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认真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赵元浩
我国企业管理落后,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异常薄弱,以致各级领导心中无数,指挥混乱,安全和质量事故很多,浪费巨大,成本很高,经济效果很差。因此,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一项很重要很迫切的任务。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六个方面。
一、信息工作。包括企业内部的原始记录、统计工作和市场调查工作。这是企业经营决策和制订各项定额、编制各项计划的基础和依据。
二、定额管理工作。每个企业都应当有许多必要的技术经济定额,即有一个定额的体系,还须有一套管理定额的制度。
三、计量工作。它是控制企业各项消耗、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基础。工业企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工具的入库和领用及实际消耗,应有准确的记录和计算,产品的配方和公差要求,应有准确的度量衡器具,否则就不可能有准确的成本计算,也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四、计划工作。它是企业组织和指挥全厂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符合实际并经过综合平衡的计划,组织指挥必然混乱。计划工作,从计划编制、执行、检查到总结,都应当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地执行。
五、必要的和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企业管理的法规,是企业管理制度化的基础,是建立和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的保证。
六、岗位责任制。现代企业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要求做到人人有事做,而且负荷饱满,又要求做到事事有人负责,消灭无人负责的现象。在这种条件下,岗位责任制是绝对不可少的。
我们有不少企业管不好,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管理干部对客观情况、管理规律心中无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做好上述各种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是落实按劳分配的必要条件。
贯彻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的原则,可以发挥职工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可以鼓励职工积极提高文化、科学、技术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落实按劳分配有几个必要的条件。第一,每个职工每天做了多少工作,质量如何,必须有及时、准确的记录和统计。若干年来,许多企业发给职工奖金,由于原始记录、统计工作不健全,只好由职工“评奖”,每评一次就争吵一次,影响团结,结果只好人人一样(勤怠一样,好坏一样),来一个平均发放,奖金起不了奖励先进的作用,而变成附加工资了。第二,要有一系列的定额,这些定额应该是平均先进定额。不仅计件工资,而且计时工资也非有定额不可。第三,要有合理的劳动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及原材料管理制度等等,以便考核工作的质量。可见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就是落实按劳分配的基础。
做好基础工作,才能实行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是利用价值规律和货币形式,在国家计划统一指导下,通过会计、统计、业务核算和经济活动分析,对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劳动消耗(人力、财力、物力)和生产成果进行全面的、严格的计算和监督,求得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必要的物质鼓励。
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必须对劳动消耗和定额进行比较,没有计量工作、原始记录和统计是不行的,没有定额管理工作是不行的,没有规章制度特别是质量检验制度是不行的,没有岗位责任制也是不行的,当然,没有企业的计划工作更不可能。因为经济核算要求确定每个职工每天做什么,做多少,质量怎样,消耗怎样,每天计算其经济效果,没有上述的条件就办不到。
基础工作是职工参加管理的学校。
职工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要体现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地位,最重要的是组织、引导职工参加企业管理工作。我国是一个文化、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低的国家,动员职工参加管理工作,有必要组织他们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这样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而学习企业管理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发动全厂职工认真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通过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工作和定额管理工作,可以使职工们认识这些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具体的做法,理解各项技术经济定额的相互关系,从而坚持准确、全面、及时地填报。并且天天知道自己工作和生产的成果,促使他们发挥优点,克服缺点。
通过计划工作,从计划的编制,交付职工讨论,到计划的执行、检查和总结,可使职工对全厂经营和生产,做到心中有数,使每一个职工都有个奋斗的目标,并多方设法完成和超额完成。
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可以使职工群众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做多少,质量要求和具体做法,并且认识自己对上下左右应负什么责任,如何互相衔接和互相支持,等等。
认真发动职工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的领导干部学到企业管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全体职工学到企业管理知识。可以说,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学校。
搞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干部的重视。领导真的重视了,就能够组织发动职工群众去做,一边学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学,做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坚持下去,就可以为企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5版()
专栏: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提倡多做自我批评
孙起孟
要使党风根本好转,要使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必须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在必要的时候,也要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法律的制裁,但这只能是辅助的而不是主要的。
现在的确存在着批评不易、自我批评更难的情况,对此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感到不解渴、不耐烦,总想单靠行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作风问题;一种是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在坚持的过程中努力改变批评不易、自我批评更难的情况。前一种倾向是不正确的,后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行政的方法看来收效较快,但只能解决某些人的行动上的问题;要使广大群众不仅从行动上而且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那就非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不可。而且,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要有效地实施行政命令,也要伴之以说服教育,单靠行政命令,在许多情况下就行不通。
我们要坚持的是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错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不应坚持,也坚持不下去。当前存在的对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心怀余悸的不正常情况,其中也包含着对于以往错误批评的反抗的因素。因此,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方面要排除各种阻力,毫不动摇地积极开展,同时也要贯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方针,不断地改善我们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地提高运用这种方法的水平。
毛泽东同志总结我们党内思想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或者违反这个公式,是从方法上区别正确批评和错误批评的界限。
首先,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必须是团结的愿望,而决不是把被批评的同志搞臭以至打倒。要使批评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不很容易;可是对于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怀着团结的愿望和热忱,却是任何批评者能够也应该做到的。
其次,批评的方式要适合矛盾的客观情况。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某个同志犯了错误,他和其他同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这种矛盾的基本方法。这种基本方法要运用得好,就必须针对矛盾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恰如其分的批评方式。医生治病,使病人早日康复的主观愿望,一般是有的,但是有的医生并没有把病治好,原因在于药不对症。必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这里,用药对不对,首先决定于弄清病情和看准病源。在进行批评的时候,必须正确地、全面地弄清矛盾的情况以及矛盾的发展变化情况,按照具体情况采用并调整批评的方式。这才有可能使被批评者感到合情合理,心悦诚服。
第三,正确的批评一定能增强团结而不是削弱团结。原来存在着的矛盾解决了,必然能在这个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然而矛盾是层出不穷的,团结不会是一潭死水,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团结——批评——新的团结,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发展的辩证法。
批评,是批评别人的错误;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的错误。然而,批评也好,自我批评也好,都是为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这一点上,二者是一致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目的一致,而且运用起来,也是互相渗透,互为作用的。
做好自我批评,固然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也需要别人的批评帮助。自我批评常常是批评的延续或深化。反过来,如果只有别人的批评,纵然批评得正确、深刻、全面,而不能落实于自我批评,那么,批评虽好,仍有可能是不结果的花朵。
从表面看,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一个人的缺点错误;其实,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自我批评往往能起到启发别人察觉、纠正其缺点错误的作用。这也就是拨亮一盏灯,照明一大片。领导人员的自我批评更是如此。如果领导者只是热衷于批评被领导者,对于自己的缺点错误却不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或者进行敷衍的而不是认真的自我批评,那就会损害批评的说服力和实际效果。
对于别人的错误不敢批评,是软弱的表现。
对于自己的错误不愿或不敢进行自我批评,同样是软弱的表现。
这两种软弱的表现都应大力加以克服。后一种软弱的表现,更加值得注意。
如果批评别人气壮如牛,自我批评则胆小似鼠,那仍然不是变软弱为坚强,而是以某种坚强的表象掩盖着软弱的实质。
敢做认真自我批评的人是真正的强者,拒做自我批评者只是弱者、懦夫。
我们中国人民有一个好经验和好传统,就是尽可能地把对别人的批评转化为人们的自我批评。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指的是自我批评。
应当大大发扬这一优良作风,提倡多做自我批评。


第5版()
专栏:历史知识

“丝绸之路”琐谈
石羊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武帝刘彻时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从此,自西汉至明代的一千五百余年,其间虽因沿途地区各国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时有中断,但一直是中西交通的孔道。
“丝绸之路”以长安(西安)为起点,向西一直通往遥远的罗马帝国。公元一世纪罗马学者白里内(公元23年—79年)在其《博物志》一书中写道:“(中国)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页)这条漫长的中西陆路交通孔道,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段(也有人分为三段),即中国境内的一段和到中亚后至欧洲的另一段。
中国境内的一段是由长安往西,出陇西,经河西走廊到新疆,越葱岭(帕米尔高原)联结中亚、西亚。其主要路线是经虢县(今宝鸡)、上邽(今天水),至金城(今兰州)渡黄河,再经武威、张掖、酒泉至敦煌。由敦煌再向西分为两道,一是向西北出玉门关,一是向西南出阳关,便进入当年所谓的西域(主要指我国新疆地区。当时广义的西域也包括中亚、西亚)。
在以往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些将军、边疆大吏、士兵,以及中外商人和使节、旅行者,他们犯险涉难,频繁往来于“丝绸之路”,沟通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沿途城镇的兴盛繁荣,也给我国中原城市带来了新的景象。唐代是“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流寓长安、洛阳的西域人更多,传来了大量的西域文化,对当时居民各方面的生活均有很大的影响。向达著《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考说甚详。如当时以胡服为时装,白居易《时世妆》云:“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而由波斯传入的一种骑马竞技的“波罗球”,更是风靡一时,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击球的好手,很少有人是他的对手。因而风俗相尚,长安城内纷纷建筑球场。来自中亚的“柘枝舞”,舞者穿著鲜艳的红紫五色罗衫,宽袍窄袖,腰带银蔓垂花,锦靴,头戴绣花卷檐帽,随着鼓声翩翩起舞。另有一种“胡旋舞”,其旋转之疾速,如飞星,如流电,唐代著名诗人元稹观看后说:“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胡旋女》)。李白在《前有樽酒行》诗中写道:“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由于胡乐胡舞的流行,当时甚至有人说:“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其他如饮食绘画、建筑等等方面,也无不受西域文明的影响。唐代对我国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因而有盛唐文化的昌盛,而且对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唐代“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是玄奘西行到印度。玄奘由“丝绸之路”新疆境内的中道出国,经南道回国,往返17个春秋。他从印度带回佛教经论650余部。高宗永徽三年(652),特为其修建大雁塔(在长安城南,今天仍巍然矗立),收藏带回的佛经。玄奘与其弟子在这里共译佛经、论75部1,300余卷,对佛教在我国的进一步盛行影响巨大。玄奘回国后所著《大唐西域记》,其中就有蚕丝生产西传的记载。
在“丝绸之路”沿线,有不少当年的遗址,出土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从汉到唐的丝织品,大量的古代钱币,以及为数甚多的东罗马和波斯金银币。著名的遗址有楼兰遗址,尤其是敦煌的莫高窟更是闻名中外。在“丝绸之路”上,敦煌处于在政治上、军事上联结中原与西域的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代王朝在这里设官置重镇。在古代,这里人口众多,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处。
明代以后,由于航海事业的日益发展,中西交通几乎全被海路所取代,“丝绸之路”因之而衰落了。但是,在新疆境内古老的“丝绸之路”,仍然是与内地联系的通道。


第5版()
专栏:

严肃财经纪律 整顿财政收入
王诚尧
当前,违背财政、税收制度,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在财政收入上的主要表现:一是偷税、漏税、欠税,挪用、截留应交税款、利润。二是乱摊生产成本,乱列费用开支,乱挤企业利润,挥霍浪费国家财产。有些地方、部门自立章法,乱开口子,乱摊派,乱收费,乱坐扣利润,挖走财政资金。三是弄虚作假,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非法设立各种“小钱柜”。四是任意违反国家财经制度,变相瓜分国家物资,贪污盗窃国家财产。有的领导同志或领导部门对企业偷税、抗税和截留税利的不法行为包庇袒护,甚或借口搞活经济,轻率决定减税、免税,下达与税法有抵触的文件,下达所谓“变通”和“放宽”税法的通知,实际上是把国家税款用来补贴地方、部门、单位、个人。目前,工商税的产值税收率下降,企业上交利润占实现利润的比率下降,每年损失的财政收入,不下数十亿元。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从思想作风方面来说,是某些单位、某些同志整体观念淡薄,本位主义、个人主义膨胀。从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说,是现行财政、税收制度存在某些缺陷和漏洞。
有的同志认为,整顿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制止财政上的“跑、冒、滴、漏”,是国家要多收钱。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固然,按照国家政策规定,把应当上交财政的税收、利润和其他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并在企业提高经济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裕财政收入,这对于克服财政经济中的暂时困难、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意义决不止此。
特别要看到,搞活企业微观经济,要以搞活宏观经济为前提。破坏国家财政税收法令制度,损害国民经济全局的利益,破坏国家发展整个国民经济所必备的条件,企业的微观经济也很难搞好。
还要看到,违反财政税收制度,违反财经纪律,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是对干部职工队伍的极大腐蚀。整顿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是关系到党风建设的大问题。根据报纸揭露,有些干部包括有的领导干部,已经走入歧途,甚至触犯党纪国法,毁灭了自己。对于这样的问题,千万不可小看了。
整顿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监督,首先要整顿好纳税纪律,维护税法的严肃性。税制要集中统一管理,而不能各行其是。只能依法办事,依率计征,而不能“协商办税”,灵活变通。只能按照税法规定如期足额收齐,而不能放任自流。减税免税要按照税收管理体制规定的权限认真审查,从严掌握。企业对交纳税款问题如果有争议,要先按照税务机关规定交税,然后将意见报告上级税务机关,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交纳税款。
第二,要加强财政监督,堵住企业利润流失的口子,防止应上交的利润“跑、冒、滴、漏”。凡是按照规定提取利润留成或实行企业基金办法的企业,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办理,不得自行提高利润留成或企业基金提取的比例。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得对应上交的利润擅自截留,摊派坐支,或者从国库中擅自冲退收入。我们一定要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有关人员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必须绳之以法。各行各业的领导和主管部门,要带头遵纪守法,积极支持财政、税务部门行使职权,积极支持基层财税人员和财会人员对维护国家财政收入、制止歪风邪气所作的斗争。
第三,整顿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要增加一些新税种,恢复一些老税种。随着产品成本利润的变化,要根据国家有关的奖励、限制政策,对产品税率适当调整。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要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上,采取一套相应的制约办法,其中包括恢复过去行之有效的一些征收管理办法。随着对外实行开放政策,要在关税制度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制度要修订,有的税率要提高,以保护本国工业,制止走私和投机倒把。利润分成和利润包干制度也要加以健全。对于利润包干,在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上,关键是要适当确定合理的包干基数和分成比例,保证在国家多收前提下企业多留、个人多得,并要把利润的分取,同产量、质量、品种、消耗、成本、安全等挂起钩来,全面考核完成国家计划情况,防止片面追求利润的倾向。
第四,整顿企业财务管理。要搞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把有关财务管理的各项原始记录、统计、计量、检验、定额等基础工作,一项一项地整顿、健全起来。要加强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管理的工作,逐步建立全厂的、全员的、全生产过程的核算体制和制度,并通过建立厂内的财务监督制度,坚决制止匿报收入、乱摊成本、铺张浪费、滥发奖金、截留税利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五,要面向生产,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果。解决财政问题归根到底要靠经济发展。我们整顿财政收入,不仅是要及时足额地完成收入任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而同时也是要在组织收入中发挥财政、税收的杠杆作用,促进发展经济,增裕财源。因此,整顿财政收入,加强财政监督,必须面向生产,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果。


第5版()
专栏:出版消息

《物性论》重新出版
古罗马诗人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卢克莱修(公元前九十九年至五十五年)的哲学长诗——《物性论》(方书春译),最近由商务印书馆重新出版。
此书共分六卷。作者以诗的体裁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并发展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说和无神论思想,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宇宙中有无数的世界在形成、发展和消灭。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并主张感觉是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唯一泉源,从而反对不承认感觉可靠性的怀疑论者,反对毕达哥拉斯的灵魂轮回说和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
此书是现存古希腊罗马唯物主义原子说的唯一完整的一部著作。它为今人研究古代希腊罗马哲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程孟辉)


第5版()
专栏:出版消息

《经济学周报》明年发行
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主办的《经济学周报》明年一月出版公开发行。《经济学周报》是国内第一张专门性的经济学报纸,主要刊登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经济管理、技术经济方面的理论性文章;经济学理论及实践中的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经济学界的研究动态;有关经济资料;国外经济学理论及流派;经济学基础知识及各经济学团体的活动。
(阳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