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铁托之后还是铁托
《人民日报》代表团 谭文瑞
在铁托—乌日策党政领导人的欢迎宴会上,我们谈到打算写一篇以《没有铁托的南斯拉夫》为题的通讯,报道铁托同志逝世以后一年多来南斯拉夫人民如何沿着铁托的道路继续前进。话音未落,南斯拉夫的同志就争着打断我们的话说:“你们写这样的文章,我们很赞成。但是文章的题目,南斯拉夫人民恐怕很难接受。”另一位说:“南斯拉夫并不是没有铁托,铁托永远活在我们中间。”第三位补充说:“我们的一句口号是‘铁托之后还是铁托’。”
我们表示欣然接受他们的意见,并对他们说就改用《铁托之后还是铁托》作为通讯的题目。
在访问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南斯拉夫人民对他们已故领袖的深厚感情和决心继承他的遗志的坚强意志。
在贝尔格莱德乌日策大街15号的院外,我们看到男女老幼在细雨中排着队等候进入墓地向铁托的遗体致敬。
在公路旁的小咖啡馆的柜台旁或者运输卡车驾驶台的玻璃上,我们都看到张贴着铁托的遗像。
在查耶迪纳绿草如茵的山坡上,我们看到用石块镶砌的大标语“铁托——我们的骄傲”。
在克拉古耶瓦茨红旗汽车厂的装配车间里,我们看到这样的横幅“铁托,我们爱你”。
在一些大小集会上,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人们庄严的歌声:“铁托同志,我们向你宣誓:决不背离你的道路”。……
这不是南斯拉夫人民对铁托的个人崇拜,而是南斯拉夫人民把铁托看作是鼓舞他们前进的力量,是他们从中汲取勇气的源泉。
一年多以前,国际上一些不怀好意的人曾经预言,南斯拉夫失去了铁托之后,将会出现危机,甚至陷于瘫痪。但是,一年多以来的事实,使这种幸灾乐祸的蠡测和诅咒遭到了彻底破产。
铁托逝世以后,南斯拉夫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加强集体领导。人们知道,铁托同志生前在1978年就提出了加强集体领导的倡议。在我们到达南斯拉夫前不久,南斯拉夫议会正式把这一倡议写进了宪法,明确规定从区到联邦的各级领导机构都实行集体领导的原则。我们在南斯拉夫看到,从中央到地方,这一原则正得到认真的贯彻。在行政的系统是这样,在党的系统也是这样。
在访问靠近南匈边境的苏博蒂察区的时候,年龄刚过三十的共盟区委书记告诉我们,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进行区代表会议和区委员会的改选工作。为了贯彻加强集体领导的精神,他们决定缩短领导干部的任期,党代表会议主席从四年一任改为每年轮换,党委书记的任期从四年改为两年,同时限制兼职,规定一个人只担任一个职务。这位书记笑着对我们说:他卸任之后就回化工厂继续当他的技术员。
南斯拉夫人民都认为,自治制度是铁托给他们留下的最重要的遗产。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社会主义自治已经在南斯拉夫生根、开花、结果。一年多以来,南斯拉夫人民不仅毫不动摇地坚持了自治制度,而且努力使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许多劳动组织都积极采取措施使工人能更好地行使社会、经济和其他自治权利。例如在我们参观过的克拉古耶瓦茨红旗汽车厂,工人们不仅分别通过在各级工人委员会中的代表管理工厂的事务,而且可以在工人大会上对自治协议、收入分配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投票作出各种决定,还选派代表参加自治共同体和各级议会,同其他代表一起商议区、共和国和联邦的重大问题。这个工厂的工会主席对我们说:“我们一定要真正做到每个劳动者对整个社会都有发言权。”
据说,在前一个时期有过一些不同的议论。一种意见是认为权力下放太多,形成了分散主义的倾向,应当加强国家干预;另一种意见是,认为国家干预还是太多,应当进一步扩大基层的权力。但是,在不久以前召开的第三次自治者代表大会之后,人们已逐步统一了认识:南斯拉夫当前存在的矛盾和弱点是由于没有很好地贯彻自治,同时在某些地方存在着的“地方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现象也必须克服。
一年多以来,南斯拉夫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最突出的是经济发展不稳定。南斯拉夫党、政领导人也并不讳言,他们面临着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外债增长、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不利的形势。但是,我们在南斯拉夫访问期间,发觉情况并不象外间所传的那样严重,而且南斯拉夫党政当局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正在开始采取果断的措施去克服面临的困难。联邦一般经济事务部负责人对我们说,造成当前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基本建设战线太长,投资大大膨胀、投资项目不能按时完成;一个是基础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加工工业,不得不大量进口燃料和原料;还有就是个人消费和共同消费的增长超过了经济现实的可能性。最近以来,南斯拉夫从上到下都把稳定经济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他们努力的方向是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压缩基建投资,加强基础工业的建设,减少进口、增加出口,控制个人实际收入的增长等。我们在所到的一些区和企业单位都看到人们都正在积极为经济稳定作出努力。
铁托—乌日策铜铝冶炼厂的厂长对我们说:这个工厂将减少新的工程的投资,而把资金用于改进现有设备,增加出口产品的生产,争取今年产量增长3%到4%。他说:“我们不仅可以做到出口换来的外汇满足本厂进口的需要,并且能够把多余的外汇向国家提供。”
克拉古耶瓦茨红旗汽车厂的厂长告诉我们,他们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在今年完成生产25万辆汽车的计划,并且将生产一种新型号的《南25》型的省油的小轿车,把其中一部分出口以换取外汇。
苏博蒂察农工联合企业的肉类加工厂,原来的设备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现在已有30%采用本国生产的设备。他们正同当地的“友好机械厂”合作生产一套新的生产线,而向“北方电机厂”订购电子控制的装置。厂长还告诉我们,他们已试制成功一种合金代替铝制造罐头,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铝的进口。
…………
看来,期待南斯拉夫经济崩溃的那些人,他们的希望是注定要落空的。
保持民族团结是铁托的重要遗言。今年三四月间在科索沃自治省发生的骚乱事件,曾引起了国际上的议论纷纷。我们在南斯拉夫访问的时候,事情早已平息下去了。南斯拉夫党政领导正从这一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加强反对民族主义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努力改进不发达地区和多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南斯拉夫的同志并不否认科索沃闹事是一个严重事件。但是有人据此怀疑甚至攻击南斯拉夫的民族团结政策,是没有根据的。我们到过另外一个自治省——伏伊伏丁那访问。在这个人口200多万的自治省里,我们看到塞尔维亚、匈牙利、克罗地亚、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黑山、卢辛等十多个民族的居民和睦相处。在那里,有用各种不同语言教学的学校,有用各种不同文字出版的报纸、刊物和书籍,有用各种不同语言广播的电台和电视台。许多行政和企业单位的领导机构的组成,都照顾到各个民族。这个自治省的一位新闻界朋友对我们说:“在伏伊伏丁那认真地执行民族平等的政策。科索沃的事情在我们这里绝不会发生”。
南斯拉夫同志在谈到当前的国内形势时,总是满怀信心地说:“最困难的日子我们也胜利地度过了,难道还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止我们前进吗?”我们记得,铁托同志生前曾这样说过:“南斯拉夫的力量在于她的各族人民的英雄主义和顽强精神,这些品质是经过历史磨炼并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久经考验的。……因此,我们极其愉快而乐观地展望着未来。”我们深信,英雄的南斯拉夫人民一定能够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沿着铁托开辟的道路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7版()
专栏:

多岛之国丹麦
吴迎春
丹麦是一个颇具特色的多岛之国。它由日德兰半岛(大部分)及菲英岛、西兰岛、洛兰岛等480多个岛屿组成,象一株硕大的珊瑚漂浮在波罗的海和北海相间的海域上。它面积43,000多平方公里(不包括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人口500多万。它没有高山大川,全国最高点的海拔为173米,和荷兰同属低地国家。它矿藏资源贫乏,但是工农业发达,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人约1万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商人的港口”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欧名城。它坐落在西兰岛东岸,隔着厄勒海峡和瑞典重要海港马尔默遥遥相望。十一世纪初,哥本哈根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商业市镇,被称为“商人的港口”。从十五世纪起哥本哈根就成为丹麦的首都。因此,这里有许多历史的遗迹:古色古香的城堡建筑和教堂,矗立在街头的一座座青铜铸像。这里有北欧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哥本哈根大学。同这些古老建筑相辉映的是色彩鲜明的高层建筑,新兴的大工业企业。哥本哈根现有人口138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全国重要的食品、造船、机械、电子等工业大都集中在这里。
“美人鱼”和“神牛”
和巴黎的铁塔,罗马的教堂,伦敦的铁桥一样,丹麦的“美人鱼”和“神牛”也闻名于世。“美人鱼”是根据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海的女儿》塑造的一尊铜像。“神牛”是根据古代神话铸成的花岗岩石雕,都坐落在哥本哈根的朗格宁海滨公园里。美丽的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海的女儿》描写小人鱼为追求人间爱情和幸福,不惜作出巨大的牺牲,脱去鱼形换来人形。小人鱼的坚强毅力,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感动了丹麦人民,于是他们为她精心铸建了这个铜像。它凝坐在俯视入港海面的大石上,似乎在沉思、期望。在“美人鱼”附近,可以见到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石像——女神杰芬。她挥舞着长鞭正在驱赶四头强壮的神牛,奋力耕作。相传远古时代,魔鬼作祟,西兰岛即将沉沦,女神杰芬下凡拯救,把自己的4个儿子变成4头神牛,齐心协力把西兰岛重新拉出海面,拯救了丹麦的土地。这种敢于斗争不畏邪恶的“神牛”精神,正是勤劳、勇敢的丹麦人民在历史上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艺术再现。
“欧洲的粮仓”
丹麦以农业立国。它的农牧业历史悠久,过去粮食只能自给,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丹麦逐渐有剩余农产品出口。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丹麦工业的迅速发展装备了农业,六十年代中期,丹麦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73年,丹麦加入欧洲共同市场后,农业有了较大发展。1978年平均一个劳动力生产谷物约8万斤,肉类12,000多斤,奶53,000多斤,蛋7,200斤。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全国三年的需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可养活120多人。
丹麦农业基本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庄经济,以精耕细作著称,现有农庄12万多个,平均每个农庄拥有耕地60亩至600亩不等。这些农庄基本上是农牧结合,既种地又养畜,而以畜为主。丹麦每年畜牧业的收入占农业收入的85%,驰名世界的良种猪长白猪“兰德瑞斯”是丹麦的国宝。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出口收入占总出口收入近三分之一。丹麦被誉为“欧洲的粮仓。”然而,近年来丹麦也出现经济困难,农业经济状况恶化,农庄倒闭拍卖,产品成本增加,农民债务越积越多。
(附图片)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北欧著名的古城,始建于1167年。它是丹麦主要的工商业和文化中心。
新华社记者 黄思贤摄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古罗马建筑师的远见
从公元前一世纪起,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罗马的建筑业和雕刻艺术也有了空前的发展。迄今,这些珍贵的建筑和雕塑仍林立在罗马广场的四周。矗立在广场中央的图拉真大圆柱上,连环式的浮雕盘旋而上,表现了罗马皇帝图拉真历次进行战争的情景……。(见下图)
许多古罗马的建筑物及其雕刻艺术品被长期保存下来,这除了古罗马建筑师们精湛的艺术外,与他们为保护这些建筑物和浮雕而采取涂一层颜料的特别措施是分不开的。过去,这种措施是为人们所不知的,后经意大利古物修复研究所的专家们用化学的方法以及拍摄、记录光谱的光学仪器,对遗留下来的古罗马建筑物及浮雕进行了分析之后才揭示出这个秘密。为纪念性建筑物涂上一层颜料的好处是既掩盖了艺术上的一些缺陷,又堵塞了大理石上的缝隙,使水分难于渗透进去,建筑物免于遭受侵蚀,得以长期保存。古罗马建筑师们这种措施充分反映了罗马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富有远见。 (薛途)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美国发现重要古生物化石
今年夏天,以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法里什·詹金斯为首的一支古生物考察队,在亚利桑那州东北部的纳巴霍印第安人居留地发现了一种人类前所不知的哺乳动物下颚化石(见左图)。从亚利桑那出土的这块颚化石有一厘米长。它的历史要追溯到一亿八千万年以前。颚化石是至今在北美发现的最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之一。它可能提供了人们长期探索的设想中存在于类人猿和人类之间的过渡生物。此项发现还说明,各种哺乳动物与恐龙是在同一时期存在于北美的。(元)
(附图片)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伦敦发现罗马人货栈
英国考古学家在伦敦市内“皮林斯盖特”鱼市场附近发现了公元八世纪的罗马人货栈。考古学家认为,这些保存完好的货栈是在公元780年建造的。
伦敦博物馆派出的一个考古工作组在一块40米×8米的面积上成功地清理出两个货栈和一条街道的残迹。
(吴)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古希腊酒神雕像
西德马尔堡的考古学家不久前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发现一尊一米半高的古希腊狄俄尼索斯酒神雕像。雕像出土的地方是一所古建筑的遗迹,由于地震曾下沉到水下,到六世纪方又升到海面。这座雕像同一九六九年潜水员在该地附近发现的两幅画的风格一样。(济)


第7版()
专栏:世界考古

一万年前的原始人洞穴
印度的考古学家们在中央邦的曼苏耳地区,发现了一百多处约一万年前建造的、为原始人居住的洞穴。据报道,在洞穴的墙上还发现有象征动物和狩猎场的图案。专家们认为,这一发现有助于搞清楚生活在现今印度境内原始人的迁居情况和生活条件。(梅)


第7版()
专栏:

日本自称“眼镜民族”
日本厚生省不久前发表一份国民健康调查,声称日本成了“眼镜民族”。
调查说,一九六五年日本戴眼镜的人只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七点三,一九七四年增加到百分之二十七点二,现在则一举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二。其中近视眼占百分之十五点五,花眼占百分之十八点一,即每三个人之中就有一个戴眼镜,这种情况“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
调查还说,近年来近视眼多了。一九七四年调查时,近视眼只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点一,而今一下子增加了百分之四点四,其中学生的视力明显下降。一九七四年十五岁到二十四岁的青年学生中近视眼仅占百分之二十一点七,现在达到百分之三十二。另外,据文部省一九八○年度学校统计基本调查,目前小学生中视力不到一点○者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十九点七,中学生占百分之三十八点一,高中生占百分之五十五,都比前一年度有很大增加。特别是高中生比起四年前增加了百分之七点四。
调查认为,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学生们为了个人前程,不得不拚命读书;职员们为了晋升,不得不刻苦学习……。
此外,电视的普及以及过多地看电视也是影响视力的一个因素。调查认为,这是“文明社会”一种不可避免的“疾病”。
云方


第7版()
专栏:

西班牙加入北约的争论
张启华
西班牙加入北约的问题,在西班牙国内经过一段时间辩论,10月7日,众议院外委会已经批准了政府关于加入北约的决定,这一动向引起了国际舆论的注意。
今年2月西班牙成立卡尔沃·索特洛新政府后,外交政策作了新的调整,它放弃了以加入欧洲共同体和英国归还直布罗陀作为加入北约的先决条件,把加快加入北约列为优先的外交目标之一。8月31日,西班牙政府把要求加入北约的决定正式通知议会,9月15日,众议院开始加以审议。
西班牙对于是否加入北约,一直存在着尖锐分歧,支持者和反对者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以执政的民主中间派联盟等为一方,支持政府的决定,以反对党西班牙共产党和工人社会党为一方,坚决反对政府的决定。
反对者主要担心西班牙加入北约,扩大了军事集团,“意味着打破目前(欧洲)的均势”,势必导致国际局势更加紧张;并可能使西班牙依附北约,在国防外交政策上听从大国的指挥,从而损害国家的主权;还可能成为核打击的目标。
政府以及支持者则认为,西班牙属于西方,在西欧面临着苏联直接威胁的情况下,西班牙作为一个小国,又处于兵家必争的战略地位上,“一旦在欧洲发生战争,西班牙难于不卷入”,需要尽早加入北约,以利于加强自身的防务和安全。
从西班牙政府来说,它试图从加快加入北约的进程中,克服在加入共同体中遇到的阻力,推动解决直布罗陀主权归属的问题,以及在同美国谈判中修改过去签订的“低三下四”的防务合作条约。这一切都可以用来向反对派显示,政府的动机是无可非议的。
西班牙加入北约的问题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具有深刻的影响。
路透社在分析西班牙加入北约后的形势时说:“它能够大大加强西欧的纵深防御”。同时,西班牙还是向中欧防线提供后勤供应、集结兵源的基地。从海军角度看,它的海岸线和军港,对扼守西地中海、切断大西洋的通路,防止被从北非侧翼包抄西欧,具有特殊的作用。
西班牙很早就希望加入北约集团,但由于过去独裁政权名声不好,为一些国家所反对。佛朗哥逝世后,西班牙政体有了改变,这个障碍也就消除了。目前美国和北约其他成员国,对西班牙加入北约都表示赞许和欢迎。只要西班牙政府在议会参众两院中得到简单多数赞成票,正式向北约提出申请,北约方面对于接纳西班牙估计不会成为问题。
北约向西南欧的扩展,对苏联实现南下战略和争夺欧洲的计划,无疑是增添了一个障碍。莫斯科为了反对和阻挠西班牙加入北约,使尽了各种伎俩。9月7日,正当马德里议会开始辩论之际,莫斯科向西班牙外交部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指责西班牙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破坏缓和,警告并威胁要对马德里的行动“采取相应步骤”。苏联这一无视别国主权的行径,当即遭到马德里政府的回击。甚至反对加入北约的西共和工人社会党也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
从现在的情况看,西班牙是否能很快加入北约,决定的因素不在于国外的反对,而在于国内各种力量之间的较量。众议院外委会批准加入北约的决定后,预示着道路已经扫清,将在本月28日举行的众议院全会进行最后表决时,政府可能较有把握获得多数。索特洛首相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政府在议会辩论中,“将会得出肯定的回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