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自我批评的障碍
舒展
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三、四年来,这一传统也在恢复之中。但这种恢复是很不平衡的,从党的领导机构来看,党的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在进行自我批评方面勇气之大,原则性之高,剖析之深,不仅可以说是我党这一传统的恢复,而且可以说使之大大向前发展了。
但是,从党的各级组织的民主生活来看,恢复批评和自我批评传统的情况怎么样呢?有的就很不够了。仅举一个例:在某些领导干部中,象50年代那样,置身于一个党小组之内,在党内民主生活会上经常进行自我批评的空气,如今是太淡薄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诗人邵燕祥在他的诗选《献给历史的情歌》后记中说:“当然,我也真诚地作过许多次自我批评。然而在那么长的一个时期中,几乎每一次真诚的自我批评都被从来不作自我批评的‘一贯正确’的人利用为打我的把柄,甚至当作定罪的根据。”
无独有偶。张羽、黄伊在《我们所认识的萧也牧》一文中,也描绘了这位有才华的作家作自我批评的坦率性格:“在思想交流会上,他常常带头发言,严格进行自我解剖,争取同志们的帮助……但是,他坦率得有点天真,善良得有点迂阔,他的自我解剖,常常授人以柄,被作为批判材料……常常会带来杀身之祸,萧也牧就是这样被送进了坟墓。”
呵——原来如此!多么可怕而可悲的一种颠倒呀:自我批评——授人以柄——杀身之祸!于是乎,作自我批评的人,成了多干有罪的傻子,而那些自命为“一贯正确”的人,平时不干活、不吱声,反而伺机抡起棍子向你打去,有的竟因此成了运动中得道升天的幸运儿。那年头,自我批评有罪,打棍子有功。自我批评成为坦白交代的代名词;而批评也被糟踏成为好人不敢运用、怕把同志批倒批臭弄成无限上纲的凶器。于是,有些人出于自卫,就给自己的心灵象义和拳的神符似的,穿上一件钢背心:刀枪不入。批评武器当然也就被束之高阁。
老实说,如今那种用舌头、笔头加拳头去批死真诚地进行自我批评者的棍手们,有的仍然“正确”而昂然地存在于我们中间,有的还在领导岗位。而一切愿意进行真正的自我批评的人,在这些“老正确”面前,又难免不生戒心。我想这正是这一传统难以广泛恢复的障碍。自然,新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要有更多的自我批评精神,我们要有勇气,不再观望,奋起冲破这种障碍。同时,也有权要求,那些并非一贯正确的“老正确”,能够在自我批评方面,来一个从我做起。


第8版()
专栏:

访云南少数民族演员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22个少数民族。除此,还有苦聪人。
基诺族是去年6月被正式承认的一个民族。这次他们选派了两名演员,代表基诺族人民,第一次来到了久已向往的祖国首都。39岁的白腊资是头一次出远门,他即兴唱道:“基诺人第一次来北京,心里头有说不出的高兴;我要唱一支基诺人的歌,让各兄弟民族的代表们听听。”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的苦聪人演员王玉珍和普美英,都是小姑娘,但在生产队里既是生产能手,又是模范民兵。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她俩担任民兵正、副班长,带领10名民兵,随解放军一起冲杀,双双荣立一等战功。普美英告诉我们,苦聪人过去住在老林深处,靠游猎为生,是共产党把我们从老林里接出来,才有了定居点,有了房子住和衣服穿。
独龙族的丹姆金、怒族的丰秀兰、傈僳族的杨荣凤,都居住在大山区,光从家乡到昆明,就得坐几天汽车。为了向各兄弟民族的代表和首都人民,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唱出热烈、甜润的歌声,他们不顾长途行旅的劳顿,到北京后,立即投入紧张、繁忙的排练和装台、试台等工作。
瑞丽县的傣族民间孔雀舞师约相,在傣族舞蹈《孔雀会》里扮演金孔雀。他舞姿活泼、潇洒,别具一格,而又较好地继承了民间舞蹈的传统风格。国内外不少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常常千里迢迢到瑞丽,向他学习孔雀舞。象脚鼓师帅桑,是瑞丽远近闻名的鼓师,逢年过节,只要他敲起象脚鼓,寨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立即赶来跳起集体舞。他敲起象脚鼓来,鼓点清脆,节奏鲜明,而且音色丰富多采,听起来令人心荡神驰。他们表示,要在这次会演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艺作出自己的贡献。
庚南 世英


第8版()
专栏:

蒙滇甘黔丰富多采的歌舞表演
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第一轮演出中,内蒙古自治区和云南、甘肃、贵州3省的4个代表队,作了丰富多采的表演。他们的节目,大多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五光十色,绚丽多姿,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喜人景象。
内蒙古代表队演出了五场蒙古族舞剧《达纳巴拉》、鄂伦春族舞蹈《鄂伦春篝火》、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青年》、达斡尔族舞蹈《阿罕贝》以及其他蒙古族舞蹈和精采的音乐节目。
由22个少数民族和苦聪人的演员们组成的云南代表队,演出的节目更是千姿百态。他们的舞蹈节目有:彝族的《栽秧鼓》《铜鼓舞》《摔跤场上》等、阿昌族的《阿昌喜爱蹬哦罗》、壮族的《迎亲人》、拉祜族的《斑鸠拣谷子》、傣族的《胶林之舞》《孔雀会》、景颇族的《景颇刀舞》、佤族的《竹鼓舞》。另外,哈尼族、普米族、白族、傈僳族、独龙族、崩龙族、基诺族、布朗族、怒族等民族和苦聪人的歌手们也演出了他们的音乐节目,包括独唱、二重唱、对唱等声乐节目、以及民族乐器傣族葫芦丝独奏、哈尼族巴乌独奏、彝族双管小闷笛独奏、景颇族吐良独奏、基诺人竹筒演奏、拉祜族电小三弦与乐队演奏和纳西族古乐等。
甘肃代表队演出了裕固族舞蹈《奶羊羔》、歌舞《迎亲路上》、保安族舞蹈《保安腰刀》、东乡族小舞剧《月光宝镜》和歌舞《团结种子》、藏族舞蹈《牧狮》和歌舞《深林情歌》。此外,每一民族的歌手们还都演唱了他们喜爱的民族歌曲。
贵州省代表队的歌手们,无论是苗族、侗族还是彝族的都受到了听众的欢迎。在舞蹈方面,有苗族的《古瓢舞》《金芦笙又响了》、水族的《斗角》《芦笙舞》,以及布依族的《舂碓谣》《伴嫁歌》。
文 新(附图片)
云南省代表队演出歌曲《周总理轻声唤普米》


第8版()
专栏:

舞剧《达纳巴拉》的改编
乌敦宝特
《达纳巴拉》是在内蒙古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尤其在科尔沁草原上几乎家喻户晓。编导呼和格日勒从童年时代就受这些民族艺术的熏陶,把这些优美的民间故事用舞剧形式搬上舞台,是她多年的愿望。为了改编好这个舞剧,呼和格日勒专程回到自己的故乡,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她搜集了《达纳巴拉》的各种不同的说唱本,进行分析对比,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又通过乌兰牧骑不断演出的艺术实践,使这个舞剧逐步成熟起来。
这次演出的舞剧《达纳巴拉》,运用了富有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舞蹈语汇,采用了内蒙古民间和传统的安代舞,并加以提炼和发展,塑造了纯真善良、热烈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少女金香,以及勇敢、豪放、可爱的青年达纳巴拉的形象。
舞剧《达纳巴拉》在如何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何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方面也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第四场中,当金香到井台提水,突然发现向她求水的是她日夜思念的达纳巴拉时,她的内心深处象大海般激荡起来,交织着悲痛悔恨、万般无奈和祈求对方谅解的复杂心情,通过大段变幻多姿的独人舞,做了淋漓尽致的倾吐。最后,当俩人决心私奔时,那种少女的天真、急切的心情,又通过月下骏马驰骋时神态的设计,表演得十分细腻、传神。
舞剧的结尾也别具一格,显得意味深长,发人深思。在梦幻里,金香和达纳巴拉,在白云姑娘的伴舞下,通过优美抒情的舞姿,表达了这对青年对爱情、对生活、对幸福的深情向往,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第8版()
专栏:

阿昌族舞蹈《阿昌喜爱蹬哦罗》(云南省代表队演出) 本版照片均为蒋铎摄


第8版()
专栏:

欧陆风情
连载
吴祖光
十、“绝 命 诗”
在北戴河海滨遇到十多年未见的诗人陈迩冬,彼此都是劫后余生,相见恍如隔世,他问我:“你在欧洲做诗没有?”我回答说:“做了一首。”
就说说做了一首诗的经过吧:
威尼斯是我们去意大利的最后一站,也是全部行程的最后一站。威尼斯大名鼎鼎,早已非常向往,从少年时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时就向往它了。城里的里拉尔多桥就是莎翁写《威尼斯商人》的地方,走到桥上感到特别亲切。威尼斯和我们的苏州是姐妹城市,因为它们都是水城,但是见面胜似闻名,它的多水的程度,苏州可比不上。城里水巷纵横,很多人家和店铺跨出大门就是水,几乎家家都有自备的船只。船的形式大都是一样的,非常漂亮,两头尖尖地向上翘,看上去觉得轻快。
我们住的加富尔旅馆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出门是陆地;另一个大门本身是一个码头,出门就上船。我们乘的这条船是一艘汽艇,比上述的家庭用船要大一些;船舱里对面两排坐椅可以坐8个人,船头是司机的位子。
第一次乘船出海的经历是非常新奇的。船离开码头在水巷子里行驶时是相当缓慢的,但是驶出水巷进入亚得里亚海,离岸渐远时,司机忽然加快了速度。
在7月的阳光里,我坐在船尾三个位子的当中。威尼斯的天气比法国热一些,然而海风拂面,觉得很舒服……船速的改变来得过于突然,司机事先没有任何暗示,我们也没有经验;原来缓缓而行的游船,使人感到“春水船如天上坐”,十分幽闲潇洒……现在一家伙突然变成了离弦之箭!机器加快了转动,响声大作,飞驶的船身激起大量的水花向身上扑了过来。坐在我左侧的伙伴被水激得猛然跳起来,极其敏捷地一眨眼已经进入了船舱。剩下我们两人没有动,我不知道右侧的同志有什么思想活动,而我可立即产生了联想:会不会翻船呢?假如翻了船便将如何?有个念头猛然浮到心上,后悔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少下了点功夫,以致造成了终生的两大遗憾。
第一是我没有学会游泳。其实当年尽有游泳的机会,也不止一次下过水。但是泡泡水就算了,始终没有认真学一学;直到如今,大概只能游个二三十米就得逐渐下沉了。如果翻船必死无疑。
第二是我没有学好外文。其实我很早就学法文,也有许多很好的法文老师,但是就是不用功;懒得背生字,学到复杂的文法更头疼;加上四十多年从来用不上法文,就把当年学到的一点也忘光了。何况这回又到了意大利,假如见到了意大利阴间的阎王爷,连说都说不清楚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死于此地,是怎么回事?
于是就得诗一首,五言绝句。是一首“遗诗”、“绝命诗”。诗云:
生长中华国,
葬身威尼斯;
平川六十载,
水底一刹时。
我今年63岁,说“六十载”,四舍五入,取其整数耳。
其实这完全是一首没用的诗,真要是翻了船,死了,谁也不知道。现在是船也没翻,人也健在,就更是纯属废话,毫无意义了。只因为代表一刹那、象电子计算机那么快的思想和感想,又得到朋友们的支持,就写下来了。
因此我要对孩子和年轻的同志说句正经话:
“你们要学会游泳,还要学好至少一门外文;别学我少不努力,老来后悔。” ?


第8版()
专栏:

太湖仙子
薛尔康晨光熹微,谁拉开夜的窗幔?噢,是婷婷而去的太湖仙子:乳雾蒙蒙,兜着掩面的纱巾,莲步盈盈,草尖轻摇着露滴。求你撩起雾纱,让我一窥美色吧,你却含颔不语,径自远离。是去晨妆?何处是你梳妆台?莫非知我钟情,你要着意梳洗?!终于,你将纱巾揉进清波濯洗,金轮出水,又把照面的铜镜半举:青峦如髻,碧树似钗,繁花簪鬓,脉脉眼波令我如醉如迷。肩上霞帔,飘白花香馨,腰下翠裙,绣金彩银缕,手中捧着鲜果和五谷哟,云带飘飞化作天边的虹霓。滟潋西子也会自惭不如呀,天生绝姿,谁能相媲?只此一瞥,我便甘愿劳作一生,为能倾吐心曲,有权说我爱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