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社队干部动手解决原材料和技术管理问题
  盘湾公社四分之三以上农户用上沼气
本报讯 通讯员顾长清报道:江苏省射阳县盘湾公社,从1978年春下决心办沼气,到今春两年时间,全社25个大队,8,700户社员,已办起沼气池6,000个,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盘湾公社办沼气为什么这样快,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社队干部不是停留在一般号召上,而是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办沼气中的实际问题。
把建池材料安排到户。建沼气池,需要砖头、水泥、石灰等十多种材料,有许多得经物资部门批计划。各家各户去批,要摸很多门槛,就是计划弄到了手,装运又是个麻烦事,一动手就要找船、请人、花钱。盘湾公社为了满足群众办沼气的需要,及时落实建池用的水泥、石灰、炉头等材料,由公社沼气办公室分期分批下达计划,大队统一安排运输,把物资送到生产队,再分到户。有些社员拿不出资金,生产队先垫付,年终分配时再还。
抓好质量,讲究技术。1978年前,盘湾公社曾办过37个沼气池,大多数漏水漏气,群众大失信心,有的人一提到办沼气就摇头,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不能干。社队干部从中记取深刻的教训,后来办沼气就特别重视质量,先修病池,恢复沼气池的名誉。接着连续举办3期技术训练班,培训了254名技术人员,每个大队2到3名。每个生产队还有一名瓦工和巧农民,掌握建池和管理技术。1979年春,他们对全社沼气队伍又进行考核,从二百多技术人员中择优100名,发了《准建证》,一律凭证建池。公社对每个建池人员明确规定了建池任务,责任制度,工作报酬。要求做到池子不建起来不走,小灶不砌好、五配套不安装好不走,验收拿不到合格证不走。为了把好质量关,各大队建立了验收检查小组,公社统一印证验收,一式四联,建池户、建池技术人员各留一份。建池人员凭此到生产队结算工分、工资帐。如发现不合格的,由承建技术人员返工。
认真落实肥料政策。肥料是农民的一笔重要收入,有些猪子养得多的社员,每年除肥自留地外,还可卖给集体,收入上百元。建了沼气池,不能减少社员肥料收入。经过群众讨论,对沼气池肥料的处理采取人粪尿、猪粪入池,集体出肥,按规定计算报酬;群众自留地用肥,按标准扣钱。对社员平时利用工余时间自割青草、自捞水草入池、到集体场头挑回秸草备料和加水入池,都由队里记工。这样,群众满意,沼气池管理得好。


第5版()
专栏:记者来信

  广西发展沼气为什么比较缓慢
大办沼气是关系到农村能源建设、肥料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建设的大事,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亚热带,沼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沼气的优越条件。为了支持群众办沼气,国家每年拨了大量的经费和物资。
但是,近几年来,广西沼气发展却比较缓慢。据统计,从1971年开始推广沼气以来,现在全区才建起沼气池4万多个,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列第十五位。
广西从推广沼气以来,有关领导机关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认为办沼气问题很多,不愿意抓。管理机构变动也十分频繁。1974年以前,全区沼气工作统一由科技局主管。1975年,自治区决定,把沼气工作交给计划部门主管。计划部门刚接手,1976年,又决定交给农办去管。农办刚接过来,马上又交给农业局管。1979年又决定交给农业局土肥站去管。由于从上到下管理机构经常变动,工作人员换来换去,管理工作无法开展。有的地方名义上有主管单位,实际上谁也不管,群众想办沼气却找不到主管单位和主管人员。去年以来,根据中央有关指示,自治区打算给区农业局土肥站配备抓沼气工作的专职干部8到10人,现在实际抓工作的只有1人。规定各地、市、县可配抓沼气的专职干部1至2人,有的地方至今没有配备一个专职干部。鹿寨县是柳州地区确定办沼气的重点县。1980年国家拨给建池经费12万元(包括建厕所、猪牛栏、粪房),1,500吨水泥,要求建成沼气池1,500个。由于无人专管,至今全县还没有建起一个沼气池。
在管理机构多变的情况下,培训技术力量的工作就难于跟上。结果,许多地方池型设计不合理,施工配料不按比例,建了大批不能用的“病态池子”。还有些地方由于经济政策不落实,也影响了社员办沼气的积极性。如武鸣县城厢公社良同大队第四生产队,原来有15户社员建了沼气池,个个都成功。可是,生产队不给社员供料。社员们想自己投料,大队又不给他们记肥料工分。
广西许多主管沼气工作的同志和技术人员还谈了很多改变广西沼气工作现状的意见。
一、自治区领导机关加强对沼气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解决好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问题。从自治区到各地、县、市都应该设立专职的沼气管理机构,各地、县、市都要分工1名党政领导干部负责抓好这项工作,并且要积极组织工业、交通、卫生、财贸等部门支持协助。各级管理机构按编制配备人员。
二、现在农村办沼气中一个最大的障碍是建池技术不过关,十分缺乏沼气技术人才。在有条件办沼气的地方应该建立一支沼气建设专业队,参加专业队的人员,先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技术训练。在建池过程中,要实行群众挖坑备料,专业队包工建池的方法。池子建成以后,经过验收,符合标准的,就由生产队或社员付给相应的报酬,达不到标准的,要进行返工重建或扣除工资报酬。
三、希望自治区要尽快制定出一套沼气的管理办法和一系列有关政策,以改变目前在沼气建设中无章可循的状况。
四、沼气的科研工作广西作得比较差,直到现在全区没有一个专门从事沼气研究的单位和人员。他们希望自治区要组织一批过去对沼气工作有一技之长的人员从事沼气研究,以解决好发展沼气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本报记者 刘星泽


第5版()
专栏:编后

  把办沼气的技术传授给农民
盘湾公社在两年时间内,办起6,000个沼气池,使四分之三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他们的经验,除了社队帮助农民解决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外,还有一条尤其重要,就是讲究建池质量,讲究技术管理。
目前,农村很多地方都在办沼气,但有些效果不理想,花了钱,费了力,建的池子漏水漏气,不能使用;有的建池时热情很高,建完了摆在那里,不懂得怎么管,怎么用,以致因此泄了气。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根子都在缺乏科学知识,不懂得沼气池的修建、管理和使用技术。
沼气利用是一门科学。办沼气,固然需要帮助农民解决缺钱缺物的困难;但是,还要看到,农民长期习惯于烧柴草、秸秆,对使用沼气这件新事还不大懂行。这就要求努力做好培训工作,把办沼气的技术传授给农民。社队要抓紧培养一支会建池、会管理的技术队伍,成为建设利用沼气的骨干力量。要普及沼气基本知识的教育,使每个农户、每个农民都会使用。可以经常办短训班,或利用夜校普及沼气知识,同时加强农户使用沼气的辅导,等等。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逐步在大面积上推广沼气,并且使其巩固下来,并不是很困难的。


第5版()
专栏:在地方报纸上

  北台子公社和沈洋公社充分发掘f极因素
  从实际出发帮助穷队趋利避害
本报讯 据《吉林日报》报道:吉林省桦甸县北台子公社采取同穷队联合办企业的办法,使穷队增加收入,社员得到实惠,同时也促进了社队企业的发展。
今年春天,公社党委在讨论如何使一些穷队尽快富起来的问题时,感到这些穷队所以穷,同工副业生产没有发展起来有很大关系。这个公社的双龙、永龙、天平三个大队是全公社比较穷的大队,当地虽然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但想办矿办不起来。公社把原来在这三个大队区域内办的石灰石矿,改为和这三个大队联合经营,公社负责组织领导和产销运,三个大队只出劳动力。今年上半年销售石灰石5,000吨,三个大队得收入38,000元,公社按规定只提了5,000元的管理费。双龙大队双龙东生产队是个出名的穷队,同公社联办石灰石矿后,仅两个月就收入八千多元,用这笔钱买了一台拖拉机。
又讯:吉林省梨树县沈洋公社因地制宜帮助穷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很多穷队改变了面貌。
沈洋公社是梨树县出了名的穷地方,穷队长期不能变富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一条是共同的: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单一经营比较突出,本地的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阎达大队地广人稀,本来不适宜过多地种水田,可是前些年却盲目地扩大水田。由于人力、畜力不足,再加上缺水,地里长的几乎全是稗草。大量开发水田还破坏了芦苇和羊草基地。这样一来,一连几年减产减收。从1977年开始,他们适当地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一是水田由4,500亩减少到1,500亩,加大措施,种好旱田,增加施肥面积,粮食产量很快就上来了。二是发展多种经营。去年,卖苇子、羊草、苫房草共收入41,000元,加上其它多种经营收入,全大队平均每人收入由1976年的20元增加到162元。
《吉林日报》在报道这两则消息时,发表题为《帮穷队要从根上帮》的短评说:这两个公社帮助穷队不是单纯地给钱给物,而是发掘穷队内部的积极因素,让穷队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穷致富。
在治穷致富的道路上,农村有许多社队解放思想,前进的步伐很快。但是也有少数穷队信心不足,他们觉得穷队一切都落后,怎么也赶不上富队,就这样穷对付吧。而有些县、社领导同志在帮穷队时,也往往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穷队得到钱和物以后,花光用净,还是照样穷。北台子和沈洋两个公社帮穷队富起来,有其共同的地方,就是从根上帮;但又各有特点,就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帮助穷队避害趋利。北台子公社社队企业办得很出色,他们利用这一优势,同穷队联合办企业,使穷队增加收入,社员得到实惠。沈洋公社分析了穷队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情况,当地明明摆着很多“摇钱树”就是不能利用。他们帮助生产队解决了这个问题,使穷队逐步转化成富队。


第5版()
专栏:

  增加花色品种 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销售价格
  兰州第四毛纺织厂竞争能力强产销两旺
本报讯 记者郭汾祥、曹永安报道:兰州第四毛纺织厂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销售价格,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生产蒸蒸日上。这个厂生产的人造毛,在商业部门包销时每年平均销售7万米,去年提高到17万米,今年上半年已经销售了10万米,全年签订的合同达28万米。
这个厂原名兰州制毡厂,是个生产羊毛毡制品的小厂,1974年以后开始生产人造毛皮。在1978年以前,这个厂生产的人造毛皮只有黑、白、棕三色,品种单调,产量也不高。该厂的产品尽管不受群众欢迎,商业部门却照样收购。1979年以来,商业部门开始择优选购。为此,工厂党组织召开会议,经过热烈的讨论,统一了认识。工厂领导同技术人员、供销人员一起,到重庆、成都、西安、郑州调查市场情况,广泛听取商业部门和用户的意见。
通过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外地的人造毛皮花色品种多达一、二十种,琳琅满目,而自己的产品花色却很单调。但是,他们也发现本厂使用的原料质量高,洁白光亮,手感比较好。他们决心扬长避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同外地产品展开竞争。一,厂领导注意研究市场情况,分析顾客心理,发展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二,加强了美工设计。三,破除清规戒律,简化手续,全厂为试制新产品开放绿灯。现在,从确定一个新花色到拿出大样,一般只要一两天时间。四,加强生产系统的清洁卫生工作,使生产车间能比较快地变换不同颜色,基本上做到了用户需要什么花色就能生产什么花色,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生产。五,降低销售起购点,50米就可选样定制,新花色、新产品能及时试用试销。六,这个厂还把遵守信用,提高履约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去年一年,除一笔合同因生产车间发生事故受到影响外,其余都做到了按期履约。
现在,这个厂制成的产品颜色鲜艳,光泽明亮,毛面厚密而富有弹性。这些产品不仅受到西北、西南用户的欢迎,还销售到天津,并为上海的外贸出口,提供了原料。


第5版()
专栏:

  巧裁缝邱小琴
人们做衣服一般都喜欢找老裁缝。可是,现在成都市有些人做衣服却爱找一位“少裁缝”。她的名字叫邱小琴,是去年10月在胜利东路开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时代服装社的负责人兼技工师傅,今年23岁。
邱小琴从小跟母亲学缝纫,她有一股废寝忘食的精神,经常到一些有名的服装店去看裁剪,边看边琢磨,一站就是大半天。邱小琴非常注意观察,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别人的衣服样式比较好,她要尽可能地多看几眼。一次,她去看电影,途中遇到一位妇女,穿的大衣式样大方美观,吸引住了邱小琴,她跟着走了二十多分钟,直到这位妇女进了家。
初中毕业的邱小琴没有正式拜师学过艺。但是,她刻苦钻研,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很快掌握了缝纫技巧,而且有所创新,尤其是她裁剪、缝制的女式西服,顾客非常赞赏。不久前,她光荣地被评选为成都市1979年度先进生产者。
本报记者 师文宴


第5版()
专栏:

  河南省冶金公司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商定
  联合投资开发栾川钼矿
本报讯 记者杨玉生、郝健报道:河南省冶金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商定,联合投资开发建设栾川钼矿。目前,负责这项工程大地测量、工程地质的武汉冶金勘测公司的技术人员已进入矿区,开始工作。
栾川钼矿是我国大型钼矿之一,已经控制钼金属储量达150万吨。此外,该矿还伴有钨、铁、铜等多种矿产。栾川钼矿建成后年产钼精矿七百多吨,并可回收钨精矿120吨。
钼是一种高熔点金属,它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强度等优异性能,在钢铁、机械制造、航空制造、航空、航天、军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近年来,由于国际上钼的消耗量急骤增长,钼精矿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这项工程的投资利润率可达200%,投产后一年,即可收回全部建设投资。
开发建设栾川钼矿约需投资1,000万元,河南省冶金公司由于资金不足,无力开发,致使丰富的钼矿资源优势长期不能发挥。最近,这个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签订了联合投资开发建设栾川钼矿的经济合同。合同规定:投资比例按八比二筹资,河南投资800万元,信托投资公司投资200万元,钼矿获经济效益后,以投资比例计算利润分成。


第5版()
专栏:

  临朐县七贤公社银行信用社破除旧框框
  贷款给贫穷社员发展家庭副业
本报讯 山东省临朐县七贤公社银行和信用社采取分片包户、重点扶持的方法,帮助比较贫穷的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到目前为止,这个公社已发放贷款4,780元,帮助116户社员发展起了家庭副业。
今年开春,这个公社的银行和信用社在总结工作中发现,过去在工作中实行的“四不贷”(搞家庭副业不贷款;社员个人养牛养驴不贷款;喂养鸡、鸭、鹅、兔不贷款;搞小手工业加工不贷款),虽是多年来信贷的原则,但是不利于正当家庭副业的发展,影响着社员尽快富裕起来。为此,他们取消了这些旧条条框框,订立了只要社员不投机倒把,不搞剥削,不破坏国家和集体资源,不影响集体生产劳动,发展正当的家庭副业就大胆扶持的新规定。
首先,他们确定重点扶持多年欠款没有偿还能力和有一定生产条件一时又缺少资金的户。根据这条原则,他们在全社29个大队进行摸底排队,确定了225个重点扶持对象。然后,对银行和信用社人员进行了分工。这个公社银行和信用社共有干部职工50名,分为两线作战,在家搞正常业务的10人,跑片包户的40人。这40人中,5名银行和信用社业务员,包着5个片50户社员;其余35名大队信贷员,每人包5户。他们的任务是,帮这些社员打发展家庭副业的谱,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贷款。
信贷政策一放宽,许多社员都纷纷发展起了家庭副业。信用社业务员林学友,包着东北片的6个大队。高家庄大队社员高树新,全家6口人,是个老欠款户,1977年贷了信用社50元钱,3年过去了也没还上。林学友看到这种情况,就又贷给他家60元钱,买上了一头母猪,一窝生了10个猪仔。高树新把这些猪仔卖掉后,还清了110元贷款,还余下190元。孔村大队社员冯希伍,有喂养大家畜的特长,但缺少资金,负责包这个片的信贷员马永兴,贷给他150元现金,帮着买了一头菜牛、一头驴、一头母猪。在冯希伍的细心喂养下,这些牲畜长得膘肥体壮,若卖出去,可纯收入五百多元。
在银行和信用社的扶持下,七贤公社许多贫困社员喂上了菜牛、耕牛、驴、羊、猪、鸭等,其它家庭副业也有了一定发展。银行和信用社打算,到8月底,要帮助225户重点扶持对象全都搞好家庭副业。


第5版()
专栏:

  黄土高原上的“冒尖户”
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山区的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实行放宽政策,山区面貌改变很快,出现了一批“冒尖户”。车家湾公社车湾大队第四生产队东乡族社员马占彪,全家6口人,养羊104只,养母驴两头,繁殖了骡子,还养蜂,植树造林等,今年出售羊、羊毛等副业收入可达千元。
新华社记者 敏钟杰摄


第5版()
专栏:

  曹文华育成葡萄新品种一年结果四次
据新华社济南9月4日电 山东省枣庄市园艺场职工曹文华,培育成功一年结4次果的葡萄,为延长鲜葡萄供应时间和提高葡萄产量做出了贡献。
曹文华,原名曹一民,解放前是国民党的少校副团长,任枣庄市警察局局长,解放初期被我判刑劳改。十几年前曹文华在刑满留场就业期间,就开始研究葡萄栽培,1975年他被调到枣庄园艺场,专门从事葡萄栽培的科学实验。
去年,枣庄市科委正式把培育四熟葡萄列为科研项目。枣庄市园艺场专门成立了四熟葡萄实验小组。去年夏天,曹文华在给葡萄剪枝时,采取了科学摘蕊,打杈、强迫冬芽萌发等技术措施,使葡萄一年四熟获得初步成功。在他的6分7厘试验地里,去年8月中旬收第一茬葡萄3,254斤,9月上旬收第二茬葡萄100斤,9月下旬收第三茬葡萄116斤,10月下旬收第四茬葡萄10斤。糖度化验结果表明,第二、三茬葡萄所含糖分都比第一茬高,第四茬的糖分稍低于第一茬。今年,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曹文华等又进一步采取了一些措施。8月20日,枣庄市科委组织有关部门在同一块试验地里收获了第一茬葡萄,产量为4,197斤。目前,第二茬果已有手指头那么大,第三、四茬果大小如同黄豆、绿豆,预计总产可达六千三百多斤,将比去年提高80%以上。


第5版()
专栏:

  屋顶种出好粮菜
新华社成都九月七日电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今年在四幢楼房平屋顶五百一十四平方米苗床里种的西红柿、辣椒、红薯、高粱和茉莉等三十多种花卉、蔬菜和粮食作物,长得花繁叶茂,果实累累。
这些作物不是种在泥土里,而是栽种在蛭石(一种屋面隔热保温材料)、谷壳和锯木屑里,被称为无土栽培法。
无土栽培法是在工业迅速发展而引起的耕地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为了探索生产粮食和种植各类作物的新途径而采用的一种新技术。它包括水培法、砂砾培法和蛭石培法等。据称,百分之五十的美国家庭自己生产蔬菜,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栽培法。
平屋顶无土栽培法,就是在未加利用的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上铺上一层蛭石或其它多孔质轻的物质来代替质量重的土壤作介质种植作物,其管理方法与大田种植基本相同,但中耕除草工作量要轻得多。据认为,这种栽培法具有给建房所占土地、绿化城市、净化空气和对建筑物起隔热保温的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