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支援灾区的可贵精神
本报记者述评
四川、陕西等省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并没有号召非灾区群众捐献财物进行救济。令人感动的是,一件件寄托着对灾区人民深情厚意的捐款捐物,一封封热情洋溢、感人肺腑的慰问信,从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四面八方,纷纷寄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
据陕西省统计,截至11月9日,收到全国各地捐款21.89万多元,粮食和粮票527.5万多斤,衣物42.95万多件,慰问信2,000多封。捐款捐物的不但有工人、干部、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生,也有农民、战士、学生,还有待业青年。
北京市崇文区永外街道花庄子、三元街居委会团支部的待业青年,获悉汉中、宝鸡地区洪水为灾后,组织起来卖大碗茶,竟积攒了200元,支援灾区人民。这200元,份量可不轻呵!成都退休工人康萍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他在附信中说,从《人民日报》看到陕西受灾的报道后,心情难以平静,寄去5,000元支援灾区人民,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一个工人一下子拿出5,000块钱,这是很不容易的。可以想见,他平时如何省吃俭用,但是为解救别人的危难,却如此慷慨!同康萍一样,还有一些退休工人、离休干部,也成百元、上千元地把捐款寄到灾区。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人捐了款捐了物,却不愿说出自己的姓名;有的在汇款单上不但没有署名,连自己的地址也不写。第三军医大学一个家属捐了400元现金、200斤粮票和一些布票、棉花票,并写了一封没有署名的慰问信,托人转送四川受灾群众。后来人们经过多方查询,才知道这是一位已故教授的爱人李润民。但是她再三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应该做的,不值得宣扬。”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十分感人的是一些“红领巾”也打开自己的“钱罐”,把平时一分一分攒起来的钱捐了出来,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铅笔、练习本捐了出来,甚至把父母给买的糖果、饼干也捐了出来,支援灾区的小朋友。孩子们拿出来的钱、物微乎其微,但真正是“礼轻情义重”呵!
郑州铁路局宝丰工务段职工徐子明捐款38.5元,他在信中说:“一名共产党员,怎能视路难于不顾!为此,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甩脱家庭之急需,拿出38.5元以作援助。数量虽小,可购置道钉之类用品。”西北橡胶厂职工医院一位未署名的盲人汇款时用盲文写道:“我以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寄去10元钱,以表示我最诚挚的慰问之情!”他们这些话,质朴无华,就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公民”,感到不能置灾区人民的困难于不顾,应当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山东省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七八三班36名学生,把他们从伙食费、助学金中节省的80元和340多斤粮票寄给陕西灾民。他们在一封充满感情的长信中写道:“我们吃人民的粮,穿人民的衣,人民的血汗把我们养大,这也是我们对衣食父母的一点报答。”驻陕某连全体战士将自己生产的粮食和伙食节余的粮票1万多斤全部捐献给灾民,在慰问信中写道:“为了不让无家可归的亲人挨饿受冻,我们就是三天不吃饭也心甘情愿。”他们的信写得多好啊!有这样的思想感情,产生那样的行动,就不足为奇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领导机关并没有去号召、去动员大家捐献财物,却有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支援之手,表达了如同手足的深情厚谊,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是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十年浩劫期间,初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遭到严重破坏,剥削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肮脏思想毒害着人们的心灵。我们的社会风气何时才能好转?许多同志对此表示担忧。各地群众自发地广泛地援助灾区人民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鼓舞,令人振奋。它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正在开花结果,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悲观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相信,随着“五讲四美”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更多闪耀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一定会不断涌现!


第4版()
专栏: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第二次会议确定工作重点
为国民经济当前和近期发展服务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于1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强科学院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会议认为,按照“侧重基础,侧重提高,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办院方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要继续加强,并使其稳定发展。同时,要搞好具体目标的近期性应用研究,掌握重大新技术,进一步搞好发展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当前和近期发展,为国防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院的实际情况,认为应当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为国家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抓住农业、能源、材料、新技术、国防工程以及工业交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若干地区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研究;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中提出的若干关键性的科技问题,搞好资源开发、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设备的前期研究工作;及时提供各类研究工作中积累的基础资料、数据和做出的科技成果;发挥应用数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而努力;改善院属生产工厂的经营管理,有条件的工厂可与其它有关工厂、科研单位联合,生产社会需要和装备院内各所的科学仪器、器件等产品。
为做好上述工作,会议确定了具体措施。
会议还讨论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试行条例》、《中国科学院关于与台湾学术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倡议》和有关任免事项等。会议由主席团执行主席严济慈、李昌、吴仲华主持。


第4版()
专栏:

科学院倡议与台学术界建立正常联系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在最近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主席团第二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关于与台湾学术界建立正常联系的倡议》。
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倡议有七条:
一、欢迎台湾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派代表团来大陆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随时准备接待来院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的台湾学术代表团,也随时准备应邀派代表团赴台参观、访问和进行学术交流。
二、欢迎台湾学术界人士来大陆探亲访友、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愿为此提供一切方便条件;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也随时准备赴台湾探亲访友、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三、欢迎台湾学术界通过适当方式推荐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各学部为台湾科学家保留了学部委员增补名额;欢迎台湾学术界派代表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大会和学部的其它学术活动。
四、中国科学院随时准备与台湾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共同举办学术讨论会,开展短期或长期的合作研究,如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研究等。
五、中国科学院愿与台湾的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交换研究资料和学术书刊。
六、从1982年1月1日起,中国科学院将设立面向全国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欢迎台湾的科学家提出申请,凡符合“基金条例”规定的课题,中国科学院均给予基金支持。
七、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愿与台湾的科学家共同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共同组成统一的代表团(组)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第4版()
专栏:

泰勒先生献出毛主席35年前所送毛毯
中国革命博物馆感谢美国朋友的友好情意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少山报道:美国朋友福兰克·泰勒于11月21日把三十五年前毛主席在延安送给他的一条毛毯亲手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他感到惋惜的是,当年朱德同志也送给他一条地毯,但后来丢失了。
泰勒是美国的出版商,他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曾多次来华访问。他于1946年10月第一次访问中国,在宋庆龄同志建议下,他访问了延安。在将毛毯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时,他说:“在延安,毛主席和朱德接见了我。我还参观了用延安出产的羊毛编织毛毯的工场。这次参观之后,毛主席送给了我这条毯子。”泰勒还说:“三十五年来,这条毯子一直是我们家的一件珍宝,看到它就想到毛泽东。”
为了感谢泰勒先生的友好情意,中国革命博物馆回赠他一件“唐三彩”(马)和部分出版物。中国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陈乔书写了“笔舞山河壮,墨研祖国香”的条幅,赠送给泰勒先生。


第4版()
专栏:

对外友协举行招待会
庆祝南斯拉夫国庆和人民武装起义日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对外友协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招待会,热烈庆祝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国庆三十八周年和人民武装起义四十周年。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中联部副部长刘新权,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刘华清、总后勤部副部长张贤约,政府有关部门、对外友协和北京市的负责人,出席了招待会。
南斯拉夫驻中国大使奥斯托依奇和夫人,大使馆外交官员,在京的南斯拉夫专家、留学生,正在北京访问的南斯拉夫贵宾等,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在祝酒时说,中南两国人民的革命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胜利的,这使我们两国人民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奥斯托依奇大使在祝酒时,介绍了南斯拉夫人民在以铁托同志为首的南共联盟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取得的革命胜利。


第4版()
专栏:

斯里兰卡政府贸易代表团离京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由斯里兰卡贸易航运部长拉利特·阿图拉特穆德利率领的斯里兰卡政府贸易代表团圆满结束了对我国的访问,今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我国外贸部部长郑拓彬、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马汉德伦前往机场送行。
23日晚上,阿图拉特穆德利举行了答谢宴会。外贸部部长郑拓彬、副部长刘希文出席了宴会。


第4版()
专栏:

中罗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定书签字
两国签订1982年体育交往计划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议定书今天在京签字。国务院副总理、中罗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陈慕华和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罗中经济技术合作委员会罗方主席扬·丁卡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议定书上签字。议定书指出,本着发展中罗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共同愿望,根据需要与可能以及平等互利的原则,会议是在亲切友好和相互谅解的气氛中进行的。会议认为,双方对所讨论的各项议题,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1982年中国—罗马尼亚体育交往计划今天在北京签字。分别代表双方签字的是我国家体委副主任李青川和罗马尼亚体育代表团团长、全国体委书记尼古拉·德拉格松。


第4版()
专栏:

费孝通回到北京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3日电 人类学家费孝通今天下午满面春风地回到北京。人们把一束鲜花献给这位获得人类学最高荣誉的老人,祝贺他为祖国争了光。
费孝通说:“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给我赫胥黎奖章,这不是我个人的事情,它表明我们中国人在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得到了国际上的承认,这是祖国的光荣。”


第4版()
专栏:答读者

认真做好报刊发行工作
全年报刊订费一次收清对吗?
最近邮递员登门预订1982年报刊,他向读者宣传了订阅报刊的新规定:全年订费一次收清。
我认为,这种“新规定”是脱离广大读者实际情况的;其结果,必然是单位和个人只有减订或不订报刊。拿我们学校来说,多年来都订的是“三报四刊”,如果一次交清全年的报刊订费,共需款62.08元;而我们学校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收入还不到250元。我们还有农村队办小学,每学期学杂费收入不到15元,那就只好不订报刊了。按月领取工资的读者,也只有减订或不订报刊。显然,这是不利于报刊发行的。
我们也曾询问过邮递员,这是哪里的“规定”?他说是报社通知的。因此,很多读者请我代笔向你报反映,能否按原来报纸一月一收费、刊物一季一收费的做法办,以方便读者?
湖北郧西县羊尾公社板桥小学 周国昌
编者按:收到周国昌同志来信后,我们即询问本报发行部门,得到的答复是:报社没有发过所谓“全年订费一次收清”的“通知”。我们又将此信转给邮电部办公厅,下面是邮政总局报刊发行处的答复。


第4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要为农民订阅报刊提供方便
1982年的报纸、杂志已经开始征订,但我家乡天津市宝坻县的好多社员到邮局订阅,得到的回答却是:“不订给社员户。”
报纸、杂志为什么不订给社员户?我看这个道理到哪也讲不通。从前,社员手里无钱;如今,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社员收入增多了,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想订阅报纸和杂志,邮局却不让订!难道可以给生产大队和学校送报、送杂志,就不可以给社员户送吗?
河北省蔚县驻军 王国新
宝坻县的邮局不给社员户订报纸、杂志,是不对的。我们希望天津市邮局能过问一下此事,尽快解决社员订报刊难的问题。
——编者


第4版()
专栏:新风集

刘副局长组织抢救受赞扬
10月17日下午,在泰安县麻塔公社卫生院,进行征兵体检复查的县卫生局副局长刘学浩和县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王秀钦正要返回县城。突然,送来了一个处于昏迷状态的危急病人。经急诊确定,脾严重破裂,需要马上做手术。老刘深知这个医院的外科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做手术有一定困难;转院又可能贻误时机,于是果断决定,暂时不走,立即准备手术。
病员需要大量输血,而卫生院现有的血仅能维持手术一个小时。老刘当即派车迅速返回县城取血。手术部位深,难度也比较大,他让王医师做手术。在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老刘一直盯在手术室里。最后成功地完成了脾摘除手术,他们才离去,返回县里已是深夜1点钟了。
病人周美岱,今年18岁,他伯父和他家,就他这一个孩子,现已痊愈。周美岱的母亲张继兰含着眼泪感激地说:“多亏局长操心,医师抢救及时,又给了俺儿子一条命。”
山东泰安县人武部 贾继瑜 韩林成


第4版()
专栏:新风集

能这样行医吗?
丹东红卫旅社设有一个卫生点。他们每周看病四五次,每次看病把一些贵重补品放在外面,任“患者”挑选,并在发票上盖上“急诊”字样,以便“患者”报销。
有的人一次开几瓶虎骨酒、豹骨酒,有的开了多维糖粉、蛤蚧膏及其他各种高级补药。卫生部规定,凡属高级贵重营养药一律自费。我们认为,上述做法是违反卫生部规定的,应该予以制止。
大连交通公司 陶尊仁 姜玲


第4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信件、报刊还是送到户好
过去,信件、报纸、杂志都是邮递员挨门挨户地送,有的还亲自交到收件人手里。可是近几年,我们这里的邮件只送到单位。现在又退一步,各单位自己去取。甚至加急电报也要在邮局过夜,等单位来人拿。各单位取邮件的同志又大多数是兼职代劳或是白尽义务的,有的责任心强些,一件一件送到收件人手里;有的就往饭堂里一放或往信袋、信箱里一塞,因而报刊、信件丢失很多。别小看一封信,它连着多少人的心啊!
建议邮局对各种信件、报纸、杂志,有门牌号码的还是要送到户,无门牌号码的要送到单位,应由单位指定专人分发。
云南个旧市云锡老厂锡矿 李汉荣


第4版()
专栏:

邮电部邮政总局报刊发行处的答复
读者周国昌反映订阅报刊全年订费一次收清的问题,我们也收到过类似的来信。邮电部门硬让读者交长期订费是不符合邮电部规定的,我们经常在有关会议上或发文件纠正这种错误做法。我们同意你报意见,将有关规定公开向读者介绍。


第4版()
专栏:

报纸、杂志订阅办法
报纸(日报、周六报)按月预订,每月1日开始收订下月出版的报纸;杂志和期报(指周三报、周二报、周报、旬报、半月报)按季预订,在每年2、5、8、11月收订下一季度出版的杂志和期报。收订截止日期,根据邮程由当地邮电局确定。如错过上述收订期,报纸可以破月,杂志和期报可以破季订阅。读者需要长期订阅的,报纸可以一次预订两个月及以上,杂志可以一次预订两季及以上。订期长短,根据读者自愿,但均以订到当年年底为止。
另外,考虑到我国青少年的经济情况,还规定青少年报纸(属于期报)可以照顾按月预订。


第4版()
专栏:心里话

要体谅义务发行员的苦处
我是农村的义务发行员。为了使更多的读者能看到喜闻乐见的报刊,我是一不多挣工分,二不多挣工钱,为订户服务。可县邮局有时把报刊款收少了,又叫我收二次款;订户要订的不给订,不愿订的又非订不可,我只好给读者说好话。有的邮递员来了杂志他先看,封面都翻烂了;经再三催,两三个月才回到订户手里。有的订的多、来的少,如学校第四季度订《运城报》33份,来了三期都是30份。我要查看一下卡片,也不给查。为此,我几次专程往返百余里去县里,反映给邮局领导,但不见采取措施。
订户花了钱看不到报刊有意见,个别人甚至说:“义务发行员把报刊贪污了。”我这个义务发行员实在不好干啊!
山西稷山县吴城学校义务发行员 吴因宝


第4版()
专栏:

胡耀邦同扬·丁卡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