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秦腔新篇《白龙口》
为交流戏曲现代戏的创作和表演经验,进一步推动戏曲现代戏的发展,文化部最近在北京举行“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参加这次汇报演出的各地新剧目共有十出。现将第一轮演出剧目介绍如下:
秦腔《白龙口》(编剧杨克忍、李哲明,导演王霭民、杨兴华)由陕西省西安易俗社演出。西安易俗社成立于1912年,鲁迅先生曾亲书“古调独弹”四字,以资鼓励。解放后,曾拍摄过秦腔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白龙口》描写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派刘少奇同志去华北担任北方局书记,领导抗日运动。少奇同志在地方党的掩护下,于1936年春来到白龙口。当时左倾盲动主义正波及渭北,严重地伤害了统战对象周伏龙,眼看几经艰辛建立起来的地下党组织和群众武装将被摧毁的时候,少奇同志以其胆略和才智,扭转了危局。(附图片)
周伏龙要给外甥女报仇,少奇同志为了顾全大局,闻讯赶来,耐心规劝。黄宗琪、李长生摄


第8版()
专栏:

委婉抒情的《东邻女》
福建省京剧团演出的《东邻女》是表现周总理的美德和歌颂中日友谊的一出现代戏(编剧戈明,导演王兰秋)。作品描写一位来华访问演出的日本女演员松崎昭子因多年不育而苦恼。在医院养病的周总理知道此事后,表示十分关怀,选派良医为她诊治,她回国后果然如愿以偿,生了一男孩。正当全家狂欢之际,接到周总理与世长辞的噩耗,全家到海边去举行海祭,祈愿大风能遂人意,将周总理的骨灰带过东海,飘落在日本友人捧举着的金色盒内。
这出戏,在艺术表现上作了一些尝试,比较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具有委婉抒情的风格。(附图片)
日本女演员松崎昭子在排演场遇见了周总理。
(福建省京剧团供稿)


第8版()
专栏:

表现劳动妇女心灵美的《四姑娘》
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演出的川剧《四姑娘》,是根据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的(编剧魏明伦,导演曹怀德、魏明伦)。本剧发挥川剧艺术的特色,侧重描写四姑娘许秀云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遇。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朴实等美德。她不满丈夫郑百如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胡作非为,同情大姐夫金东水受政治迫害的遭遇,因此受到郑百如的虐待和诬陷。四姑娘忍无可忍,毅然离婚,后又与金东水从同情而逐渐产生爱情。郑百如借题发挥,制造流言,干扰整顿工作。四姑娘经受重重打击,投江自杀,被亲人和整顿工作组长颜少春救起。四姑娘和金东水迎着寒风,走向黎明。(附图片)
四姑娘三次叩门呼唤小长秀,金东水心情复杂,犹豫不决,想开门又不想开门。
前大、李勇、徐厚昆摄


第8版()
专栏:

反映农村新貌的《典型人家》
贵州花灯剧《典型人家》(编剧周世雄,导演谭祖云、李时春,贵州省花灯剧团演出),描写在极左路线下,几次被当成暴发户典型的农民钱志贵,在粉碎
“四人帮”以后,又成了冒尖户。县委书记杨双喜闻讯,亲自下来抓这个典型。公社书记王海山,以为钱志贵又被当成资本主义的典型,想方设法把这个典型掩盖起来。剧作围绕如何对待钱志贵这个典型人家展开了戏剧冲突,演出了一场喜剧。
贵州花灯剧,是在贵州汉族地区和一部分民族杂居地区流传的民间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这种剧在歌舞时,手执折扇与手帕,唱腔中曲牌与板腔并用。(附图片)
县委书记杨双喜拿起唢呐,为新的“典型人家”鼓吹。
陶柏生摄


第8版()
专栏:

笑声中引人深思的《喜鹊闹梅》
从丰富多采的江西采茶戏中选出赴京演出的宜春地区高安采茶戏《喜鹊闹梅》(编剧马正大,导演黄凯、赵日祥),同誉满北京的宜春采茶戏《孙成打酒》一样,是一出喜剧。
该剧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写一个生产队的青年会计喜鹊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了不顾社员利益、虚报产量的公社主任老梅的错误。而这个梅主任正是喜鹊伢的未来岳父。喜鹊伢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受到组织处分的威胁,以巧妙的批评方式,使梅主任重温过去的经历和体会,不得不向喜鹊伢认错,并满意地相上了喜鹊伢这个好女婿。
这出戏倾诉了广大农民的心声,让观众在笑声中深思。作品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附图片)
喜鹊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巧妙地批评梅主任,使他在事实面前认了错。(高安采茶剧团供稿)


第8版()
专栏:

《打铜锣》的续篇——《蔡九赔鸭》
汉剧《蔡九赔鸭》是湖南花鼓戏《打铜锣》的续篇(编剧江成孝、宋西廷,导演刘兴发,湖北省汉川县汉剧团演出)。
该剧反映的是“打铜锣”后,蔡九选为队长,林十娘也当上了劳模,二人之间相处得很好。谁知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蔡九盲目地打死了林的八只鸭子,从此林十娘对蔡九怀恨在心。三中全会以后,蔡九怀着顾全大局、消除隔阂的愿望,主动上门赔鸭,二人重归于好。作品表现了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新的干群关系。(附图片)
林十娘误会了蔡九上门赔鸭的好意,将蔡九撵出门外。马洲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