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通讯

“水王”的故事
共产党员王德元爱水、惜水、善治水,人们说他为群众办的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照片上几个人指点的这块无字碑,不是里程碑,更不是墓碑,它下边埋藏着一桩17年前的奥秘。用手指碑的那个人,就是奥秘的创造者。他叫王德元,今年56岁、中共党员,平生爱水、惜水、善治水,人称他为“水王”。
那是19年前,1962年的一天,王德元来到呼和浩特市郊区毫沁营任乡长。王德元原是呼和浩特市建设局副局长,下放到城北大青山脚下支援农业,他放下背包就到各村各户作调查研究,后来,他一头扎到了全乡最穷的哈拉沁村,决心同农民在一起,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山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进村后,他见到群众吃水困难。这个村有250年的历史,祖祖辈辈都到离村二里以外的河沟里去挑水吃。河沟上游洗衣服,饮牲口,下游的人、畜就吃用这种脏水,每年冬天,只有砸冰块溶水吃。看到这种情景,一个共产党员怎能无动于衷?从此,王德元今天上山寻找水源,明天下山勘查地形,经过多少个日夜,他终于发现了一股在哈拉沁干河沟地下的潜流。他高兴极了,便着手绘制了地形图,决心在那干河沟口建造一个供人、畜饮水用的地下水库。
他的设想被全村父老一致通过了,大家兴奋地说:“只要解决了咱山庄的用水问题,掏尽咱全村的血本都成啊!”
开工修建地下水库了,王德元把行李搬到工地,日夜和社员们艰苦奋战在一起,两年时间,挖出沙石66,000立方米,一个长200米,宽6米、深12米的库坑就要完成了。建库需要水泥,社员无钱购买,一双双眼睛又投向王德元。老王与附近的水泥厂达成了一项协议,生产队每天派10辆大车、30个社员到水泥厂参加辅助性劳动,不要报酬,水泥厂每日增产十吨水泥无代价支援水库工地。这样,解决了造库所需水泥的问题。
筑坝没有合子板,王德元就利用库中挖出的4,000立方米石头砌起了水坝外层大墙,代替了合子板,节省木材400多立方米。
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建起了一道宽6米、长200米的截潜流大坝,锁住了潜流下来的清水。社员们说:“王乡长真行,他就是俺村的活‘龙王’”。
地下水库建成后,老王又到呼和浩特钢铁厂求援,钢铁厂支援他们能铺三里路长的铸铁水管。他利用水库位置地形高,潜流急,有压力的原理,把水管从水库铺到村子里,使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哈拉沁村250年吃脏水和缺水吃的历史。
山村有了自来水,水质清澈甘甜,无菌、含碘。当清澈的自来水在哈拉沁村15个供水点喷出时,哈拉沁全村一片欢腾,人们有的戏水,有的品尝这清凉的甘泉,有的情不自禁的跳舞、唱歌……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水!水!我们村有水了!一位老农民抓住老王的手说:“老王啊!你算是给我们子孙万代办了一件大好事”。老王则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呀!”
无字碑就是这座截潜自来水水库的标志。知道底细的人看到它,就自然而然地想到那深藏的地下水库。
哈拉沁村的吃水问题解决后,王德元又到沿山畔的哈拉更、三八树、红山口、毫沁营、南地等村庄兴办水利建设。他利用洪水灌溉改变了大片的沙石地,把南地村的沙海变成了绿洲,三八树的石头地变成了亩产四、五百斤的旱涝保收田。全毫沁营公社经王德元勘查、设计,施工建成水库、水池、水闸50多座,水渠15条,灌溉良田近万亩,迅速改变了山村面貌。
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倦、为人民造福的实干家,在十年动乱中,竟被打成了“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受到严重的迫害。王德元恢复工作以后,立即上山领导人民继续治山治水。他说:“经过实践证明和群众的鉴定,正确的,就应该坚持走下去!向大自然挑战,为人民造福这就是我平生的乐趣”。
不久,市里来了调令,要王德元去担任治理小黑河与什拉乌素河工程的副总指挥,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了治河指挥部,放下行李就组织技术力量,调动车马民工,投入治河工程。他为了弄清洪水泛滥的原因,对平原地区的河流做了详细的考察,订出“裁湾取直河道、兴利除弊”的施工方案。他率领沿河人民取直了小黑河的72道湾;在什拉乌素河上筑起了一道135里长的大堤,彻底制服了两条河的洪水灾害,扩大灌溉面积30多万亩,后来。王德元又和社员一起,在土默特平川打机井6,000眼,改造出90万亩旱涝保收田。
“水王”王德元治水17年,不论在大青山脚下,还是在土默特平川上,水!给人们带来了富裕、欢乐和幸福。山区人民说王德元是“水王”,平川老乡说王德元是“禹王”。王德元治水走遍了呼和浩特的郊区、托克托县、土默特旗的山山水水,他健壮的身体消瘦了,乌黑的头发花白了。人们异口同声地说:“老王给我们办的是千秋万代的大好事”。
本报通讯员 王温
本报记者 高粮
(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开原县委从一名干部的来信得到启示
提倡机关干部做家乡调查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辽宁省开原县委办公室编发的《情况交流》上,刊登了中固工商行政管理所李德仕同志一封关于家乡责任制调查的来信,并加了编者按语,提倡全县机关干部要象李德仕那样,关心家乡建设,注重调查研究,对如何完善落实生产责任制提出宝贵意见。
今年八月初,李德仕回到离别二年的家乡八棵树公社太平沟大队,亲眼看到了实行责任制后家乡发生的一系列可喜变化:稻田多了,水塘养鱼多了,荒山沟变成了百宝沟……在大好形势的感染下,他对家乡的责任制进行了一番较为细致的考察,给县委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包干到户定一年太短,定三五年大有好处;责任制形式应灵活多样;小组承包不应该限制人数;山区建设不一定光着眼于发展果树,等等。
县委书记马军看了他的信后,感到这种家乡调查的做法值得大力提倡,不仅可以使那些因不了解情况而对责任制产生种种疑虑的同志受到教育,也可发动全县机关干部人人都为搞好责任制献计献策。于是便建议县委办公室把这封信印成文件,转发到基层党组织。


第2版()
专栏:

停止过量采伐 实行采育结合
带岭林业实验局扩大森林积蓄量
本报讯 通讯员兰炜班报道: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坚定以营林为基础的思想,狠抓林业经济调整和企业整顿,根据森林资源条件适当调减木材采伐量,同时积极开展造林育林,初步扭转了过量采伐、采育失调的被动局面。
位于小兴安岭伊春林区的带岭林业实验局,是一个具有四十多年采伐历史,开展了三十来年科学实验的老企业,1979年被国家定为林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自1946年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618万立方米;上缴税利1.73多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3倍。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这里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过量采伐、采育失调的问题:解放后的1946到1950年是林业恢复阶段,年均采伐9万多立方米;1951到1966年为林业发展阶段,木材产量年均16万立方米,同时人工更新造林1.3万公顷,林地面积扩大了1万公顷,资源消长基本平衡;十年动乱中的1967到1973年为森林破坏最严重的阶段,平均每年采伐28万立方米,最高年曾达36万多立方米,而同期人工更新造林远远落后,使森林蓄积量由1,350万立方米减少到1,000万立方米。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了改变采育失调状况,从1974到1981年,带岭林业实验局先后四次对木材年产量进行了调整,由26万立方米调减到15万立方米,使森林资源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他们还抚育了人工林45万亩,使林木年生长量由16万立方米提高到23万立方米;人工林蓄积量由15万立方米增加到50万立方米。现在全局人工林面积已达3.2万公顷(已郁闭成林2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三分之一以上,为林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
在实行采育结合的同时,带岭林业实验局还把改革林业产品结构,对森林资源实行综合利用,作为增加林产品生产、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这个局为了综合利用每年从采伐、抚育和制材剩余物中提供的4 .6万立方米原料,对阔叶木片机械磨浆造纸新工艺进行了一年多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制订了以造纸为主的木材综合利用的方案。
带岭林业实验局还结合经济调整开展了企业内部的整顿和改革。几年来,这个局全面完成了国家各项生产计划。今年1至7月,更新造林完成年计划的106%;造林成活率超过计划达到86.7%;森林抚育完成全年计划的97%。


第2版()
专栏:短评

两种方针 两样效果
在我国林业战线的实际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方针。一种是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是正确的方针。另一种是以采伐为中心,重砍轻造,只顾眼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是错误的方针。带岭林业实验局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反映了这两种方针的不同结果。
前些年,带岭林业实验局在生产上实行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方针,结果采伐量猛增,更新造林落后,森林蓄积量锐减,资源惨遭破坏。最近几年,接受了历史的教训,对木材采伐量进行了多次果断的调整,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同时大力开展人工林的抚育间伐,几年时间就变被动为主动,林木生长量提高,人工林蓄积量猛增,朝着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现在有不少林区,实际上还在执行着以采伐为中心、重砍轻造的方针,弄得山穷水尽,灾难无穷,实在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为什么这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是有害的做法,至今还在继续呢?简单说来,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存在着一些实际困难需要解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过去的错误方针下形成的旧体制、旧办法以至一些旧的习惯势力,还不能在短期内改变过来。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正确地总结了三十年来林业问题上实行两种方针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在目前条件下发展林业的可行办法。各地林业部门必须继续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个决定,象带岭林业实验局那样,迅速从“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第2版()
专栏:

郊区社队积极为城市服务
新泾公社坚持以生产蔬菜为主
本报讯 记者东生报道:上海县新泾公社不因种菜赚钱少而偏离郊区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在全面发展农、牧、副、工各业的同时,坚持以蔬菜生产为主,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年1至9月,公社平均每亩菜上市量达9,800斤,比去年上海市郊区全年平均每亩菜上市量还要多。
新泾公社地处上海市近郊,历来以种菜为主。几年来,在城市大工业支援下,社队工业、畜牧业、副业等迅速发展,有的人认为搞蔬菜“油水”不大,一度放松蔬菜生产。新泾公社党委和管委会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大家把近郊区建设成为以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分配中,使务工务农的社员收入水平大体相等。实现了各业兴旺,蔬菜连年增产。


第2版()
专栏:

太原市重视解决居民吃菜问题
本报讯 山西省太原市重视解决城市人民吃菜问题。最近拨出专款,帮助市郊菜农提高菜田单产。
太原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郊区菜田减少了8,000亩,蔬菜供需矛盾加剧。为帮助郊区菜农管好用好现有菜田,鼓励科学种菜,提高菜田单产,以保证冬季城市居民有足够的菜吃。太原市最近拨款20万元用以发展蔬菜生产,主要是用于温室建设等菜田基本建设。如南郊区董茹大队科学种菜搞得好,西红柿亩产3.8万多斤,市政府就拨款5万元帮他们修建塑料大棚。


第2版()
专栏:

林业部举办刨花板生产技术培训班
本报讯 林业部委托东北林学院举办的刨花板生产技术培训班,已于近期结业。
培训班共有68名学员,来自10个省,26个木材厂(木材公司、林业局)。东北林学院教师认真备课教课,结合实际,讲深讲透;学员们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新技术,在3个半月的时间内,学到了刨花板生产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第2版()
专栏:

洪泽湖畔蟹市兴旺
“西风响,蟹脚痒”,洪泽湖畔传来了螃蟹丰收的喜讯。
从9月15日开捕以来的头一个月中,江苏洪泽县水产供销公司已经收购螃蟹133万斤,为去年同期的两倍。
今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规定,淡水螃蟹为二类水产品,实行派购(计划收购)和议购相结合的政策,坚决兑现奖惩条例;严禁无证商贩到产区高价套购。目前,洪泽湖产区到处可以看到渔民踊跃交售螃蟹的景象,一只只小划子穿梭般地向流动收购船涌来,收购人员忙得不可开交。渔民们笑眯眯地说:“农民种田交爱国粮,我们捕蟹也要交爱国蟹。”
洪泽县今年在收购螃蟹的同时,向渔民回供了一些紧缺的渔需物资。县水产公司除了在产区设立19个收购点外,还组织20多条流动收购船,带上烟酒油盐酱醋等,方便渔民交货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这些事办得很称渔民的心。
(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丰收简讯

江苏发展农户养鱼
江苏省已有十五万多农户发展家庭养鱼,总面积达四万多亩,年产鱼约七千多吨。(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丰收简讯

云南木耳丰产丰收
截止九月底,云南省已收购木耳二百二十三万八千斤,超额百分之四十九完成了全年收购计划。供销部门增设网点,及时收购,做到了丰产丰收。


第2版()
专栏:丰收简讯

青海牧区牲畜大增
青海省牧区的六个自治州今年牲畜总增三百万头(只),比去年总增数多十五万四千七百头(只),牛羊膘肥体壮。牧民们正踊跃交售菜牛、菜羊及其他畜产品。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小品

水贵如油郑沛成
水,在地球这个舞台上,瞬息万变,尽情表演。春天,阳光明媚,突然飘来一片轻纱,洒下一阵毛毛细雨;夏日,晴空万里,蓦地电闪雷鸣,一场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或是一场冰雹铺天盖地;秋天,天高云淡,一夜醒来,地上、房子上,洒满了白霜;冬季,冰天雪地,银花纷飞。
水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单就水的汽态来讲,就不知有多少种。气象学家把云的形状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层状云、积状云、纤维状云。离地面最低的层云,最高不过一、二千米,底部几乎和地面连在一起。雨层云是以降雨为特长的,离地高达6,000米。
正是这变化万千的水,给地球带来了生命。众所周知,地球在“婴儿时期”是没有生命的。后来,地表低凹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原始海洋,这就为生命出现准备了“摇篮”。因为大气中的有机化合物随同雨水落入海洋或地面,各种有机化合物于是在海洋汇总,经过若干亿年,水把这些简单的化合物培育成为具有原始生命的单细胞。
单细胞生命离开大海是不能存在的。海水溶解了氧、二氧化碳等营养物质,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了保证;同时水又防止了太阳光紫外线对原始生命的杀伤。在海水的养育下,又经过若干亿年,生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从大海移向陆地,经过千变万化,最终诞生了人类。
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在那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探寻着水的方向,追逐着它的踪迹;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绿洲,哪里就有幸福。
由于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增长,人们对水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公元前,每人每天耗用的水,只有12升,中世纪20~40升,到十八世纪上升到60升,现在一些发达国家达到500升。
但是,人类往往急近功而忘远利,不少地方出现了破坏水资源的现象:对森林滥砍乱伐,使丰水区的绿洲变成雨水稀少的旱丘;工业发展迅速,大量排放废水,水质遭到严重污染;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地层土壤含水量失去平衡,如此等等。所以,保护水资源问题,已急不可待地摆在人类面前,应当引起充分注意。


第2版()
专栏:

三边近影
原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于1937年建立。当年的三边分区包括陕西的定边县、靖边县和原安边县,还管辖着吴旗县及宁夏的盐池县。纯朴勤劳的三边人民,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艰苦奋斗,改变三边面貌。 吴强摄
定边县所产原盐粒大、色白、茬硬。定边盐化厂共有13个盐湖,图为苟池盐湖的一角。
三边的南瓜色艳、质细、味道甜、耐储藏,可蒸,可煮,是当地群众喜爱的蔬菜。
靖边县城乡妇女喜爱剪窗花。逢年过节,婚嫁喜庆,都用剪纸窗花把室内窗外装饰一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