杰克逊参议员最近警告说:美国政府所奉行的任何将导致改变同中国的战略关系的政策,都是在玩火,同时也是不符合美国自身利益的。
一方面从战略出发需要同中国发展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损害中国主权的“两个中国”政策。美国这种矛盾的做法,正是美国当前面临难题的症结所在。这个矛盾一天不解决,美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中始终将处于顾此失彼的困境。
中国古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美国对华政策的这个难题只能由美国方面来解决。
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指出:中国的统一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对中国最后的政策是“保持冷静”而不要“卷入”。
前白宫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最近建议美国政府重新保证不通过后门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
这些都是明智的见解。在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上美国政府何去何从,人们正拭目以待。


第7版()
专栏:

  外国资本和“加拿大化”
  马海亮
加拿大政府前不久重申,坚持1980年10月提出的石油工业“加拿大化”的计划,以便在九十年代初使加拿大资本在石油工业中所占的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
在加拿大的石油工业以及其他工业中,外资占有的股份都比较大,其中大部分又是美国资本,因此,“加拿大化”的口号遭到美国激烈的抨击和反对。
加拿大是西方世界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1867年,加拿大建国之初需要大量资金发展经济,由于国内缺少资金来源,就开始引进外资。为此,政府制定了任何外国投资者都可以自由进出的开放政策,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以优惠待遇。从此,以美国为首的外国资本便蜂拥而入。
一个多世纪来,进入加拿大的外资从未间断,到1976年,外资总额已达900亿加元。庞大的外资虽然在发展加拿大经济中起过一定作用,加拿大已成为西方经济七大国之一,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首先,加拿大的重要工业部门基本上处在外国资本的控制之下。外资占加拿大制造业的60%,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74%。
加拿大最大的500家非金融企业当中,受外资控制的有280家。石油工业最大的25家公司中,外资公司占17家。
其次是加拿大经济发展和工业布局极不平衡。二次大战后,美国为了得到加拿大的工业原料和石油、天然气,把资本集中投放到矿业和能源工业上。因此,这些部门的产量大幅度上升,而加工工业却发展迟缓。同时工业和人口也过分集中在与美国接壤的狭长地带和中部地区的几个大城市。
加拿大经济的畸形发展使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唯一以出口原料和半成品为主的国家。即使在七十年代,加拿大每年的出口商品中,原料和半成品仍占60%以上,而在进口商品中,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约占63%。这种贸易结构对加拿大极为不利,虽然加拿大总的对外贸易通常有顺差,但就制成品贸易来说,1979年出现了138亿美元的逆差。
此外,由于每年向外资支付巨额利息和红利,加拿大国际收支长期出现赤字,不得不举债来弥补差额,致使加拿大的外债高达几百亿加元。
在外资的控制下,加拿大经济总是随着国外经济的起伏而动荡。加拿大每年出口的70%销往美国,进口的70%以上来自美国。这种特殊的经济关系使加拿大对美国经济的波动十分敏感。近年来,由于美国经济衰退波及了加拿大,造成了大批企业倒闭,失业增加。
加拿大人从切身经历中逐渐认识到过分依赖外资对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1975年10月,加拿大实行了外国投资审查法,第一次建立了对外资的全面管理制度。1980年10月,加拿大政府提出“新能源计划”,首先在石油工业实行加拿大化。但是,加拿大控制外资,实行加拿大化的工作刚刚起步,就遭到来自美国方面的百般阻挠,使原已存在的美加矛盾不断尖锐化。看来,“加拿大化”的前景将是十分艰难曲折的。


第7版()
专栏:连载

  “我们死了连棺材都没有”
  ——访问衰落的越南
梯茨亚诺·特尔察尼
  (四)社会是进步还是倒退?
“你喜欢越南姑娘吗?”不久前,一个河内开政府小轿车的司机问一个外国人。战争期间,河内没有卖淫的。现在,在河内,和一个姑娘睡一觉要20美元。
在南方,除了那些在特别“改造营”编篮筐的老妓女以外,这种卖淫的生意在街头与咖啡馆十分兴隆。
战争期间,北方没有乞丐。现在,他们在公园与佛塔上露宿。在西贡,夜幕降临,新的加上老的乞丐为了占用河岸上的水泥凳而争吵。和过去一样,现在有许多孩子行乞,有的专偷苏联人的钱。
今天的河内仍然象法国的一个殖民城市,西贡也依然是混乱的、现代的美国产物。今天的越南人照旧生活在过去的空虚的荚壳中。新的统治者竭力使人民忘记过去。
现在,1975年以前出版的书籍全部封存在图书馆的特别部门。西贡最大的书店只卖越南文书籍与俄文的各种专业书籍,法文的只有一本《勃列日涅夫传记》。
在岘港的一个博物馆前,一群少年把一个漂亮的、有雀斑的金发绿眼的男孩子推到我的面前。“我姓黄,今年11岁”。他稍微有些发窘,用粗劣的英语说。象他这样的孩子有几千个,都是美国兵留下来的混血儿。
一群这样的孩子在岘港码头的出口处来回悠荡。一艘来自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海参崴)的俄国船正在卸水泥。孩子们用小塑料袋收集从破裂的袋子里漏出的一小堆、一小堆的水泥,然后拿到市场上去卖。
五年前,党的第一书记黎笋曾经许愿:“我们将满足人民对电风扇、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缝纫机的需要。”今天,河内的中央商店一如既往,空空如也,货架上满布灰尘,售货员无精打彩,几乎什么东西都没有。
战争结束之后,新的掌权者在南方继承了一整套现代化的效率高的基本设施。由于缺乏资金与熟练的技能,他们不能利用这些设施,或者至少不能维持原有的水平。
比如在西贡以北的边和纺织厂,以前年产布3亿米,棉花从日本与台湾进口,由于缺乏原料,现在产量还不到以前的三分之一。
来自河内的干部命令在西贡周围大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棉花,由于缺乏农药,去年棉苗全被害虫吃掉了。
在岘港的马耳他人以前用德国的资金建造了一座全国最现代化的外科医院,现在叫“C”医院,里面还是一堆废铁,显微镜没有镜片,冰箱没有空气压缩机,手术室没有空调设备。
战争期间以及此后,北越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得到大量的援助物资,可是并没有完全利用,管理不善与浪费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是瑞典政府赠送的拜邦造纸工厂。
这家工厂经过多年建设,在无限期推迟以后,今年终于开始生产了,可是原料得从瑞典进口。向造纸工厂提供木材的森林远在100公里以外,通向那儿的道路还没有修呢。
第一批纸生产出来以后马上就被偷掉一半,没有载重汽车把剩余部分运出来。在河内,一直买不到一本笔记簿。邮局发出的电报,都是用粗糙的褐色纸放在用旧报纸做的封袋内。
由于许多越南学校缺乏书籍,联合国国际儿童救济基金会提供了印课本的设备。越南人没法安装,因为缺少为印刷厂打基础的水泥。
波兰政府提供了一套生产水泥预制构件的工厂设备,但越南人拒绝波兰工程师的劝告,把工厂建在一个不合适的地段,结果这家工厂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里。
来自莫斯科的一个小组视察了海防港,目睹苏联援助的机械装备等物资(有一部分甚至是1 968年就运到了的)由于日晒雨淋都生了锈。于是,浪费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就成了苏联与越南的干部激烈争论的主题。
一些东欧国家赠送的小工厂成套设备都还没有安装开工,因为越南人不知道应该从那儿搞到必要的能源。河内今天还只能依靠过去法国人造的老电厂,随时都可能断电。
(秦祖镒摘译)(附图片)
  图为越南一老妇在街头乞讨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印度举行少年儿童画展
印度重视绘画艺术。自五十年代末期以来,每年除频繁举行各种流派的画展外,还专门举行一次全国性的少年儿童画展。今年11月中旬,印度在浦那市举行了第22次全印少年儿童画展。这次画展规模空前。全画展共分三大部分,即7岁以下的儿童画、7岁至9岁的儿童画以及9至12岁的少年画,共有1,300名儿童的作品参加展出。其中,30幅画获优胜奖,约300幅画被即将举行的全国优秀作品画展选中,100幅画拟汇集成册,相机出版。据画展组织部门称,这次画展的主题是用中间色彩表达作者对马戏界的想象。孩子们都能紧扣主题,用画笔记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海生)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英国200万人不再吸烟
由于英国政府采取严厉课税措施,半年以来,在英国1,700万成年吸烟者中,已有200万人戒了烟。烟草销售量下降10%。英国《卫报》称这是自从本世纪初吸烟的习惯传入英国之后的“一次最大、最突然的变化”。
根据去年的统计,英国有39.5%的成年人吸烟。每年至少有50,000人因吸烟而死于心脏病和肺癌等疾病。从六十年代中期始,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控制、减少吸烟的人数。例如,英国政府曾与烟草公司商定在“自愿”的原则下,控制香烟广告的发行,其中包括在电视上6年禁止播映香烟广告。今年以来,英国政府对出售香烟两次课以重税达30%,使香烟的平均价格猛增为每包94便士(合1.74美元),这使得吸烟人数骤然大减。
(温宪)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鳄鱼为患
一位美国青年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湖里潜泳时,忽然觉得左臂被某种动物咬住,痛彻骨髓,定睛一看,原来是受到一条8英尺长的鳄鱼的攻击,他牺牲了左臂换得了生命。在美国东南部,鳄鱼伤人已是常事。农田水渠中、高尔夫球场内,飞机跑道上、甚至于住宅庭院里常常发现鳄鱼的踪迹。据估计佛罗里达州鳄鱼数目已达该州人口数的十分之一。
佛罗里达州的鳄鱼曾被大量捕杀,1966年时,只剩下10万条。保护野生动物联合会认为短鼻鳄鱼已受到危害,于是州议会制定法律禁止猎杀。现在佛罗里达州已在考虑重开“杀戒”,因为受危害的已不是鳄鱼,而是人了。(陈东)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幼儿在水中解绳
两岁英国小姑娘安娜,从半岁起开始学游泳。她现在已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泳、踩水,并能在水中作解绳表演。表演前,指导老师用绳子将她的手和脚以活结捆住,然后让她自己跳入水中。她在水中首先将捆着双手的绳子解开(见右图),然后双脚蹬几下,便将绳子松开。
(丽常)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会说话的钟
美国一家公司制出一种会“说话”的钟。它是一个用电池供电的三英寸的立方体。钟面上看不到任何计时标记。用户只要按动一个电钮,它就能说出时间。它还可以编进程序,每小时自动报告时间。这种会“说话”的钟不仅是一种新产品,而且对盲人很有用处。
(际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