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勃列日涅夫三进波恩
  王崇杰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本月下旬将访问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是从苏联出兵阿富汗以来他第一次跨进西方世界,是他在苏共二十六大上发起“新和平攻势”之后第一次走上西欧政治舞台,也是他近九年来第三次亲临波恩。
近来莫斯科为勃列日涅夫即将前往西德进行一系列准备,报刊也在纷纷论述苏西德关系的发展变化和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不难看出,这是在当前欧洲和世界局势下苏联采取的一个重要外交步骤。
莫斯科是从其全球战略和总的欧洲政策出发来对待西德的。勃列日涅夫曾经宣称,苏西德关系是“整个国际关系体系中,特别是欧洲国际关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莫斯科非常重视西德这个环节并不是偶然的。西德位于欧洲中部,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在军事上是北约欧洲战区的一个重要支柱和前沿阵地,在整个西欧的防务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德是西欧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在西方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外贸额则同美国所差无几,在全世界居第二位。西德还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国,同西欧各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勃列日涅夫三下波恩,反映了苏西德关系变化起伏的三个不同时期,也是十多年来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勃列日涅夫第一次访问西德是在1973年5月18日至22日。那正是苏联向西方发动“和平攻势”得手,也是在“缓和”的喧嚣声中筹划“欧安会”和“中欧裁军谈判”的日子。勃列日涅夫在波恩时大谈苏西德关系“走上了新途程”和“开创了新篇章”,宣扬要保障欧洲各国的“安全与合作”,“使欧洲人不仅可以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的年代,而且可以向前看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当时不少人对“缓和”的前景充满着种种幻想。访问期间,苏西德双方签署了关于经济、技术和工业合作协定,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
勃列日涅夫第二次访问西德是在1978年5月4日至7日。当时“中欧裁军谈判”已长期停滞不前,“欧安会”后苏联加紧扩充军备并且接连插手安哥拉、非洲之角和南也门,西德和其他西方国家感到失望、忧虑和不安。勃列日涅夫在波恩也不得不承认,“缓和过程的进展遇到了困难”,“有些停顿了”。他一再表白苏联没有在欧洲建立军事优势和“不存在”苏联的军事威胁,并且说,“恐惧是不好的谋士,怀疑无助于和平”。他继续大规模招揽生意,吸引西德参加苏联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访问期间又签署了两国经济与工业合作的长期协定。
勃列日涅夫本月23日和24日将对西德进行第三次访问。从上次访问西德以来,苏联部署了大批指向西欧的SS—20多弹头中程导弹,苏联悍然出兵阿富汗、进逼波斯湾,苏联支持越南大举入侵柬埔寨等等,使西欧国家受到强烈震动,纷纷惊呼面临着严重的苏联军事威胁。为抗衡苏联在欧洲中程导弹核武器方面取得的优势,北约1979年12月决定从1983年开始在西欧国家部署572枚美国制造的潘兴Ⅱ式导弹和巡航导弹。由于这些导弹大部分将部署在西德的领土上,所以莫斯科一再攻击西德当局是“踏着冷战的道路追随华盛顿”和“要使欧洲卷入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等等,并且威胁说,如果在西德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就将导致核战争,西德将首先遭到毁灭。与此同时,莫斯科也利用西欧同美国、西欧各国之间以及西德内部存在的一些分歧,不断玩弄软的一手:一会儿提出“暂缓”在欧洲部署中程导弹的建议,一会儿表示如果北约放弃欧洲战区核力量现代化的计划,苏联准备减少SS—20导弹。
最近的种种迹象表明,这次勃列日涅夫前往波恩,重点是就欧洲中程核武器问题继续大作文章和千方百计破坏北约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的决定。另外,他也肯定会大谈“经济合作”,希望西德更广泛地为苏联的各种大型项目提供资金与技术设备,其中包括要西德参与开发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天然气田和敷设从亚马尔到苏联西部边界的输气管道这笔东西方商业关系史上最大宗的交易。
上述情况表明勃列日涅夫是打着“安全”与“合作”的旗号三进波恩的,而这两点恰恰是很令人担忧的。从军事态势来看,在苏联针对西欧进行的军事部署中西德是首当其冲。苏联在临近西德的东欧四国驻有大量部队,其中仅在同西德接壤的东德就驻有20个师,约40万人,在捷克斯洛伐克驻有5个师,近10万人。苏联在其本土西部针对西欧设置大量中程核武器,包括新增加的SS—20中程导弹,其中有相当数量也是指向西德的。现在苏联不仅在欧洲常规军备方面领先,而且在核武器方面也取得优势。试问,同过去相比,现在西德和西欧是更安全还是更危险了呢?严酷的现实已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答案。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乍得局势的新发展
旭光
利比亚总统下令从乍得撤军以来,乍得局势发生戏剧性变化,泛非维持和平部队已开始进入乍得。目前乍得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动乱局面难以在短期内结束。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于11月3日下令驻扎在乍得的利比亚部队“立即”撤走以来,乍得的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利比亚部队的逐步撤出,泛非维持和平部队已经开始进入乍得。11月15日,一支由250名扎伊尔伞兵组成的泛非维持和平部队先遣队已抵达乍得首都恩贾梅纳。据报道,扎伊尔维持和平部队人数将增加到800人。另外,作为泛非维持和平部队成员的尼日利亚、塞内加尔、贝宁、多哥和几内亚的部队,也将陆续进入乍得。
地处非洲心脏地区的乍得,其面积为128.4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是世界上31个最穷的国家之一。它国内部族众多,政治派别林立。种族、部族、宗教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自1960年独立以来,乍得政局从未稳定,各派武装据地争雄,内战迭起。1979年11月10日,由于非洲统一组织和邻国的斡旋,乍得国内11派成立了“民族团结过渡政府”。在这个政府中,各派都利用各自分得的权力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为自己一派的私利服务,因而这个“民族团结过渡政府”实际上是一个“派别政府”。在这个政府中实力最雄厚的、以主席古库尼为首的人民武装部队和以国防部长哈布雷为首的北方武装部队之间的冲突最为激烈。它们不仅在首都恩贾梅纳,而且在外地经常进行激烈的交战,致使国家遍体鳞伤,无数难民流离失所,全国处于兵荒马乱之中。
去年12月中旬,古库尼与其它派别的联合部队在数千名用苏联武器装备的利比亚官兵的直接参预下,一举将哈布雷派的武装部队从首都恩贾梅纳及其它城镇赶进了乍得东部的边境山区。利比亚部队的大规模介入,并未给乍得带来持久的和平。哈布雷的北方武装部队退入东部山区展开了游击战。“民族团结过渡政府”中的其余各派又很快重新分化、组合。以外交部长阿西尔为首的民主革命委员会的部队和利比亚部队为一方,以主席古库尼的人民武装部队和内政部长赛义德的第一军为另一方,在乍得的东部和中部先后接连发生武装冲突。利比亚武装部队直接介入,使笼罩于乍得上空的惊恐不安气氛,冲出了乍得国界而迅速扩散到乍得周围邻国。
今年1月6日,利比亚和乍得两国宣布“合并成一个国家”,引起了非洲国家的激烈反对和谴责。1月8日,埃及宣布同乍得断交。1月14日,非洲统一组织举行了有十多个非洲国家元首出席的紧急会议,要求利比亚和乍得废除合并协议,要求利比亚军队立即撤走,主张乍得应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通过举行公正的选举产生合法政府。在乍得国内,政府当局对利比亚驻军感到担心,并曾几次缩小乍得和利比亚“合并”的意义。7月中旬,古库尼主席“断然”拒绝了同利比亚“合并”的新建议。前不久,10月29日,乍得政府在举行了内阁会议之后发表公报,指出“驻扎在恩贾梅纳和乍得首都以南的沙里—巴吉尔米省的利比亚部队应该立即全部撤走”,“至于乍得领土的其它地方,(乍得)将成立一个部长级委员会,同利比亚当局一起执行将于1981年12月31日生效的这个撤退决定。”
这个公报发表后不久,11月3日,利比亚驻恩贾梅纳武装部队司令拉德万就接到了卡扎菲上校要利比亚部队“立即”离开乍得的命令。到目前为止,利比亚部队已撤离了恩贾梅纳和乍得东部的几个城镇,然而要撤走其它1万多名官兵及其装备,恐怕还得需要两到三个星期。
对于利比亚迅速从乍得撤军的原因,利比亚未作任何说明,因而在外国观察家中引起种种揣测。较普遍的看法是,利比亚这样做,一是要表明利比亚军队进驻乍得是维持乍得和平的因素,二是为了改善利比亚的形象,以利于下届非洲统一组织会议明年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召开。
在泛非维持和平部队因财政和运输手段欠缺而不能及时开赴乍得之际,利比亚迅速撤出其军队及装备,可能在乍得各地留下很多“真空”。由于这些“真空”,乍得境内全面内战可能再起。最近已有消息说,阿西尔的部队与哈布雷的部队为争夺利比亚部队撤离的城镇,在东部边境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对于利比亚撤军的情况,现在也有各种说法。西方记者报道说,利比亚撤出恩贾梅纳和东部边境几个城镇,可能是旨在调整部署,以加强对乍得中部的控制。
乍得国内外的形势十分复杂,动乱局面要想在短期内结束,看来还难以乐观。


第7版()
专栏:

关于塞内冈比亚邦联
杨贵兰
塞内加尔和冈比亚在14日宣布,两国已达成原则协议,同意联合成立一个塞内冈比亚邦联。
8月中旬,冈比亚总统贾瓦拉在塞内加尔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宣布他建议冈比亚同塞内加尔结成邦联,两国在保持各自主权的同时,在安全和防务等方面“统一它们的命运”。半个月后,塞内加尔总统迪乌夫在巴黎回答记者的问题时说:“冈比亚同塞内加尔结成邦联的思想正在实现,因为两国负责人正在进行研究,无疑会导致适当的决定。”现在,两国已就建立邦联问题达成了原则协议。
历史上,塞内加尔和冈比亚曾同属一个国家。十九世纪末叶,英国殖民主义者将冈比亚河沿岸宽20—40公里、东西长330公里的一片面积达1.03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攫为自己的殖民地,称冈比亚;法国殖民主义者霸占了其余的地区,称塞内加尔,其面积达19.6万多平方公里。这种瓜分使塞内加尔的南方和北方几乎被冈比亚拦腰斩断。要从塞内加尔的北方到其南方,要向冈比亚政府缴纳过路费,才能乘船摆渡,通过冈比亚河,否则必须多绕行200多公里。冈比亚三面被塞内加尔包围,一面临海,与外界的联系很不方便。这种状况给塞内加尔和冈比亚两国的经济交流和发展造成了人为的障碍。
塞内加尔独立后,曾多次提出两国联合的建议,但都遭到了冈比亚的拒绝。随着时间的推移,冈比亚的领导人逐渐感到两国联合的必要。
外国舆论认为,冈比亚实际上是一个自由港,那里的商人把大量进口商品走私到塞内加尔,同时把塞内加尔国家统购的一部分产品,特别是农产品,走私到国外。这种畸形贸易使冈比亚政府和商人得益匪浅,而塞内加尔政府却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冈比亚的局势一直比较平静,然而近一年来,它的经济愈益困难,官员贪污盛行,人民对政府日益不满。从去年10月底至今年7月底,冈比亚发生了两起军事政变,只是由于塞内加尔的积极、适时的军事干预,才使这两次军事政变未获成功。然而这两次、尤其是后一次未遂的军事政变,使贾瓦拉总统感到,要维护冈比亚的安全,必须依靠塞内加尔。
现在,两国已就成立邦联的一些问题达成具体协议。邦联何时实现,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外部势力的态度如何,都有待观察。(附图片)
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国际交流中心是举行国际博览会和国际会议的地方。进口处的塑像是塞内加尔反殖民主义的英雄拉·迪奥尔。
新华社记者 阎世缘摄
冈比亚首都班珠尔是个美丽的城市。图为冈比亚国家宫。
新华社记者 刘沾光摄


第7版()
专栏:

美国的耕地日益减少
黄进平 郑耀群
美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但它却面临着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的严重问题。现在,美国每年有120万公顷(一公顷合15亩)耕地被占用,用来修建公路、仓库、住宅、工厂、商业中心以及水坝等。此外,每年还有160万公顷的耕地因遭受风和水的侵蚀而损失掉。美国每年损失的耕地,和其国土面积936万多平方公里相比较,似乎是微小的,但与它现有的耕地面积相比,却是可观的。
目前,美国耕地被占用的势头还在发展。这是因为在这个国家,耕地用于建筑公路、建设住宅和商店等非农业目的时售价很高,特别是在城市伸延地区,售价更高,农民愿意卖掉他们的土地,尤其是那些子女已涌向城市就业的农民,因为无人继承土地务农,更愿意将土地卖掉。据美国政府的一项报告估计,如果耕地仍象现在这样被改做其他非农业用途,而且按1967—1977年期间的比率发展,那么,在今后二十年内,佛罗里达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罗得岛州将失掉全部最好的耕地,西弗吉尼亚州、康涅狄格州将失掉70%以上的耕地。
然而,直到前不久,耕地的减少并没有被看作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美国的农业大量使用化肥,选用高产品种,产量在1950年至1970年期间翻了一番。现在情况不同了。高产品种的产量增长已趋稳定,而且在近期内,很难出现新的技术和生物学上的成就能使产量迅速增长。这使人们开始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防止耕地的人为损失,已有43个州颁布了法律,规定农业土地的定价应根据土地的本身价值,而不是根据它用于其它非农业用途的价值。但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认为,美国目前为改变耕地损失的趋势所作的努力还很不够。因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研究报告估计,从现在起到2000年,美国的种植面积需要增加3,400万到5,800万公顷,才能满足美国和世界对农产品迅速增长的需求。在七十年代里,美国每年出口的农产品从60亿美元增加到320亿美元,今后,外部对美国农产品的需求仍有增长趋势,出口也将增加。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需求也会上升。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每年有相当一部分耕地被占用于非农业目的。虽然我国的领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但我国人口是美国的数倍,耕地面积很有限,美国面临的土地问题是值得借鉴的。


第7版()
专栏:国际体坛

棋坛传友谊
——记第四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
徐家亮
11月的杭州,菊花争艳,风和日丽,西子湖畔,绿水丽影,景色分外迷人。第四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就在这闻名中外的美丽城市举行。
东方棋坛盛会
参加这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的有澳大利亚、香港、印度、日本、科威特、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西兰、菲律宾和中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64名棋手中包括有国际等级分的棋手31名,特级大师2名,国际大师12名,另有一名伊朗的国际大师充当阿联酋队的教练。这是自从创办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以来历届比赛中大师级棋手人数最多、水平最高的一次。比赛分两阶段,采取分组循环制的比赛方法进行,12个队分两组,每组前三名晋入决赛一组,后三名参加决赛二组。初赛成绩计入决赛。经过8轮230局的紧张对弈,结果菲律宾队在20分中得13.5分,4次蝉联亚洲团体冠军。中国队13分,以半分之差居亚军,这是中国队第3次获得亚军。澳大利亚队12分获第3名。菲律宾特级大师托雷,印度国际大师巴拉梅斯瓦伦,中国国际大师梁金荣、李祖年、叶江川和菲律宾年轻的国际大师叶普分别获得各台的最高分。11月11日下午举行了授奖仪式,菲律宾队夺得冠军奖杯——拉扎克杯,亚军和第3名授以杭州当地制造的各种奖品。
拉扎克杯与亚洲团体赛
菲律宾队以半分优势高出中国队,蝉联亚洲冠军,抱回拉扎克杯。这只纯银制成的拉扎克杯是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的发起国马来西亚已故总理拉扎克作为冠军的流动奖杯,赠给国际棋联的。马来西亚倡议举办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的目的和宗旨,是促进国际象棋在亚洲各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奖杯象征着亚洲各国棋手之间的友谊和进步。
这只贵重而精致的奖杯高约半米,直径12.5厘米,重量约5.5公斤。奖杯圆柱上刻着:亚洲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奖杯……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赠“国际棋联”。
扣人心弦的冠军争夺战
这次比赛显示出亚洲国际象棋的水平普遍有明显提高,几个强队之间的水平非常接近,菲队虽然仍夺得冠军,但称雄亚洲的地位已有所动摇。菲律宾队在初赛中被澳大利亚队迫成平局,在决赛时以1.5分∶2.5分受挫于中国队。晋入决赛后,菲、中、澳三队鼎足三分,都有夺冠希望。冠军的争夺在这三个队之间激烈展开,直到最后一轮才见分晓,而晋入决赛一组的其它三队虽然积分不够,本身问鼎无望,但他们与前三名争夺者之间的比赛成绩却有左右冠军的作用。最后一轮菲律宾与中国、澳大利亚与新加坡之间的两场比赛关系冠军和名次,进行得格外激烈,鏖战11小时多,经过两次封棋才结束战斗。
中国队梁金荣、李祖年、叶江川在这次亚洲赛中发挥较好,分别获得各台最高分。梁金荣6战6胜,李祖年7战5胜1负1和。叶江川6战5胜1和。但因刘文哲、戚惊萱两名老手技术发挥不好,初赛中又出乎意料地以1.5∶2.5负于印度队,带分进决赛不如菲队、澳大利亚队带得多,与菲队差1.5分,与澳队差1.0分,决赛中虽拚力争分,未能超过菲队。但是中国队第一次战胜菲队,中国队总分与菲队仅差半分,这说明中国队的实力水平已有显著提高。澳大利亚队是上届第4名,这次比赛中和中国队、菲律宾队均下成平手,表明澳队的实力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
友谊花常开
11天的比赛时间虽短,但亚洲各国棋手通过比赛带来了各国人民的珍贵友谊。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等队都曾来我国访问和比赛,许多队员和中国棋手是棋场上的老对手,棋场外的好朋友。各队棋手在赛场上从容谈兵,交流棋艺,下完棋退场后互相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担任这次亚洲棋赛裁判长的马来西亚国际裁判方友哲、副裁判长的香港国际裁判林定波和我都是老朋友,这次我们一起合作,主持裁判工作,加深了友谊。国际棋联第十区主席林国安利用比赛休息的时间给中国的年轻棋手讲技术课,下车轮赛,比赛结束后又主动找中国队教练和我谈训练棋手,利用棋书资料等问题,表现对中国棋手的提高十分关心,当问及亚洲棋手有无希望夺取世界冠军时。林国安说,希望就在你们这里,你们人多,只要训练出一批强手来,就可以争夺世界冠军。(附图片)
图为第四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的赛场。
本报记者 朱育莲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