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随笔

  阿富汗的陷阱
  司马达
十九世纪奥匈帝国的皇家参谋长康拉德·冯·赫岑多尔夫已经死去不知多少年了。如今只有从发黄的史书中才能找到他早已被人遗忘了的名字。可是,据西德《世界报》报道,这个曾经为哈布斯堡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奥地利元帅,最近忽然引起了苏联驻维也纳武官的兴趣。这倒不是为了搜集史料给他撰写传记,而是想从有关他的军事著作中研究他当年指挥山地战的经验,以便提供给莫斯科的苏军总参谋部去对付远在阿富汗的山地游击队。
这个小小的事实,反映出新沙皇在阿富汗的处境有多么狼狈,说明他们在军事上实在无计可施,不得不从故纸堆里去向欧洲老牌殖民帝国的武库求教了。
从去年年底入侵阿富汗以来,已经近八个月了。想当初莫斯科挟其重兵长驱直入之时,是何等的猖狂得意啊!他们原先以为,只要出动大批飞机、坦克、大炮和几个师的兵力,就可以马到成功,轻而易举地征服那些留着胡子、穿着长袍、手里只有长枪马刀的阿富汗山地游击队,使整个阿富汗民族乖乖地臣服于新沙皇。那料到,事与愿违。不管莫斯科如何增兵扩战,向阿富汗山地倾泻多少钢铁和弹药,阿富汗游击队还是象巍然屹立的峭壁那样坚不可摧。
据《世界报》说,苏军“原来的任务是要在压路机式的炮火下埋葬敌人”,可是,莫斯科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在崎岖的山地中无法施展威力。而笨手笨脚的侵略军士兵,却成了熟悉地形、出没无常的游击队的猎捕对象。在喀布尔北部的一个山地隧道里,苏联一支摩托化部队遭到了伏击。他们“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烧毁的残骸拖出了窄小的洞口”。七个多月来,阿富汗游击队战士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发展壮大,愈战愈强;而喀布尔机场上则经常堆满了待运回国的苏联侵略军的尸棺。每月伤亡一千人的惨重代价,成了莫斯科有目共睹的失败的证明。
有一个美国记者在阿富汗实地采访以后写道:今天在那里是“十八世纪的人打的一场二十世纪的仗”。要是光从武器装备上说,情况确是如此。因为那些仍然过着幕天席地游牧生活的土头土脑的阿富汗山民,面对着一个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强大敌人。然而,这个武装到牙齿、看来不可一世的敌人,却对付不了一个游牧民族的血肉之躯,因为那些剽悍的部落民和牧羊人的血肉之躯里边,蕴藏着捍卫民族独立的不可动摇的钢铁意志。
“我们要杀到俄国人全部回去,即使我们全部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就是阿富汗游击队的豪言壮语,这就是整个阿富汗民族的响亮回答。
今天,那些在峡谷、隘口和山地伏击苏军车队的阿富汗游击战士,在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英勇抗暴的阿富汗工人、学生和穆斯林市民,可能还不太了解他们的斗争的深远意义。但是远在太平洋、大西洋两岸的人们应该懂得,阿富汗的这一场战争,其影响是决不局限于阿富汗这个小小的山国之内的。因为它牵制住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力量,起着阻遏和挫败新沙皇南下印度洋的战略的重要作用。如果莫斯科在阿富汗得逞,那么这个地区的其他国家就会跟着遭殃。要是新沙皇陷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中不能自拔,那么它向全球扩张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这正是阿富汗人民的斗争同整个世界局势相关联的原因所在。
克里姆林宫的这匹战马,已经困在阿富汗山地中了。莫斯科是决不会就此停步的。它还要投入更多的赌注,向阿富汗的陷阱更进一步。可是,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将会表明,他们在十九世纪赢得了赶走英国殖民者的胜利,他们也一定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赢得驱逐俄国佬的胜利。


第7版()
专栏:匈牙利通讯

  匈牙利最大的集体所有制百货商场
  新华社记者 陈学燕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多瑙河西岸的布达一侧,有一家面积为20,500平方米的百货商场,吸引着国内外顾客。这就是匈全国商业系统中规模最大的集体所有制的协作体——“什卡拉”合作社联营百货商场。它的经营范围、商品的品种以及来这里购货的顾客人数,超过匈许多大型国营商场。
“什卡拉”经营的国产和进口的商品约10万种。商场大楼共有4层。底层是食品、蔬菜和各类百货。商场的第二、三、四层楼上出售服装、衣料、家具、电器用品、书籍、摩托车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
商场除销售商品外,还从事其它商业活动。为便利顾客,商场还开办照相、修理、理发、洗衣和修鞋等部门。在二楼有个临时托儿所。为让携儿带女的顾客安心购物,婴儿和儿童可临时寄托在那里。半小时内免费,超过时间只需缴纳很少一点托儿费。
“什卡拉”合作社联营百货商场于1976年4月开业,由218个合作社和企业联合经营。其中,包括190个商业合作社、20个合作社联合企业、6个工业合作社、1个农业合作社和1个国营企业。参加这个联营百货商场的每个成员社提供基金至少20万福林(13多福林折合人民币1元),最高额不限。年终,商场按各成员社提供的基金的比例分配利润。企业要分期偿还各成员社的入股基金。
商场进货的程序是,商场所属的生产合作社首先通过签订联营合同,确定各社向商场提供的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如内部供货不能满足商场的需要,商场则从国内外有关企业进货。
商场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结合内部的各种经济因素,制订出经营方案。方案得征求政府财政部、商业部和全国消费合作总社的意见,但无需批准。“什卡拉”百货商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各成员社也是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商场的建立、合并、分社、改组、包括制订中、长期和年度计划均自行决定。商场的权力机构是经理委员会,每成员社派一名代表参加,定期共同研究决定有关商场经营的重大问题。经经理委员会选举产生的经理和副经理主持日常工作,经理委员会还选出7人组成监督委员会,监督商店经营管理工作。
同国营商业企业相比,“什卡拉”合作社联营商场主要特点是无需国家投资,商场资金由各成员社集体筹集和通过国家银行贷款。由于它是合作社性质的,因此在资金周转和销售货物等方面较国营企业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这有利于活跃市场和增加企业收入。
在税收和利润分配方面,“什卡拉”集体所有制协作体同国营企业承担同样的义务。即:(1)企业首先向所在地方议会缴全部利润的6%。(2)再从利润中支付贷款中应偿还的部分。(3)按全企业职工人数每人每年扣除750福林作为企业职工的社会福利和文化基金。(4)从剩下的利润中再向国家上缴40%左右的利润税。(5)再从上税后的利润中抽15%作为企业的后备基金。扣除后备基金后剩下的利润,企业有权决定多少用于发展基金,多少用于分红基金。
匈牙利政府重视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经济,认为它在便利群众、满足人民日常需要和扩大商业服务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合作社经济发展很快,到1978年,匈全国商业系统三万六千五百多家店铺中,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商店增加到19,800多家。其零售贸易额占全国零售贸易总额36.7%。


第7版()
专栏:

  日本一中学设饭店旅游专业
日本鹿儿岛县私立鹿儿岛城西高中,为“在饭店旅游业中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有才能的饭店工作人员”,从今年起设立了饭店旅游专业。
鹿儿岛城西高中去年设立了烹调专业,今年春天招收饭店旅游专业40名(男女各半),着重进行语言(英、法、汉语为必修课)以及言行举止的训练。课程包括饭店服务、旅游知识、饭店经营、旅游规程、烹调及国外情况。
学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由日本全国唯一设旅游专业的立教大学及县内有名的饭店派人指导,并与饭店合作,去饭店实习20天至30天(包括洗盘子、清扫客房及接待服务),把取得的报酬作为奖学金,用于毕业前去国外旅行体验国际社会生活的资金。(冬明)


第7版()
专栏:

  “天然盟友”与非洲人的担忧
  吕吉
“天然盟友”是苏联为自己戴上的一顶桂冠,以此来标榜它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所谓“友好关系”。但非洲人民又是如何看待这个“天然盟友”的呢?在巴黎出版的《青年非洲》杂志最近刊登的一些材料,倒颇有一番参考价值。
这家杂志以《非洲人,你担忧什么》和《你对世界紧张局势的看法》为题,在非洲大陆各阶层人士中进行了两次民意测验。虽然这些民意测验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非洲人民的意向。
当问及非洲大陆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时,在诸如经济发展缓慢、石油价格上涨、外国干涉等非洲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中,51%的答案认为最担忧的问题是来自外国对非洲国家的干涉。
在列举对非洲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里,指出苏联的占47%,古巴占13%,美国是12%。去年年底苏联公然出兵占领阿富汗,在非洲引起强烈反应,89%的人谴责苏联的武装干涉,63%的人认为非洲统一组织应该采取行动,反对苏联的侵略和扩张。而且有80%的人认为非洲的局势不妙,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大。
这两次民意测验,表明了非洲人对苏联这个“天然盟友”的极大的不安和担忧。
苏联在非洲苦心经营多年,向那里派出了数以万计的人员,投下了成百亿美元的巨款。但是人们逐渐看清了打着“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号的苏联,怎样利用某些非洲国家的内部矛盾,在非洲大陆挑起战火,如何不择手段在非洲扶植起亲苏政权,并以此向周围邻国渗透。附带各种政治、军事条件的苏联“军援”、“经援”,从来不是“无私”、“慷慨”的友好礼物。
目前,苏联在非洲沿岸攫取的港口、机场、通讯站等军事设施已达二十多处,再加上赖着不走的几万苏古雇佣军。非洲大陆的稳定和安全面临严重的威胁。
但是,“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于莫斯科这个“天然盟友”的“亲切友情”,越来越多的非洲人将会作出应有的回敬。正如一家突尼斯报纸曾尖锐指出的,“人民对现实的突然觉醒,将同时扫除一切神话和伪装成朋友的侵略者。”(附图片)
莫斯科街头等候购买食品的长队:“人们只不过希望能比这好一点”。
原载美国《新闻周刊》


第7版()
专栏:

  南非黑人工人的斗争
  徐德文
7月29日,南非约翰内斯堡1万多名黑人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保证就业安定和承认黑人市政工人工会。参加这次罢工的工人约占约翰内斯堡市政劳工的三分之二,包括工程、卫生、交通、煤气部门和城市农业品市场的雇员。这次罢工使公共交通陷于瘫痪,整个市区垃圾堆积如山。
在罢工的前5天,黑人城镇索韦托附近的奥兰多和在约翰内斯堡市区的范·比克发电厂1,500名黑人电工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市政管理局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解雇了罢工工人。为了声援电厂工人的斗争,约翰内斯堡市政部门黑人工人决定进行这次总罢工。与此同时,伊丽莎白港附近的黑人居住区也发生了支援电厂工人罢工的抗暴斗争。
面对南非黑人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蓬勃发展的形势,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十分恐慌,总理博塔亲自坐镇来对付这次罢工斗争。他们派出军警进行血腥镇压,逮捕了黑人市政工人工会领袖约瑟夫·马维,并把2,000多名拒绝复工的黑人工人强制送到黑人城镇索韦托和“黑人家园”特兰斯凯和文达。但是,南非反动当局的镇压手段扑灭不了黑人工人的斗争烈火,南非黑人工人的斗争得到国内各阶层黑人和有色人的支援以及国际舆论的广泛同情。
南非黑人工人罢工斗争的不断爆发,是南非种族主义政权推行残酷的种族压迫和剥削的结果。在南非城镇与工矿地区出卖廉价劳动力的黑人劳工有两种。一种是连续在同一地区居住满15年,或为同一主人连续服务10年以上的人。这种人可以获得在当地居留并寻找职业的权利。他们的子女如果出生在城市、工矿地区,年满16岁后也可取得同等权利。另一种是各厂矿企业到农村按合同招来的黑人劳工。合同日期一般为一年,一年后就被遣送回乡。根据南非当局颁布的300多条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法令,无论哪一种黑人劳工,他们在政治上无权利,经济上无地位,行动上无自由,生活上极端贫困。黑人劳工在“白人南非”的城市和工矿地区,只是“临时居留者”,一旦失业或丧失劳动能力,就无权继续居住下去。为了控制黑人行动,防止
“动乱”,白人当局不准黑人劳工参加结社、集会、罢工和组织工会等。他们外出必须随身携带每月经雇主签署的身份证等多种证件,如证件不全,就加以逮捕,然后罚款、或送往矿山和农场从事强迫劳动。
黑人工人在就业方面受到种种限制,不能从事技术性工作,只能干最笨重的体力活。他们的工资极为低微,大多数黑人劳工收入处于绝对贫困水平线之下。而白人工人的工资则比黑人工人工资高达几倍乃至十几倍。黑人劳工的居住条件也十分恶劣,黑人城镇大都建筑在贫瘠地区,地少人密,缺房严重。黑人很多人白天在城市与工矿区劳动,晚上却无栖身之处。即使居住在破烂棚屋里的黑人劳工也无法“安居”,还经常遭到警察的骚扰和搜查,如果他们没有“身份证”就会被逮捕。
由于南非黑人劳工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受压迫与剥削最深,他们的居住地黑人城镇已成为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哨阵地。黑人城镇索韦托(居民90%以上是工人及其家属)已成为黑人觉醒运动的中心。1976年6月索韦托爆发了举世瞩目的抗暴斗争,斗争的矛头直指种族主义政权的反动统治。
此外,约翰内斯堡、开普敦、东伦敦、德班、纳塔尔等地的黑人劳工,在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中显示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力量。特别是从1978年以来,他们多次举行抗议转嫁经济危机的斗争,使得南非当局不仅在经济上遭到重大损失,而且诱发了政治危机。今年来,在津巴布韦独立的鼓舞下,广大黑人劳工和各阶层黑人群众站在一起,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提出了“我们要多数人统治”的口号。广大黑人劳工的觉醒,必将促使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进一步地向前发展。(附图片)
  被迫逃离南非的年轻的黑人难民。


第7版()
专栏:

  杰出的美国游泳健儿
  朱世达
最近看到一张照片,摄的是一位叫黛安娜·尼阿德的美国妇女,只身横渡巴哈马群岛到佛罗里达的海域,历时27小时38分。她第1次因为遇到蜇人的鱼群失败了。然而,在1个月之内竟然又进行了第2次尝试,终于成功。想到那波浪滔滔的大海、想到那距离、那时间、那勇气,一个妇女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毅然破浪前进的情景,心中禁不住产生一种钦佩之感。
从黛安娜,我联想到斯皮兹;联想到正活跃在泳坛上的特雷西·考尔金斯、玛丽·马尔、辛西娅·伍德黑德、贾斯·瓦萨洛,这些在水上为美国人民赢得荣誉的人们。
美国的女子游泳自1973年起曾一度被泳坛崛起的新秀东德所超越。然而,以1978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为转机,以乔治·海因斯为教练的美国女子队,重整旗鼓,游泳成绩又逐渐上升。今年1月初在得克萨斯州奥斯丁举行的美国国际女子游泳锦标赛上,美国在14个项目中赢得了10块金牌。
特雷西·考尔金斯今年16岁,是一名中学生。1978年,她15岁时在西柏林一鸣惊人,打破了东德游泳运动员乌尔拉克·陶伯的女子200米混合泳的世界纪录。她一人取得了5枚金牌,一枚银牌。今年1月5日,她在得克萨斯州奥斯丁以2分13秒69的成绩打破了她自己的世界纪录。
被国际泳联评选为去年度世界游泳最佳选手的伍德黑德,也只有15岁,目前仍然是女子2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她去年在第一届世界杯游泳比赛中,一人为美国队独得4枚金牌。今年2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比赛中,又为美国队夺得6个项目的冠军。人们赞她是“突出的泳坛明星”。
去年7月7日在泛美运动会上,一位年仅14岁的美国小姑娘玛丽·马尔,夺得了女子200米蝶泳的世界皇冠。然而,马尔并没有躺在她自己的世界纪录上。8月16日,她将这一时间又缩短至2分8秒41;几小时之后,她又创了2分7秒01的世界纪录。今年她在得克萨斯州一次室内游泳锦标赛中,以59秒26的优异成绩,打破东德波拉克创造的100米蝶泳59秒46的世界纪录。
女子1,500米自由泳虽然不是奥运会项目,但一直是各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争逐的目标。去年8月19日在美国田径联合会锦标赛上,来自奥斯丁的中学生金·莱因汉打破了澳大利亚的特雷西·威瑟姆的世界纪录,以惊人的耐力赢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冕。
美国男子游泳一直称雄于国际泳坛。到今年2月份为止,男子游泳16个项目中,美国人保持10项世界纪录。人们不会忘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斯皮兹一人独得五枚金牌的光荣;也不会忘记约瑟夫·博顿1977年打破了斯皮兹保持了5年之久的百米蝶泳世界纪录。而贾斯·瓦萨洛去年在泛美运动会上以2分3秒29的成绩创造了男子200米混合泳的世界纪录。今年1月在荷兰,美国人克里斯朵夫·卡瓦诺在50米自由泳中,以23秒66游完全程,是目前的最佳成绩。虽然50米自由泳没有正式的世界纪录,但游泳专家们认为,以他的潜力而言,他很可能将是打破历时四年之久的百米自由泳世界纪录的“黑马”。
更加令人起敬的是,这些在世界泳坛角逐的运动员是富有正义感的人们。他们摒弃了也许是一生最后冲刺的机会,为了维护人类的尊严,为了反对霸权主义者对阿富汗的扩张侵略,为了伸张真正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毅然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而在这个国际体育界通常称之为“奥林匹克年”的时刻,美国游泳界朋友组成了优秀的游泳代表队,不去莫斯科,而来到中国,来到这有上亿人游泳的国度。记得1973年中美两国尚未正式建交之时,美国游泳、跳水队访华时,美国游泳界朋友身体力行“体育促进友谊”的口号。这次美国游泳队来华同中国游泳队进行友好比赛,将使中国运动员获得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并将进一步促进中美两国运动员和人民之间的友谊。(附图片)
美国选手玛丽·马尔,不久前在得克萨斯州奥斯丁举行的美国室内游泳锦标赛中,以五十九秒二六的成绩创女子一百米蝶泳的世界纪录。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