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亚布力林业局依靠群众抚育次生林
本报讯 记者谭佩全、通讯员杜玉亭、刘长生报道: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从1976年开始,把一块靠近村屯的天然次生林划给生产队抚育,作为生产队的森林保护责任区,有计划地组织社员参加护理次生林,增加社队收入,调动了群众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使一个毁林开荒的典型变成了爱林护林的模范。
亚布力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的老爷岭山脉,地跨尚志、延寿、方正三县,经营面积38万公顷,有天然次生林14万公顷,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每年只能抚育4,000公顷,大量次生林得不到及时抚育。而与这个林业局林田毗连的农村社队,身在林区却不能从林业生产中得到实惠,林权纠纷不断发生。
亚布力林业局党委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决定按照过去农林合作的成功作法,吸收社队参加林业生产,抚育次生林,解决农林之间的矛盾。1976年春天,他们从鱼池林业经营所拨出一公顷次生林交给鱼池公社畜牧场大队进行抚育,林权仍归国家所有,由林业局制订经营利用规划,指导抚育技术;生产队负责森林的保护管理,按照林业局的抚育规程进行抚育。抚育间伐出来的好材上交国库,次材和枝丫作为民需用材和社员烧柴。这个办法对农林双方都有利,群众拍手叫好。第二年,亚布力林业局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这个办法试行3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培育了森林资源。3年内由生产队抚育改造次生林3,980亩,生产木材6,570立方米。作业质量达到了林业部门的要求。二是节省了国家投资。过去林业部门自营,每亩亏损7.64元,抚育出的每立方米木材亏损3.98元。由畜牧场大队抚育的每一亩林子盈利38.6元,每一立方米木材盈利28.82元。仅此一项,4年内林业局增加收入22.3万元。三是调整了农林关系,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从1976年以来,没有发生森林火灾,滥砍盗伐现象也基本杜绝了。四是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社员收入。畜牧场大队原是全公社收入最低的队,1979年的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6%,社员劳动日值由1.1元增加到2.4元,每人年平均收入达到220元。次生林 原有森林经采伐或破坏后又恢复起来的森林叫次生林。次生林树木种类比较复杂,树龄不一,树木之间也疏密不均。抚育次生林即把一些低产、慢生而又长得不好、过密的砍掉,栽上优良树种。


第2版()
专栏:

认真贯彻党的政策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全国社队企业上半年又获新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我国农村社队企业今年上半年又获得新的发展。据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缺西藏)的不完全统计,到6月底,社队企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江苏省增长了58%,浙江省增长35%以上,河南、山东、四川、湖北等省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农村社队企业得到蓬勃发展。去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后,有人担心社队企业生产会下降。但是,去年七月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草案)》,对社队企业进一步放宽政策,加上社队企业本身充分发挥扬长避短的灵活性,一年多来,生产不仅没有下降,相反地在调整中出现了稳步前进的大好形势。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共有社队企业148万多个。90%以上的公社、80%以上的大队,都办有各种加工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性行业,并且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队一级办的企业为数更多。全国农村从事社队企业的专业劳动力将近3,000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4%。
社队企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成为广大农村摆脱贫困面貌,向农业现代化起飞的强硬翅膀。去年,全国社队企业总收入达490多亿元,占人民公社三级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今年上半年,由于政策进一步放宽和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各地的社队企业越办越好。有18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务院《规定》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发展社队企业的规划和放宽一些政策规定,浙江、四川、广东等省解决了过去茶区、林区社队不能办精制茶场和木材加工厂的问题以后,对活跃山区经济,调动茶区、林区群众积极性,发展茶叶生产和林业生产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少社队企业在去年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后,发挥“船小掉头快”的优越性,很快解决了盲目生产,产品不对头和同大工业争原料、争市场的矛盾,改为生产市场需要的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的轻工、服务性行业以及副食品等产品,增加了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证了生产的持续上升,使社队企业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第2版()
专栏:

中国人民公社企业供销总公司成立
各级供销机构也相继建立
据新华社北京电 为了适应社队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最近,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公社企业供销总公司,并在江苏省苏州地区筹建华东分公司。在这以前,全国已有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和绝大部分地区和县,成立了供销公司、经理部一千八百多个。
随着农村经济政策的全面落实,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社队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帮助社队企业解决原材料供应和扩大产品销路,并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作用,指导和协调社队企业有计划地安排生产,提高社队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相应地建立了统一的社队企业供销机构。


第2版()
专栏:

解放思想 发挥农村知识分子的作用
邕宁选拔21名农技干部担任公社领导职务
据新华社南宁9月19日电 新华社记者朱实报道: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委解放思想,大胆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公社的领导班子。目前,全县20个公社中已有21名大、中专毕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分别担任了18个公社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公社副主任等职务,其中壮族有16人。
邕宁县委领导干部针对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是知识分子,组织能力差,参谋参谋可以,作公社领导不行的思想,用典型事实,解决这些错误认识。全县还选拔了12名不是党员的农业技术人员担任了公社副主任,分工负责农业技术生产,工作都很出色。


第2版()
专栏:

获鹿县发挥农业机械优势种足种好小麦
本报讯 位于小麦主要产区的河北省获鹿县,采取积极措施,千方百计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适时种足种好小麦。
近几年来,获鹿县的农业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适时种足种好今年的22万亩小麦,获鹿县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一、推广实行既能促进生产发展,又受干部群众欢迎的统一耕种收打、分头管理的生产责任制。经群众讨论确定,全县 203个大队,70%以上推行了定额管理、一道工序记一次工的办法。二、提前检修好农机具。为了使全县二千来台大中小型拖拉机和三千多台(件)小麦耕种机具使用时开得出,运转好,效率高,各社队对农机具进行了一次大检查。县农机部门还严格按照技术检验标准,逐社逐队、逐机、逐件地进行检查,合格者发给证书,优胜者予以表扬和奖励。三、抓紧培训机务人员。县里专门拨出近千元经费搞好技术培训。除县里集中培训外,农机部门帮助社队培训机务人员1,300余名。各社队还对机务人员和机具进行了一次技术演练,及时解决了遗留问题。四、健全机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单机核算,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机具、定质量、定报酬的五定加奖罚的机务人员责任制,以体现多劳多得。五、搞好农机具配件供应。县农机供应公司在基层分设了两个中心供应站,在各公社设立供应点,组成了流动服务小分队,送货下乡,送配件到机旁。目前,为社队准备的8万余件配件,部分已送到社队手中。


第2版()
专栏:

睢县组织干部学习小麦油菜科技知识
本报讯 河南睢县领导部门,在秋种以前,利用6天时间,邀请河南农学院讲师袁剑平、商丘地区农技站技术员吕春生等5名科技人员分别讲授了小麦、油菜生长发育的基础理论和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参加学习的有各公社抓生产的党委副书记或副主任、农业助理、农技站长、各大队抓生产的副支书或大队长,共五百人。中共睢县县委常委全体同志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也参加了学习。
参加这次学习的,既有二十多岁的青年人,也有五十多岁的老干部,虽然他们之间的文化程度不同,但是学习劲头都很大。课堂上,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下课后,互相提问、核对笔记。
参加学习的人,结合自己的生产实践总结经验,准备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冬麦、油菜生产上。通过学习,大多数同志看到了科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种庄稼也要懂科学,那种“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做咱咋做”的老调已经不适用了。


第2版()
专栏: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小麦播种任务
东光县各拖拉机站同生产队签订耕播合同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三秋种麦临近,河北省东光县各公社拖拉机站同生产队普遍签订了小麦机耕机播合同,同本站机车组签订了作业合同。
小麦播种状况的好坏对小麦收成的多少关系较大。采用机耕机播比人畜耕播效率高、速度快、质量好。东光县各公社拖拉机站的拖拉机和播种机,分别占全县同类机具总数的一半左右。为了充分发挥公社拖拉机站在小麦机耕机播中的作用,中共东光县委在8月底召开了有县农机局和各公社拖拉机站负责人参加的县、社、队三级干部会议,推广这个县曲庄公社农机站同生产队订立小麦机耕机播合同和同本站机车组订立作业合同的经验。
这个县的公社拖拉机站同生产队签订的机耕机播合同内容包括耕播面积、作业时限、质量标准、劳动报酬等项目。合同要求拖拉机站必须按预先约定的时间派车到生产队作业,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派车,必须提前向生产队说明原因,征得生产队的同意,方可更改作业时间;耕、播作业质量标准公开,每班作业后,由拖拉机站与生产队共同检查耕播质量,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不合质量标准的由机车组重新返工并不准收返工费,如造成损失则由拖拉机站承担。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汨罗江畔的国营屈原农场,克服单一经营,充分利用辽阔的湖面,种莲、养鱼、养鸭,农场收入大大增加。今年养鸭5万多只。
新华社记者 王 平摄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小黑麦——高寒山区的好作物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成功的麦类新物种。它既有黑麦的小穗多、抗病、耐寒、耐瘠薄,又具有小麦的小花多、品质好等特点。经过八年在不同气候条件的考验,已在我国小麦产量很低的高寒、干旱、红壤低丘陵等地区扎下根来,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和生长繁茂等优点,对小麦低产区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小黑麦生产,农业部已把它列入全国重点示范推广项目里。
西南高寒山区、西北干旱地区和南方红壤低丘陵等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少地多,土壤比较瘠薄,气候条件比较复杂,栽种小麦往往产量低而不稳,种植小黑麦则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和比较稳定的产量。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76年全县夏收小黑麦11,000多亩,平均亩产200斤以上,单产比当地小麦、黑麦、燕麦都高一倍以上。他们认为,在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没有再比小黑麦更好的麦类作物了。
目前在生产上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小黑麦品种中不同程度的混入黑麦。小黑麦混进黑麦以后,产量下降,影响面粉的食味。做好小黑麦的提纯复壮工作是目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威宁又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由县农科所、良种场向种子公司提供高纯度种子,由种子公司与生产队签订合同繁殖纯种小黑麦供大田用。
小黑麦比较耐瘠薄,这是事实。但把它理解成不要肥料,则是误解。改变粗放的耕作习惯,适当施肥,小黑麦的高产特点才能发挥出来。
山区土地分散,雀害严重,冰雹频繁,种植难落粒的小黑麦是比较理想的。但由于种植面积扩大,脱粒机械跟不上,难脱粒的优点就变成了扩大种植面积的限制因素。现在威宁经过反复试制,比较成功地研制出“草海—800型”多用途的脱粒机。小黑麦的脱粒向题也得到解决。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八倍体育种课题组


第2版()
专栏:

研究问题首先要弄清事实
对《流通渠道需要四通八达》一文的意见
编者按:本报9月3日发表《流通渠道需要四通八达》一文以后,陆续收到一些来信,对文章中有的地方提法不准确,有些说法不符合现在商业工作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摘登两件如下:
(一)
《流通渠道需要四通八达》这篇文章的题目和中心思想——现行商业体制应当进行必要改革,我们是很赞成的。商业体制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统盘考虑,进行大的调整和改革。
由于各有关方面都很关心商业体制改革的问题,在报纸上写文章、发议论、提出改革的建议,是受到大家欢迎的。但是,《流通渠道需要四通八达》一文,对现行商业体制的基本情况没有弄清楚,对某些现行政策作了很不确切的解释,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认为,有必要加以说明,以免引起政策思想上的混乱。
文章说,“目前,我国商业内部是‘上下一条线,大家一锅饭’,上级商业部门对下级商业部门是行政领导关系,财政统一核算,商品统一调拨,盈利与亏损全国算大帐”。目前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从商业系统来讲,第一,各级商业部门的行政领导关系都在地方,受当地政府的领导。上级商业部门管方针、政策和主要商品计划,对下级商业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第二,各级商业企业,划分为中央主管企业、省市自治区主管企业、县(市)管理的企业三类,企业之间是买卖关系,都是独立的核算单位,其财务收支按隶属关系分别列入中央、省市自治区和县市的财政预算。第三,商品管理,是“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体制,计划商品实行全国平衡,差额调拨,非计划商品,由各企业签订合同,自由成交。上述几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不论是商业行政部门,还是商业企业单位,都不是上下一条线的行政领导关系,也不是大家一锅饭,盈利与亏损全国算大帐。
文章说,“什么是‘国家收购计划’,国家只是对主要的农产品粮、棉、油实行统购政策,其它农副产品是议购性质”。这样随意解释现行政策是不对的。国家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分别实行统购、派购和议购政策。列入国家收购计划的,除了粮、棉、油实行统购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实行派购政策的,如生猪、牧区的菜牛和菜羊、烤烟、黄红麻、茶叶、蚕茧、毛竹、生漆、棕片、柑桔、黑木耳、土纸等,并不是“在实际执行中把议购变成了派购,又变成了‘国家收购计划’。”当然,现在看来,派购的品种多了一些,需要调整。但是,在商品生产不足的情况下,派购作为一定时期内的措施是必要的。在实际工作中,派购并不是农民都吃亏,有些商品供大于求时,农民是欢迎派购的。
文章说,“所有农村需要的工业产品,都由上级商业部门调拨分配,调给什么,下级商业部门就得接受什么……”。这也不是事实。目前农村需要的工业产品,供应紧张的自行车、缝纫机等计划商品,是由各地按城乡分配比例分配给农村的。如果不调拨分配,城市里都能销光,农村将得不到这些紧张商品,或者得到很少。至于其它工业品,则是由农村的基层供销社根据需要向本县的批发商店选购,卖不掉的还可以退货。从去年开始,又明确基层供销社可以按合理流向选点进货,不受本地批发单位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工业产品都由上级商业部门调拨分配,也不是调给什么就得接受什么。
商业经济研究所
(二)
你报1980年9月3日第2版刊登了一篇工作研究:《流通渠道需要四通八达》。读了以后,觉得问题提得很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确实应当很好研究。但是,文中有的地方提法不准确,事实有出入。仅举几例:
例1,国家对农副产品的收购,历来采取统购、派购(或统一收购)、议购的政策,这是中央、国务院的正式决定,都是有文件可查的,现在也没有取消。文中说,除了对粮、棉、油实行统购以外“其他农副产品是议购性质”,这显然不符合国家的现行政策。问题不仅如此,作者还由此臆造了一种“事实”:“在实际执行中把议购变成了派购”;还说价格是由一方强行规定的。这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例2,文中谈到了供销社体制上的问题,说供销社“从人民公社中独立出来后,它的性质就变了”。这也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是,只在1958年有很短一段时间基层供销社曾经下放给人民公社,由于问题不少,很快中央就纠正了。此后的20多年来供销社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商业企业,根本不存在“从人民公社独立出来”的问题。至于改变性质,由集体所有制变为全民所有制,是国务院1977年12月决定的,与人民公社没有关系。
例3,文中说,我国商业内部是“上下一条线,大家一锅饭”,“财政统一核算,商品统一调拨,盈利与亏损全国算大账”。从农村供销社来说,历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向国家缴纳所得税”的财务体制,没有全国算大账的事。
例4,关于价格问题。国家是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有的农副产品是由国家定价,有的是由各级物价部门定价,企业没有定价权。作者说:“收购价都基本上由供销社定”。不对,应该说基本上不由供销社定。正因为经营商品的不管价格,管价格的不经营商品,一些不合理的价格得不到及时调整,一些小宗农副土特产品的价格不能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随时变价,使流通越来越死,这正是现在物价管理体制改革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研究问题应当从事实出发,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揭露存在的问题,从中提出改进的意见,推动工作前进。如果离开事实,就不可能引出正确的结论,也就难以提出中肯的改革意见。作者没有弄清事实,就主观地推论,用这种方法研究工作是不好的,也是不利于指导改进工作的。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杜 岩


第2版()
专栏:短评

把“林海之宝”抚育好
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把村屯附近的一部分天然次生林“包”给附近的生产队抚育管理,既促进了林业生产,也使社员从营林中得到好处,解决了国营林场与社队之间的矛盾。这是抚育好次生林的一个好办法。
次生林是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黑龙江省就有240万公顷之多,无论在森林总面积中,还是总蓄积量中,占的比重都相当大,群众把它称作“林海之宝”。因为面积大,分布广,树种多,再加上是自行繁殖的,树种适应性大,繁殖力强,生长迅速,只要抚育利用得当,就可以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许多中小型木材,还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培育成生产力高、质地好的后备木材生产基地。这对扩大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繁荣山区经济,都有重大的作用。比起人工造林、营林来,抚育利用次生林还能节约大量种苗和劳力,是发展林业生产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如亚布力林业局所反映的,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大片的次生林没有得到合理的抚育利用。有些林业部门多年来形成的“独家经营”的思想,把自己的手脚束缚住了,以致国家的宝贵财富被弃之山野,甚至遭到毁坏,而附近的农村社队,却眼睁睁地看着,有劲使不上。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办法就是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在保证森林资源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使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得到利益。亚布力林业局的经验证明,采用“包”的办法,把林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群众护林、育林的责任心就强了,积极性就大了。这样,山有人管,树有人育,次生林的抚育利用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