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渠道不畅 草席难销
我县是个半山、半丘陵地区,土质肥,雨水足,群众有种草织席的习惯。
草席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也是出口产品之一。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治穷致富,迅速改变山区面貌,县委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积极领导全县发展席草生产。全县1978年种草4,813亩,1979年种草7,512亩,1980年扩大到17,600亩。群众总结种草织席有三大好处:一是增加了集体和社员收入。1979年全县收草600万斤,织席100万条,收入达250多万元,加上其他收入,这一年多种经营收入,占全年农业总收入的41.2%,三里公社仅席草一项,人均收入25元,有的队人均收入达50元;二是充分利用冬闲田。我们县冬闲空白田多,过去这些田每年只种一季水稻,现在种席草,收了席草栽中稻,每年可以多收一季;三是冬闲田种席草,农民在农忙时做农活,农闲时织席,全县1万多个劳力有了出路。群众说:“席草变黄金,利国又利民”。
今年,由于气温高,肥料足,管得好,席草长得比哪一年都好,不少地方平均亩产1,000到1,500斤,全县收的草可以织200万条席。可是群众织席的积极性,今年被泼了一盆凉水。原因是流通渠道阻塞,销路没有打开,织出来的席卖不出去。据反映,有关部门规定,产席地区不能自行推销草席,要由当地供销部门统一收购,集中调运、分配。而今年省里分配我县上调任务54万条,实际可收购200万条,将积压100多万条。
目前我县有关部门已派出人员到各地推销,如果渠道打不开,财富变成“包袱”,明年席草生产将会大幅度下降。
湖北省大悟县 陈本正


第2版()
专栏:

我们做收购工作也有为难处
生产发展了,农民对交售农副产品意见很多,我们搞收购的也有不少为难处。
比方说吧,每逢新粮收购,农民总说我们压级压价。压级压价的事是有的,可那是极少数,我们曾经处理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说实话,压级压价、提级提价的事在所难免。因为我们目前收购粮油,还有许多农副产品,主要靠感官鉴定的方法,靠眼看、手摸、嘴咬、鼻闻来评级作价,这就很难说百分之百精确。
再如农民对有些奖售政策不兑现有意见。这是事实,但也要具体分析。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近几年,当涂县每年生猪收购量10万头左右,需奖售原粮1,100万斤。这完全能兑现。可农民不要粮食要饲料。这么多粮食折合饲料(加工大米后的混合糠)就是3,500万斤。而我们县每年只能加工混合糠2,500万斤左右,显然缺口大。农民手里有饲料票买不到饲料,就说政策又不兑现了,还质问我们:仓库里有稻子为什么不加工呢?我们仓库里每年是要留一定比例的稻子作周转,这是因为大米只宜短期保管,把稻子全部加工成大米,时间长了会霉变。
我们认为,对农民提的意见,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确实是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需要改进;有的是农民对有关政策和情况不了解,需要解释;有的则是实际问题,我们难以解决。
安徽省当涂县粮食局 周永发等


第2版()
专栏:

养兔容易卖兔难
今年春天,我在坚持参加农业劳动的同时,饲养了10只菜兔。到7月底已发展到70多只,只只膘肥体壮。称一称,小的斤把重,大的三、四斤。
我家兔子月月增加,饲料饲草也随之增多,确实忙得够呛。心想,拣大兔先卖一部分,减轻减轻负担吧!我主意定后,7月25日大早,拣了9只大兔装进篓子,挑到15里外的冈中食品站出售。收购员称了称,摇着头说:“你的兔子每只只有三斤七、八两,达不到四斤三两以上,不收,挑回去吧!”这时,我虽满头大汗,可心里发凉,无可奈何挑着兔子往回走。刚出食品站的大门,想起了公社分管多种经营生产的蔡主任讲过,社员养菜兔,每只三斤半以上,国家即可收购。今天,食品站为何要四斤三两以上呢?我挑着兔子到供销社找副业辅导员李正才,老李告诉我:“县政府规定,毛重三斤半以上即可收购。”话刚落音,党支书丁锦春同志来了,我顺便把不收兔子的事告诉了他。他说:“三斤半以上的可以收购。”随即打电话告诉了食品站站长李学庆。老丁打过电话后,我满以为会收了,又把兔子挑去,收购员老王不耐烦地说:“你会奔得哩,说不收就不收。”他这样的态度,我有点不服气,又将兔子挑到供销社,老丁看我的兔子还未卖掉,就和我一起去找李站长和老王。他们说:“县食品公司说,四斤三两以下的都不收,即是以上的,每只还要扣除三两算帐,不然,我们要吃亏的”。老丁说:“不管吃多大的亏,你们先收下来,吃亏部分,由我们供销社承担,行不行?”好说歹说,他们都没听。老丁没法,只好领着我到小街上两个饭店,一个机关食堂,三文不值二文地托销了。中央号召我们发展家庭副业,社队领导动员我们养兔,食品部门不收我们的兔,这叫我们怎么办呢?
江苏盐城县戴家生产队社员
胡正传口述 徐俊恺记录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怎样解决好鱼种不足的问题
加速发展我国的淡水养鱼,当前鱼种不足是一个突出问题。如甘肃全省鱼种生产不到实际需要的十分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需要2.8亿尾3寸以上的鱼种,实际只有一亿。近年养殖发展较快的一些省,如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也普遍存在着这个问题。
从各地的经验看,当前解决鱼种不足的办法,首先是加强现有鱼种场的建设。目前,全国除有800多个国营鱼种场外,还有上万个社办鱼种场,经过多年建设,都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物质技术基础,是鱼种生产的骨干力量。当前的问题是,一些鱼种场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现有的鱼种场需要很好地进行调整和整顿,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提高鱼种生产的能力。
其次是充分发动社队群众养鱼种。在这方面,各地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利用成鱼池套养鱼种。一般每亩成鱼池可提供80—150斤大规格鱼种,高的可达300斤以上。江苏省无锡市河垺公社80%以上的大鱼种是由成鱼池套养提供的。湖南衡阳地区从1973年以来,利用草子留种田培育鱼种,基本上满足了发展堰塘养鱼的需要。在我国南方各省,群众有利用水稻田养鱼种的习惯。用水稻田养草鱼种,能改善水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不要投喂饵料,是培育鱼种的一条经济省力的办法。四川省邛崃县1980年利用万亩稻田培育大规格鱼种100万尾,基本上满足了全县的需要。
第三是联合养鱼种。广西钟山县鱼种场,从1975年起利用自己技术优势,先后同3个公社的3个大队、5个生产队联合养鱼种,经营6年,共培育大规格鱼种256万尾,基本满足了全县发展养鱼的需要。另外,这种就地培育,就地放养的做法,既有利于生产,又减轻了鱼种运输途中的死亡和损伤,降低了鱼种生产的成本。
第四是加速优良鱼种的繁殖推广。当前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品种退化现象比较严重,个体变小,性成熟变早,要注重搞好四大家鱼的提纯复壮。近年来,我国的水产科技工作者,还利用杂交优势培育成功了荷元鲤、岳鲤、丰鲤等一批杂交鱼,并从国外引进了一批优良养殖品种,如非洲鲫鱼、尼罗罗非鱼、罗氏沼虾、蟾胡子鲶等。这些鱼、虾都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等特点,应大力推广。
陈晓军


第2版()
专栏:

建瓯发展城郊养鱼
本报讯 记者田流、通讯员余养华、吴文铿报道:福建省建瓯县大力发展城郊养鱼业,城区54,800人口,今年平均每人可吃到鲜鱼11斤。
建瓯县城郊共有11个大队,三年来恢复和新垦鱼塘面积已达1,500多亩,今年养鱼水面相当于1966年前的近3倍。城郊养鱼业的发展,初步改变了城区吃鱼难,吃活鱼更难的局面,市场上天天有活鱼卖,平常日子每天上市活鱼2,000多斤,逢年过节可达两万多斤。在建瓯县城“客来鱼入席”已成为平常的事了。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来安县新河公社社员魏家友,今年承包的耕地获得丰收,十五年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粮棉。最近他自己出钱,在本村邀请乡亲们看电影。
新华社记者 李基禄摄


第2版()
专栏:

落实抗灾保畜责任制 做到棚圈齐全草料足
内蒙古确保牲畜安全过冬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牲畜安全过冬度春。
今年,内蒙古战胜长期严重干旱,畜牧业获得丰收。在牲畜总数中,仔畜占的比例高达26%,保护好这批牲畜安全过冬度春,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确保牲畜安全度过冬春,内蒙古牧区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抓好牲畜的处理和调剂。按照草场的载畜能力和贮草情况,本着以草定畜的原则,凡是不能过冬度春的和没有继续饲养价值的牲畜,下决心进行处理,以腾出草场、草料、劳力和物资,集中力量保活基础母畜、种公畜和良种畜。二,认真落实抗灾保畜责任制,加强饲养管理。凡是有利于保活牲畜,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的各种形式责任制,都允许实行。三,抓好冬营地物资调运和牲畜倒场。今年打贮饲草55.7亿斤,比去年增加13亿多斤,各地都把饲草贮备放在第一位,力争每个畜群点都有一至两个月的补饲条件。各地还根据今年冬雪来得早的情况,吸取过去遇到大雪灾牲畜进不去冬营地的教训,今年无论有灾没灾都把畜群尽快移入了冬营地,防止灾害的突然袭击。四,开展各种疫病防治,采取多种办法对各类牲畜进行驱虫、药浴防病工作。由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具体,今年的牲畜过冬准备工作,基本上做到了棚圈齐全,饲草料充足。


第2版()
专栏:

送种下乡 方便群众有利生产
贵州采取各种形式销售和推广良种
据新华社贵阳电 贵州省各级种子部门适应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新形势,采取各种形式销售和推广良种。
今年,贵州省大部分农村社队实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因此,各级种子部门在良种生产和销售中,为了方便群众,都切实改变了作风。全省有37个种子公司建立了门市部,设立良种推销点629个。供种季节,种子公司职工还送种下乡。为了做到良种良法一起推广,许多地区的种子公司设立了良种栽培询问处,并印发3万多份品种介绍资料。
贵州省各地种子部门还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种经济形式互相配合繁殖良种,在首先办好国营原(良)种场和社、队种子场以及大面积制种基地的同时,在一些地区和自治州建立良种特约联合繁殖、制种户。由于各级种子部门积极销售、推广良种,今年全省水稻和包谷良种的播种面积都占总播种面积的60%以上。


第2版()
专栏:

新街公社植保公司实行专业技术承包
本报讯 记者孙健报道:江苏省宜兴县新街公社于今年5月建立了以公社农科站为主体的植保公司,承包生产队、茶场各工区的病虫防治,运用专业化组织和先进的植保机械,提高防治效果。
6月,植保公司与堂前、东圩大队和公社茶场二工区签订了承包1,841亩水稻田和275亩投产茶园的防病治虫合同。实行专业技术承包后,从6月1日至10月10日,堂前、东圩大队每亩水稻田治虫用工0.64个,比去年减少1.2个;农药成本也明显下降,每亩使用农药成本5.07元,比去年减少1.31元。由于专职治虫员做到测报、查定、防治一手承担,使用的是高效药械,治得及时,喷得均匀,所以防治效果好。


第2版()
专栏:

鱼鳖混养提高水体利用率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鱼鳖混养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十月底,湖南省科委、农业厅等八个单位对这个研究所的一亩多鱼鳖混养池进行验收,每亩净增鲜鱼八百一十一点三斤,鳖二百九十点三五斤,比对照鱼池亩产鱼多五百一十一点三斤,纯收入高出六点三八倍。
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进行的这项试验是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的。试验表明,鱼鳖混养可以提高水体利用率。人们历来把鳖作为池塘养鱼的敌害,其实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鳖属爬行动物,它在水中的游速比鱼慢得多,要吃活鱼是十分困难的,只能吃到病鱼和死鱼。


第2版()
专栏:通讯

建设好“绿色金库”
——福建南平市郊区溪后大队发展林业见闻
溪后,是福建省南平市郊王台公社的一个大队。大家叫它“绿色金库”。境内有七大垄、八大山脊、400多片林。住在这里的300多户人家,都有管山造林的好传统。旧社会,小伙子结婚时邀集亲友,在荒坡闲地上种树,等到儿女长大,树也成材了。中年贫苦农民向地主租点山场,种下“防老林”。解放后,造林作为社会主义大业的一部分,更是大家动手,户户出力。年复一年,这里就成了“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沟壑鸟鸣”的境地。
我们走出村外,看见一棵“杉木王”,树高26米,胸径95厘米,单株材积10.4立方米,已有130年树龄了。20年前,敬爱的朱德同志亲临视察,在树下勉励大家多多造林。1976年,大队林业科研组采用“杉木王”的穗条同优良母树嫁接结出了种子,育了苗,种植了一片林,现在幼林葱葱,显示良种的优势。
在名叫安曹下的阴坡地,我们见到一大片茂密的杉林,足有50亩。据说是发生“五四运动”的那一年,贫苦农民魏乃相邀集二人合造的。经科技人员测定,每亩林木蓄积量高达82.1立方米,全国少见!造林老人与世长辞了,却为后人留下这片丰产林。大队的党团组织,经常带领党员、团员和青少年,到这里看林,思索一个问题:前人栽树我们“乘凉”,我们为后人留下什么呢?
在这片丰产林的附近,就有最实际的回答。那是1966年,溪后的青年、妇女联合营造了一片“争气林”。如今平均树高15米,平均胸径15.6厘米,平均每亩材积18.8立方米。许多林业科技人员认为,今后只要加强管理,进入主伐期,单位面积产量可赶上或超过安曹下那片丰产林。
溪后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为什么常旺不衰?主要是党的林业政策在这里比较落实,得到当地农民的信任。多年历经风波,溪后的林权基本上是清楚的。所管山林面积,有清册、细表可查。合作化期间,社员林木入社折价款,已全部还清。按人口分配给社员的自留林,也兑了现。当地男女老少每年都可以从“绿色金库”中得到实惠。1980年全队集体收入66万元,其中林业收入占51.47%。家家户户的吃、穿、住、用,大都“靠”山,“靠”林。他们热心栽树,精心管林,是很自然的事。
“为什么你们这里没有拔大毛,砍过头林?”我们向溪后的干部、群众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说,这里有一套乡规民约。1967年,有两个社员私自上山烧草,控不住火,护林员鸣锣报警,全村男女老少赶赴现场把火扑灭了。那两个做了亏心事的社员,依照乡规民约,挨户登门赔不是,给每个参加救火的人酬劳两元钱、半斤大米。外地人想到这里来随便捞一把,也不那么容易。用当地群众的话来形容:“处处都有人顾着”。有一天中午,一个工厂的职工开着拖拉机到溪后林场偷运木材,大队党支部书记任炳生拦住盘查。对方一看来的是老熟人,就嬉皮笑脸地求情。任炳生直言回答:“闲话少说。你是等我们动手,还是你自己开车把这木材送到我们大队的加工厂去?”那人乖乖地选择了后一条“体面下台”的路。
溪后森林管理,采取群众和专业组相结合。集体树木的育苗、营林、采运和加工等采取专业承包、联产计酬的办法。集体、个人用木材,要办理批准手续。溪后学校校长告诉我们,前些日子,校内需用一根木头,是先向大队部申请,经过批准才拿到。
溪后的森林管理,还有一套“档案”作为依据。
19 76年,溪后在福建林学院、云南林学院部分师生的帮助下,编成了《溪后森林档案》。尽管这里的队干部变动多次,森林档案一直有人专管,续记工作没有中断。有了森林档案,砍伐林木由“砍了算”变为“算了再砍”。1977年,有关部门要溪后大队拿出一个山场的林木,由附近一个国营伐木单位砍伐。大队翻看档案,这个山场共有林木5,000立方米,如果全砍了,就会超过年生产量3,000多立方米。他们向有关部门实事求是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后,只砍了2,000多立方米。
在溪后,解放三十二年来,向国家提供的木材是19万多立方米,现在的林木蓄积量也达到19万多立方米,真正作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情景!
本报通讯员 杨华芳 周志前
本报记者 黄际昌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治马铃薯贮藏期害虫的新方法
马铃薯块茎蛾又叫烟潜叶蛾,俗名马铃薯蛀虫、洋芋锈虫等。它是我国解放前从美国引进马铃薯时而传入的。现在这种害虫已传到西南、华东、中南、西北等地区的10多个省。已被列为国内植物检疫对象。
马铃薯块茎蛾除为害马铃薯外,还加害烟草、番茄和茄子。成虫喜在薯块芽眼、破皮裂缝及泥土等粗糙不平处产卵。幼虫孵化后沿叶脉蛀入叶内取食叶肉,还为害露在土表的薯茎。马铃薯贮藏期间,幼虫在薯茎内蛀食,造成弯曲的隧道,严重的可蛀空整个薯块,引起腐烂,丧失种用或食用价值。南方马铃薯贮藏期长达7—8个月,马铃薯块茎蛾可繁殖4—5代,薯块被害率可达50%以上。
为了探索防治块茎蛾的有效方法,湖北省生物防治站组织巴东、秭归、兴山、恩施等四县协作,开展了“7216”防治贮藏期马铃薯块茎蛾的试验、示范。
处理的方法是:用薯堆总重0.2%的“7216”菌粉(湖北省农科院微生物农药厂和天门县微生物农药厂均生产)撒在薯堆表层,撒后充分使表层薯块全部均匀沾带菌粉,形成一层保护层;或者从薯堆中取出20—30%薯块,将“7216”菌粉撒入拌匀,然后铺在薯堆表面,严密覆盖,用种前不再翻动。
从试验、示范结果看,“7216”防治贮藏期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非常显著,杀虫率一般在80%以上,最高达100%。群众通过实践认为,“7216”防治块茎蛾简单、易行,比用化学农药防治安全(不带残毒)、药期长(可达2个月以上)、成本低(每10斤薯块只需药费3分钱)。 何成


第2版()
专栏:

河南睢县胡堂公社东郭店村社员罗先奎一家,积极发展家庭副业。今年一家编席收入达4,000多元。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