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访朝鲜人民经济大学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平壤,我们访问了人民经济大学。这所学校建校已34年,在总结、积累和吸取经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培养本国经济各部门高级管理干部的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需要的大力培养管理人材的教育体系。
培养经济管理后备人材同在职管理干部的进修、轮训相结合,是该校办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之一。目前,学校设有国家建设、工业经营、农业经营、计划经济、财政、贸易及国际金融等专业。学制根据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在职干部进修的需要分为五种:四年制、二年制、一年制、一个月轮训班和六个月再教育班。前二种适用于培养后备人材;后三种适用于在职干部的提高与深造。
四年制招收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的指导员、作业班长、合作农场管理委员长等工作三年左右,具备一定实践经验和培养前途的基层青年干部。二年制招收中央、道(相当于我国的省),郡(相当于我国的县)、各工厂、农村经济管理部门中负有一定职务、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中层管理干部。一年制学员是在职干部,主要是郡一级领导人员,重点企业厂长、总工程师、农村经营委员会正副委员长。经过一年的进修提高后回原单位。一个月轮训班的主要对象是中央政务院各部、委负责人,道、郡经济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国家重点企业的厂长、总工程师。这些学员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和管理经验。在一个月的轮训中,侧重学习、领会和掌握中央各个时期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等。
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后备经济管理干部的培养,同时,认真抓紧对在职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提高。据朝鲜同志说,经济管理干部不经常进行教育和提高,头脑就会“生锈”。干部不能只使用不培养。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必须通过对在职管理人员的进修、轮训来克服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老化”和跟不上新形势的倾向。近年来,由于学校把在职干部的进修、轮训和再教育工作抓得扎实,基本上能作到高级管理干部隔四至五年轮训一次。
在教学上,后备干部与在职干部的培养、轮训,虽侧重点各有所不同,但有着共同的特点:管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加强工程技术教育。例如,从四年制的教学内容来看,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学、经营管理学、“大安管理体系”、“青山里工作方法”等基础理论课外,还要学习从生产实践中编写出来的实用教材。如,怎样当厂长、经理以及郡合作农场经营委员会委员长;如何制订计划、组织生产、劳动行政、财政管理,物资供应以及发动群众等。学员掌握了以上基本理论与知识并不等于就能够胜任一个管理干部的职务,必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己本行的技术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例如,农业管理干部就要学习土壤学、栽培学、水利、化肥及农业机械等一系列有关农业技术知识。学校不仅要求学员懂得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要熟练地操作和运用它。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还要经常下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通过实习总结,进一步提高和巩固。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这所学校在利用直观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二十多个研究室里,根据不同行业,画出了经济管理结构的图表、资料,布置了企业工艺流程的实物模型、工业电视、无线电指挥通讯、农业综合发展沙盘、用于水产业的各种船舶、机械及鱼类标本等。学校负责人说,研究室里的设备、图表、模型及沙盘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力求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为防止管理教育内容和工程技术知识的“老化”,学校每年都选派一批教员深入基层,担任一年的厂长或总工程师,体验生活,总结经验。一般教员每年也要下到基层体验三十至四十天的生活。
人民经济大学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但一经入校就是亲密的学友关系。
即便是中央政务院的部长级干部,入校后也不搞特殊化,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谁不努力学习,谁就会落后,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到目前为止,该校已培养出八届四年制管理干部,加上进修、轮训和再教育的学员人数已达三万余人。他们正活跃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发挥着骨干作用。(附图片)
朝鲜自动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难题。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减少用电 节约能源
为了节约能源,日本政府今年夏季向全国建议:如气温低于摄氏28度,各办公室、工作室、商店和电影院等场所不要使用冷气设备;少乘公共汽车,早关闭霓虹灯广告;企业主也可以关闭工厂,让职工较长时间的“休假”(但“休假”期间不发工资或是扣除相当数目的工资)。建议还要求职工们少用电气用品,少开电视和收音机。如果这些措施都能实现,则今年将可节约1,700万至2,000万吨石油,相当于日本每年石油消费量的5%至7%。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妙手回春取结石
据南斯拉夫《政治报》报道,南斯拉夫尼什市外科医院的医生最近从一个四十七岁的农民身上取出一块重一千二百九十克的膀胱结石。手术后,患者感觉良好。院方说,病人过两三个星期即可出院。
施行手术的医生沃·科斯蒂奇说:“据我所知,在迄今的医学记载中,还没有超过一公斤(一千克)重的膀胱结石。形成一公斤以上重量的膀胱结石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据新华社)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泰国医生数量逐年高
据泰国国家医学教育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泰国医生的数量与全国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现为1比5,300,与印度、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的水平相接近,这种比例在美国为1比760。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西德到西班牙的高速公路通车
7月底,法国的第36号高速公路的最后一段,格雷—博恩高速公路开始通车。这段公路完成后,就把第36号(阿尔萨斯—索恩河谷)高速公路和第37号(第戎—博恩)高速公路连成一体。有了这条高速公路,就可以从西德—丹麦边界,经过西德的汉堡和法兰克福,法国的牟罗兹、贝藏松、博恩、里昂、瓦朗斯、奥朗日、佩皮尼扬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直达阿利坎特。这是法国的阿尔萨斯地区、瑞士和西德南部地区通往地中海的一条捷径。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火柴盒大小的激光器
苏联白俄罗斯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体积不超过一个火柴盒的激光器,定名为“格诺姆—2型”。它的特点不仅体积小,而且可以在一瞬间改变辐射的波长。它没有通常所用的透镜、反射镜,而用一小滴有机染料来代替。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养狗消遣肇事生祸
绿衣使者横遭狗咬
英国邮电部门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个“防止邮递员被狗咬伤”的宣传运动。
运动的发起者通过数以千计的标语牌敦促养狗的人家要管好自己的狗,使邮递员投递邮件时不致被狗咬伤。据邮电部门透露,仅仅在伦敦地区,去年一年被狗咬伤的邮递员就有五百人。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退休夫妇喜获金块
匿名隐姓以防不测
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卡尔古利附近,一对退休夫妇发现了一块可能是近五十年来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天然金块。金块约重十三点三公斤,约值二十五万澳元(约合人民币四十二万二千五百元)。如作为稀有物品出售,可高达一百万美元。
这对夫妇已决定匿名,并不泄露发现地点,以防不测。他们为养活七个孩子做了一辈子工,现拟卖掉金块以维持生计。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最近,在荷兰内伊梅根举行了为期四天的步行活动。有一万八千多人参加,年龄最小的十一岁,最大的九十一岁。这是运动员到达终点时,数千观众为他们喝采,并向他们献花。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这是在泰国边境难民营中避难的柬埔寨人领到国际组织分发的粮食后返回家园。


第7版()
专栏:

  飞速发展的新加坡经济
  王志光
新加坡是一个只有6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地少人稠,自然资源贫乏。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从不发达国家跨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在亚洲和世界都是引人注目的。
新加坡于1965年宣布独立,成为共和国。独立之初,它经济结构畸形单一,国际收支大量逆差,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水平很低,住房紧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落后,甚至连吃水都要依赖邻国提供。当时,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说:“我们继承了所谓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首都,但却从帝国的腹地分割出来。问题是如何谋生?如何生存?这并不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理论问题。这是两百万人民生死存亡的问题,我们必须面对1965年的世界现实。”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新加坡决定走工业化的道路。新加坡政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订出了同新加坡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发展工业的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使新加坡经济逐步从过去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单一经济发展成为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多样化经济。到196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965年的十倍,其中,工业产值增长40倍,出口贸易率增长60多倍。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81亿新元(一新元合人民币7角2分),其中供出口的工业产品占65%。被称为新加坡国民经济三大支柱的工业、贸易和旅游业,在短时间内,都有了高速发展。
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最主要部门。1977年新加坡制造业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制造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60%以上。1979年新加坡制造业增长率达14%,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新加坡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钻油台建造国,成为东南亚海域钻油活动的后勤基地。新加坡也已成为仅次于休斯敦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1975年日产量即达100万桶。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消费性电子产品的需求扩大,新加坡的电子电器工业发展很快,电子产品出口额在亚洲已居第三位。
新加坡号称“以商立国”,是东南亚的贸易中心,贸易地区遍及全球。1979年全年贸易总额达693亿新元,相当于311亿美元。新加坡的对外贸易虽然有赤字,但国际总收支每年都有盈余,1978年盈余十四亿四千多万新元,外汇储备高达115亿新元。新加坡是亚洲的重要美元市场,全世界50家大银行,有45家在那里设了分行。它不仅是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而且是世界第四金融中心。
旅游业的发展为新加坡赚取了大量外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新加坡没有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为了吸引游客,在市内广建中国式亭台楼阁,开辟公园、花园、高尔夫球场、游泳池等,增建旅馆,千方百计为旅游者提供方便。近两年来,每年都有两百多万游客到新加坡游览,仅1978年新加坡的旅游收入就达12亿新元。
新加坡按人口计算的平均国民收入1970年2,825新元,到1979年已上升到8,232新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独立初期失业人数高达全国劳动力人口的10%以上,现在,失业问题基本上解决。新加坡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把工业化向前推进一步,新加坡政府去年提出了重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措施。这个被称为新加坡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内容是以大幅度提高工资,迫使工厂企业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减少使用劳力,逐步淘汰效率较低的劳力密集工业,加速发展资本技术工业。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已提出把自动化器材组件、电脑和电脑附属配件及软件、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和器材等11项高技术工业作为八十年代工业发展的重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加坡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加紧培训科技人员;促进企业更新设备和提高自动化程度,逐步把劳力密集、低技术的企业变为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企业;放宽条件鼓励国内外投资。
新加坡的国民经济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外资比重大,转口贸易和出口工业产品都依赖世界市场。因此,资本主义世界一有风吹草动,新加坡经济就要受到影响和冲击。对此,新加坡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防止外资大量流入给新加坡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7版()
专栏:坦桑尼亚通讯

  坦桑尼亚农村纪行
7月7日是坦桑尼亚的农民节,斯瓦希利语称沙巴沙巴节。这一天,全国放假,欢度节日。尼雷尔总统在庆祝集会上发表了讲话,号召农民努力生产,收好粮、储好粮,克服坦桑目前的经济困难。
坦桑尼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坦桑尼亚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1967年开始推行“乌贾马村运动”,动员分散的农户集中居住,逐步发展集体生产,建设农村。 1974年,这一运动在全国农村大规模进行。1975年,坦桑尼亚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后,通过了法案,规定已集居的农村分为“村子”和“乌贾马村”两类,只有集体生产占主要地位的村子,经过审查批准才能称为“乌贾马村”。今年沙巴沙巴节期间,索科伊内总理宣布“村子化”的计划已圆满实现。现在全国8,200多个村子,90%以上的村子有了小学,74%的村子有了商店,40%的村子有了自来水,35%的村子有了诊疗所。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在沙巴沙巴节期间,我们访问了离达累斯萨拉姆市10公里靠近海岸的奇布古穆村。进村之后,我们受到村主席和村经理的热情接待。这个村共有耕地2,000英亩(1英亩约合6亩),其中400英亩为宅旁地。村民每周在集体耕地劳动2天,每天约5小时,收入作为集体事业费用。
我访问了莫洛戈罗省基隆伯罗县的姆索尔瓦的“乌贾马村”。它目前已有290户。集体耕种2,910英亩土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2%。每户种自耕地两英亩,主要是种粮食。劳动采取记工办法,上午去集体地劳动,下午自行安排。收益按劳动日平均分配,按劳付酬,预付工资。这个村还举办了许多副业,集体积累逐年增加,村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但象姆索尔瓦这样的“乌贾马村”,全国并不多。大量的、普遍的还是比较原始的小农个体经济。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低下。
坦桑政府虽然作了巨大努力来增产粮食,但人口每年都以3%的速度在增加,粮食增产赶不上人口增长。政府为了鼓励农民多生产粮食,今年沙巴沙巴节预先公布提高1980—81年度的粮食收购价格。政府还在采取其他多种措施,加强村子的领导和经济的经营管理,再经过一段时间,坦桑农村的面貌定会有新的变化。本报记者 李 红


第7版()
专栏:

  世界各地气候反常
本报讯 今年入夏以来,世界气候出现了普遍的反常现象,给有关国家的经济生活特别是农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在一些国家甚至造成人畜死亡。
美国西南部和中部自6月下旬开始连续三周遭到热浪袭击,气温高达摄氏40度至50度,致使森林着火,果树枯萎,家禽暴卒,飞鸟落地。据不完全统计,到7月下旬为止已有1,200人因酷热致死。高温、干旱还使农牧业生产受到灾难性打击。
与此同时,在西欧却是低温多雨,阳光奇缺。在西德,截至7月中旬,每天的最高气温尚未超过摄氏25度,最低气温一般只有摄氏7度,在某些地区甚至只有摄氏2度,阿尔卑斯山区还下了大雪。人们穿着毛衣,甚至大衣。由于阴雨连绵,雨伞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高出三倍。这样的天气对粮食收成特别不利,并使人体健康受到威胁。在法国,低温多雨的恶劣天气造成小麦倒伏,收获期大大推迟。
在苏联、东欧地区则是暴雨成灾。乌克兰的外喀尔巴阡州7月下旬下了特大暴雨,每昼夜的降雨量高达120毫米,致使天然气管道和输电线受到损坏,某些山区路段坍塌。匈牙利东部有数万公顷土地被淹。波兰有二万户居民遭到水灾。
在亚洲东部的日本,梅雨季节结束后,一直是寒冷的夏天,气温偏低,日照不足。北海道等地的气温比常年同期低3至5度,东北等沿太平洋一带的日照时间只有常年的20%至50%。


第7版()
专栏:

  世界各地旱涝成灾
马里苦于干旱,
土地一片龟裂。
(左下图)
美国赤日炎炎,
玉米烤得枯萎。
(右下图)
印度北部洪水,
街上车如行舟。
(右图)


返回顶部