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集中力量抓好秋冬种
本报评论员
我国广大农村繁忙的秋冬播工作,即将展开。全国有四亿多亩粮食作物,四千多万亩油菜,一亿多亩绿肥,需要在秋冬季及时播种下去。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对夺取明年夏季丰收和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关系极大。特别是在今年粮食收成不太好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抓好秋冬种,力争明年夏季丰收,对安排好群众生活,巩固发展安定团结局面,保证国民经济继续进行调整,更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生产,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速度比较快。70年代平均每年增产七十多亿斤,有5年增产100亿斤以上,占全年粮食增产数的近一半。因此,正确总结这些年来夏粮生产的经验,继续把夏粮生产抓好,是加快整个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农业生产中,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产粮区首先要发挥粮食的优势。如果没有粮食作保证,各方面的优势就很难发挥,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就很难顺利进行。我们进口一点粮食,只是为了解决少数地方调整布局、发展经济作物和林牧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就全国多数地方而言,解决粮食问题必须靠自力更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也要量力而行。这是发展农业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应当认真贯彻到当前秋冬种的工作中去。
秋冬种布局,关系到全年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一定要注意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考虑到这一季的需要,又要照顾到下一季以及全年的需要;既要考虑到粮食生产的需要,也要照顾到棉、油及其他经济作物的需要;特别要注意有重点地发挥各地的优势。黄、淮、海河和长江流域,热量和降水资源比较丰富,冬季气温不算低,比较适宜冬小麦生长,历来就是冬小麦的主要产区。这些地方,应当充分发挥小麦生产的优势,继续把小麦抓紧抓好。除少数不适宜种麦的地方,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外,都应该稳定播种面积,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现在,有的地方不适当地缩减夏粮面积,值得引起注意。在大幅度提高单产还有困难的情况下,保证播种面积仍然是增产的重要基础,特别是今年受灾较重的地方,为了早接口粮,安排好群众生活,更不宜缩减夏粮面积。
当前农村工作很多,任务很重,由于各项生产的开展,劳力也比较分散。搞好今年秋冬种应当特别注意解决这个问题。农村各级领导必须下决心把主要精力和劳力,集中到秋冬种这个中心工作上来。农村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投入秋冬种。已经建立生产责任制的,不管什么形式,在秋冬种期间都要稳定下来,不要等待观望,随便变动。
季节已经十分紧迫,各地必须加强领导,发动群众,组织各行各业,千方百计搞好秋冬种,为夺取明年夏季丰收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2版()
专栏:

尊重生产队自主权,合理安排种植面积
天津郊区秋播小麦进度快质量好
据新华社天津9月24日电 今年秋播,天津市郊区改变由上级硬性规定种植面积的作法,尊重生产队种植自主权,使小麦播种进度比往年快,质量好。到9月22日,全郊区已播种小麦14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55万亩。
天津市地处渤海湾,地势低洼,有些还未得到改良的盐碱地不宜种植小麦。在这种情况下,小麦种在什么地块上,种多少,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生产队自主权。但是,前些年由于天津市领导部门片面强调多种小麦,硬性规定种麦任务,把种植小麦的指标分摊到郊区各社队。全市郊区700万亩耕地,就让种350多万亩小麦,致使许多社队把不适宜种麦的地块也种上了,高产作物反而低产亏本。
在最近召开的天津市小麦播种工作会议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和总结,会上就今年种麦问题提出了三条意见:一、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对常年亩产只有几十斤到一百多斤的“拉腿田”不再安排种麦任务,适宜种什么就改种什么。二、合理安排种植形式。各单位应根据当地土地、肥料和劳动力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种植形式,改变过去一律强调一年两熟制的作法。在少数土质条件好、劳动力多的地区,可实行一年两熟制;在土质条件不好、劳动力少的地区,可实行一年一熟制或两年三熟制,这样可使土地休养生息,培肥地力,提高单产。三、提倡实行生产合同制。在有条件的地方,农村基层单位和国家有关部门,在互相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明年夏粮的产、购、供、销合同。


第2版()
专栏:

全国五十五项农牧业科研成果
获农业部技术改进奖
新华社天津9月25日电 经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1979年全国有55项农牧业科研成果获农业部技术改进奖。
获得一等奖的是: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的棉花新品种徐州142;上海农科院植保所的上海农田主要杂草发生与消长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农科所的小麦品种克丰2号;吉林省农科院和吉林省农业局以及各地区农科所、农业局的吉林省野生大豆资源考察、搜集和研究;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的玉米单交种京早7号及其自交系黄早4、罗系3的选育;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北京市农科院作物所的北京地区冬小麦增产途径及促控措施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的简易显微摄影装置的创制;山西省农科院主持,我国北方12省(市)农科院(所)等43个单位协作编写的《中国谷子品种资源目录》;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主持,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其他单位协作研究制订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河南农学院主持的河南省小麦高稳低研究推广协作组实现小麦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的宁夏灌区水稻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的高产抗病甘薯品种徐薯18;浙江省农业局、温州市农业局、桐乡县农业局、诸暨县原种场、绍兴县东湖农场引种鉴定繁殖推广早秈广陆矮4号;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的粳型水稻恢复系C57和杂交组合京引177AXC57、丰锦AXC57的选育研究;华南农学院植保系的稻瘿蚊综合防治研究;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和原内蒙古中滩机耕农场的麦秆蝇研究;华南农学院植保系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瓢虫分类研究;福建农学院植保系的茧蜂科分类的研究;浙江省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等24个单位的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及其分布;福建农学院植保系的水稻簇矮病——一种新的水稻病毒病的发现;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等11个单位的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湖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和湘阴县农业局的稻田蜘蛛利用研究;中国农科院土肥所的鲁北内陆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的研究;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排、灌、平、肥综合措施改良盐碱地;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的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的研究;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等的加速新围海涂垦殖利用技术(中间试验);广东省农科院土肥所的广东省钾肥肥效及经济有效施用技术研究;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山东省土壤速效锌普查和使用锌肥的研究;浙江省温州地区农科所土肥室的细绿萍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利用价值的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综合化验室和哈尔滨药用玻璃工厂的龙科——A型半微量定氮蒸馏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我国猪喘气病病原支原体的血清学定型及其某些生物学特性的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的猪溶血性链球菌G10——S115弱毒菌株培育及菌苗研制;新疆农科院兽医研究所和农业部兰州兽药厂的口蹄疫A型鸡胚化弱毒疫苗及其细胞反应苗;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的马属动物寄生线虫的区系分布和分类学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的新兽用镇静、镇痛、肌松药“静松灵”的合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四川、贵州、云南三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云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以及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的云、贵、川三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研究。
获得二等奖的是: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气象室和北京市芦沟桥公社马连道大队的塑料大棚蕃茄高产栽培;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茶籽与茶皂素加工工艺和利用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的棉花乙烯利催熟的应用技术及机理探讨;华南农学院园艺系的罐藏蕃茄新品种“红棉”;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国外农作物引种研究;西北农学院古农学研究室的《农政全书》校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家蚕胃肠型脓病毒简易纯化及免疫电泳诊断技术;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的农用标记化合物新品种的研制和生产;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的小麦品种抗锈性鉴定、抗源品种选育、条锈菌19号类群鉴定和拜米伯6447应用技术试验;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和兽医系的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南京农学院的小麦白秆病的研究;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湖南省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和西南农学院等的土壤普查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华中农学院土壤化学系和国营后湖农场的国营后湖农场土壤普查与营养诊断成果及其应用;华中农学院土壤化学系的棉花蕾而不花与硼素营养的研究;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和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的腐植酸及其盐类对磷肥效果以及土壤中磷酸固定抑制作用的研究;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和郑州兽医生物药品厂的狂犬病弱毒冻干疫苗;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的马流产弱毒冻干菌苗;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的家畜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研究及推广;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科技服务队在宁夏固原地区推广科学养蜂技术。


第2版()
专栏:

北京密云水库大旱之年显威力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在今年这个大旱之年,北京密云水库从1月中旬到8月底共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供水14.32亿立方米,是1960年水库基本建成以来同期供水最多的一年,从而为减轻这些地区的旱情,保证工业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显示了巨大威力。
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设计库容水量达43亿多立方米,水库面积为188平方公里,它通过潮白河河道和京密引水渠输水,灌溉着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共约400万亩农田,并为首都、天津的工业生产、城市人民生活供水。今年头6个月,京密引水渠从密云水库引水5亿多立方米,除供燕山石化总公司用水和昆明湖用水外,浇灌沿岸县、区的夏收作物244万亩次,保障了小麦等作物正常生长和秋庄稼的适时播种。夏收过后,北京市郊区7、8月份雨量稀少,干旱严重,又从密云水库引水1.86亿立方米,抗旱浇地72万亩次,大大减轻了旱情。
密云水库在今年春灌时,首次试行供用水合同制,明确了用水和供水双方的责任,互相监督执行,既保证了供水任务的完成,又促进了节约用水。


第2版()
专栏:

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渭南地区各县试办集镇文化中心
据新华社西安电 新华社记者景杰敏报道:近两年陕西省渭南地区各县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采取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办法,因地制宜地试办农村集镇文化中心。目前,全地区13个县共建成农村集镇文化中心26个,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发挥了作用。
渭南地区各县试办的农村集镇文化中心,都在公社机关所在地,一般都恢复和建立了多达数千册至上万册书的图书室和订有各种报刊、杂志的阅览室,盖起了简易影剧场;大多数文化中心还恢复和新建了当地传统的一个至几个秦腔、眉户业余剧团或木偶、皮影、曲艺、杂技等不同形式的业余演出团体。各文化中心,多少不等地都设有为文化服务的书店、照相,以及雕塑、刺绣、字画、旅游纪念品等不同项目的美术工艺厂或门市部。同时,在这些文化中心的组织指导下,建立和健全了以集镇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网。各生产大队普遍建起了有业余宣传队、图书组、体育队、科技夜校等不同组织的文化室。
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建立后,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集镇文化中心有专门的组织管理人员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和基本设施,能逐步做到“以文养文”,尽力减少国家和集体的负担。集镇上除放映电影和业余文艺团体演出的各种地方戏曲外,县以上专业剧团来演出的次数也普遍增加。加之当地传统的社火、秧歌、曲艺、龙灯、说书、自乐班、唢呐队等民间艺术活动的恢复,使集镇文娱活动次数普遍比文化中心建立前增加三分之一到一倍。


第2版()
专栏:

广东国营西联农场艰苦创业,改造荒山,因地制宜发展橡胶生产,现已种植橡胶六万多亩,建场以来共给国家提供干胶24,421吨。这是胶工在黎明的晨曦中割胶。 新华社记者 符忠昌摄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穷碱洼里有优势
——昌邑县沙岭子大队扬长避短由穷变富
过去,昌邑县龙池公社沙岭子大队穷得叮当响;如今翻了身,富得出了名。去年,全大队人均分配收入355元,成为山东省富裕的大队之一。
这个大队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干部和社员都说:“俺们过去只看到自己的短处,把人捆穷了;往后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长处,死涝洼子变成富窝窝。”
沙岭子大队濒临渤海,境内一千八百多亩地,拔海只有4.7米,土地含盐量很高,涝灾碱害严重。直到1970年,粮食亩产只有260来斤。当时,不少人认为这地方是“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难变”。青壮年无心在家种田,纷纷外流东北做小工,影响了集体生产。队里越来越穷,拖欠的贷款和借款长期还不清。
这种情况愁坏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孙希法。他想,总得有点志气,想个办法,闯出一条路来。一天,他在地里看到庄稼长得稀稀拉拉,唯有驴皮草不怕涝、不怕碱,生长茂盛。这种草牲畜爱吃,又长膘,不是可以卖钱吗?于是,队里发动群众上滩割草,计划每人每天割草300斤。社员们鼓足劲,一个秋天收割青干草15万斤,卖给附近一个饲养场,一次就还清银行贷款14,000元。第二年继续割草卖草,又还清了历年欠社员的两万多元。
草,帮助沙岭子大队还清了外债,也启发干部和社员开动了脑筋:俺们把草卖给人家饲养牲畜,难道自家就不能养牛吗?于是,他们用卖草所得的钱买牛养牛,边买边繁殖,由少到多,逐步发展。现在,全大队集体养牛八十多头,骡马29匹,平均每户近一头(匹)。养牛事业发展了,牛粪越来越多,盐碱地得到了改造,粮食产量也随之提高。群众高兴地说:“俺们发了个‘草财’”。
这个“草财”发得好,使沙岭子大队干部群众解放了思想:原来这个穷涝洼碱地也有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有发展生产的优势。大队党支部以“本队有哪些长处”为题,组织群众讨论。大家摆出许多生财门路:碱涝严重的地块,可以改碱种稻,变旱田为水田;碱涝较轻的地块,适宜种植一些比较耐碱耐涝的经济作物;深水湾里宜植蒲栽苇;一些能织绸、会烧砖的能工巧匠,可以组织起来发展工副业生产。大队根据群众意见制订了规划,并带领群众逐年落实。最近几年,他们每年种植水稻400亩,棉花130亩,大豆八、九百亩,红麻30亩;植蒲栽苇30亩,在路旁、渠旁栽紫穗槐19万墩。另外,还办起了手工织绸厂、砖瓦厂和农机具修理组。这些生产项目,由于符合实际,加上精心管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水稻亩产每年都在六、七百斤,皮棉连续10年亩产达到130斤以上。1979年全大队工副业收入达11.1万多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0%。
发“草财”的经验,坚定了沙岭子大队从实际出发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的精神,敢于抵制不切实际的干扰。1977年,上级推广高产作物玉米,让沙岭子大队把大豆播种面积压缩到170亩,玉米面积扩大到1,000亩。沙岭子大队干部和群众,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看到,玉米是大肥大水作物,种在地力强的田里增产,种在涝洼碱地株瘦叶黄,棒小籽瘪;大豆在一般碱地里比较稳产,成本又低,还能改良土壤,有利于作物倒茬。因此,种大豆远比种玉米经济效果好。于是,他们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播种大豆900亩,玉米只种了很少一部分。这一年,玉米减了产,大豆获得了丰收。
沙岭子大队善于发挥优势,勇于发挥优势,终于跳出了“穷窝”,走上了富裕之路。1979年同1970年相比,全大队粮食亩产增加了1.8倍,达到738斤;总收入增加了3.4倍,达到35万多元。现有公共积累22万多元,流动资金8.1万元,各种机械35部,集体仓库、牛棚210多间。群众从集体分到了越来越多的粮食和现金。全部社员住进了新房,绝大部分社员有存款,家家户户有余粮。
本报通讯员 苑修善
本报记者 毛致存


第2版()
专栏:采访札记

不要捆住小水电的手脚
浙江省金华地区缺煤无油,但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截至1979年底止,已建成1,176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9.7万千瓦。这仅占可开发水力资源的18%。小水电很有发展潜力。
但是,江山县峡口水电站自1973年投产以来,由于电力部门限制发电而弃水2.38亿立方米,损失电能2,182万度。武义县麻阳水电站今年4月、5月被限少发电42万度。
电力部门要求限制发电的原因是:用电高峰与低峰之间的峰谷差,现有的大中型水电站调不过来,而火电熄火后再点火成本较高,只好让小水电也来调峰,需要你发电时就发,不需要时就不准发。但小水电一般是发电、灌溉并行,多以灌溉为主。这样,一旦灌溉需要与调峰需要矛盾,只好弃水不发电。
我们走访了华东电力设计院勘测室主任姚锡棠。他认为,在国家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弃水总是不应该的。这主要还是调度问题。火电调峰成本是要高一些,麻烦一些,但从全局看,小水电节省下来的电能及其所能创造的价值,那就更大。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体制问题。火电是国家的,而小水电多属地方,调峰的单位无疑要减少收入,火电调峰,将影响工人的奖金。
小水电向电网并网也是件难事,金华电业局规定,水库电站装机在75千瓦以上,径流电站单机在100千瓦或总装机在150千瓦以上才可以并网。这样,金华地区就有138处装机总量5,758千瓦的小水电被拒于电网之外。据称,这主要是防止小水电送少用多。金华地区的农民对此很有意见,他们说,吃力不讨好,不如就在大网上拉根线算了,还搞什么小水电。了解情况的同志说:只要加强管理,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新闻研究生 王奔洲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一株山苍子收鲜籽490斤
福建省寿宁县竹管垄公社刘坪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王奶双自留地上栽种的一株山苍子,今年又获高产,收鲜籽490斤。王奶双一家4个劳动力花了3天才收完。一株野生的山苍子,一般年产量只有40至50来斤。5年后树龄壮年期较好的收获量,最高也只能达到一百多斤。
据考证,山苍子树10年后产量逐渐下降,进入老化期。王奶双这株山苍子1963年移苗栽植,经历了17个寒暑,由于他精心抚育管理,现树高达9.43米,主干直径0.47米,乌油粗壮,枝枝结籽,长势旺盛。
山苍籽油经济价值高,是国防、化工、橡胶、香料、冶金等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原料。
蔡子荣 关天梅(附图片)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大巴山区发现十万余株三尖杉
四川省中药材研究所和通江县中药材公司,在通江县大巴山区的铁溪、沙溪、平溪、永安一带海拔1,500米的山林中,发现世界稀有的珍贵树木——三尖杉,一般高5米左右,据初步调查统计,共有十万余株。
三尖杉是世界上目前遗留下来的稀有珍贵的古生植物之一,只有日本、东南亚和我国有少量分布。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的三尖杉酯碱、异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和微量脱氧三尖杉酯碱,不仅对白血病、淋巴肉瘤、嗜伊红淋巴肉芽种、何杰金氏病、子宫平滑肌瘤等有显著疗效,而且也是良好的抗癌药物,特别是对肺癌、胃癌等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际富 国茂 启泉


第2版()
专栏:农业珍闻

稀有白羽乌骨鸡
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江山县农村大量繁育稀有鸡种——白羽乌骨鸡,全县目前已繁育七万多只。
白羽乌骨鸡全身披洁白羽毛,喙、舌、跖、趾、皮肤、肌肉、肠系膜和腹膜等均呈黑色,耳垂雀绿色,冠与肉髯绛色。这种鸡个儿不大,成年母鸡体重约二斤半,公鸡约三斤半,阉鸡可达五斤以上。每只鸡年产蛋约一百六十只,平均每只蛋重五十至五十五克,蛋黄比例大。
据分析,这种鸡的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超过国内著名的江西泰和丝毛乌骨鸡,是一种具有特殊药用价值、蛋用性能良好的蛋肉兼用型地方良种鸡。现在,上海中药三厂已利用这种鸡作为配制“乌鸡白凤丸”的优质原料,并同江山县签订了收购合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