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短评

针锋相对的演习
正当东西方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欧安会续会预备会的时候,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华约和北约,同时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军事演习。华约的演习规模是十年来所罕见,北约则是战后以来最大的一次。这个号称“欧洲安全与合作”的筹备会议在隆隆的炮声中开张,提醒了人们,欧洲其实是很不太平的。
这次两大军事集团军事演习的一个特色是着重加强部队的“进攻性和机动性”。华约集中4万部队于东德和波罗的海一线,在引人注目的苏联空降部队先导下,各兵种配合“控制敌方领土内的大片腹地”。而北约则在敌人一旦入侵后从欧洲之外迅速调动成万部队增援中欧。十分清楚,两个军事集团都是视对方为敌手。尽管近一时期,苏联向西欧国家一再做出种种姿态,要人们相信它对西欧毫无扩张之心。但是两大集团的军事演习却显示出,莫斯科领导人心底里时时盘算的是怎样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优势来一举“控制”西欧的腹地;而北约国家也看到这一点,企图利用先进技术增强机动性以反击苏联。
不久前,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单方面从东德撤出2万部队和1千辆坦克。苏联宣传机器为此大大鼓噪了一阵,把它称之为“历史性创举”,说表现了“维护欧洲和平的诚意”。现在华约的军事演习表明,这种微乎其微的削减丝毫影响不了华约的进攻力量。相反,苏联通过飞机而迅速运进的部队和重型装备早已弥补这种削减而有余。就在演习期间,华约国家的一位军事领导人就宣称,华约“不能容忍东西方之间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说,华约是决不会放弃它的军事优势的。所谓减少苏联军事力量只不过是廉价的宣传。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它的“缓和”骗局败露。于是莫斯科抓起了一根所谓“欧洲缓和”的稻草,宣扬“欧洲地区奉行缓和本身并不是坏事,能给世界作出好的榜样”,把欧洲描绘成“缓和的乐土”。这是十足的鬼话。如果欧洲形势真象莫斯科说的那样,苏联何必兴师动众搞这样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北约又为何不惜工本进行这样长距离的远征呢?很清楚,苏联大肆宣传的所谓欧洲的“缓和”,无非就是苏联加紧在军事上增强优势压倒对方的“缓和”,也是东西方数以百万计的军事部队、几千颗核导弹互相对峙下的“缓和”,是目前双方在演习中用坦克、飞机、大炮不断轰击对方假想敌的“缓和”。一句话,“缓和”是假,紧张是真,如此而已。


第7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他是一位胜任的总经理
拉德·康查尔电机公司的总经理是从设计工程师提拔起来的。他既懂得技术的重要性,又认识到还要有懂得技术和善于利用技术的人。再好的技术,也要有人去操纵。他致力于挑选和培养干部队伍,最不能容忍那些吊儿郎当的人,因为他们最大的错误是不工作本报记者 黄炳钧
在南斯拉夫,企业经理任期是4年,最多能连任一次。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有例外的。记者最近在萨格勒布市采访的安特·马尔科维奇工程师,连续担任拉德·康查尔电机公司总经理职务已有19个年头了。这自然不是他本人所能决定的,而是反映了该厂工人对他的信任。
1961年拉德·康查尔公司总经理离任,按惯例,需从外面招聘新总经理。但是,工人们已经发现那时担任生产经理的马尔科维奇不仅通晓业务,而且是一个极好的组织者,决定让他当总经理。马尔科维奇中断了在国外的进修,放弃考博士学位的打算,回国就职。他是全国从本厂干部中提拔的第一个总经理,那时他才37岁,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总经理。
19年的实践证明,工人们没有错选了人,总经理也没有辜负工人们的信任。拉德·康查尔公司由原先的一个厂发展到现有的48个基层联合劳动组织。职工人数由八、九百人增加到近两万人。总收入从280万第纳尔增加到110 亿第纳尔。这个以生产电动机为主的企业,产品品种迅速扩大,从供核电站用的发电机、电子信息系统、数控机床、电机车直到电冰箱、电熨斗等家庭日用电器,并且从生产领域发展到在国外承包大型工业项目的设计、建设、安装设备等业务。在这个企业的整个发展中,马尔科维奇留下了自己深刻的印记。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去年授于他“阿夫诺依奖”(即“南斯拉夫人民反法西斯解放委员会”的简称),这是科技、文教方面颁发的最高奖。
马尔科维奇是怎样取得这样出色的工作成就呢?他沉思片刻后回答记者说:“当总经理前的经历给了我很大帮助。”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后,马尔科维奇参加了人民解放运动。战争后期到战后初期,他在军队中做政治工作。在上大学的5年期间,他先做青年团工作,后又当了两年党委书记。以后,他担任过拉德·康查尔公司的党委书记和工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积极的社会活动和长期的政治工作,使他学会了做人的工作。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对一个总经理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从大学毕业后来到公司当设计工程师的那三、四年,被马尔科维奇称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这过程中,他大胆设想、探索、克服困难,实现和检验自己劳动的成果。在普通设计师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之后,他很快被任命当技术经理的助理,后又当生产经理。他是一步步提拔上来的,因此熟悉整个生产过程,熟悉其中的每个环节,熟悉那里的工人和工程师。据记者观察,他还非常熟悉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情况。
一个优秀的电机工程师的经历使他深知技术的重要。拉德·康查尔公司先后建立了电机研究所、电子计算机中心、技术干部培训中心,努力用最先进的技术、工艺来装备生产车间,并采用最先进的生产方法和劳动组织。这个公司最初是靠买专利、引进先进工艺来加快技术进步的。但当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立即着手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工艺。马尔科维奇把工艺独立称为“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自己的工艺,其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才有竞争力。今天,这个公司86%的产品是用自己的工艺生产的,三分之一的产值是在国外市场和靠提供劳务实现的。10年前该厂的进口比出口多一倍半,今天的出口已比进口多一倍。采用先进工艺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近10年来,就业人数每年平均增长4.8%,而生产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0.2%。
但是,这位重视技术的总经理却很早认识到,光有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懂得和善于利用技术的人,否则技术也可能带来危害。再先进的技术,也需要人去操纵。即使在科技飞快发展的今天,充分发挥人在使用现代技术中的作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多年来,他致力于挑选和培养干部队伍,特别是技术干部队伍。今天在近两万名职工中有2,860名大专毕业生,或者说每7个人中就有一人受过高等教育。这是公司的宝贵财富。
彻底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积极关心和提高劳动者的生活福利,是发挥人的作用的重要条件。拉德·康查尔公司每年从劳动生产率增长所得中,有很大部分是用于增加职工的个人收入的。马尔科维奇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关系。在这方面,他的标准是尊重人、勤奋、正直。在生产中,工作中,劳动者之间相互尊重是最起码的要求。他这样要求别人,也这样要求自己。他的工作日是按时按分排得满满的。他开玩笑说,即使办公室上了锁,他的头脑是无法上锁的。因此,他也特别尊重那些勤奋的干部。近20年来,他从未责备过一个工作努力但某件事没有做好的同志,因为任何做工作的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他最不能容忍的是那些吊儿郎当的人,因为他们最大的错误是不工作。他不喜欢那种自己没有主见、唯唯诺诺、按照领导人的意图顺竿爬的人,而鼓励那些有独立见解又敢于为之而斗争的干部。他作为总经理,常常有人向他告状。他怎么办呢?他对那位同志说:“请等一等。”然后他拿起直通电话,按上键纽,把被人告状的同志请来,让他们当面谈清,并到此为止。一个再好的技术专家,如果他不正直,就根本不能使用。由于大家努力,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正在形成这样一种正常关系。
当记者离开狭长的总经理办公室,走出现代化的办公大楼时,深感这样一位总经理的确是值得人们信任的。因为这是一位既懂技术又善于利用科技成就的总经理,是一位既了解人,努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又在努力建立人与人之间真正同志式的新关系的总经理。


第7版()
专栏:综述

动荡的萨尔瓦多局势
萨尔瓦多的内外矛盾不断加剧,长期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一方面是代表地主寡头利益的极右势力镇压人民,反对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民族民主斗争日益高涨。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力图稳住局面,而苏、古则打着支持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号加紧渗透,这使得萨尔瓦多局势更加复杂、动荡,令人注目
姚春涛
在中美洲著名的“火山之国”——萨尔瓦多,最近发生执政委员会内两派军人公开的冲突,局势急剧动荡。西方报纸评论说,这一国家今天已成了这个多事地区的“燃烧点”。
执政委员会内两位军人委员,实际上是代表了武装部队中的两个派别。阿道弗·马哈诺上校代表“温和派”,海梅·古铁雷斯上校代表“强硬派”。这次冲突是古铁雷斯签署命令把支持马哈诺的“温和派”军官排除出武装部队的领导岗位而引起的。这次冲突曾导致双方所属的部队处于戒备状态,一度出现了剑拔弩张的局势。
萨尔瓦多局势的变幻动荡,反映了它国内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和各种政治力量的矛盾激化。
萨尔瓦多长期处于独裁政权的统治之下。广大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不断奋起进行反抗。去年10月,由一批青年军人发动的政变,推翻了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罗梅罗军政府,成立了由军人和文人参加的执政委员会和新政府。新政权建立之初,顺应人民的要求许诺要建立民主制度,并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但是这些有限的改革不仅没有使人民群众满意,反而激起了极右派的反对。新政权在武装部队中代表地主寡头利益的右翼势力的牵制下,未能顺利实现建立民主和进行改革的诺言,相反一步步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和镇压。在这种情况下,萨尔瓦多人民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斗争。
今年以来,萨尔瓦多爆发了多次全国性的反政府斗争高潮。1月间10万多人参加了历史上少有的反政府大示威。从1月到8月,全国性的大罢工连续不断。同时,反政府的武装斗争日益高涨。在广泛斗争的基础上,这个国家在7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三支游击队联合成立了“革命协调机构”,6月,又成立了“军事和政治领导机构”。反政府的武装活动从小规模的袭击哨所、警察,发展到同政府军展开面对面的激战。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今年4月,“革命协调机构”又同各种反政府力量联合成立了一个统一战线机构——“民主革命广泛阵线”,公开提出要推翻现政权建立民主革命政府。这个阵线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萨尔瓦多大部分中间势力和教会势力已纷纷转向“民主革命广泛阵线”一边,这个阵线已成为团结各种反政府力量的核心。
萨尔瓦多的大地主寡头势力,对于形势的发展深为害怕,力图用各种办法加以扼杀。它们一方面竭力对执政委员会和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它停止改革,加强镇压;一方面策动政变企图重新掌权。今年2月和5月,极右派军人曾两次阴谋政变。此外,地主、寡头还豢养和扶植各种暴力组织搞暗杀和恐怖活动。一些极右派恐怖组织还联合组成“秘密反共军”,扬言要从肉体上消灭所有的“萨尔瓦多共产党人”,消灭在执政委员会和政府内阁中所有“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一年来由于各种政治暴力死亡的已达四千多人。
在人民革命斗争不断高涨和反革命势力疯狂反扑面前,萨尔瓦多现政权受到两股势力的夹攻,内部矛盾迭起,困难重重。这个政权从去年10月成立以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发生了多次内阁危机,进行了多次内阁改组。执政委员会内的两位军方代表,马哈诺主张同文职人员组成联合政府,坚持在国内进行经济和社会改革,并认为当务之急是“对右派地下组织采取一种更积极更严厉的行动,因为它们对老百姓来说已是一种巨大的危险和严重的威胁”。而古铁雷斯主张成立清一色的军人政府,认为在进行任何改革之前,首先应消灭国内的反政府游击队。今年5月,马哈诺因下令逮捕了参与政变阴谋的主要军官而遭到武装部队内“强硬派”军人的攻击,因此被解除了武装部队最高领导人的职务,这一职位已落到“强硬派”手中。双方最近发生的公开冲突,正是上述分歧的结果。
美国对于萨尔瓦多局势的发展忧虑重重。华盛顿为了稳住中美洲的地盘,维护它在这一地区的利益和影响,深感“强硬派”势力的镇压会给局势火上加油,因此它支持萨尔瓦多“温和派”军人把右派军人总统罗梅罗撵下台,同时又一直在向萨尔瓦多现政权提供各种援助,支持改革,力图缓和国内矛盾,使政府能支撑局面。美国方面不久前也与“革命民主阵线”联系,试图撮合反对派和现政权搞“联合政府”。但所有这一切收效不大,困难不小。而与此同时,苏联抓住美国的困难时机通过古巴千方百计想在那里插手。这种大国之间的争斗以及苏联的干预和渗透更加深了萨尔瓦多局势的动荡。


第7版()
专栏:新闻综述

华约和北约同时举行军事演习
翟象乾
9月8日至12日,华约成员国在东德和毗邻的波罗的海上举行代号为“战友—80”的军事演习。参加演习的有苏联、东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与波兰的武装部队约4万多人,罗马尼亚只派来了参谋人员。演习为期一周,波罗的海的军舰和登陆艇也参加演习。这次演习是华约10年来在东德和波罗的海临近水域上进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
无独有偶,北约组织也从9月8日起,在西德举行代号为“1980年秋季熔炉”的一系列军事演习,在这期间,还在北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北海和挪威海举行大规模的海上军事演习,代号为“协作—80”。而在这以前,9月1日前后,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到西德下萨克森,北约进行了代号为“十字军—80”军事演习。美国、英国、西德、丹麦、荷兰、挪威、葡萄牙和加拿大约有25万到30万名士兵参加以上这大小约25次的作战演习,演习将持续3个月。北约这次演习是战后规模最大的一次。
引人注意的是,东西方这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军事演习主要体现了进攻性和机动性,据东德的德通社报道,华约军队在演习中进行了坦克模拟战和部队在战斗轰炸机的支援下“发动进攻”。“从苏联飞来的运输机投下了伞兵部队,并运来了坦克和其他重武器。部队奉命控制‘敌方’领土内大片腹地”,同时抢占敌方桥头堡发动攻击。至于北约,据说这次演习不象去年那样放在单纯的防御行动上,重点将转移到反攻上。同时,以海外部队对中欧进行快速增援为重点。美国将有17,000名士兵横越大西洋运送到西德北部地区登陆,英国也有3万名士兵从本土直接派往西德。军用运输队和商船队在武装保护下,从北美洲和英国驶往北欧各港口。
西方战略家认为,如果一旦欧洲发生战争,单纯依靠西欧本身的军事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美国部队的增援,而由于目前中东和东南亚的紧张局势,美国又不得不在那儿集中相当一部分军事力量,因而相对削弱了在西欧的防务。美国在北欧和中欧都贮存了一部分武器装备,一旦需要,美国便通过快速增援将士兵送到出事地点,取得武器装备即可迅速投入战斗。因此,北约不仅需要提高部队的质量,而且要加快在战时增援这些部队的速度。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为了保护它在中东、波斯湾石油地区的利益,调整战略,建立快速部队。这次军事演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检查和改善这方面的能力。
华约和北约同时选择在北欧海域和德国作为这次大规模军事演习的地点,绝不是偶然的。中欧是东西方的前哨,两个军事集团在这里都集结重兵互相对峙。苏联已经部署了针对西欧的170枚SS—20导弹,美国也拟在西欧部署572枚中程核导弹,射程可以达到苏联整个欧洲部分。北欧挪威海一带,则是东西方的海上通道,大西洋联盟最高副司令英国海军少将卡梅伦·拉斯比最近指出:“如果同苏联发生冲突,保卫大西洋及其联结美国与欧洲的大西洋重要通道的战斗将在挪威海进行。…进行这种战斗的目的是保证使援军、供应物品和经济物资能够安全地及时送到欧洲。”
英国《泰晤士报》指出,北约这次军事演习的“规模和特点反映了盟国”对苏联对中欧的“新威胁”感到关切。北约驻欧洲部队最高司令罗杰斯将军在“1980年秋季熔炉”军事演习的开幕式上强调,演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面临着来自东方连续不断的威胁”。与此同时,华约“战友—80”军事演习的总指挥也说,他们的演习是在“和平与欧洲安全受到新的威胁”的时候举行的。当然他不会说出这个“威胁”主要来自苏联的真相。
(附图片)
左图:驻欧美军准备参加北约“1980年秋季熔炉”军事演习的M60型坦克。
右图:华约举行“战友—80”军事演习中,水陆两栖坦克穿越水上障碍。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日本企业中的延长雇佣问题
冬明
在日本,一个在某公司工作多年的职工,到了五十几岁时,就该退休。他要离开这家公司,准备新的“人生设计”,寻求新的职业,以便度过今后并不短暂的“余生”。
可是,当他即将踏入“人生的第二阶段”时,不免对捉摸不定的前景感到惆怅,也对自己仍有精力以熟练技能继续工作、却不得不离开公司而感到愤愤不平。
这个职工的愤懑不无道理。因为据说1902年制订的55岁退休的雇佣制度,至今仍在许多企业中实施。从那时到现在已过去70多年,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已由当时的43岁多提高到76岁多。在这个名列世界前茅的“长寿国”里,许多人要考虑自己退休以后的经济来源、维持健康、生存意义等问题,需要从工作多年的企业到另一家企业去谋生。
因此,企业中“中高年龄层”的雇佣问题,就越来越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大问题。
从劳动力人口的统计看,1975年至1985年间,15岁至29岁的青年层将减少280万人,而55岁至59岁的高年龄层反而增加230万人。这首先意味着劳动力人口的老化。
日本政府为解决中高年龄层的雇佣问题,提出了“到1985年普遍实行60岁退休”的方针,提倡开辟适合中高年龄层的工作和职业的途径,重新研究论资排辈式的工资、退休金制度及人事管理体制。对已实行延长雇佣的企业由政府出资补助,对实行60岁以上的退休制、并继续雇佣退休职工的企业,政府则发给企业“继续雇佣奖金”。
实行60岁退休的雇佣制度,已成为日本企业中的发展趋势。日本经营者联合会表示把延长雇佣作为努力目标,认为“要保持日本经济的活力,只能充分使用高龄化的劳动力”。据劳动省今年1月调查,实行60岁以上退休的企业已接近40%。一些较大的企业正在探索不影响经营的前提下如何延长雇佣的问题。
综合商社丸红公司从今年4月起开始实行以自由选择退休年龄为内容的“新人事制度”。该公司的职工从50岁起既可以退休,又可以与公司签订工作到60岁的契约。
三菱电机公司也正在研究如何发挥中高年职工成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据日本《读卖新闻》 7月31日报道,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最近发表了以65岁退休为内容的“成熟年龄终生计划”,被新闻界称为“向着第二次退休点燃的一盏新灯”。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职工的退休年龄由60岁延长到65岁。该公司还设立了“高龄者相谈中心”,以50至59岁的职工为对象,对今后的生活出路问题进行退休前的准备教育。
各国的社会制度、国情不同,退休制度也形形色色。就是在日本,各企业之间也各有不同。但“中高年龄层”的雇佣问题,对正在急剧向“高龄化社会”发展的日本来说,的确是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