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来信

现成的好事为何办不了
北京几个单位研制、建成的膨珠生产线应该早日投产
编者按:膨胀矿渣珠,是利用炼铁废渣生产的一种新型轻质建筑骨料,价廉、物美、节能、用途广,为当前发展建筑工业所急需。近几年,北京几个单位千方百计研制出来,并由国家投资在首都钢铁公司建成膨珠生产线。但是,这样的大好事情却迟迟办不成。希望有关方面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使这一新技术、新产品早日投产。编辑同志:
长期以来,首都钢铁公司排出大量废铁渣,倒进永定河,占用地盘,污染环境,成为一个大包袱。为了化害为利,征得首钢领导的同意,北京第三建筑构件厂从1964年起,派十多个人来到首钢炼铁厂,试验利用炼铁废渣生产建筑材料。到1975年,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冶金部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建工研究所、北京第三建筑构件厂组成的膨珠研制组,研究成功用炼铁废渣生产膨珠的新技术。1977年,这项新技术被列入北京市科研技术重要成果,受到表扬,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状。
膨珠是一种新型轻质建筑骨料。利用膨珠生产住宅建筑大板,可以简化工艺,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板住宅造价。因此,1976年,北京市批给第三建筑构件厂投资248万元,在首钢一块小空地上,筹建年产10万吨膨珠的生产车间,为生产全装配住宅壁板提供骨料,这对改善北京建筑材料的紧张状况大有好处。
北京第三建筑构件厂膨珠车间已于去年3月建成,眼看就可投产获利。但是,首钢却以不能搞厂中之厂为由,拒绝供给炼铁废渣,同时认为膨珠原出厂价每吨三元五角太低,他们主张每吨八元。因此,这条生产线建成10个月,至今不能投产。目前,该车间职工暂时调离做其他工作,机械设备长期闲置锈蚀,国家投资收不到经济效益,科研成果得不到利用。按设计产量计算,每停产一天要损失50个住宅单元的膨珠,现在至少已经少产五万吨膨珠,即已损失掉可供四十多万平方米建筑的膨珠。希望冶金部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积极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使膨珠生产线早日投产。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所长 李焕文
北京市第三建筑构件厂工程师 侯鑫昌
干 部 井柏龄


第2版()
专栏:

调查附记
本报接到李焕文等三位同志的来信后,记者来到北京市第三建筑构件厂建造的膨珠生产线场地。这条生产线位于首都钢铁公司炼铁厂西北角的空地上,包括南北两段倒废铁渣和运膨珠用的铁路线,中间是一个长35米、宽30米、深6米的膨珠池,池的上方悬空并列着两部抓膨珠用的龙门吊,池的北侧是四套接渣造珠用的流槽和滚筒。生产用的变电室、操作室和工房。这条生产线已于去年3月建成,但至今却投不了产。现今,机器设备在凛冽的寒风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关键部位滚筒叶板上的近万个小孔,已开始生锈。
1980年12月23至24日,经上级同意,由北京市建工局、房管局召集北京和上海、鞍山、承德等地21个单位,对膨胀矿渣珠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书指出:“为了解决墙体材料的来源,进一步利用高炉矿渣,北京于1973年9月成立膨珠及其制品研制组”,“截至1979年,研制组进行了膨珠生产工艺及膨珠混凝土材性、构性、热工性能的系统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套成果”,“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一些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的技术性能,北京该项产品已具有同等的技术水平”。
据了解,建在首钢的这条膨珠生产线,是1975年开始,由市计委一位副主任、市建委一位副主任、首钢一位副经理(即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共同商量决定建设的,市计委专门发了文。建成后,首钢和北京第三构件厂两家有矛盾。市经委、市建委有关处室于去年12月初出面,召开了座谈会,建议他们两家联合经营,首钢当组长,管水、电的调度和铁渣的供应及运输;第三构件厂当副组长,管膨珠生产和工人管理;生产出的东西不外销,只满足首钢建房和第三构件厂生产的需要(因为铁渣有限)。有关价格问题,由两家商量定,定不下来,上报市物价局定。市有关方面认为这样做比较好。协商结果,北京第三构件厂同意,首钢的同志表示回去向公司领导汇报。
12月24日上午,记者到首都钢铁公司,公司技术处的负责同志说:钢铁生产的系统性强,供、产、运、销是一个整体,北京第三构件厂到这里来搞一段不行。公司领导给市政府领导同志写的报告说,生产是一个整体,膨珠生产和产品分配要归我们管。如果定了产品分配归首钢管,马上就能生产。
参加膨珠技术鉴定会的上海市建筑研究所、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的同志说:北京第三构件厂在膨珠研制和施工建设中花了那么大的力量,如非要把生产和产品分配权划归首钢,否则就不能投产,这在情理上说不过去,也不利于对“三废”的综合利用。
记者还向建设银行北京市前门支行的同志作了调查,他们说:国家花了248万元投资建成的膨珠生产线,至今不能投产,我们感到痛心。为此,我们曾向有关方面写过人民来信,也曾找首钢谈过,但没有感动首钢。我们希望首钢以大局为重,让国家的投资早日收益。
本报记者 肖体焕


第2版()
专栏:小常识

膨胀矿渣珠
膨胀矿渣珠是利用刚出炉的炼铁废渣,经加工膨胀制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通称“膨珠”。它的外观以球形居多,北京制成的粒径大都为1.2至20毫米,最大粒径达30毫米。珠内有微孔,外壳呈乳白色、米黄色、棕色和黑色。
膨珠的生产工艺简单,不需开山挖地,不需焙烧,节约能源,并可减少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在国际上膨珠是一个新兴项目,目前尚处于专利阶段。北京、鞍山、承德等地已开始生产。
膨珠在建筑工业中用途很广,可以做膨珠混凝土的轻骨料,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隔声等性能,抗震、耐火性较好。膨珠混凝土除制作轻质保温壁板外,还可制成轻质楼板、屋面板,以及梁、柱等承重构件及墙体外饰面。北京已应用于三十多幢高层宿舍楼,效果良好。膨珠还可以取代水渣制作矿渣水泥。它的生产费用低,价格比普通沙石还便宜。
侯鑫昌
井柏龄


第2版()
专栏:为四化立功

女修脚技师刘惠贤
在青岛市商业系统最近举行的一次修脚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是一位33岁的女青年。她就是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岛建新浴池二级修脚技师刘惠贤。
刘惠贤原是青岛万国洗染店的织补工。1965年,市饮食服务公司为了解决修脚工严重缺乏的状况,号召系统内的青年当修脚工。刘惠贤第一个报了名。有人说:“一个年轻姑娘,放着好活不干,偏要去摆弄脚丫子,真傻!”她却说:既然社会上有修脚这个行业,那就说明社会需要、群众需要,都不干,谁干?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刘惠贤从一个织补工改行当修脚工,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为了尽快掌握修脚技术,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刻苦钻研脚病的病因、种类以及修治方法。还在自己和亲友的脚上练习刀法,细心琢磨。由于她勤学苦练,很快就掌握了修脚技术。
修脚行业有个老说法,修脚只能在短期内减轻病痛,却不能除根。后来,刘惠贤就考虑把技术修治和药物治疗结合起来,进行根治。她只上过四年小学,文化程度较低。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学,先后阅读了《皮肤病学》、《修脚术》、《新医药学研究》等医学书籍,写了大量学习笔记。她还登门求师、写信请教,向青岛市和外地十九家医院的有关大夫学习脚病方面的医疗知识,向修脚师傅学习操作、修治技术。
刘惠贤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研究、实验,整理对照了各种脚病的民间土名、中西医学名,分析研究了脚病的种类、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治疗的方法,搜集了一百三十多种成药验方和治疗脚病药物的配制方法。她摸索着进行了多次药物配制,并在临床实验后进一步改进。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搞出了一些治疗脚病的比较有效的药物。如配制的一种药面,治疗“瘊子”的效果显著。一位顾客脚上长了三百多个“瘊子”,非常痛苦。她用修治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办法,很快就给治好了。十五年来,经她治愈的脚病患者达一千多人。
刘惠贤热爱本职工作,勇于探索和创新。在多年临床实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编写出一本三万多字的《修治脚病技术教材》,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常见脚病的分类、病因和修治法,修脚工具及操作方法,脚病的防护等。去年,山东省商业厅以刘惠贤的《教材》为基础,吸收济南、潍坊、烟台、青岛等地一些修脚工的经验,编印了《修脚技术》一书。
刘惠贤对技术精益求精,对顾客满腔热情,不怕脏,不怕累,精心为顾客修治脚病。她还走出浴池,深入工厂、码头、街道,为群众治理脚病。1977年以来,她带领浴池修脚服务小组下厂服务一百五十多次,为五千多工人修了脚。多少年来,不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她还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到一些行走不便的脚病患者家里修脚。在她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病号的姓名、地址、病情、治疗情况,定期登门治疗。
本报通讯员
刘海民
本报记者
郭修生


第2版()
专栏:

江苏供销社积极组织货源供应农村市场
在农村市场进入旺季后,江苏各地供销社普遍采取多条渠道进货,积极组织货源,扩大进货数量,做好农村旺季市场的供应工作。昆山县供销社在一个月内,先后到上海、浙江、广东等省以及省内各地购进针棉织品、大小百货、糖烟酒等商品金额达567万元,使库存商品丰满。到1980年11月底止,江苏全省农村生活资料供应比1979年同期增长了20%以上。在28种主要工业品中,增长20%以上的有化纤布、涤纶混纺布、棉毛衫裤、手表、自行车、胶鞋、酒等13种商品。
江苏各地供销社还注意充分发挥集体商业的作用,做好旺季供应工作。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放心店”叫人更放心了
前年11月,记者曾报道了合肥市一家被群众誉为“放心店”的光明小吃部。一年来,这家小店坚持足斤够两,货真价实,薄利多销,赢得了群众的赞扬,放心店叫人更放心了。
光明小吃部经营的是油条、豆浆、酥烧饼、小笼包、锅贴、馄饨等16种小吃。每天总是顾客盈门。12月10日清晨,当我们来到小吃店时,只见店堂内外已经挤得水泄不通。别看店堂只有三十多平方米,可每天要接待二千五百多位主顾,月营业额达两万多元。
这里的件件面点全靠手工操作。如何能做到万件一格,一年365天不走秤?小吃部准备了五把标准秤,在每件面点的制作过程中,他们经常校准分量。但是对小吃部来说,更重要的是全店职工的心里都装有一杆“秤”。小吃部的领导经常向职工进行社会主义商业经营方向的教育,所以45名职工的心里都有一个标准,就是每笔生意要做得正当,侵占群众利益的事,哪怕是一分一厘也不行。
一天,有位职工从水果店买回一斤苹果,回来一称,只有八两多,这位职工又气又恼。小吃部的领导又抓住这件事在职工中开展“假如我是一位顾客”的学习讨论,大家将心比心,深切感到一个包子的大小,一根油条的长短,一碗豆浆的稀稠,看来是件小事,但它却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连,关系到社会主义商业在群众中的信誉。从那以后,大家更加自觉地提高制作技能,每个职工不仅熟练地掌握自己制作的品种的规格和分量,而且对全店其它品种也很熟悉。一年多来,上级主管部门和广大顾客不知进行了多少次明查暗检,没有发现小吃部少过秤。最近,在省、市物价检查中,市饮食公司对该店又抽查了11秤,还是秤秤合乎规定的重量。
薄利多销是光明小吃部赢得信誉的一条重要措施。这里的小笼包过去用标准粉制作,后改用富强粉,每斤面粉增加六分钱,但他们坚持不提价。据饮食服务公司西市合作商店负责人介绍,光明小吃部去年的毛利率由过去的34%降到32%以下,但营业额却增长了11.53%,毛利额提高了13%。 新华社记者 姚燕戈


第2版()
专栏:

上海制伞行业去年将八个厂合并为上海制伞总厂,组织专业化生产,推动了生产发展,产量比前年增长百分之十四点三,花色品种增加十二个,出口量增长百分之二十九。
新华社记者 徐玉根摄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龙羊峡水电站的少数民族工人
参加黄河上游龙羊峡水电站建设的1,237名少数民族工人,正在和汉族职工并肩战斗,成为建设电站的一支生力军。
正在建设的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1977年以来,海南州和青海省各地的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青年陆续来参加电站建设。这些少数民族新工人原来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为了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电力部第四工程局以厂队为单位,先后为他们办了识字班和职工业余学校。经过学习,他们绝大部分摘掉了文盲帽子,能读书看报,写家信。各单位还选派了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给他们讲授本工种的技术理论和水电建设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现在,有不少人当了班组长、工段长,有的还被评为厂队先进生产者和局劳动模范。
这个工程局的各级领导很关心少数民族工人的生活,教育汉族职工尊重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全局办了三个清真食堂,炊事员都是回族、撒拉族工人。


第2版()
专栏:

天山深处的“防雪走廊”
我国第一条有“防雪走廊”的公路,最近在天山深处建成通车。
这条公路北起独山子,中经哈希勒根冰大坂,向南延伸至天山腹部乔尔马草原,全长135公里。公路经过的哈希勒根冰大坂,不仅常年结冻,而且降雪量大,雪崩严重。为了防止因积雪和雪崩造成交通堵塞,担任施工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就在冰大坂上修起一座长258.5米、高8.3米,带有盖棚的“防雪走廊”。这在我国公路建筑史上还是个创举。


第2版()
专栏:

西藏自治区民族手工业恢复发展快
去年,西藏自治区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积极恢复和发展民族手工业,满足藏族群众生活的需要。去年总产值比前年增长32.6%,产品品种已达到一千多种,接近历史最高水平。
江孜镇去年有四百多名织垫工人归队,他们生产的地毯、卡垫产量比前年大幅度增长。日喀则铜器社恢复民族特需品生产后,已生产银器、铜器、铸铜器42个品种。去年,自治区共拨出比前年多五倍的专款,用来扶持手工业,尽快恢复和提高生产能力。


第2版()
专栏:

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布
新疆喀什棉纺织厂印染工场努力生产富有民族风格的花布,受到少数民族欢迎。
新疆喀什棉纺织厂印染工场在维吾尔族人民聚居区。过去,这个厂仿造兄弟省区设计的花布图案生产的花布,少数民族群众不喜爱,销路不好。1980年初,这个工场决定自己设计花布。他们组织四名设计人员,走访喀什、克孜勒苏、和田等十多个县的城镇农村,收集和临摹了大量维吾尔族民间图案,并把设计的花样图案及本厂试产品,带到社队和集市上巡回展览,请农民评选。还通过站柜台、开座谈会,广泛听取顾客和营业员的意见,不断改进和增加花色品种。新产品巴厘纱(即玻璃纱)融汇了少数民族喜爱的图案特点,有四十多种花样,成为全疆市场的热门货。具有维吾尔族独特风格的“艾德里斯花布”,被评为自治区的优质产品,畅销全疆。
(均据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赞成明码标价
林永年
杭州柏枝巷菜场的蔬菜、水产品,一律明码标价,赢得了消费者的欢迎和信任。
然而,有些商店商品价格,却藏在营业员的舌头底下,顾客非“动口问价”不可。于人,固然不便;于己,何尝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呢?!
顾客对舌头底下的价格,心中生疑,不知道葫芦里“装”的什么“价”?如有个别人随意“喊”价,因人“变”价,从中浑水摸鱼,又该怎么办呢?
鉴于此,我觉得还是明码标价好,这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放心购买,也便于群众监督。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字号”也能卖吗?
李庆宇
有家经营烤肉的饭馆,每斤羊肉进价一元钱,切成片儿,变成了每斤一元九角,再加些调料,烤熟了,就要两元六角,转手之间获利160%。为什么这般贵,回答说:“我卖的是‘字号’!”
顾客信任“老字号”,因为它货真价实。如果不恢复这个好传统,不在这上面苦下功夫,而靠“老字号”来卖高价,无异于倒自己的牌子。
“字号”是商店的信誉所在,只能千方百计提高信誉,哪能高价出卖?


第2版()
专栏:

丙纶新花
丙纶是世界六大化学纤维之一,它是石油裂解后产生的副产品,价格在各类化纤中最低。一套年产30万吨乙烯的装置,大约可生产十多万吨聚丙烯,即丙纶的原料。过去,我国对丙纶的应用技术缺乏研究。新近,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进行了丙纶长丝变形技术研究,采用多种新工艺,把丙纶变细变蓬松,提高了纤维的柔软性和可纺性,试制成功了多种丙纶纤维。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保暖性好、比重轻、成本低等特点,代替棉、毛、麻生产多种轻纺产品,为丰富市场、扩大纺织原料来源开辟了新的道路。


第2版()
专栏:

丙纶缝纫线及其他制品
北京化纤所还试制成功丙纶缝纫线,用于粮食袋等,结实耐用,可代替许多棉纱。丙纶纤维水泥瓦,可以代替石棉瓦,避免石棉瓦生产中的职业病。
丙纶还可以加工成过滤布、防污染的吸油毡、登山毛巾袜、被面、蚊帐、帆布等。丙纶纤维比重轻,不吸水,加工成弹力丝游泳衣裤,有助于降低游泳阻力。它又轻又暖,强度高,做成复合中空絮棉,适合行军使用。因此,应该加强丙纶的研究和应用。


第2版()
专栏:

丙纶衣着
它是丙纶的又一支新花。北京化学纤维研究所已用聚丙烯膨体纱加工成毛衣、沙发布、针织男女外衣和童装。这些新产品保暖性好,耐穿耐用,虽然手感硬一些,但价格低廉,是其他纺织品所不及的优势。用聚丙烯膨体纱制成的植绒床罩,蓬松好看,经济实惠。上海床罩厂要求北京化纤所提供原料,制作丙纶床罩出口。


第2版()
专栏:

丙纶地毯
它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产品之一。北京化纤研究所研制成的聚丙烯膨体长丝纱,象羊毛似的蓬松而富有弹性,用它作毛纱,以另一种聚丙烯膜裂纤维作底线,织成纯丙纶地毯,弹性好、轻便、色彩调和,不怕虫蛀霉烂,脏了可随时冲洗,不仅可代替大量羊毛和棉纱,而且成本低廉,为发展旅游事业和群众家庭使用地毯创造了条件。北京化纤所和地毯厂合作,已试织了近2,000平方英尺丙纶地毯,使用效果良好。国家科委和这个研究所新签订了合同,决定投资70万元,扩大试验,发展丙纶地毯生产。


第2版()
专栏:

丙纶缆芯、缆绳
丙纶在工业上用途也很广阔。北京化纤研究所用聚丙烯膜裂纤维代替黄麻作钢丝绳缆芯,由于它吸油性能好,耐腐蚀,使整个钢丝缆绳的寿命延长了20%以上,上钢二厂等单位试用后,迫切要求订货。丙纶缆芯、缆绳在航海、捕鱼业方面也有很大推广价值。本报记者 徐人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